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做一个斩断代际心理创伤的人到底有多难:最小单位的超越

114︳做一个斩断代际心理创伤的人到底有多难:最小单位的超越

60分钟 ·
播放数12886
·
评论数145

今天发布的是前阵子与【简单心理】编辑Bridge的一刀未剪采访录音,采访的话题依旧与“打孩子”有关,落脚点更多是在为什么养育者可能懂很多道理,但还是会忍不住下手揍孩子,以及当一个养育者或成年个体想要成为阻断代际心理创伤的人时,最小单位的努力究竟长什么样子。【简单心理】发布的编辑版文字稿在此:

《被打大的孩子,可能在承受几代人的痛苦》:mp.weixin.qq.com

完整版采访录音音质略粗糙,但不影响收听,有需要的小伙伴欢迎自取。

主播︳严艺家

一个从上海到伦敦吃了15年精神分析饭的人,UCL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硕士,《情绪养育》、《1016成长信箱》作者,《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主译,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博士PsyD在读中,全网150万粉丝的心理博主。

听友群vx:yijiapsyche (请注明“小宇宙播客听友”)

新浪微博/小红书/抖音/公众号/视频号/B站:严艺家

展开Show Notes
首先想给这位采访者妹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的紧张我完全感同身受,我平时带孩子跟其他妈妈聊天我都会紧张呢!但我全程听完后,最大的感受是敬佩和感动——敬佩这位采访妹妹顶着压力勇敢尝试的勇气,感动于艺家老师温柔的包容。那些“接得不顺”的地方,恰恰是最真实可爱的部分!证明妹妹在努力突破自己!真的,这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这段经历一定会成为这位妹妹的宝贵财富!
兽兽showshow:给你的善意点赞
如鱼德水:谢谢你☀️😊
Molly吕
Molly吕
2025.7.03
对于这一期采访者的紧张和临场表现,评论区观点不一,艺家能够如此不顾“掉粉”的维护这个女孩,也很让人感动。光说我自己的听感的话,的确,有一些“不舒服”,但是我清楚的知道这种不舒服不是源于采访者,而是因为我自己。我在听到一句句“奥,明白”、“的确”、“没错”、“谢谢老师”的时候,投射了我自己作为曾经的“好学生、“东亚小孩”、对老师 领导等我当初所认为的”上位者”的卑微和不自信。当然我相信采访者与我那时那刻的心境不一样,她或许只是出于对艺家的尊敬和对这一她并未深耕过的领域的敬畏。只是啊,只是我们在语言的表达上,将这些不同的情绪,化作一句相同的“明白”、“谢谢老师”。我承认是我投射了我自己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所谓“创伤”,带给我负面情绪的是曾经那个唯唯诺诺的“好学生”。说的有点多。仅代表个人观点。祝愿采访者能够在喜欢的领域上自信发光!
大李谱:我很喜欢你的自我觉察,因为你看到了你的不舒服不仅仅来自于当下也来自于过去的自己,这其实和节目中提到的“父母在打孩子的时候,打的不一定是当下的孩子,也可能打的是父母【过去的自己】”有异曲同工之妙。刚好我今天表达欲比较高,我想借你的评论做一些展开,并不只是回应你,也想给滑到这条评论的人做一些呈现,一家之言,不代表标准答案。我的思路比较发散,写得会有些长。 听感难受的问题:我也认同听感存在难受的问题,但是能接受,瑕不掩瑜。就像音频音质的问题一样,艺家发言的音质也不是很好,但是能接受。我也能理解不同的人在这方面的感知不一样(比如说站在同样的高度,有人会恐高,有人觉得还好,存在个体差异;同样地,有人觉得这音质不行听不下去,这也很正常,结束播放也是一个选择,选择继续收听就得找到与之共存的方法),但是我们不鼓励攻击的行为。我记得《再见爱人》里举过一个例子,路上走过一个相貌难看的人,如果你感到不舒服,这很正常,但是这不能作为攻击ta或者说是上去打ta的理由。 口头禅的问题:频繁出现的“明白”、“好的老师”之类的,我可能更多地会理解为职业病。