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从 2025 大阪世博会回来。
虽然我们都不是“铁杆世博迷”,但体验完一圈回来好像各自都带着一些问题继续回味。
而且除了去逛了梦洲的大阪世博会,我俩还专程去看了 1970 万博世博公园,真的有时空穿越的感觉。
本届大阪世博会的主题是:“设计未来社会,让生命闪耀”,最能体现这个主题的,是会场中央的八大主题展馆,每个展馆都在用自己的语言,邀请观众去探索人类与自然、城市与社会的共生关系。
当我们踏入 1970 世博回顾展厅,每个展馆都像在喊:“未来无限可能,我们什么都敢想。”
而反观2025年,未来的想象似乎更加收敛:谈环保,谈共生,谈危机意识。
55年间,从炫技与畅想,人们走向了温和与谨慎。

本期节目你将会听到:
这届大阪世博园区的动线紧凑友好,没有 2010 上海世博那种“走断腿”的疲惫感,在园区的中央,立着一座巨大的木构建筑:大屋根,它既是视觉锚点,也是富含功能性的公共空间。
- 09:26 大屋根 (The Grand Ring)
全球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整个世博场域的“心脏”
- 13:17 主题馆 (Signature Pavilion):
- Future of Life:人与机器的未来故事;
- null2:科技与艺术的极致融合;
- Better Co-Being:在开放式场域里体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Earth Mart:食物资源短缺,你会如何定义自己的消费生活?
▲ Future of Life
▲ Better CO-Being
- 西班牙:年轻、活力、娱乐化的新语言;
- 匈牙利、波兰馆、奥地利馆:用音乐展现国家灵魂;
- 巴林、科威特馆:低调却质朴的诚意之作;

- 沙特馆:是沙特王国的城市缩影,高度可持续和包容性;
- 日本馆:圆形木造场馆紧扣生命循环主题
- 女性馆:以建筑共谱女性赋权议题
世博会变成了一面微妙的镜子,映照出不同国家对于未来叙事的态度。
48:13 特别回顾: 从 1970 到 2025 - 未来想象力的变化
那里至今保留着太阳神塔和“生命之树”,还有专门展出1970年世博回顾的展厅,走在当年的展览空间中,能感受到1970年代那种浓烈的未来主义气息。
如果你正在计划去大阪世博,希望这期节目可以给你一些参考;
如果你暂时没有出行计划,也希望能透过这次分享,感受到一点点关于“未来社会”的提问。
未来社会,不在展馆里;而在你走路时、驻足时,看到的那些人与空间之间的小小对话。
|Music|
たぶん - YOASOBI
Game over - Harris Cole
Wandering - Yosi Horikawa
剪辑:丁猫、沙师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