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16」精英发言怎么那么难听?从哈佛演讲到《白莲花度假村》此在Dasein

「此在16」精英发言怎么那么难听?从哈佛演讲到《白莲花度假村》

77分钟 ·
播放数28688
·
评论数113

好久不见,希望大家夏日愉快😀

最近我和胡医生在努力写博士论文,所以拖更了好久,先跟大家道个歉~

哈佛蒋雨融的毕业演讲稿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没关系刚好我们可以在热度之后深度讨论关于“表达优先,感受缺位”的文化症候。你是不是偶尔也会有一种说不清的疲惫——不是对世界的冷漠,而是对那些“正确话语”产生的无力感?

当我们听到“为了平等”“为了弱者”“为了人权”的时候,有没有一瞬间觉得这些词明明是对的,却听起来好空、好远,甚至有点居高临下?

这一期,我们从蒋雨融的哈佛演讲聊起,不是为了评判她,而是想一起拆解我们身边越来越常见的“宏大但抽象”的表达,它们如何在没有恶意的前提下,遮蔽了真实的感受、具体的处境。

我们聊齐泽克的“红墨水”理论、聊精英教育的悖论、也聊我们自己——作为拥有一定表达能力的人,要如何在表达与倾听之间找到诚实的位置。

我们尝试回答:

l 为什么善意的表达有时反而让人感到遥远甚至虚伪?

l 精英是否有资格为弱者发声?怎样发声才不过度代表?

l 什么是“红墨水”?我们是否还拥有揭示真实冲突的语言?

l 如何辨别是真诚的共情,还是伪装下的自我建构?

l 白莲花度假村的白左讽刺如何落入形式主义?

时间线 Timeline

  • 03:13 哈佛毕业演讲和“表达优先”的问题。

  • 05:30 “你的贫困也是我i的贫困”

  • 08:13 教育中的理论语言如何遮蔽真实感受。

  • 11:34 倾听缺位与“代表性发言”的问题。

  • 14:31 精英共情的“慈善式虚伪”与结构性回避。

  • 19:35 齐泽克“红墨水”笑话详解与语言的虚假自由。

  • 22:19 批评理论化语言本身可能是一个悖论。

  • 24:12 “再写一本新约”:反思批判是否也成了新霸权。

  • 26:23 蓝墨水(抽象)vs 红墨水(具体)的区分。

  • 32:04 注意力资本与明星文化。

  • 36:02 对算法的批判是否构成新的道德优越?

  • 39:55 从“有良心的强者”谈马克思与自我位置的自觉。

  • 41:46 精英表达中的结构性盲区与权力失衡。

  • 47:48 行动的意义:从小事开始建立连接。

  • 49:11 《白莲花度假村》的白左讽刺与表达困境。

  • 52:58 “白男想成为亚洲女孩”:主体性拼图与共情幻觉。

  • 58:49 小红书热帖引发的田野研究伦理争议。

  • 01:03:09 爱理念甚于爱具体的人:样本化的暴力与学术伦理。

Reference 引用资料

  • 齐泽克,《享乐与虚无》

  • 美剧《白莲花度假村》(The White Lotus)第一至第三季

  • 蒋雨融 2025 年哈佛毕业演讲(网络视频与转写)

