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3893位朋友你们好呀,我是可颂,我又来分享亲密关系相关的话题啦。
可颂是一位心理咨询师,目前累计咨询小时数230小时+,如果你想找个人聊聊,可以添加工作微信【mindwandering2024】,请备注”心理咨询“。个人介绍请看文末图片。
本期关键词: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创伤|亲密关系|依恋理论|自体客体体验
为什么你总爱上那个忽冷忽热的人?
焦虑型与回避型依恋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支痛苦的舞,一方拼命靠近,一方拼命后退。在这期节目里,我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心理咨询实践和依恋理论,带你看清:我们以为的爱,很多时候只是创伤的循环。
本期亮点包括:
- 创伤依恋的5个典型表现
- 焦虑X回避为何相互吸引却彼此折磨
- 如何觉察并打破创伤模式
- 什么是自体客体体验,它为何能疗愈我们?
推荐你边听边做记录,如果你正深陷一段关系的痛苦,或许会从中找到答案。
时间戳:
02:01 - 03:44|“你们并不是在相爱,只是病在一起了”
“我们只是病到一块去了。”
🧠 你以为的爱,可能是你和对方创伤的相互纠缠。
03:44 - 05:05|创伤依恋的5个典型表现
一味迎合,失去自我
不合时宜的痛苦
离不开的执念
分开多年依旧内耗
对真相的执着探索
06:26 - 08:41|依恋理论概述与四种类型说明
🔍 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混乱型的差异
📌 我们爱的方式,是我们被爱的方式的延续。
10:29 - 14:55|焦虑型 X 回避型:一段痛苦的情感舞蹈
💥 张力十足的互补关系:你追我逃、你越逃我越追
18:15 - 22:20|为什么明知道不合适却难以放手?
🔁 情感过山车=爱情的错觉
💡 心理解释:潜意识的自我修复冲动,让我们反复投入类似关系
24:44 - 28:48|创伤依恋如何打破?
认识它的存在
增加新的关系体验(哪怕反直觉)
记录并对比自己在不同关系中的反应
书写你理想中的关系
📌 行动建议:给自己写一个“亲密关系理想清单”
8:22 - 42:26|什么是“自体客体体验”?为何是疗愈关键?
🌱 “像植物朝向阳光一样,我们寻找情感的归属感。”
📖 推荐文:公众号《简单心理》的文章「能带给你这种体验的事物,遇到了千万别松手」
45:19 - 46:06|最后的提醒:把温柔的他人发展在内心
🧘♀️ 通过冥想、书写、运动,培养“温柔的内在声音”
💡 长线建议:真正稳定的关系从“自我陪伴”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