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45 一座"宜居城市"就是永远建不完的城市
主播 | 佩瑶 嘉宾 | 宋岩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为什么荷兰能在地理环境本不适宜城市发展的条件下,仍能打造出世界顶尖的建筑学?而在寸土寸金的有限空间里,它却并不主张一味扩张的城市规划理念,而将更多心力放在现有空间的极致运用里?当大部分国家在追求"大而全"时,荷兰人为何在践行"克制美学"?或许这个把城市当乐高积木来精密拼插,却又把设计的权利交给每个市民的国家,正藏着未来城市规划的另类答案。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环境技术与设计在读博士岩仔,带我们既从专业视角出发,又回归到真实的居住体验里,感受小小荷兰国的城市规划之妙。同时,我们还会延展到与中国、德国、丹麦的城市建筑对比,以此来观察到不同国家的国民性、乃至教育理念,是如何烙印在建筑的肌理里。所以,这不仅是一期有关建筑的跨国别讨论,更是帮助我们观察不同世界样本的新切片。 “没有反思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所以,我们也在评论区里留了一个特别问题,希望围绕这期主题,能够帮助你我一起来回顾和反思。欢迎跟我们聊聊你对所在城市的新奇观察吧~ 在阿姆2024年灯光秀的一个装置艺术上写着“这座城市永远也建不完” 「随意听」 01:58 我们跟一座城市的链接感,往往都在那些被一眼滑过的细节里 03:39 对比在家乡包头和他国荷兰的居住体验,以及藏在建筑里的国民性 11:50 曾位居第一的史基浦机场,为何主动选择缩小规模?聊聊荷兰如何一反资本主义的扩张逻辑 15:42 从机场航站楼到中央火车站,怎样在有限的空间里将每个角落都运用到极致 20:18 环境设计是个怎样的专业?循环经济又是什么? 26:24 先天本不适宜城市发展的荷兰,为何能拥有世界顶尖的建筑专业 29:32 荷兰和中国、德国的城建研究,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32:08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聊聊,居住在荷兰的宜人性和美中不足 39:28 荷兰建筑学这么厉害,为何却不如丹麦的多样、前卫 45:18 什么是“靠自然的演进来设计” 49:54 荷兰人的自然观来源从小的自然教育,是从强者关怀的俯瞰视角到去自我中心化的结果 55:21 设计城市空间的不仅是规划师,更是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位居民 1:03:09 要做出一个好的城市规划,比提出想法更重要的是倾听和尊重 「好音乐」 Somethin' Like Love by Steven Pasquale 「关于嘉宾」 宋岩:商业数据分析师 / 环境技术与设计在读博士 / 博物馆讲解员 / 中文学校教师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及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城市景观转型专业,博士就读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环境技术与设计方向,现工作于一家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公司任商业数据分析职位。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1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 E44 跨年特辑:与9个返场嘉宾回顾我们的改变、舍弃和期待
主播 | 立立 佩瑶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大家新年好呀! 这是一期主打轻松的跨年特辑。我们想跟你一起回望过去,跟2024做个好好告别。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9位曾经参与录制的嘉宾返场。也许你能从她们在过去一年里的放下和改变中,看见自己某些时刻的影子,并跟随她们的反思,收获一些新的启发;然后,再把这些小小感想装进2025的许愿瓶里……期待与你一起,在新的一年闪闪发光! 「随意听」 02:25 升级创业的人生教练Mandy:只有达到目标才能允许自己放松,其实是妄念 11:17 从农场回归城市的生活美食家木木:一旦过了30岁,时间就过得很慢,想要克服独居的孤独感,需要一些自娱自乐的精神 搬回城市独居生活的木木出新书了——《一个人的四季餐桌》 18:08 想要构筑一个精神丰盈、内核稳定的世界,答案在日常里,但我们真的有时间好好生活吗 23:10 回国三年的医学博士青青:放弃知识分子的骄傲,保持善良,为自己而活 30:10 转变中的正念带领者笑然:之所以生活把你推向崩溃的那一刻,只是为了让你看清真相 笑然 Sabrina 带领的第一场线下旅修:放下计划、臣服当下 41:25 为鸟痴狂的十一:想要再次放飞自己,回到野外 47:45 挑战极限的运动达人飞飞:接受被讨厌,才能更好地爱 飞飞与视障人士登山爱好者 Koba 和视健人士搭档 Naoya 的合影,透过攀岩看见平等相待 53:35 