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心爱之物》:当“爱物”胜过“爱人”,孤独是必然吗?

105.《心爱之物》:当“爱物”胜过“爱人”,孤独是必然吗?

69分钟 ·
播放数13477
·
评论数128

在今天,“爱物”似乎是比“爱人”更划算的选择。

无论是LABUBU,还是宠物,还是纸片人,当我们将“爱”投射到那些永远不会“背叛”、永远不会离开我们的“物”之上,似乎更有可能收获在这个时代难能可贵的确定性

相比之下,“爱人”实在是太累了。在“爱人”的故事脚本中,我们甚至想象不出一个Happy Ending的可能性,吵架,分手,出轨,或者是归于平淡,甚至是变成路人。所有一切这些可能性,都意味着“爱人”的风险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任何一个理性人似乎都应该拒绝这种危险的情感。

正所谓,智者不入爱河。

如果是这样,我们到底为什么还要“爱人”呢?关于“心爱之物”的讨论,如何与个体化时代的困境相联系?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社会变迁,如何像一位高明的提线木偶师一样,牵引着我们走向了一种更孤独的生活方式?

本周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心爱之物:热爱如何联结并塑造我们,作者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市场营销学教授阿伦·阿胡维亚。

从“爱物”开始聊起,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05:01 问题1:如何理解“爱物”?爱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爱物”?“爱物”必然是消费主义的陷阱么?
15:53 问题2:为什么“爱物”?“人”真的有可能爱上一个“物”么?我们爱上的到底是一个特定的物品,还是当我们拥有这样物品时候的感觉?
34:08 问题3:在今天,讨论Z世代对于“物”的热爱,有什么特别的时代背景么?如果说每一代人都在面对不确定性,为什么这一届年轻人尤其艰难?
52:20 问题4:如果说“爱物”的本质是“爱己”,是自我热爱的放大,那么在一个“万物皆可爱”的世界里,“爱人”还存在吗?

💖如果你对《心爱之物:热爱如何联结并塑造我们》这本书感兴趣,欢迎查看更多——

📌本期节目提到的参考资料

沈奕斐、宁雅昕 | 自我恋爱:乙女游戏中的新型爱情叙事和亲密关系转型

  • 乙女游戏为现代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无压力的情感替代机制,玩家在无须面对现实情感风险的前提下,能够从虚拟角色中获得情感的安慰与支持,调节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压力。
  • 乙女游戏并不是单纯的逃避现实,也并非现实爱情的复制或比拟,对很多女性玩家来说,这也是一种新的情感实践,我们把它称为“自我恋爱”。这种自我恋爱以消费为基础,强调正向反馈、平等自由和自我发展。充分发挥主动性和主导性,通过多重的互动,重塑性别角色的理想爱情。
  • 传统爱情模式常常将女性置于“被爱者”的位置,强调她们通过依附男性角色来实现自我价值。然而,乙女游戏通过其独特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爱情观中对女性角色的被动和依赖性要求,女性不再需要依赖外在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情感价值。
  • 乙女游戏中的玩家通过自我投射与角色扮演,不再是被动接受情感的对象,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与建构者。她们通过与虚拟角色的互动,获得了一种对情感体验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 在现实的亲密关系中,情感常常伴随着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风险,这使得关系的维系需要付出大量的情感劳动。而在乙女游戏中,玩家能够通过自主的选择控制情感互动,消除现实中的不确定性,获得稳定和可预测的情感反馈。

