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反驳中国人最奉为圭臬的真理?独树不成林

116-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反驳中国人最奉为圭臬的真理?

34分钟 ·
播放数35422
·
评论数239

本期播客首先讨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区别,然后借着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地下室手记》《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等的理解,讨论陀哥的所有作品中都会出现的三个主题,也是三条当代中国人奉为圭臬的真理的反驳:1. 具有普世意义的真理就等于科学真理;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3.人在本质上是一个追名逐利的动物。插画师:k相关播客:42-对世界祛魅是长大成熟的体现吗77-为何越来越多相信科学的年轻人开始热衷玄学?95-胡适崇拜的杜威实验主义如何屠杀了当代美国的古典人文教育?81-中国人的左右之分为何如此乱七八糟?10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什么意思啊?前奏:肖邦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演奏人:日安

插画师:karasubonn

相关播客:

42-对世界祛魅是长大成熟的体现吗

77-为何越来越多相信科学的年轻人开始热衷玄学

95-胡适崇拜的杜威实验主义如何屠杀了当代美国的古典人文教育?

81-中国人的左右之分为何如此乱七八糟?

10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什么意思啊

前奏:肖邦第二奏鸣曲第二乐章

演奏人:日安

展开Show Notes
Eu瑞卡
Eu瑞卡
2024.10.01
真的太喜欢这种日更但时控又是30分钟左右的精神营养😂
仲树1
:
在开播初期我曾说过这是一个月更播客╮( ̄▽ ̄"")╭
门童inSydney:超爱~!
3条回复
安时静笃
安时静笃
2024.10.06
我觉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里的经济基础不应该解读为金钱。实际上马恩并没有讲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样的话,这句话是后人总结的,且“经济基础”应该主要指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结构、资源分配以及社会阶级等。可能是为了方便理解,这些复杂概念被囊括进“经济基础”这四个字里了。从这个角度理解,马恩和陀老的理解还是相近的。
HD913134z
HD913134z
2024.10.02
31:32最近在看陀的《喵呜》,里面的主角公爵就是一个很看淡钱财的人。并且在这个小说里面公爵无私到真的像个喵呜一样不会计较自己的得失。他明知道可能别人骗他,但他仍然会去帮助别人并且对别人感到怜悯抱歉。这期博客感觉来得太棒了,好喜欢对于陀的解读。在看喵呜的时候,里面关于娜斯塔霞和公爵第一次见面的描写。我第一次看到就想说妙呀,女主出场好女王呀,她和公爵的互动好搞笑,和要是能拍成剧,绝对是经典!(唯一缺点就是人名太长,哈哈突然想不起女主人公叫啥了,临时查阅)还有书里关于布尔斯基这一幕的描述,让我觉得好像横跨了所以的时间,事发生在现在的一场对话。布尔斯基那一伙人开始以为布就是帕的孩子,上来就说我们有权利来要帕给公爵资助的钱。再发现布一群人发报完全曲解故事,并对公爵进行人生攻击,他们也说他们有权利这样。我当时就想到现在娱乐圈,或者说整个社交媒体上,嗅到一些蛛丝马迹,别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写得跌宕起伏吸引读者,至于事实是什么,好像并不重要,他们也不在意随意的一句话,一个评论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回到这本书来,布们一群一直在声称如果公爵有良心,就应该主动把钱给布,而布一群恰恰利用的就是公爵太有良心了,放到别人身上我觉得他们绝不敢如此放肆。最后得知公爵要给一万卢布时候,布们一直在说怎么可能这么少!然后公爵给他们算了帕曾经资助过他的钱,甚至远不到一万卢布。最可笑的是,最后发现布根本不是帕的孩子。然后布们还吐槽说公爵的朋友不应该对这个事实多加评价,布已经受到了够多的伤害了!这个嘴脸是不是很熟悉,好像理是他家的,无论做什么都说自己有权利,那这样说杀人放火也是他们的权利。等到发现自己不对了,又说在那种情况下谁都会那样做的为自己开脱,好像杀人放火也是他们不可避免去做的。在这期播客里,更加深入理解了陀的深度。打算读完喵呜,把陀的作品都看一看。从看喵呜开始,我真的从心底就很喜欢陀,喜欢他的笔下故事,你忍不住不看完。即使他的故事大多都五十多万字甚至更长,但是我现在读了一半,完全不会觉得吃力或者无聊,对接下来的故事我还是非常期待的。
