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偏见039|瞿骏谈地方视野与长程革命中的“五四”

午后偏见039|瞿骏谈地方视野与长程革命中的“五四”

70分钟 ·
播放数53609
·
评论数89

- 导语 –

又是一年“五四”。如何认识、理解“五四”,有着诸多角度。如果我们不再强调“五四”的断裂性,而是关注它在漫长的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的延续性;如果我们不再聚焦于“五四”在北京这一政治中心如何发生,而是关注它在江浙地区的渊源脉络;如果我们不再代入身处“五四”聚光灯下的精英知识分子视角,而是关注小镇青年和边缘读书人——“五四”会是什么样?请听瞿骏老师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郑诗亮,《上海书评》执行主编

瞿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有《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2024)、《立干以扶枝: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基本议题十讲》(2023)、《天下为学说裂:清末民初的思想革命与文化运动》(2017)、《花落春仍在:20世纪前期中国的困境与新路》(2017)、《辛亥前后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研究》(2009)等

- 时间轴 -

01:24 在“长程革命”的视角下看“五四”

02:49 “五四”只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的生命中的一个部分

08:07 进退失据的“老新党”

14:40 江浙读书人眼中的“五四”

19:07 不仅有上海的“五四”,还有上海周边的“五四” 

23:19 小镇青年钱穆和“五四”

31:59 “五四”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9:22 从《林家铺子》谈知识分子的有限性

44:38 “五四”中的“很多人”与“有些人”

49:58 一个典型的“五四”青年的画像

61:39 一个不那么典型的“五四”青年,会是什么样

64:44 “五四运动”的主语除了读书人,还可以是谁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思钊 Yo

logo设计 杨文骥

- 音乐 -

Afternoon - Ennio Mano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5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ad@justpod.fm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展开Show Notes
Fafafafafa
Fafafafafa
2025.5.02
00:05 好爱这一期,之前在翟骏老师这本书的启发下还写过一个课程论文。地方的五四也受到这场大风的波动,在这其中地方自身更多的主动性还需要我们看到
Fafafafafa:啊啊啊才看到,瞿骏老师👨🏻‍🏫(对不起),谢谢姐妹!!
森罗暮扉:姓打错啦姐妹
我也试着解释一下翟老师提到的内容,请多指教。
上海出版业发达固然与其半殖民地地位有关,但这应该不是直接原因。因为中国当时的半殖民地城市还有很多。
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后,只触达了一些口岸城市,带去了现代商业。随后,随着清末新政,大量乡村士绅进入城市,带去大量资金,让口岸城市迅速发展。华东沿海地区由于原本商业网络就发达,适逢这个良机,工商业就发展起来了。不过这也导致内陆和农村地区的凋敝(人才与资金流失)。
士绅本来就有自组织性,进入城市后想继续施加影响,出版业就是最佳途径。加上华东沿海地区商业网络最发达,因此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出版业网络也相应发达。

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阶层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的一个过程。清帝国的覆灭的根因是士绅阶层不满帝国官僚阶层的无能与失败,加上新政自毁意识形态认同,同时给予士绅阶层在官僚体系外参议国政的机会。
这些士绅一方面放弃了传统的天命论,接受了西方的政治理念,但另一方面依然固守儒家关于家庭和伦理的价值观。这两种矛盾的认知导致意识形态认同的撕裂。
清亡至五四前夕,占统治地位的城市士绅阶层无力重建意识形态认同,也无法控制军队,导致中国动荡不安,内忧外患并未减少,甚至有所加剧。因此,城市士绅遭到了唾弃。知识分子纷纷放弃从政,转而研究各种主义,寻求新的道路。
在清末新政中开始接受新型教育的知识分子此时崛起。他们一方面不满老士绅阶层的无能,也不满机会与上升通道都被士绅阶层所把持,因此开始抨击后者,并寻求与传统士绅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这两种思潮交织形成了五四运动,直到国共合作,知识分子认为找到了答案,分别加入国共。
想飞的大笨象:才发现把老师的姓看错了(没戴眼镜),应该是瞿老师。抱歉,抱歉。
我来啦
伊尼舍林的报丧女巫:真快
散落的阳光1988:我爱……
4条回复
江树
江树
2025.5.03
47:08 47:08 这个老师怎么这么爱瞎用这种经常被很多无知的人拿来瞎用的话啊。
Zoe_____
Zoe_____
2025.5.02
哈哈哈哈新老党不就是——张朝阳
蒯因龛荻
蒯因龛荻
2025.5.03
听了讲钱穆老师的,再次感觉我台某期能请钱婉约老师,真是好呀!
有种听火影千手柱间的传说,结果以前某期,邀请了纲手的感觉!
章墨白
章墨白
2025.5.03
52:54 这段不能认同更多。
FinHorreya
FinHorreya
2025.5.04
1:09:41 1:08:40 差点听成了明史,心说不对啊,无论是漫长的余生还是王迪老师的作品,都不是明史呀…再回放才明白老师是说"民史""
顾顾顾陆:应该是王笛老师,打错字啦
无聊的猪
无聊的猪
2025.5.04
51:30 梁启超的“国家……”,换成现在的标准词语是不是“有国才有家”?
《革命往事》这个电影真的很好,《让子弹飞》绝对受到影响了,可惜在国内知名度不高
中年小陈
中年小陈
2025.5.03
08:30 这个老师绝对是酒桌文化爱好者
02:42 听到白切鸡就来劲
邓立峰Leo
邓立峰Leo
2025.5.08
看到历史的另一个层次
明夷待访
明夷待访
2025.5.05
哈哈哈哈,知乎上的热门问题,笑死。
无聊的猪
无聊的猪
2025.5.04
52:20 老师说的这些思想,是不是当年鲁迅先生说的“兽性爱国”?
团结右翼
团结右翼
2025.5.04
我认为嘉宾的高度还可以提高。不关五四了,从1840年以来中国对欧美思想的引进就一直偏好功利和激进的一面对保守主义和渐进主义选择性忽视。从辛亥革命到四人帮倒台,中国思想史就是从激进到更激进。纵观历史很多事往往坏在激进手里。是时候跳出思维定式听听保守派的声音了。钱穆就是难得的理智的保守派。胡适一言难尽
海然海然
海然海然
2025.5.03
觉醒过吗,或许吧
最近刚好在重读《五四运动史》
Mazmatig
Mazmatig
2025.5.09
16:40 “满天星斗” “新文化运动不是单数形式,而是复数形式”,嘉宾和主持这两句总结太好了!
o呆呆o
o呆呆o
2025.5.09
1:08:33 谈的真好。最近我也困惑。所谓的中华传统文化,到底是多少人的文化?孔孟之道、《四书五经》门槛极高啊。西方有遍布村镇的教堂用于传教解惑,我们的普通百姓又有什么作为精神寄托?佛教传入后,虽有寺庙,但亦服务皇室。寺中完全没有成体系的传教习俗,百姓一知半解那些神神鬼鬼佛佛,形成的岂不就是我们最看不起的“愚昧迷信”?于是想到余华的《活着》,也许那正是古往今来的所有普通百姓的活法。听到最后“民史”,是我理解的这个意思吗,普通民众的历史?希望多多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