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1.刘勃的非虚构写作“药丸”——提升非虚构写作技巧的五本好书
-嘉宾介绍-
刘勃,文史作者。已出版《知道几句三字经》《失败者的春秋》《战国歧途》《司马迁的记忆之野》《匏瓜》《错位的复仇》《逆行的霸主》《世说俗谈》《天下英雄谁敌手》《传奇中的大唐》等著作,在得到App开设音频课程《刘勃的国学课》《刘勃讲中国史》,曾担任纪录片《生活在古代》的文学主笔。
-刘勃的非虚构写作好书-
1.《史记》
2.《世说新语》
3.《雪山飞狐》
4.《巨人传》
5《西方哲学史》
-时间轴-
01:14我的非虚构写作的技巧,更多是从其他领域获得
02:33《史记》很会讲故事,司马迁是一个眼里有活人的人
08:36司马迁的语言是极高的典范
句子忽长忽短,有节奏变化,高雅的语言和粗俗的语言,能非常流畅地混杂在一起。
11:26《世说新语》用一两句话就写出了人物的气韵
《世说新语》教会我,在写作中什么东西不要去说,写作的时候怎样去加滤镜。
13:29 金庸用《雪山飞狐》展示了,如何把考证变成小说
《雪山飞狐》是我最早接触到这种写作手法:若干人等聚集在一起说一件很多年前的往事,每个人都不说实话,但说的又不完全是假话,在陈述的过程中,你需要根据信息的碎片拼出比较接近真相的状态。这也是历史研究的方法,金庸展示了如何把这个技巧用到小说中。
15:39金庸的价值观当年对一个中学生的刺激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金庸的价值观是走在前面的,他会讲小说写人性会更有价值。当年对我这样一个生活在偏远的苏北小城的中学生,很大程序上就是靠金庸小说接受这些观念。
17:12金庸的价值观或许过时了,这重要吗?
就价值观而言,金庸作品肯定有显得过时的地方,但你越重视价值观,就越容易觉得,这个东西也过时,那个东西也过时。换一个角度想,价值观本身也许就是最容易过时的东西。
18:34《巨人传》与粗俗的力量
《巨人传》里面,粗俗的欲望和最极致的求知的欲望,完全可以自然而然结合在一起。相比现在流行的那种“淡淡的死感”,我非常喜欢《巨人传》的精气神。
23:25我为什么开始写作?
二十年前,“躺平”这个赛道远没现在这么卷,我觉上课挺好玩的,就好好上课吧。好好上课给我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回报,我开始写作了。
36:58不被科研关注的学生的需求,被教育忽略了
做老师很大的幸运,是学生都感受到你的付出。很遗憾,现在我们大量的教学内容都是针对“211”以上的学生设计,很多专家不了解双非以下高校学生的真实需求,这导致越重视教学,就越远离教学。
40:07非虚构写作小技巧:
写完后不妨检查一下,表述有没有信息过载?一句话里边如果信息量太大,必须要兑水。
42:37给不着急着找工作的同学一个小建议:要保持输出的状态
43:42怀念中学时的读书状态
年轻的时候特别需要有一个漫无目的学习的阶段
45:27罗素《西方哲学史》的“阴阳怪气”
从写作的角度,这种冷冷的、带一点讥讽又不太外露的写作技巧,用在叙事和写人上很棒。更准确地说,好的写作应该是讽刺和悲悯两种感情同时存在的。
49:48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后如何管理时间?
一个具体的方法,是无论如何也要把文章写完。
-本节目由世纪文景出品-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世纪文景
微博:世纪文景
公众号:文景
豆瓣:文景
这次聊天,是在一个特别生活化的场景里。
我现在日常说话很少,表达特别磕绊,经常游移,不知道点该落在哪里。
不过好在真诚,讲座时难免会有些浮夸场面话,这里说得倒都还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