  • 小红书热帖《我不愿成为你论文里的农村女孩》

剪辑:小朱

展开Show Notes
DdsY
DdsY
2025.7.02
57:54 “表演性的对苦难的共情,是精英们的主体性拼图,即把别人的痛苦当成素材来拼出自己的主体性。”哇塞,这句话太绝了!!
宇宙de裁缝:14:34 09:36 以前偶然刷到一种装置介绍,就是男性可以体会母亲分娩痛苦的一种疼痛模拟的装置(如果有人知道更多,愿意的话,请补充),其实战争与病痛是否可以通过模拟(类似模拟母亲分娩)来增加人们的理解与共情,并增加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投入?这样,表达就不再仅仅只是表达,而是可以去真实体验模拟。
HD573586i:疼痛可以模拟,但是处于那种处境的心理很难模拟,比如分娩的疼痛哪怕可以完全复刻,怀孕时候那种随时随地可能身体不适,工作生活的压力和可能有的永久的后遗症没法感同身受。我觉得这种机器比起增加同理心,更有可能的是淡化苦难
白衣卿
白衣卿
2025.7.01
07:05 大家反感她是因为支持巴勒斯坦的高校学生没法毕业 ,而加沙的的女童正在经历她说的死于自己不理解的战争 。这个战争正是美国挑起的, 美国无数次在联合国停火协议中实行一票否决 ,蒋女士却视而不见 继续高喊正确的口号 ,如此双标, 伪善 ,大家当讨厌她 。
然后你和她和不一样,她是在明知道世界上有女孩正在被杀(进行时)的情况依然选择这么说的,因为这件事席卷了美国高校,她不可能不知道,这是立场问题,不是脑袋问题。
我认为你不用过度反思自己,这件事跟你没关系,只要你的发言不是和现实有巨大割裂且魔幻,你是精英就还是精英,群众不是眼瞎,看不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
麻雀吗是啊:每个人遵循自己的立场就好了,精英是已然得利又想构建一套精英叙事,看似包容万物,实际把话都说完说尽,话语权占领完,得利又得名。还不如放下身段,担一担骂名反倒更有意义。
frankeyang:类似蒋小姐的人她敢不敢这样讲:“相对于弱势阶级我享受了太多特权,我的实际上是属于特权阶级且特权阶级是有原罪的,我对弱势群体的所谓善举不过是在给自己赎罪而已,我在经历任何快乐时都应该意识到这都是特权带来的”
4条回复
AmoChen
AmoChen
2025.7.02
21:41 感觉这段话她的落点都太强调在自己了。有人买不起卫生间她感到贫穷,有人在战争死去她也感觉一部分死去,前者所真实发生的痛苦都轻飘飘落到她自己不是一个量级所谓的“痛苦”中,太自说自话自我感动。
AmoChen:*卫生巾
主播学术背景优越,播客听众本身也多数是受过大学教育的或是对人文学科感兴趣的进步青年。形成闭环。
嘤叽
嘤叽
2025.7.04
30:49 我不懂,所以是只要正常通过了竞争性考试就不是精英了吗?哪怕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享有了一对一的高额辅导,从小到大名师名校教育,甚至你从小就有语言环境,甚至更早接触计算机、AI等先进科技,可能你从小就有机会出国夏令营,参与各种展会和社会活动。真正追求平等不是和精英阶层划清界限,满口阔论却傲慢的觉得自己是靠个人努力获得一切,而是深知自己的幸运,并为更多原本不享有这些机会的人提供拥有这些机会的可能。
用户107
用户107
2025.7.01
57:03 白莲花3中的二女儿Piper的行为也很贴切。Piper想要通过学佛逃离自己的老家家庭,当她在佛寺住了一晚后也就决定放弃去佛寺学习了,说了自己已经吃不了苦。同时也内疚说:世界上充满苦难,我们过得这么安逸,其他人却过得那么辛苦,我觉得这太不公平了。最后她还是回归了老家家庭
凯尔特柚C
:
The food is not organic😂😂
31:46 12:01 08:44很感动两位主播很用心围绕“精英” 探讨影响力与批判能力,还有对平等的思考……我觉得,无论是精英还是普通人,只要是站在自己的圈子里真实地帮助身边人解决现实问题,真实地经历,真实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真实的情感,就已经算是“纯的蓝墨水”。
asdfg_K4uE
asdfg_K4uE
2025.7.02
31:03 这个包包子的例子让我感觉前面说的反而不对,包包子包到极致,我也只会认为他是包包子的,但如果他把包子店做大,做成商业连锁,做出品牌,当上老板,我就会认为他是“精英”;或者他把包包子理论化,变成专家、变成作家,我也会觉得他转变成了精英。一个人即使在不被认为存在精英的行业做到最好,也不代表他会被认为成精英。是不是反过来说,只有他学会精英的那种“语言”,才会被认为成那种“精英”,从事“精英的行业”,努力做好可以变成精英,而从事普通的行业,是不是做到最好也只是老师傅?