去年我们做过的让自己感到最惊讶的事 1:01:07 食物设计师 Adelaide:舍掉不需要的杂物和社交,舍掉证明自己的欲望 1:06:59 经历职场去魅的彭律:直面野心,自洽地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1:14:25 开启游牧展览的阿依莫:祝所有人都拥有结实健康的身体、精神和爱 阿依莫成为了真正的自由创作者,在各个城市游牧式地举办她的个人展览 1:19:50 两位主播这一年的转变、放弃和继续探索 「好音乐」 La Vie en Rose by Mxmtoon 「关于嘉宾」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各位嘉宾的故事,可以收听我们的往期节目: ● Mandy:《E30 在瑞士做自由的人生教练,她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的》 ● 木木:《E14 距离北京市中心30公里外的农场生活》 ● Adelaide:《E32 入选“BBC100女性”的食物设计师,带你重新认识人与食物的关系》 ● 彭律/湖湾:《E41 在荷兰从事法律工作,重新思考律师光环与职业中的主体性》 ● 笑然:《E33 用“非暴力沟通”跨国婚姻中的摩擦变为自我成长的火花》 ● 十一:《E37 在欧洲,想象一种可持续的理想生活》 ● 青青:《E23 医学博士在荷兰生活的 AB 面》 ● 飞飞:《E40 对话探险编辑部主编飞飞:看见户外运动中的女性力量》 ● 阿依莫:《E31 我们会是宽广的人,游牧在宽广的大地上》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1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 E43 阿姆国际纪录片节:记录是记录本身的意义
主播 | 立立 佩瑶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11月连续两周的IDFA纪录片电影节落下帷幕,也终于得空剪完了这期回顾。 更多想说的都在这期节目里啦,收听愉快。 「随意听」 01:08 先说说欧洲最大的纪录片电影节IDFA 05:46 每个人的生活视野总是受限的,但纪录片却为我们延展了更多可见的真实 07:52 今年参展的中国作品不多,算是一点遗憾 09:36 如何在上百部影片中选到值得一看的 13:05 曾经踩过的坑和今年踩到的“雷” 21:07 伊藤诗织的第二部纪录片《黑箱日记》成为我们的年度最佳(之一) 2015年,伊藤诗织被一名有影响力的记者强奸。当她报案时,被告知证据不足以提起刑事诉讼,并且不得不眼看着犯罪者在警察和包括首相安倍晋三在内的政客的保护下逍遥法外。不同于大多数日本女性会选择的隐忍,她决定提起民事诉讼、写一本书,并通过视觉日记记录她旷日持久的斗争。 34:44 《No Other Land》:一边在建造一边被毁灭,此刻的强者不该忘记自己也曾无助过 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巴勒斯坦牧民生活区,面临着以色列政府的激烈驱逐行动。白天,推土机摧毁村庄;夜晚,绝望的居民重建家园。 44:21 《Songs of Slow Burning Earth》:不断地向被困在荧幕另一端无尽战争中的人们投去关注,尽管这是再微弱不过的 战争已经融入日常——逃离前线的火车站,频繁前往防空洞的学生,记录尸体的太平间,前来寻找丈夫遗体的女人,以刀枪为玩具的孩子…… 52:48 《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当影片照进现实,权力的邪恶便不再抽象 先锋艺术家南·戈尔丁因服用医嘱开立的止痛药而严重上瘾。在药物泛滥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庞大利益,以及金玉其外的艺术产业。 57:20 从《Writing Hawa》的阿富汗母亲到《出走的决心》中的苏敏阿姨,女性想要冲破束缚,从来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就能达成的事 以母亲Hawa为代表的阿富汗女性,是如何在传统的社会规训下被迫接受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又是如何在2021年美军撤离、塔利班接管政权后被迫离开家乡的故事。 01:03:25 何以幸运成为一个普通人 「好音乐」 Sounds for Celebration by Re-TROS(重塑雕像的权利)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1-2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 E42 从安逸生活到地狱难度,为何来荷兰重启人生
