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字头药企并购下半场怎么整?(下)谭勇品读医药风云

央字头药企并购下半场怎么整?(下)

5分钟 ·
播放数53
·
评论数0

平台化重构思路在整个“华润系”上市公司中已逐步成型:


华润医药,以医药分销为基本盘,整合工业资产、推动协同增长;华润三九,OTC与中成药的旗舰平台,是华润布局大众健康消费市场的主攻手;华润双鹤,聚焦化学处方药与专科用药,是华润工业端打造专业化、专科化能力的主力整合平台; 华润江中,在健康消费和饮片领域承担整合功能;东阿阿胶,最具消费品牌潜力的中药资产,也是华润医药“大健康消费矩阵”重要角色之一;华润博雅,主打血制品板块,通过收购绿十字香港扩张优势。

不同平台侧重不同,但路径高度一致——明确控股、治理重组、资源导入,再通过渠道网络统一,实现业务协同放大。


华润与国药两家医药央企在同一时期、几乎同步开启新一轮整合潮,表象之下隐藏的并非偶然,而是暗示出产业周期的新变化。


从整合逻辑看,国药集团的路径更偏资源导向,其关注的是能否掌控产业链关键要素、是否能在产业链的关键节点拥有主导权。从血制品牌照到药用玻璃布局,国药集团正在构建出一个稳态而高可控的生态布局。


相比之下,华润医药的路径明显更治理协同导向。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组织效率与资产价值,通过快速控股、明确平台划分、强干预式的管理层接入来实现市场价值的及时释放。

而这两种思路带动的整合潮,几乎在2025年交汇。当然,两家公司的动机,有个性,也有共性。


一是政策明确推动央企整合。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就强调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列为考核央企的核心指标,要求央企通过并购重组快速补强生物医药、高端材料等短板领域。


二是业绩增长遇到瓶颈。集采规则收紧、渠道变革等市场变化,让资产重组、组织精化、资源再分配也成为医药央企不可回避的命题。


华润医药虽然业绩仍然强劲,但旗下曾经高增速、高利润的华润三九,也难以回避即将到来的中药OTC集采结果。国药集团更是面临数个子公司业绩承压。2024年,国药一致净利润创下10年新低,太极集团营收锐减20.72%、净利润暴跌96.76%。国药控股作为分销龙头,其传统流通业务毛利率持续压缩,亟需寻找新增长点。


因此,无论国药集团还是华润医药,其管理层在过去一年均完成了一轮“大调整”,新班子在业绩承压与政策要求下,释放出了更强的加速并购信号。


例如,国药集团在2025年度工作会上,董事长白忠泉就强调了2025年国药集团的总体工作要求,包括“要加强并购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国药集团与华润医药以各自方式回应时代的共同命题。前者强调产业链要素控制,走的是全面扩张之路;后者强调市场化,走的是价值兑现之路。它们的风格并无优劣之分,目标也非完全相同,但都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在扩张红利褪去之后,央企医药的整合下半场,应该怎么走?2025年,或许只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