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做不被风吹走的那一粒沙:在 AI 的时代找回文科教育的核心价值

#343 做不被风吹走的那一粒沙:在 AI 的时代找回文科教育的核心价值

80分钟 ·
播放数78384
·
评论数222

当 AI 能超快地总结文章,也能洋洋洒洒地写作,文科教育的意义是否会发生改变?文科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什么?

事实上这些新问题,还叠加在了此前「文科无用论」的老问题上。让文科困境问题在引发很多人共鸣的同时,也越发复杂。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邀请来了一位资深的高中语文老师与一位知名媒体的新闻记者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你会听到我们是如何思考「文科」这个概念,以及面向未来的语文教育和文科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面对 AI 对各类职业的所谓威胁,我们又该如何在人文教育中唤起自己的主体性,获取成为「不被风吹走的那一粒沙」的精神力量。

本期人物
徐涛,声动活泼联合创始人
吴琪,「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李若辰,北京探月学校高中语文学科组长

主要话题
03:03 我们如何定义「文科」
14:32 当 AI 也能写小说,文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
23:49 语文课如何实现「唤起人的主体性」
30:28 一堂《我与地坛》的语文课上孩子们的情感流动
38:43 重新理解语文课为我们培养的区别于 AI 的能力
49:31 当只为「实用」进行专业选择,我们可能会错失什么
01:03:11 如何在 AI 时代做不会被风吹走的那一粒沙

给声东击西投稿
如果你受到了美国近期关税政策的影响,欢迎向我们投稿,聊聊你的经历和感受。
如果你有其他主题相关的故事想要和我们分享,我们也很欢迎。
你的声音也可能出现在未来的节目当中,我们非常期待你的分享!
投稿入口

声动活泼年度新节目上线!
这次,我们倾全团队之力为 AI 时代的青少年做了一件微小但重要的事。

每期 10 分钟,从一个青少年感兴趣的现象谈起,涉及商业科技、社会人文等话题,解读表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启发青少年提出自己的好奇。每周一、三、五早晨 6 点在各大音频平台准时更新。

🧧前 3 期内容可以免费试听。现在购买,还能享受早鸟价 292 元,2025 年 4 月 30 日之后,将恢复原价 365 元。现在就去节目主页试听吧 ↓
小宇宙听友请点这里
Apple Podcast 听友请点这里

加入我们
声动活泼目前开放全职设计师、商业发展经理、商业内容策划、内容实习生、社群运营实习生 5 个职位,详情点击招聘入口,加入声动活泼(在招职位速览),点击相应链接即可查看岗位详情及投递指南。

Untitled
加入「2025 声动胡同会员计划」,成为好内容的支持者!
「声动胡同会员计划」是听众们付费支持声动活泼持续制作好内容、做更多创作尝试的计划。
如果你在节目中有所启发,或是认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想邀请你来付费支持我们!期待你成为好内容的支持者。

幕后制作
监制:可宣
后期:赛德
运营:George
设计:饭团

商务合作
声动活泼商务合作咨询

关于声动活泼
「用声音碰撞世界」,声动活泼致力于为人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考养料。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不止金钱(2024 全新发布)跳进兔子洞第三季(2024 全新发布)声东击西声动早咖啡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反潮流俱乐部泡腾 VC商业WHY酱

欢迎在即刻、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与我们互动,搜索 声动活泼 即可找到我们。

也欢迎你写邮件和我们联系,邮箱地址是:ting@sheng.fm

获取更多和声动活泼有关的讯息,你也可以扫码添加声小音,在节目之外和我们保持联系!
声小音

Special Guests: 吴琪 and 李若辰.