主播 | 立立 佩瑶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大家好,While Asleep 停更一个多月后,又重新回归啦! 几经崩溃大哭的安家波折,立立终于在抵达阿姆的第四周,搬到了美丽的约旦区。于是我们立即录制了新一期节目,而这也是两个主播的第一次线下录制。面对面的感觉真的太爽了! 虽然过去聊过不少有关荷兰的话题,但从刚刚落地一个月的新人视角出发,仍然有很多难以想象的现实挣扎和第一手的文化观察,是我们从未分享过的。希望这场对话能给你带去一些有关荷兰文化的新洞察,又或者只是单纯地感受我们线下相聚的快乐! 「随意听」 00:04 线下面基太开心了! 02:18 为什么选择离开超舒适生活,一步升级至地狱难度的阿姆安家 09:57 在阿姆找房究竟能有多难? 21:29 荷兰虽然人均J人,但他们只强调规划,不控制结果 25:41 重新体会什么是升级版的独立生活 33:02 从如何理解“边界感”,来看待荷兰人的“冷漠”与友善 39:47 在荷兰人的直接表达里,还有“政治正确”这件事吗? 44:36 开放文化的根本在于,没有绝对的价值排序和道德审判 49:53 中国人的灵活与荷兰人的秩序 54:41 怎样探索阿姆这座城,慢慢建立自己的圈子 01:01:41 如果不再追求事业上的“进步”,能在这里心安理得地做只快乐小狗吗? 「好音乐」 Little Monkey Rides on the Little Donkey by Sunset Rollercoaster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1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 E41 在荷兰从事法律工作,重新思考律师光环与职业中的主体性
主播 | 佩瑶 嘉宾 | 湖湾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本期播客是欧洲职场系列的新一期,我们邀请到了返场嘉宾湖湾。截止目前,她已经在荷兰从事法律行业近7年。从进入到北大攻读法学硕士,到通过 Search Year Visa 在欧洲找到第一份在信托的法律工作,再到如今在公司里担任法律顾问,她的从业经历将向你展现一条区别于国内律师常规发展路径的可能。 这个可能背后,有来自法律地域性和欧洲语言门槛的择业限制,但在限制的另一面,却又是更大的职业探索的自由——在看似局限的选择中,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找到自己想要的价值体现。而这需要我们在职业规划背后,有更强的主体性反思:跳脱出进入红圈所、层层晋升的明确路径,当没有人告诉你下一步在哪里的时候,“我们究竟想要什么”的空白,永远需要我们自己去回应。 另外有趣的是,这期会聊到,在崇尚接地气和去精英的荷兰,法律从业者拿到的是怎样一套与“装腔启示录”式的国内同行们完全不同的剧本。期待你在听完这一期后,在评论区分享出你的感受~ 「随意听」 01:42 在荷兰从事法律工作的的职业发展路径 07:22 为什么荷兰的信托行业这么发达?从事信托的法律工作者主要做些什么? 10:59 法律的在地性特点和语言门槛,使得在欧洲做律师成为更小众的选择 16:54 对律师的精英光环想象和在荷兰“去精英化”的努力,同时存在 26:34 在欧洲从事法律工作,有什么意料之外的收获? 31:00 在欧洲,当对工作的满足感不再来自外界,如何找到内在的价值和个人主体性 「好音乐」 Fletcher's Song In Club by Justin Hurwitz 「关于嘉宾」 彭湖湾:生活在荷兰多年的法律工作者,曾在 While Asleep 第27期节目《在荷兰生活6年,为什么融入是个伪命题》中作为主场嘉宾出现。喜欢湖湾的朋友,可以找来听听~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1-2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 E40 对话探险编辑部主编飞飞:看见户外运动中的女性力量
主播 | 立立 嘉宾 | 飞飞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7月,我认识了肯道尔中国探险编辑部的主编飞飞。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泳者之心》的影片,它讲述了 Trudy Ederle 是如何成为第一个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故事。虽然是二刷,但飞飞在现场分享时依然饱含热泪,于是我们今天的分享就从这部电影开始。 作为一个下班就去岩馆、周末就去户外的人,在远没有小红书的年代,飞飞就对户外探险充满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只是一时兴起的体验,而是经年累月的训练突破、享受探索。除了单板滑雪和攀岩,她还尝试过与恐惧不断交锋的深潜和越野跑,最近又迷上了小物钓。我在她身上看见的是难得的专注和笃定——“喜欢就做,相信自己”。 当然,在这期播客里,我们还聊到了很多有关户外运动中的女性力量、品牌的性别意识,和一些现状困境,比如虽然攀岩爱好者中的女性不少,但女性定线员却屈指可数,它对我们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又能如何支持更多的女性加入到户外中来。 