风格:客家传统音乐/民谣/摇滚/世界音乐/魔幻现实主义
情感:眷念/批判/反思/传承/关怀
TRACK LIST
- 00:00县道184(卷首诗)
- 04:35风神125
- 14:22愁上愁下
- 17:20两代人
- 22:48阿成想耕田
- 25:57菊花夜行军
- 34:46阿成下南洋
- 38:56阿芬擐人
- 43:45日久他乡是故乡
- 48:16嗷!(器乐曲)

《菊花夜行军》是台湾交工乐队于2001年发行的一张专辑,以下是关于这张专辑的简单介绍:
专辑背景
• 该专辑以美浓青年阿成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创作,讲述了他从离乡到回乡的经历。
• 专辑名称来源于花农为了使菊花茎高挺、花形漂亮,让花儿不知晨昏地拼命生长的想象。
• 它是交工乐队继《我等就来唱山歌》之后的第二张专辑,也是乐队的音乐风格和创作理念进一步成熟的作品。
专辑风格
• 音乐风格:将唢呐、三弦、月琴等传统乐器与摇滚乐结合,开创性地创造出了“客家新民谣”。专辑中各色乐器交相辉映,营造出鲜活的音场,唢呐更是取代传统吉他,成为专辑的一大亮点。
• 歌词风格:以客家话演唱,采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将抒情诗与报告文学相结合,歌词富有诗意且充满力量。例如在同名曲《菊花夜行军》中,第一段落以哀叹之声表现种菊人内心的不安,而二、三段落之间的唢呐奏出《国际歌》旋律,实现了情绪由低落到高昂的自然过渡。
专辑内容
专辑共收录了10首歌曲,每首歌都围绕着阿成的故事展开,描绘了九十年代的台湾农村现实,并首次呈现了外籍新娘的心境。例如《风神125》以摩托车型号命名,讲述了阿成经历经济泡沫后返回故乡的旅程,对故乡景象的描述和对“土地公”的崇拜令无数客家青年热泪盈眶。
专辑影响
• 社会影响:这张专辑在台湾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不仅让城里的知青、美浓的老农和远嫁来台的南洋姊妹闻之落泪,还能在社运现场煽动热血,同时也能作为音响发烧友的测试盘。
• 音乐影响:《菊花夜行军》在音乐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让交工乐队在2002年获得了台湾金曲奖最佳乐团奖。这张专辑被认为是台湾文化史上的重量级经典,其影响力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台湾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交工乐队是一支成立于1999年、解散于2003年的台湾客家美浓镇土生土长的乐团。乐队由林生祥等几个美浓返乡青年组成,他们深扎美浓乡土,到乡野和传统中去学习和感受客家音乐文化和生活。乐队名称来源于台湾农村的一种互助共济的“交工班”制度。
成员
• 林生祥:主唱、吉他、月琴、三弦。
• 陈冠宇:Bass手、录音师。
• 钟成达:打击手。
• 郭进财:唢呐手,台湾最优秀的唢呐手之一。
• 钟永丰:笔手、诗人。
音乐风格
交工乐队的音乐创作继承了客家民谣传统,使用锣、鼓、唢呐、月琴、三弦等传统乐器,以传统客家山歌中的客家八音音乐风格为基础,加入了台湾的原住民音乐、歌仔戏等元素,并结合现代摇滚乐,创造了呼应现实社会的客家新民谣。
主要作品
• 《我等就来唱山歌》:1999年发行,是乐队的首张专辑,也是他们参与反美浓水库运动的音乐作品。
• 《菊花夜行军》:2001年发行,这张专辑以高度饱满的叙事性、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和独特丰富的音乐性,成为中文音乐写作的史诗级巨作。
乐队理念
交工乐队称自己是“劳动者的麦克风”,他们希望通过音乐表达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和抗争故事,推动社会进步。他们的音乐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解散与后续
2003年,乐队因音乐理念的不同而解散。解散后,成员们并没有停止创作,林生祥与钟永丰等人成立了“生祥与瓦窑坑3”,其余成员则成立了“好客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