🎵本期节目出现的音乐

  • 真夜中のドア/Stay With Me - 松原美纪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展开Show Notes
置顶
欢迎留言分享那些你的“心爱之物”以及你们之间的故事,或者是那些与“物”有关的“活人感”故事,我们将从中抽取3位听友🎁赠送《心爱之物:热爱如何联结并塑造我们》一本。另外,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欢迎点击shownotes查看更多💃🏻
阿梦_ss
阿梦_ss
2025.6.06
你们不觉得有心爱之物的人很幸运吗?我感觉自己大部分时间对任何东西都没什么长期的喜欢,没什么值得持续投入的。现在是觉着运动挺好的,调节身心啥的,但有时就会想偷懒,运动前都要做心理动员。所以我觉着有心爱之物能投入情感的人是幸运的,ta的情绪精力有对象有出口。
我的心爱之物无遗是奶奶的遗物、也是她结婚时的嫁妆:一副银手镯,奶奶1924年在河北出生、18岁结婚、88岁在新疆去世,这可能是除了回忆和爱、她留给我最重要的能感觉到存在的实物。
付宇FoooYuuu
:
恭喜你获得《心爱之物》赠书1本🎉 感谢你对本期节目的喜欢,也再次感谢格致出版社对互动抽奖环节的支持。 请凭小宇宙个人主页截图,与微信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联系。 再次感谢你的支持!愿我们的节目和你一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我是陈海艳:好幸运,感谢。昨日已申请,在等通过✅。祝顺利。
4条回复
27:49 我好像对泡泡玛特这样的玩偶表现不出很大兴趣…我是一个非常非常实用主义的人,其功能优先,若是还有美学价值,那最好不过了。受母亲的影响,非常喜欢做断舍离,价值不大的东西就可以舍弃。但从侧面理解,也许我对现实空间的心爱,大于我对填满空间之物的心爱。一个干净的桌面,空旷的房子,整洁的地板,似乎代表我的心爱之物
北投太子爷:也许我的心爱之物就是某种“生活的秩序感”,能够自我掌控的感觉
白嫖爱吃鸡:十分同意 !
栉海
栉海
2025.6.05
越听越想哭。最悲伤的一句话,莫过于是所爱的人曾经问过的那个问题:你的生活过得那么好 你为什么还会需要我呢。那时我无论如何也给不出一句答案。
是啊,我确实是尽可能通过爱物的方式去爱自己,可是再如何尽力去爱,去培养,去证明爱自己的能力,也无法抑制不被他人所需要的感伤。
z_eMdj
z_eMdj
2025.6.05
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借和买各种动漫杂志和漫画和玩游戏,二十多毕业后开始收藏喜爱作品的漫画手办、氪金玩乙女游戏玩BJD,三十多又增加了吃谷和收藏吉伊卡哇毛绒的爱好并且结婚后以上这些爱好都在延续。
我真的觉得自己被所爱之物包围很幸福,并且给了我在现实中付出爱和与人相爱的底气,让我认识了非常好的朋友们,选择到了非常包容我非常相爱的恋爱和结婚对象,我觉得心爱之物就是我的热情来源🥰
烟花1999
烟花1999
2025.6.05
1:07:55 想听这期节目是因为我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心爱之物 但是我没有 我对什么东西都没有过多的喜欢 再好的东西时间一长我也会清理掉 打包进垃圾桶 包括看上去似乎有灵魂的娃娃 确实也会有情感寄托 但是是寄托在我和物之间的记忆里 不是实体上 非常喜欢把实体扔掉 让自己生活中的东西不断更新的感觉 放到爱的人身上也是一样 感觉情感又是寄托在互动的过程中 但是如果这个人不在我的生活中了 我会想象他在其他地方的生活很丰富 但是不会想要找到他回归在一起生活的感觉 一直疑惑难道是因为风向星座就是这样爱人的 还是我确实谁都不爱
烟花1999:补充 我想看书哈哈哈哈哈哈哈
付宇FoooYuuu
:
恭喜你获得《心爱之物》赠书1本🎉 感谢你对本期节目的喜欢,也再次感谢格致出版社对互动抽奖环节的支持。 请凭小宇宙个人主页截图,与微信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联系。 再次感谢你的支持!愿我们的节目和你一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4条回复
很喜欢这个单集,已经推荐给了好几位朋友。听完之后的整体感受就是: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对应的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能够影响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几天得空,继续把家里的物品进行断舍离,计划把物品清完第一轮之后,开始用一个月的时间每天记录使用每个物品的次数,目标是每个物品都是每天都可以用到的,是有高频使用率的,不然就是可以另外处理的物品。处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也是重新梳理自己的一个过程,修心修行。

我个人是一名自然教育的从业者,联想最近在看的一部纪录片《一路前行》,里面每一集都探讨很多目前关于国内很多迫在眉睫,跟人息息相关的环保现象和议题,在纪录片里面看到人类产生的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对其他生物的影响,进一步感受到了“物质循环”的生态学原理。

上个学期有在我们自己活动上,很多环保的行为原则没有始终如一地去坚守和影响参与我们活动的参与者,现在回想都是对于这些问题认知不够彻底不够清晰,才会在行动上虎头蛇尾、犹豫不决、不够坚持。

包括坚持“自然教育”事业的这个事情,我此前更多考虑的是,这件事情对于我个人的意义和对于我个人而言的可持续性,但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纪录片当中反复提到,只有人们去进一步了解自己与大自然的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才会去关注环保议题,才有可能有环境保护的行动,从意识上的转变才是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而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要想让人们主动去了解自然,那必然需要对自然是有喜爱之情的,跟自然是有情感的,才会在知道自然受到破坏的时候有所触动,我们的目标就要让参与者“有效地沉浸”,逐步通过定期的、长期的、高质量效果的活动的参与,建立与大自然的情感,这才是我们做活动的意义。