电影放映后作为分享人的飞飞 「随意听」 02:18 为什么《泳者之心》这部电影很商业,却仍让我们泪腺崩盘 10:04 在8小时伏案工作的主编身份之外,她还有另一个世界 15:16 为什么滑雪可以让人如此迷恋 24:49 突破极限不仅是身体上的,也是对“情绪窗口”的一次次扩容 29:41 对户外运动的爱,不是追风,是自然而然的发生 31:58 生育完后拿下高难度攀岩路线5.14B的君宝(黄伟君),只“专注当下,相信自己” 35:48 运动将所有的规则简化,让我们觉得是可以掌控自己的 38:25 如何看待社媒上“户外浪潮”的精致与精英感,比如冲浪是投行界的标配,攀岩是程序员的心头好 45:17 户外服饰的流行趋势在变,但并没变得更加多元 48:08 我们对女性的不同肤色更包容了,但小麦色似乎又是另一种精英化 49:25 如果性别友好只是营销中的一环,我们迎来的仍是男性本位的产品 56:08 一篇有关“攀岩需要女性更多话语权”的帖子,为何能引起一场风波 1:00:19 为什么想要组建一支“女子探险队” 1:02:51 飞飞的下一步,想要跑向哪里 1:05:33 有关户外女性的书籍与电影推荐 「好音乐」 Emerald Eyes by Anson Seabra 「关于嘉宾」 飞飞:肯道尔中国探险编辑部主编,国家职业资格攀岩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攀岩和单板滑雪爱好者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1-2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 E39 厌男情绪的正确打开方式
主播 | 立立 佩瑶 嘉宾 | 丽芙/Ginger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播客上有关女性主义的探讨已经非常丰富。但这一期的不同可能是,我、佩瑶还有我们的特邀嘉宾丽芙,是处于女性主义光谱上的三类人——我是被光谱辐射但还未成为其中一员的观察者,佩瑶是生活中的女性主义实践者,而丽芙则是在日本主攻女性主义和酷儿理论的学术研究者。 我们将重新探讨——女性主义的“主义”究竟是什么?最常见的女性主义误用会带来什么?厌男就是将男性置于女性的对立面吗?我们应该将愤怒的矛头指向哪里?以及更重要的,我们可以如何将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让自己获得更自洽更自由! 「随意听」 00:16 站在女性主义光谱上的3个人 05:44 最新上线的BBC纪录片《Burning Sun:揭露韩流明星秘密聊天室的女性的故事》 09:12 我为什么不是百分百的女性主义者 10:38 女性主义的“主义”究竟是什么 15:30 带着批判性视角看待女性主义,关注被论述排斥的另一些少数群像 21:27 任何主义都可以拿来伤害他人,所以我们更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22:59 对女性主义最常见的误用是缺乏交叉性视角 29:58 女性主义并非二元对立,男性也并非真正的利益既得者 32:11 愤怒是推动运动的重要动力,但应该指向的是可被改变的结构性问题 35:32 从穿衣风格浅聊日本女性经历的社会规训与“109辣妹”亚文化 40:20 在日本学习女性主义,也是对欧美学界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42:38 在以上野千鹤子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浪潮下,日本女性的处境发生改变了吗 49:01 聊聊国内对性别议题的关注热 51:03 情绪化的表达也是女性运动中的重要一环,不应为了避免冲突而失去力量 56:10 学习女性主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转变 59:28 如何运用女性主义,让我们活得更自洽更自由 「好音乐」 Flow Down Like Water by Rose Riebl 「关于嘉宾」 丽芙/Ginger:筑波大学人类赋权推进局助理教授、东京大学地域文化研究博士,主攻女性主义和酷儿理论。喜欢丽芙的朋友可以关注播客《霍尔斯Who》~~~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2-3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 E38 与9种心魔对话:究竟是什么在支配我们
主播 | 立立 佩瑶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在今天的这期播客之前,我和佩瑶完成了一次心魔测试,但我们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结果是什么,所以索性来了一场默契大考验。 这个测试的全名叫《自我破坏的9种方式》,它是基于一位叫希尔扎德·查米恩的人所写的一本名为《Positive Intelligence》的书和他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系列讲座内容设计而来的。 虽然它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心理测评,但在我们测完并聊完这期过后,我和佩瑶仍能持续地感受到它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余震”。因为在这些心魔驱使之下,是我们太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控制、固执、警惕、讨好、回避……。我们不是不知道松开的好,只是已经在不舒适的现状里搭建了各自的“安全区”。而今天,我们就来尝试暂停一下,仔细地观察它们! 