因为访谈中给到被访确认的信号很重要,不是所有的被访只要给一个麦克风就能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毕竟艺家自己能做那么多期的单口)。做采访的人可能会面对一些被访并没有太多诉说的欲望的情况,这时候给到一些基础的确认可以促成这段访谈(如果换成身体语言,可能是给👍或者给👌的手势)。如果我们把这些口头禅换成“好的,您前面说的我接收到了”,其实是在给确认的信号(就像对讲机里的copy that),听感也许会好些(也许也没有🫠),但也会冗长。总体来说这偏向于访谈技术的范畴,术业有专攻(比如说科研类的访谈更希望访谈发起者不要给太多情感导向的信号,以避免引导和操控最终的访谈结论,这是另一个话题)。 为什么艺家在“维护”采访发起人:因为这是严艺家的播客,在这个视角里采访发起人是严艺家的嘉宾。就像我们在谈论暴力时提到我们对自己的身体有主导权一样,严艺家可以行使对这个播客主导权,比如选择对嘉宾选择态度是选择维护,还是不予置评,还是攻击(如果我们把它想象成一个舞台,舞台归属于严艺家,那么台下有人向嘉宾扔鸡蛋的时候,东道主给予嘉宾保护其实挺正常也挺应当的,尤其如果考虑到嘉宾表现紧张,给掌声的行为会好过扔鸡蛋)。对于主导权能够行使到什么程度,边界在哪里,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艺家在过往的播客中提到,她的一些行为也会起到一些给示例/提供样本的作用,她曾用的一个比喻是母狮子给小狮子示范如何捕猎。(题外话,为什么我用采访发起人:我总觉得中文里在选词上区分interviewer和interviewee有些费力) 为什么我选择给采访发起人多一些正面反馈:采访发起人的压力会比较大,我觉得我们不能促成一个只有采访发起人受伤的世界。作为听众,听这样一场对谈是受益的。不是所有的听众都能负担心理咨询的经济成本(以及也许昨天能负担得起这个成本,可是今天不一定能负担了),以及说普罗大众不一定有常规渠道来接触这些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听众是受益的,尤其是认真听完了或者长期收听的听众。做播客也是艺家本来希望做的事,这样的对谈本身对内容创作者也是有益的。这里面相对来说,采访发起人的压力会大一些,而且经历了一个从私下录制转公开的过程,(虽然从内容角度而言,本身要产出的内容是一段采访,内容的公开性没有太大的问题,艺家有按自己觉得合适的边界去表达,采访发起人也会按自己觉得合适的边界做最后的采编,这里会存在差异,也很正常)。我觉得受益的人出来讲讲自己在什么地方受益,也是重要的。也许有很多听友和我一样听完很有收获,然后就继续自己的生活了,并不会选择来留下痕迹,但是听完难受的人从倾诉欲的角度来说,更愿意来这边留一些痕迹,这也是人性。我在凹凸电波那边听到余老师讲餐饮经营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印象,他说店铺有一条差评可能需要有几十条好评才能冲淡这条差评的产生的效益,而我觉得餐饮店铺有一条差评也很正常(中间起作用的因素可太多了,比如说食客今天就是心情不好,也会来留个差评的,不代表店铺不好)。 另外我觉得,能感受到采访发起人有想把采访做得更好的意愿,她也感受到自己在这个过程的紧张。我觉得希望她未来表现更好的人,会给更多的掌声和鼓励,而不是向她扔鸡蛋(当我们自己有想要表现更好但最终发现自己发挥不如意的时候,我想我们也更希望得到掌声、鼓励和支持)。以及我觉得,对这些社会上关于孩子心理压力的关注,本身是一种正向的关注,或者说从意图上而言,发起一场关于“打孩子”这个话题的讨论,我观察到的意图是更正向的,这样的意图是值得肯定的。(另外能帮我们催更一下艺家也是好的!毕竟我也催更不到!哈哈) 我并不能代表权威,我只想呈现一下我在这场对谈里听到或者看到什么,希望“呈现”这个动作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Molly吕:您的体悟很深刻。我尤其赞同您的观点:这是严艺家的博客,所以就像我的身体我说了算一样,艺家对它有绝对的主导权。而我们在这些免费的、丰富的、不计回报的分享中,所能获得的信息,填补了我们时间上的空白和知识上的缺口,比如我能够用通勤时间学习一些哪怕很碎片化的东西,这些博客的运营者已经是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情了。这不是1V1的心理咨询,无法为每一个听众量身定制。更何况这段“采访”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互动与交流,而是信息和观点的收集。听感是听众的课题。收集资料是采访者的课题。我投射了曾经的自己是我的事情,但采访者已经完成了她收集资料的任务,这是无可指摘的。我与您不谋而合的观点是:正向鼓励,虽然不是每个人都理所当然应该去慷慨给予的,但是至少【正向鼓励】这件事本身,是值得被正向鼓励的。