默认用户1234z:最后一句“做到最好,也只是老师傅”——是的。就是这样。主播们的这段言论其实是否定了“阶级”的存在。(但是它确实存在)
有的时候没办法只能让强者大声,因为本质上强者就是掌握话语权的人,弱者即便说也只能说着不痛不痒的话,所以不在于谁发声,不回避问题,正视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即便在这过程中暴露了一部分自身的劣根性,也可以理解,问题总是要一步步解决的,前提是得被大多数人看见,比如近些年的性别问题
David_MZZT
David_MZZT
2025.7.01
Stop assuming talking can resolve any problem.
25:07 “一定要做到什么、解决什么”,是否也是一种精英式、无所不能的幻想和执着?或许,我们的确就是无法“代替”苦难的一方说什么的。承认我们的无能为力,被阶级(或说,社会分层)导致的这种无法相互触及和拯救的无助感,或许才是那最值得被言说的真实。
barruco
barruco
2025.7.05
31:36 可是有的人连努力本身的条件都没有,ta的一生被笼罩在一张被编织好的紧凑的网中,等生存问题解决完后发现早已走上歧路。
barruco: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甚至没有往正确方向努力的意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也没有希望。
icysoong
icysoong
2025.7.04
18:55 她也许是对这些苦难有一点点感知,但人们知道她如此精英、幸福,典礼结束后可能就会去参加一个party,怎么可能真的会有哪怕1%的“死去”?所以这种夸张让人觉得虚伪。
韦多
韦多
2025.7.06
“精英”夺走了我们的金钱、我们的权利,夺走了我们珍视的一切,现在连我们的苦难也想夺走,我们不需要这廉价又虚伪的怜悯,我们只要你们彻底毁灭,然后我们会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再在你的尸体上吐口痰(纯属虚构)
HD326896r
HD326896r
2025.7.03
演讲呈现的是一个整体性的感觉。之所以带来傲慢和不适感,一方面有文本方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她所呈现出的对自我表现的沾沾自喜,希望得到台下回应的讨好感,等等,都与她想要表达的所谓悲悯格格不入。
Binky_jump
Binky_jump
2025.7.05
是的,强者弱者都有发声的权利,但是ta们真正能够发声的机会却是不等同的。
另一个非常认同的点是,我们都需要敢于承认自己是在某一方面占据了privilege的人,我们往往会为自身处于弱势的议题去发声,去抗议,去争取,而时常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ta人对自己处于非弱势的议题的抗争。我自己对于某些年长者的教诲总是会保持一种警惕甚至于厌恶的态度,类似"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说辞,这其实是我对他们试图弱化命运的垂帘,自身阶层的托举对于ta们成功结果的助力感到厌倦
无糖饼干
无糖饼干
2025.7.03
39:24 精英也并非是旁观者般的告知者,精英有多重身份:问题的制造者,算法的受害者和问题的发现者。虽然这些身份可能不在一个人身上重叠。如果自认为是精英就不发声,是否将发声的责任和权利拱手相让了呢?非精英人群就算不被告知,就不会有自己发现了吗?还是说这些人只是因为没有精英的发声力量无法表达,以及他们表达的语言是非精英的所以被忽视了呢?
ainuannuan
ainuannuan
2025.7.03
40:33 不敢于去代表其他人也是一种懦弱。精英要担负起责任。
神行太保
神行太保
2025.7.02
01:40 现在的问题是,太多人的声音要听要尊重,社会很疲惫
HD82425v
HD82425v
2025.7.13
政治“妄想狂”会让个体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