「随意听」 00:42 我们做了一次9种心魔类型测试,它究竟是什么 08:45 默契大考验之盲猜彼此的心魔排行榜 18:49 我的10分“讨好者”也为我带来了正向领导力 23:15 时刻处于“警觉者”的状态下,摘得的成就都是由恐惧驱使的 31:17 当回避型选手遇上直球型选手 33:43 安于现状的能力是最让我感到骄傲的一点 37:14 为什么我们会害怕错过 42:13 控制者的背后,也许是我们经历过“不想再继续脆弱”的瞬间 48:40 在人际关系中,控制欲可能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 53:12 对确定感的不断追逐,实则是我们对自我主体性的不确信 56:24 我们用完美主义平息的是持续的自我评判和对他人评价的恐惧 01:00:34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避免让“固执者”伤害你的另一半 01:03:34 超理性的视角可能会让我们丢掉50%的世界 「好音乐」 Changes by Hayd 「关于心魔测试」 对心魔测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https://assessment.positiveintelligence.com/saboteur/overview ,进行免费测评。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2-3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 E37 在欧洲,想象一种可持续的理想生活
主播 | 佩瑶 嘉宾 | 十一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就在2023年年初,欧盟力挡争议,依托正式生效的CSRD法规,让欧洲成为全球首个强制要求上市企业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的大洲,由上而下地迫使企业重新思考其商业模式是否符合环境保护、员工福祉、性别平等等多个维度可持续发展标准。截至2025年,欧洲所有大型企业需要完成相关信息的全部透明化。一夜之间,“可持续发展”不再只是“天边的明月”,而是关乎每个企业和个体的热议焦点。 而这一期,我们所邀请到的嘉宾十一,恰好在世界基准联盟(WBA)工作。这个独立的非营利国际组织诞生于联合国大会,其使命正是去量化评估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2000家企业是如何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简单来说,如果联合国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更早之前还只停留在人类共识的阶段,那这个机构要做的便是把共识变为现实,督促企业落地责任。 虽然欧洲于中国,在大洋彼岸,似乎相距甚远,但环境生态议题,尤其是气候危机,本就是悬挂在我们每个人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那些似乎只出现在国际会议和宣传标语中的“碳中和”,是我们每年都在感受的直逼临界点的高温天气和极端灾害。 当然“可持续”并不止于自然,还关乎我们作为员工和个体幸福感的社会问题。看看走在最前沿的欧洲已经行至何处,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反观我们所身处的位置。 「随意听」 01:25 从鸟类生态学博士生到NGO世界基准联盟分析专员,从更宏观的图景看到自己对世界的一小点改变 09:16 世界基准联盟是个怎样的国际公益组织 16:53 究竟什么是ESG 18:26 欧洲作为全球第一大洲正式颁布CSRD法规,强制要求上市企业在2025年前披露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信息 21:11 让血汗工厂无法藏匿的CSRD新规,不仅与环保相关,也直指性别议题、员工待遇 24:35 国内的环保教育做得不差,但为什么在欧洲践行更容易 33:25 所谓“可持续”不过是人类对理想生活的设定,地球才不care 37:24 作为应聘者,从可持续视角反向选择你的公司,也是一种用脚投票 43:20 一份ESG披露报告是如何诞生的,它对大企业的威慑力又体现在哪儿 50:48 在欧洲的国际公益机构里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 58:46 对环境议题的关注是从何时开始的 01:02:57 面对全球升温,我们已经走在碳排放下降的可控趋势上了吗 01:08:10 成为环保主义者,我们也许需要找到更具体的情感锚点,比如对一只鸟的爱 01:15:06 不用以牺牲自己的舒适为代价,持续做微小的改变,才是可持续的“可持续” 「好音乐」 Myth by Beach House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1-2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美丽的十一
- E36 海外求职季:5年产品经理人心中的欧洲职场图景