而种下这颗种子最好的时候就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无论如何,环保并不是什么阳春白雪和高大上的事情,而是一部分先有了认知的人的一场自救行动,无论是科普、教育,还是积极去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实践都是有意义的,普通日常到一张纸巾分开两半使用、使用水壶少购买瓶装水,到家里不用的电源及时关闭、减少网购频次多在当地采购、这些都是普通人在生活当中就能去实践的小习惯。

最后祝福各位听友都可以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爱人爱自爱这个世界。
付宇FoooYuuu
:
恭喜你获得《心爱之物》赠书1本🎉 感谢你对本期节目的喜欢,也再次感谢格致出版社对互动抽奖环节的支持。 请凭小宇宙个人主页截图,与微信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联系。 再次感谢你的支持!愿我们的节目和你一起,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P_YDqC
-P_YDqC
2025.6.05
之前挺过付宇老师提到很多次项飙的话,不是虚拟世界太精彩而是现实世界太无聊,也总提到现在年轻人的困境不应该指责年轻人,这期播客让我把其中的逻辑梳理清楚了
格啦啦
格啦啦
2025.6.05
46:22 这期听的深深无力感啊。时代的不确定性和每个人的局限性
晴天下猪:同感。。
Meannnn
Meannnn
2025.6.06
00:40 以前会追星的时候,真情实感的追随自己的心爱,但是现在好像越来越丧失心爱的能力了。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处理情感,现在的我会买的心爱之物是chiikawa,看到三小只的友谊就会觉得暖暖的!
26:53 这段非常有启发,你不能指望
一个人在工作领域完全个体化,在生活领域却要完全嵌入社会规范里,这二者是不匹配的。我之前还从来没从这个角度思考过。
我的心爱之物:手帐本,真皮的。在一切都电子化的现在,我喜欢在晚上拿出我的本子,写下一天的心情,或者有时候,什么也不写,会拿出来摸一摸。真皮会带着一种来自过去的温度,你的汗水会使它慢慢变得不同,就像是陪了你很久的朋友一样。一部分情况下,日记本身也是自己的朋友,那些不能宣之于口的所有秘密,它都好好的保存着。
谬谬
谬谬
2025.6.06
40:09 这里有点熟悉。三联之前做了小学生卡牌游戏和桌游的专题,不是孩子选择了卡牌,而是目前社会和教育给他们带来的窘迫的处境里,只有卡牌这样快速的游戏可以挤进去。他们没有很多玩伴和时间和空间,他们只能选择短促、局促的卡牌、拆盒、桌游等等。
年轻人也是。
是Rainie呀
是Rainie呀
2025.6.05
47:29 哇提到了沈奕斐老师!双厨狂喜哈哈哈!
2D_DT:好像沈老师是付老师的导师来着?
30:11 十分正确,无论是自我还是身边的同学朋友,其实都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的,当出了学校的那一刻,只能找到一个工作当抓点,把工作当作意义,说实话很悲催,但没人教过我们可以放松,可以对别的事物有意义,读书的时候只能读书,对其他的事物感兴趣就是玩物丧志,所以长大了之后也不晓得要怎么样对别的其他事物生出作为生活的意义的想法
fullmoon66
fullmoon66
2025.6.07
我的心爱之物就是一些喜欢的歌手的专辑和周边吧,但是仔细想想这些物的背后也还是“人”,因为爱这个人,爱这个人的音乐,所以延展出了对专辑实体和周边的爱。
“爱物”似乎是比“爱人”更划算的选择。爱物是爱人的延伸,年轻人不是不想爱,是爱物更经济,反而是渴望爱,想要爱,却害怕受伤、恐惧代价(当然这个代价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吗?虽然更为主体性的恋爱选择让爱人的结合与分离更为自主,年轻人到底受困与这种不稳定的风险而不敢恋爱,还是受困于主流传统从一而终的恋爱婚姻模式而不敢去爱,我不知道。不过如果只是用经济的角度考虑,传统婚恋模式应该是更为经济无风险的选择,理应更多年轻人选择才对,是维系一段更为稳固成长的关系成本更高吗?甚至要高于关系破碎的代价?我不清楚)。不过归根到底完整的恋爱经验和酸甜苦辣甜确实只有谈了才知道,畏惧接触陌生人,那就从爱身边的人做起吧。
欧LH腾胜
欧LH腾胜
2025.6.05
拆书刀终于更新
请叫我CT
请叫我CT
2025.6.09
09:02 我有一个疑问,这位网友给娃娃付茶位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