HD913134z:喵呜=bai chi。呜呜,我没骂人,我在说书名呀,开始还以为我打字打错了,后面发现全部被变成喵呜了。
青埂峰36501:喵呜我愣了一下,以为是什么我不知道的小说🤣
40条回复
斑斓鱼
斑斓鱼
2024.10.04
树老师对老陀熟悉到随手拈来的地步!我觉得老陀是人类目前所有者文学作品中最深刻的,尼采对科学理性的批判和老陀非常相似。金钱是作品原动力,老陀是直面人性黑暗深渊的勇者。
之灰:是啊,但他又同时刻画出美好的样子,如bai chi中的梅诗金公爵,又或者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小儿子
文学家凝视深渊,并且告诉别人那里有什么
好喜欢这种涉及文学的解读,这种物化和理性抉择,我闹中第一反应的就是工作合作者和相亲市场。
前者伤害我的大概是之前想和一个觉得工作上很喜欢的人交朋友,但对方似乎只把我当工具人,除了工作丝毫不想把你当人,后者就是现在大部分人的择偶标准: 外表身高体重职业收入家庭学历
范德彪东:🌹🌹
读《地下室手记》时对“墙”这个设定印象十分深刻,谢谢树老师的解读!
18:38 “双手叉腰,当街一立,啐,二二得四!”
范德彪东:具象化了😂😂🌹🌹
26:10 23:52 我觉得树老师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一期播课讲完以后更加加深了你对这句话的误解。树老师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钱决定了一切,并且认为这就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宗旨。其实这是不对的。经济学里面讲的其实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而且中国人也并不完全认同钱决定了一切这句话。
绿沼
绿沼
2024.10.01
许愿成功!老陀他这不就来了!!
阿呀咩咩:所以小梁会听这一期吧
_Mandheling
_Mandheling
2024.10.02
许愿树老师讲讲《百年孤独》!搜了好多关于这本书的内容,但是总觉得解读都差了一点,想听听树老师对于这本书的想法!
不是,没人纠正读错的字吗,陀,念tuó
鲜牛奶爱好者:音译的名字,有什么读错不读错的.....jordan 可以是乔丹,也可以是佐敦。
柚子Cynthia:朵斯朵耶夫斯基女士 也很不错哈哈哈哈哈
3条回复
当年地下室手记的读后感:萨特到底有什么原创性
攻壳小鸡队:所以 @草南 这里指向的是文学作品居多,我理解成一个全面的萨特的否定,当先想到的就是对宗教的理解截然不同(萨特的上帝是人的无限延伸),用词有点情绪了抱歉。 树老师说的对!树老师啥时候会不会开一期萨特 。。搜了下关键词还没讲过。看起来对萨特好像有些不耐。。(除非去还原,否则萨特的政治活动确实没啥可讲的)
攻壳小鸡队:少点似是而非又模糊的爆论吧,推荐看看萨特晚期的各种访谈里对他自己作品的反思。
6条回复
还有一个,拳头就是硬道理
这集博客,乃至整个博客,想传递的内容是不是这个世界很复杂我们需要多想想。有没有可能人脑本身就是无法把握这个复杂非线性非平凡的外部环境。无论是公务员和伊万遇到的墙,还是资本主义商业社会有意无意将金钱描述成可以兑换万物的 Token,这都证明了人思维活动的局限,智识、记忆、推理等等方面的局限。光靠人脑无法找到一个点平衡所有。
仲树1
:
你作为播客中多次被我提及的整天质问我凭什么攻击你心爱的西马、人文领域无法找到科学真理的稻草人,应该清楚的知道怂怂地小声憋一句“我们需要多想想”根本不是这个播客和老坨想要传递的内容。老坨生活的年代最时髦的俄国知识分子信奉的理论和你的信仰差不多,他想要揭露的就是这种信仰对你灵魂的摧残,马克思主义者把一切19世纪批判都简化成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哪怕你没读过他的小说光听这个播客也可以发现老坨的批判深刻了多少倍。