主播 | 立立 佩瑶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从认识佩瑶到现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她从第1份工作到现在的4次职场更迭。她拿下过荷兰独角兽企业的offer,进入过薪酬待遇令人歆羡的To-B大公司,虽然曾两次拿到了永久合同的“铁饭碗”,但她仍然选择离开,在近两个月里,正式入职了新的AI创业公司。但凡是她跟我分享过的求职面试,似乎没有一次闯关失败。 于是这个“蓄谋已久”的选题就诞生了!同样也是求职黄金期的三四月份,海外跟国内的面试流程究竟有什么区别,佩瑶又有怎样的过人招数能够让自己关关闯关关过?同时,在荷兰、英国、法国这些看似趋同的欧洲文化背景下,不同国家的职场文化会有怎样的区别?作为“外国人”,想要尽可能地融入海外当地的工作环境,需要摘下哪些滤镜、学习怎样的功课? 这期深度对谈,我们都极尽可能地覆盖到了不同的维度。无论你是否从事产品经理相关的工作,是求职小白还是有经验的业内人,这一期都绝对值得一听! 「随意听」 01:19 欧洲也有“金三银四”的求职黄金期吗 03:04 产品经理新人在荷兰5年的职场成长史 06:22 5年跳了4次槽,会成为在海外求职中被卡的点吗 09:06 产品经理在海外的薪酬水平是怎样的 10:46 如何与本地人竞争,拿下最艰难的第一个工作机会 13:30 海外面试的大致流程形式是什么样的 17:27 国人在海外面试时会被“特别”对待吗 18:29 从实习到转正,用一根烟的时间让CEO全员抄送式地宣告了我的入职成功 21:52 在荷兰面试跟国内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7:40 即使都在欧洲,不同国家的工作文化也是截然不同的 30:57 在荷兰职场里,上下级关系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服从 34:20 工作越久越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 39:27 摘掉滤镜后的海外职场,也有政治斗争和PUA 42:44 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协作,学习不同的“文化潜台词”是必修的功课 44:14 同事之间没有所谓“竞争”,也从来不是零和游戏 46:09 真的很享受荷兰工作氛围的那些快乐时刻 50:15 对想要在欧洲求职发展的朋友们的建议分享 「好音乐」 The Rhythm Changes by Kamasi Washington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2-3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 E35 公益不等于援助:让6000名乡镇女孩释放与生俱来的美与力量
主播 | 立立 嘉宾 | Pearl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这一期,我所邀请到的嘉宾Pearl,从纽约州律师、华尔街融资顾问,再到成为如今的正念&女性成长教练,在自我探索和支持他人的旅程中,一步步靠近忠于自己内心且可持续生长的事业。除了创办自己的工作室,她还在3年前加入“有灵且美”教育公益机构,同它一起深入乡镇,通过艺术创作和成长礼的形式,支持10-18岁青春期女孩的身心成长。但支持不等于援助或改变,女孩儿们虽然有自己的弱势,却并不等同于弱势群体。用Pearl自己的话说, “我不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女孩们,而是在投资她们的未来”。 如果你也想为自己所关注的公益事业做些什么,也许这一场对谈可以带给你一些启发。 <更正>据有灵且美公布的最新数据,它已通过“豆蔻之礼”和“艺术营”服务中国17个省份77个县镇的6643名女孩。 “有灵且美”项目中的Pearl与女孩儿们 「随意听」 02:28 当我们想要职业转型却又感到迷茫时,可以做些什么 10:19 如何知道自己已经做好准备,可以舍弃过去,开启新的探索 12:09 所有的光鲜背后都有它的阴暗面,“Pearl的不焦虑实验室”便是我拥抱那一面的一颗果子 14:35 从志愿者到月捐人再到艺术导师,与有灵且美一同深入乡村,支持青春期女孩的成长 19:00 “我不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女孩们,我是在投资她们的未来” 20:24 当我们开始怀疑感受是否真实时,便与自己产生了疏离 24:32 所谓支持,并不是要将孩子们拽出大山;只有与自己的文化保持连接,才能让她们的生长找到根系和归属 30:19 这里的孩子觉得自己像珍宝一般被美好对待,也终于找到了愤怒表达的出口 35:39 在支持他人的路上,承载爱的容器在变大,执著的小我在缩减 40:45 负面情绪也有它的正向价值,积极情绪也需要小心警惕 43:31 想要做几辈子女人的 Pearl,最享受女性身上的哪种特质 48:56 如果想要开启公益支持的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好音乐」 Children's Waltz by George Shearing 「关于嘉宾」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Pearl和有灵且美的故事,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她们: Pearl的公众号和小红书:「Pearl的不焦虑实验室」 有灵且美的公众号和小红书:「有灵且美」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2-3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正念&女性成长教练 Pearl