4条回复
这个主持人不太好,每次艺家说完都要说一句“噢,明白”,感觉接不上艺家的话,让人听着不太舒服
严艺家
:
对方并不是主持人,只是做采编该做的事儿而已
大李谱
大李谱
2025.7.02
我很感谢艺家愿意把这些采访放出来,相对于文本来说,我现在更习惯音频这个形式了。希望大家多给采访发起者一些温柔,因为这样的对谈是会考验采访发起者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的,以及原先是私下访谈转到公开场合,某种意义上来讲采访发起者受到的压力是会变大的(我们可以在想象中对比一下私人聊天和公开聊天的压力),以及术业有专攻,采访发起者也许在文字工作中有自己的长处。我们的注意力就像是一个聚光灯,让我们把光更多地打在我们能在这场对谈中收获到什么上。
最小单位,想到那个“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
HD696453k
HD696453k
2025.7.02
41:43 诶那这么说,其实疾病、或是身体上的变化和不适(比如更年期、青春期),也是把我们带回到身体的契机
凸噜:哇!好有启发!我自己就是从今年生病住院后才察觉到尝尝忽视身体的信号现在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更多的和身体链接中!
HD696453k:抱抱身体!
Brifge
Brifge
2025.7.04
工作完跑来看评论,说真的,很多评论让我莫名其妙。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就是主持人了,尽管已经解释了录音来源。这不是一期访谈节目(访谈节目不会这么问问题),我不是老师邀请的嘉宾,我也不是心理工作从业人士,从第一个问题我就说感受到了巨大的认知差距,但是我就社会热点做采访,认知差距就是我要写的重点。我紧张,不仅因为回答有其鲜明立场以及深厚的专业背景,提纲不适用了,设想的写作框架不适用了;也因为家暴是我的创伤我会应激;还因为我不是学心理的我的表达不专业,但是我紧张怎么了?我对不起谁了?节目上线之前,我想录音全发出来真好,老师讲的全都能分享了。从没想过我会被人注意、被攻击。总共我说了十句话左右,这十句话是我的私人工作产物,也明显不是节目的重点,我不知道有什么权力评判我。以及我不认为我的提问不专业,准备不充分,从老师的互动以及文本来看已经过关了,需要更好,但是不会对不起谁,也不应该被一万个爹教育。我没做好的是录音没带耳麦以及没有料到网络那么差,导致录音质量硬伤,花钱修音了。不由分说地吐槽“主持人”的时候,我感觉到没把我当人看,只是撒气的靶子而已。
兽兽showshow:看起来你是跟主播对谈的女生吗?或者你可以看到点赞最高的评论,更多的人还是充满善意的。
Brifge:我觉得在这期节目我没啥可讨论的,我的贡献很小。其次这样的看似严肃其实不负责任的讨论对我伤害很大,看样子是要我别当记者了,以后我也别采访专业老师了,太毒了,我见识了。
13条回复
潜泉
潜泉
2025.7.06
一方面小姑娘太年轻,一方面现在自媒体把观众口味养刁了。其实普通人偶然曝光,就算不紧张也很难讨喜,需要一些技巧经验的磨练才行。人各有所长,明星进入公众视野也难免遭到攻击,小姑娘可以借机提高自己,或者有选择地曝光来保护自己。不过观众表达感受也是权利,也值得被看见。
HD531016x
HD531016x
2025.7.02
听了这期,让我突然意识到,听播客这么多年,只是把耳朵练厉害了,泛化为自己可以了,误以为自己也能行云流水了,从耳朵到大脑再到口腔表达,要走多少路啊。
wweemm: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雅莹Linda