灵瞳:人脑局限性这个观点,在了解了一些生物和神经科学之后确实和你有同感。大脑是一个历史层叠的构造,是围绕着生存这个核心逐渐形成的,这一点是否构成我们的局限,甚至对这个局限是否能认知,我觉得都是问题。因此我感觉,客观,真理等等这些整全的宏大概念本身,我们能把握吗?我们是一定能在局部意义上逼近局部的真理的,否则我们活不到今天,但是作为整体意义的真理,where,how,what is?如果回答不了,怎么能够预设这个目标,说科学在逼近这个目标?另外,个体的内在世界,对个体也是一个迷,当自观的时候,仿佛剥洋葱一样,一个深渊。对于这个内在世界,当我们说客观真理时,我们又在说什么呢?或许就是大脑电信号的随机噪声?那么,随机,又是如何产生的?或许,最好的回答方式还真是文学,具体的丰满的此时此刻的文学。
22条回复
Veina
Veina
2024.10.01
国庆快乐!树老师!!!特别特别期待树老师和鲁豫老师的节目🫣
都是盐
都是盐
2024.11.24
虽然我很爱听你的博客 但你说的马克思主义的很多东西仅仅是劣化版的理解 甚至可以说是曲解
青椒1355号
青椒1355号
2024.10.03
小树老师最后一点太有启发了,我想理理我的思绪:
陀认为潜意识是道德的,但弗洛伊德说没有,那怎么理解尼采在两人之间的位置呢?尼采曾经说,陀和他的气质截然相反,但仍然是对其有启发的“心理学家”,是不是可以理解尼采是在创造一种克服基督教的“新道德”,这种“新道德”要求人拒绝基督教的“神就在你心中”的残留气味,对潜意识领域要实现某种去神的克服?从而影响到了后来的弗洛伊德—拉康对潜意识有一种去除价值的倾向?我感觉此后精神分析有种天然的符合辩证法的细密,不知道这种感觉对不对。
第二,你说陀的小说里金钱以一种权力的方式展开,这点我也深有体会,那么这种对待金钱的观念和巴尔扎克那一大堆描写巴黎的世俗风情是一样的吗?他们面对这个时代问题的刺痛点,两个领域是不是一样呢?巴尔扎克在他的短篇小说里写:“在巴黎,我们一共有十个人,都是无声无臭,无人知晓的国王,你们命运的主宰。生活不是一部由金钱开动的机器么?你要晓得,手段总是和目的混合在一起的:你永远无法将灵魂和感官分开,将精神和物质分开。金钱是你们当前社会的灵性,共同的利害将我们绑定在一起。”
很感谢你对于坨翁的介绍,我了解到了别的时代和我一样恐惧迷茫的人。
另外看了你对于一个楼层里的科学马克思者的回复,我也想了很多。关于“我们能不能不进步”“他太想先进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问题。我看到一个把科学的价值判断不假思索的相信同时取消的人,认为它只有事实真理的一面,也看到了你对于科学实在论的厌恶。
我的观点是,科学和数学和艺术和哲学,在我这是互相不隶属的,几项“游戏”。我不恨科学,我只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它会向着宗教和政治演变,它可以作为游戏。
而人们追求的客观真理自然,是人们真的能够承受的么?我在看一个日本动漫《全部成为F》,天才女计算科学博士犯罪,对于弑父弑母,自由🟰死的讨论,却引起那么多冲着16进制计算科学推理犯罪来的程序员观众的反感厌恶。对于茹毛饮血的无善恶的自然,人们真的能像口中一样接受么?说的物化人类,应该是指代“物化他人”,而没人想过“物化自己”“我也是物”的可能性,而对它并不恐惧。或者说,许多主体人,天然的不认为自己也是“物”,这种不可置疑的主体性人,是如何成为科学的客观信徒的。这才是最诡异的地方。为什么“我”就不是“物”也有高贵的物性呢?最爱客观和科学,研究物体的人,恰恰又是最不爱最不信物体高贵的。
甜蜜尖叫黑洞:我的语言逻辑很混乱,也许读起来不知道我要说什么,长的句子段落我没法组织。你们可以捕捉关键字,然后脑补,理解成啥样是啥样。
甜蜜尖叫黑洞:可能我核心的想法是,为什么“物化”成了贬义词,而且都是拿去形容别人。而关于“我是物”反而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不会考虑的问题,这很奇怪,敢拿自己做实验的人除外。这里暂时不涉及普世伦理,包括那个基因编辑婴儿的南科博士也并没有拿自己下手。他到底相不相信物呢?
6条回复
HD258120m
HD258120m
2024.10.03
1 说到现代科学,让他和马斯克聊一聊,当他得知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概率不到一亿分之一,所有的物理定律不过是上面那个模拟世界运算的计算机制定的规则时,想法会发生改变。
2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这句话绝对是想当然的谬论。举例来讲,现在的伊朗,过去的伊拉克都是油气生产大国,却常年被西方制裁,通货膨胀加倍,人民苦不堪言,以前两国人民却过着富足快乐的日子。然而,上层建筑变了吗?反而变得更稳固了。假设没有美国攻打伊拉克,现在的伊拉克制度变化的可能性基本是零。很多国家社会制度总在马克思吹嘘向社会公有制先进发展的道路上,不经意的大幅度倒退。
一张白纸_CkCc:不懂马恩,肤浅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