- E34 在乡村里开咖啡馆,像是拥有了伍尔夫的“房间”
主播 | 立立 嘉宾 | 茜姐 红孃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晚照,是坐落在乐山苏稽古镇上的一间咖啡馆。两位主理人茜姐和红孃,从接手这个民国时期的川西民居,到将它打造为一个兼具商业探索和生活实验的乌托邦,到现在已有3年。 按照茜姐给的手绘图,我在抵达苏稽之后,需要先穿过乡镇喧闹的小路,找到一家理发店,再拐进有些烟火气的民居巷道,直到看见红砖墙上用白色粉笔写着的“←晚照”,再顺着音乐和鸟鸣的方向寻过去,才能找到这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地方。而这样的一个空间,既安放了茜姐和红孃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想象,也如同她们所说,为每一个驻足者提供了一个卸下外壳、直面自己的房间。 在晚照快乐生活的茜姐(左)和红孃(右) 「随意听」 02:12 初见晚照,从听见鸟鸣的第一刻就感到幸福的地方 04:08 如何不太费劲地打造一个既留有岁月温度、又充满生活想象的空间 12:11 为什么想要在乡村里开一家咖啡馆 15:08 不是所有人都能从朋友变成搭档,但她们到了80岁还想一起卖咖啡 19:31 在这片自留地上,坚守边界、不去强求,每天都在被滋养 23:38 在村里开咖啡馆,算是一个成功的商业尝试吗 25:49 不单单为了一杯咖啡而来的客人,在这里短暂地做一天自己 27:30 一边开店一边生活,她们的每天这样度过 30:45 立下不迎合所有客人的店规,首先是为了让自己开心 33:49 位处繁华地段以外,没客人来怎么办 37:02 这个充满生活实验的“乌托邦”安放了她们怎样的希望 40:35 她们会给当下的人生状态打几分 42:55 想要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什么 「好音乐」 朝のファンタジー by Anan Ryoko 「关于嘉宾」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晚照和主理人的故事,欢迎在小红书中关注“茜姐”。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2-3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在晚照咖啡馆里的光阴流淌
- E33 用“非暴力沟通”将跨国婚姻中的摩擦变为自我成长的火花
主播 | 立立 嘉宾 | 笑然 (Sabrina)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今天的主角,笑然 S,是一位全职妈妈和妻子,与她相处6年的爱人 Andy 是一位出生在中国的英日混血“无国籍人士”。从相识相恋到步入婚姻,再到养育宝宝,亲密关系中的摩擦从“不算问题”的磨合,一步步升级到高墙竖起的情感“危机”,而非暴力沟通却为这些挑战带来一次次新的转机,让文化的隔阂与沟通的壁垒被不断地打破、重塑,生长为更加充满信任的两性关系。 因而,跨国婚姻只是这期播客的一个切片,我们要聊的更是,在与一个具体的人在亲密关系的相处中,可能都会面临的、极具共性的挑战,以及如何借助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素,拔掉惯性对话模式中的“毒刺”,享受更加同理自己、也同理对方的交流,以及更重要的自我接纳与成长。 「随意听」 03:42 当他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我也通过转变迎来了更舒适的亲密关系 13:42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一场“婚姻危机” 21:40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四步: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27:28 当负面情绪有如狂风骤雨,我们要做的不是迅速撑伞,而是慢等天晴 32:07 信任危机冰山下是对安全感的深层需要,而它从来都是我们自身的课题 36:34 打破冷战的一方,如何将委曲求全变成为自己负责的掌控感 41:56 用非暴力沟通应对冲突的关键:先同理自己,才有空间同理他人 45:17 正念与教练思维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挑战 47:21 怎样在成长探索中一步步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 「好音乐」 Waltz for Debby by Bill Evans / Monica Zetterlund 「关于嘉宾」 想要了解更多笑然的故事或跟随她的非暴力沟通练习、教练咨询,欢迎来到她的小红书“Sabrina”;同时推荐播客“S的心灵课”。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2-3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笑然与家人 来自笑然分享的“表达感受与需要的词汇表”