雅莹Linda
2025.7.02
提问人感觉没有准备好,我们传播学老师经常说:不要让观众看到你成长的过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如果没有准备好建议再准备准备再来采访别人,这是对被采访人和观众的尊重……
严艺家
:
你可以用传播学老师的方式来要求自己,但无权要求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也遵循自己笃信的标准,作为被采访者我体验到的是小编非常认真仔细的准备工作,她的采访提纲细致到我不得不要求她在采访前再删减掉一些问题,我也体会到采访过程中对方尽可能给我创造表达空间的努力。我不是那种提供标准答案的被访者,采访中经常会有很强的互动性,即使对方感觉紧张在我看来也是很正常的,但也许这种紧张激活了一些人心里面对权威时的焦虑,会不想面对甚至贬低攻击这些部分。如果我不享受这场对话,也不会把时间从40分钟延到近一小时。讽刺的是这本来是个关于要在最小单位让暴力轮回停止的话题,而在评论区依旧有一些声音是在不自知地把自己受过的严苛施加给他人。
yydcw11:我感觉你可以看一下简单心理上的那篇文字文章!因为这个访谈录音只能算是半成品最终的文章才是成品,我个人很喜欢那篇文章觉得最终呈现的内容效果连贯性都非常好肯定是高于这个录音的。我在听录音的时候也会觉得提问人的临场把控节奏是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的,但我特别好奇如果你看完那篇文字稿后还会不会有像你的留言同样的感受~
16条回复
HD141389z
HD141389z
2025.7.02
问题是自己要怎么和解呢?我能够明白和理解打人的父母,但是依然无法走出这种阴霾,这种心理痛苦时不时跑出来打扰内心的宁静。
烛影摇红_nX1Y:没必要强行和解。完全不必原谅那些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你有一直保持愤怒的权力。更重要的是,把委屈和愤怒放在心里,不要让过去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烘烘:我也会,你不孤单
4条回复
嫣冰
嫣冰
2025.7.02
32:23 人类没救了,深感赞同…
灭火装置
灭火装置
2025.7.03
谢谢艺家和采访的小姐姐,我听到最后很泪目,艺家姐那种强大的温柔的包容,让人觉得真实真的很美好,不完美本身就充满魅力。虽然很多人在说小姐姐很紧张准备不足,但我觉得这本身是一种真实的体现,能够带着紧张一直录完,本身很棒!
凸噜
凸噜
2025.7.02
56:26 听到心理移民这段真的鼻子一酸,这种爱但是纠缠着不肯抽离的状态从来都是相互的。谢谢艺家的比喻帮我更好共情我的父母
HD696453k
HD696453k
2025.7.02
35:46 对!有过很多这样的经验,明明头脑和情绪上已经明显感到很愤怒了,怎么身体还是那么卑微地要去讨好取悦,怎么不扭身走开呢?啊……好气!
Tyoukasei
Tyoukasei
2025.7.03
45:57 健康的分裂和解离功能是有必要存在的,并非都是病理性的,在疯狂的世界下。
很精彩的对话和内容输出😢大有收获,谢谢两位。
散杨儿
散杨儿
2025.7.02
听到艺家讲的从身体反向疗愈心理,自己最近有一个小观察关于“声音反向到心理”想分享,因为使用线上平台外教学英语,视频回放让自己第一次有机会观察自己如何跟别人交谈,时刻堆起的笑脸,升高的音调,指向了讨好,担心对方不喜欢自己。而练习英文发音要学着把声音沉到胸腔,与平时自己时常习惯升高音调讲话截然相反,这个反差为自己提供了一个空间观察自己,每次降低音调讲话,也在心理上告诉自己,我此刻是安全的,不需要讨好对方的
兮兮林
兮兮林
2025.7.03
这期播客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不是探讨的内容本身,而是艺家从头到尾展示了一个人身上的真诚、 允许、平和、抱持是多么的迷人且有力量。
whiteya
whiteya
2025.7.02
这个主持是生涩,不过整个互动是蛮好的。她以不是那么专业的角度来问这些,视角是有点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