展开Show Notes
青雏
青雏
2025.4.24
27:18 说的真好啊,语文学科是一种情感的链接,是主体性的一种唤起。生成前置情感体验,直到再次作为人体会到那种情感。
Jilha:没错,我学习语文的时候就是这种感觉,它带给我的勇气和坚定让我无惧 AI 。
10:57 我们培养的人越来越像机器,因此未来人的竞争力恰恰就是在不像机器的部分
bheeee:他们本来就要机器人,现在好了,机器人够用了
細雨濕流光:首先,什么是机器?
34:29 听到老师分享到这两三分的时候,我的眼泪也在眼眶打转。最近又在读我与地坛,十几岁的时候只知道《秋天的怀念》,二十几岁再读多了很多情感在里面。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书越读越厚吧。
我是要自信:前几天也刚好看了秋天的怀念,看得泪流满面
00:00 文科……我考上了文科的研究生,然后问前期要准备什么,xhs的人都回答,准备准备可以开始拍vlog了哈哈哈哈哈哈
麦克雷:也可以准备开始做文科如何与AI结合的播客了哈哈哈哈哈
若当风月满庭秋:哈哈哈哈哈
5条回复
37:31 只能说,前面说的好好的个人魅力,在几位老师身上一点都没有感受到。老师们还是被困在语文应试教学系统的窠臼之中从未跳出来。根本没有谈及文学,文字理解的自由。反而还是困在“正确”理解之中。关于“可是我的母亲已经不在了”,这句话的解读,千人千面,对于一个孩子,他一直在经历家暴,他会觉得母亲的逝去是一种幸运。对于从未见过母亲的孩子,他会羡慕甚至嫉妒史铁生,然后看到这句,又会庆幸自己不会有这样悲伤欲绝的时刻。对于留守儿童,他们的情感或许又不一样。仅仅以母爱伟大理解史铁生的母亲可以,但要推而广之,将之带入到其他孩子身上,未免有些暴力。
这是应试教育只给正确答案的最大弊端,他根本不在意那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就如同孩子们也都只能拥有一个如史铁生母亲一般的母亲。
只要孩子们看了足够多的故事,就会发现老师们曾经说的这些东西都是骗人的。真正的文学的闪光点,是自由的,奔放的,理解是多元的包容的。当有个孩子站起来告诉你,他恨死他的母亲,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的,你是否能起身为他辩护?你作为老师是否能理解他的想法并支持他的想法?否则,你不就是在应试的牢笼之中。还不如ai能够给人以安慰和理解呢,毕竟ai更能理解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知道为什么没人真正站起来说出这样的话吗,因为他们知道,说出来不过就是让别人笑话自己经历的笑料,所以他们做事,而不是表达,放弃表达,有的时候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保护和包容
无知是一种幸运,但有的时候无知会是一种伤害。
今天请开心:不知道怎么描述,但我感觉你的逻辑和几位老师表达的逻辑不在一块儿。也就是各说各话!
UndefinedCat:我也感到了一种不适…就我身边的案例来说,当老师是一种悲哀:大学时代活灵活现的人当了几年高中教师后慢慢变成相似的标准答案,对人生的视野只会越来越窄…我身边的教师长辈们也是如此…所谓蜡炬成灰,是身体和灵魂都在燃烧。
7条回复
candycandy
candycandy
2025.4.26
确实聊得很悬浮,而且这个语文老师的咬字听着好难受。那个什么探月学校,看了下学费,23万一年,可以想见得是什么阶层的孩子才上得起。
嘉宾提到的语文课的目标,也就是激发人“情感”的那部分,和教育的指挥棒,也就是高考,是格格不入的。高考并不考察你的“情感”,而是考察你的熟练度和对出题人意图的揣测。
星期一也要吃薯条:这种错位让很多人并不喜欢语文课,并且这种错位难以解决。
星期一也要吃薯条:另外,ai时代的到来也不会让人独特的部分变得更“重要”。人的独特性也可以被训练出来。但这也不意味着人的独特性不“重要”。这种重要不是某种功利性的,而是人生的价值就在于独特的生活经历以及由此生发的独特体验。
4条回复
聊得太虚了,AI与课堂教学怎么结合,怎么尽量规避风险,这期完全没谈到。AI只是个幌子。上期与探月校长的对谈也是如此。
LuciaM:看到这句“太虚了”,突然觉得这正契合了播客里说的现在人对“实用性”的关注。
IDVDA:关于AI与文科专业的影响,实际上是很宏观的概念,它里面所要涉及的内容肯定无法和大众用一期视频去讲完,关于AI与课堂教学如何结合,如何规避风险,这些命题偏于教育学学科的研究方向,并不适用于大众对于文科的注意感知。这期播客其实更倾向于强调大众对于文字的敏感与感知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也只是让大众意识到现在的青少年与青年人对于信息的表达和敏锐度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实际教学如何结合规避风险,尚不谈这些话题实际操作的复杂程度,单拎出来所涉及的牵扯到的主体,甚至是体系,都需要颠覆性的改变,而对于大众而言,这期播客更大的作用是感知
5条回复
chen_OGeD
chen_OGeD
2025.4.24
现在很多杂志尤其是时事类的,很多文章读起来很干瘪且生硬更甚者文理不通。
大力强:持续好多年啦 不只是AI的锅
bheeee:因为工资水平就只够这样的小编
3条回复
I_Amelie
I_Amelie
2025.4.25
三位讨论的范围前半段局限在了语文教育, 人文不仅是阅读,书写以及表达。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心理教育学传播学这些学科节目里很多都没探讨到那文科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节目里有很多点都是现在大家在去思考的问题但是讨论得不够深。“在我们的时代,同情甚至为科学所禁止,在创立了政治经济学的英国就是这样”。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百多年前年前的洞见,今天以及不远的未来人们需要对此给出自己的答案。 科学技术不是神话不是真理更不是人类发展尺度的唯一标准,人文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另一条腿。BTW很喜欢嘉宾的那句“主体性的唤起”。 我很期待十年后的社会~