- E32 入选"BBC100女性"的食物设计师,带你重新认识人与食物的关系
主播 | 佩瑶 湖湾(特邀) 嘉宾 | Adelaide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 Adelaide,是一位生活在荷兰的食物设计师,也是佩瑶和湖湾的共同好友。来自香港的她在2018年毕业于荷兰埃因霍芬设计学院 Food Non Food 专业。 佩瑶最先认识 Adelaide,其实是通过《理想家》杂志的一篇专访,当时 Adelaide 刚刚凭借其毕业作品《0.9克黄铜》,斩获了 Future Food Design Award(未来食物设计大奖)。再后来,她还陆续获得2021年度“BBC 100女性”,成为拿下此奖的两位中国女性之一;并入围全球最佳餐厅“50 NEXT”榜单,这一餐饮界的奥斯卡殊荣。 而这一切的开始,可以追溯到 Adelaide 与一头牛的故事。今天,我们便将从“工业化屠宰”这个听起来有些血腥的主题开始,穿越西方现代化的屠宰厂,去到一度不为人知的印尼原始部落,进而感受《0.9克黄铜》这个拿下设计大奖的作品,是如何以非血腥的方式,带领受众感知生命的重量。 而在这些有趣的故事之外,我们还会为大家呈现食物设计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领域,以及 Adelaide 在斩获各类荣誉奖项之后,又在持续做着怎样的食物探索,为我们带来更多有关人与食物的关系的思考。 「随意听」 03:14 为什么想养一头自己的牛 05:07 目睹工业化屠宰中牛的死亡,感觉像经历了一场车祸 10:31 获得大奖的《0.9克黄铜》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以非血腥的方式带你感知生命的重量 21:08 观察印尼部落是以怎样的原始方式自然耕种、屠宰动物 29:50 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割裂,让我们和动物都对屠宰充满恐惧 36:38 食物设计与摆盘、做饭都无关,它究竟是什么 42:31 为荷兰国宝级设计大师设计生日晚宴,无需华丽的精神再现 51:52 从食物设计师转变为蛋糕店老板,在商业现实面前保留一些理想主义 57:15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我们对食物的审美 1:04:42 海外居家菜谱推荐与买肉TIPS 「好音乐」 Tomber Sur Toi by Miel De Montagne 「关于嘉宾」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 Adelaide 的故事,欢迎来到她的小红书“Lala 的食物设计旅程”。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2-3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Adelaide 与她的牛 Romie 18 作品《0.9克黄铜》 即将在鹿特丹线下营业的蛋糕店品牌 NOIAA
- E31 我们会是宽广的人,游牧在宽广的大地上
主播 | 立立 嘉宾 | 依子阿依莫 后期 | 立立 「认真讲」 这一期的嘉宾是一位像野草一样长大,而至今也依然用她极为野生的方式继续生长、并持续用文字、镜头记录生活的人。她是一位彝族姑娘,名叫依子阿依莫。 阿依莫的头发卷卷蓬蓬,声音轻轻柔柔,小麦肤色,几乎不化妆。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她受野梨树书店之邀进行的一场沙龙分享,主题便是这期播客标题的由来。晚上8点,10米间方的书店里,挤满了人。阿依莫面朝观众,坐在吧台前的一张长木桌上,身后是她在过去拍摄的各种有关自然风貌和少数民族的照片。她一手拿着啤酒,两脚荡在半空,就这样眼里含光地分享着那段将大自然作为游乐场的童年生活,吸引着一帮在城市里出生的大孩子,他们的眼里也放着光。 「随意听」 03:42 将大自然作为游乐场的童年长什么样 11:30 不需要成为标准化的人,而是成为你自己 14:14 很多问题,只有自己有足够大的力量解决 18:42 迎接生命中的残酷,就像喝一杯冰水 25:02 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27:12 无论影像还是文字,我的感受永远大过表达 29:48 对生活在山野里的人而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39:39 我拒绝被某种固定的生活形态或标签捆绑 43:06 星野道夫,仿佛是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好音乐」 Cavatina by Lex Vandyke 「关于嘉宾」 想要了解更多阿依莫和她镜头下的世界,欢迎来到她的小红书“果壳里的麦田”。 「关于我们」 WHILE ASLEEP 主打跨文化视角下的探讨和反思,每月更新2-3期。你可以在多个泛用性播客平台关注并收听我们的节目。如果想跟主播有更多的连接和互动,欢迎评论留言或添加好友(vx: themoment321)。 戴着标志性红色帽子的阿依莫 阿依莫镜头里的牧民生活 阿依莫镜头里的女孩 阿依莫镜头里的草原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