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起incel ,以及他们信奉的“红药丸理论” “二八定理”,就会想到“厌女”。但你知道incel这个词最初和厌女毫无关系,是一个由女性建立,为单身群体提供情感支持的社区吗?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会从incel的发展演变,来聊一聊它时如何演变为厌女文化的重灾区,甚至衍生出暴力事件,而这些有毒的男子气概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在约会软件越来越发达,性魅力成为约会市场重要的指标的当下,互联网又是如何放大了男性气概的焦虑。西方和中国传统社会对男子气概的理解又有什么区别,权力结构与男性气概有着怎样的关系。当文学影视作品刻画的理想男性,反映的只是男性的幻想和焦虑,并不能如实地反映女性的诉求时,我们又该如何去想象亲密关系。
02:30 incel是如何逐渐沦为厌女重灾区的?
7:43《混沌少年时》以非常巧妙的方式将incel、阶级、性别、青少年犯罪等问题融合到一起。
12:07 选择单身,是女性对父权制的抵抗。
14:21 B站“峰哥亡命天涯”的留言区聚集了因得不到亲密关系而苦闷的单身男性。
17:55 罗伯特·布莱农对男子气概的定义:别当娘炮、做个大人物、让他们好看和难堪。
20:13 为何incel渴望亲密关系,却鲜少主动追求?
27:23 西方社会中,男子气概通过征服女性确立,中国则建立在同性社交之上。
32:43 在古代中国,“文才“是男子气概的准绳,能够弥补年长、羸弱、见异思迁、外貌以及性能力方面的缺陷。
36:50 《水浒传》《三国演义》:当书生成为爱情故事的主角,魁梧健硕的武士则和性毫无关联?
42:48 当男性想拒绝有毒的男子气概,有谁可以当作榜样?
54:44 互联网放大了有毒的男子气概,让人们生活在无法互相看见的事实中。
【本期主播】
夏周,文学编辑
【本期嘉宾】
一静,纪录片导演
诗逸,社科编辑
【本期剪辑】
小琦
【本期涉及到的书】
其结果,这个小县城的婚恋市场出现了奇特的一幕:由于优秀的女性都尽可能离开了,找不到老婆的未婚男性甚至转而去追求已婚妇女
《风雨哈佛路》剧照美国出租车公司安飞士(Avis)一度在纽约排名第二,他们打出了一个著名的广告语:“我们是老二,我们更努力。”对无数现代女性来说,她们的处境或许也可以这么说:“我们是第二性,我们更努力。”与其说是智商决定的,不如说是因为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没有退路。这或许才是大学“阴盛阳衰”背后的关键因素:由于男女不平等仍是一个世界性的广泛现象,这使得新一代的女性要改变命运,必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而除了教育之外,没有更好的路可走
男性作为男权社会的主流群体,正是因为有着更多出路、退路,总的来说很难有那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也就没那么强大的动力了
在当下的“阴盛阳衰”现象面前,有太多人惊骇“现在女人已经太厉害了”,但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做的不是压制女性,相反,是去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给她们更多的托底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