25:05 “语文是教会孩子摄取高质量信息的能力,通过这种摄取来进行自我反思和能力的成长,以至于他们未来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表达自己或实现自己。”作为一个理科生,我觉得这么说实在是把语文描述的太小了。语文能力的底层是语言能力,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载体,是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其次,语文能力是表达和沟通能力,沟通是合作的基础,人类今天所有的文明成果都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协作基础上的,而这离不开语文。如果一个孩子在全部学科中只能学一个学科,那这个学科只能是语文。我认为语文作为基础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需要讨论的可能是大学里的泛文史哲专业的必要性。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除了专业学者之外的人在大学里学习这些学科
Ro_8in
Ro_8in
2025.4.27
14:02在我读书的时候对于书的兴趣极低,反而是在大学的时候开始产生兴趣,现在工作了出现爱读书的习惯,也开始记录自己的想法试着写点东西,也许是逆反心理的原因。身边的朋友没有喜欢看书的,我的一些想法也没处讨论,这是我比较大的困扰。
文科有用,因为人需要精神生活。问题是需不需要在学校作为专业来学习。首先学校包括高校的教育方法是落后的,其次现在可以有很多自学的资源,包括用ai学习。大家选大学专业的思路应该是学校教哪些专业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真正需要去大学学习的专业不是太多的。
nix02030507
nix02030507
2025.4.24
这期讨论的话题很有意思 希望多些关于教育方面的讨论!标题把换成“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培养人文精神”更加合适 主播们讨论了很多关于语文课和写作 可能是在目前基础教育科表里只有语文课有机会能够讨论关于人文社会和情感 其实这不该只是文科教育的核心价值 而是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另外听到徐涛老师讲怎么培养新人做博客 感觉这些真的是非常流程化关于文字的工作 ai可以极大提升效率的 而提升效率就是取代;讨论ai不能做什么不如讨论人需要的是什么 这期的核心价值讨论就很好
09:59 学生反馈的“这个时候打扰别人不合适”,有没有可能正是学生走在了时代和新闻伦理的更前一步?或者至少说明了学生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公众对于媒体认知的一些变化?
_Vince:这个是可以讨论的。但试想一下,如果新闻工作者都抱着「不打扰」的心态,不去采访不去收集第一手资料,对于很多争议性事件,再过三年五年,就没人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霏开:记者应该有的能力应该是让当事人有想说的欲望。
3条回复
关于孩子使用AI作为辅助工具,与之交互,而人依然保持主体性和能动性。对于这种场景,可以用就出资人与投资经理的关系来比喻。
出资人有自己的想法与目的,投资经理帮助实现。但投资经理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是否赚钱乃至取得多大的业绩,不仅与投资经理的能力相关,也与出资人的知识与见识紧密相关。出资人懂得越少,约容易被投资经理忽悠,这不是主观能动性可以解决的。
回到与AI的关系上,在互动中,人的能动性的大小和效果与人的知识储备及见识紧密相关。吊诡的是,人的知识储备与见识是否能在与AI的互动中大幅提高?回到投资那个比喻,如果出资人自己没有在投资行业在股市中摸爬滚打,大赚大亏,只是与投资经理交流,ta很难积累起相关的见识与认知,或者说花费的代价与时间会很大很长。
所以,在学习中如何使用AI还不能说有互动,孩子有主关能动性就可以了。还是需要具备必须的积累,才能很好地驾驭AI,就像以前的武侠小说里说的,要人御剑,而不是人被剑所控制。或者说,就像魔戒里,精神上薄弱之人,千万不能触碰魔戒。
想飞的大笨象:人类必须依靠常识和逻辑来识别AI的幻觉,而常识只能来自于真实的世界,而不是AI的输出。
下大于
下大于
2025.4.24
33:33 听到这个 我也流泪了😭
zisuzisu
zisuzisu
2025.4.29
32:49 看见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与情绪
jhwei
jhwei
2025.4.29
54:34 想增加一个角度,在大概10-15年前,选文理科,虽然有职业的影响,不过另外一个潜在的心理暗示是“学习是不是好”,学习不好的会默认自己要去选文科。
个人认为当时大家默认理科逻辑,数学要求更高,文科“只要背”就行了。
但是,其实逻辑,数学这些才是学习的核心,现在有很多文理混合专业,比如经济学,而且也有很多人文类专业毕业生从事偏理科类工作。其实这样的人的逻辑思维等能力是更强的,所以不一定是文理的问题,而是我们深层能力是否足够强的问题,否则学理科依然找不到工作
苗_tLgE
苗_tLgE
2025.4.28
在做LLM方面的工作,深刻感觉到有逻辑触动人心的文字是人工智能的学习素材、衡量标准,甚至是目标。模型训练的痛点就有文字材料的大量同质和质量欠佳。大学降低文科的比重,轻视文科的发展,让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