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2岁默多克退休:传媒大亨与两个大国的纠葛|新闻实验室39
9月21日,92岁的传媒大亨默多克(Rupert Murdoch)宣布,他将于11月正式卸任福克斯公司和新闻集团的董事长职位,成为“名誉董事长”。他的长子拉克兰·默多克(Lachlan Murdoch)将接棒,成为公司的唯一董事长。 不管默多克是真的退休还是退而不休,这都是传媒界的一件大事。如果你是美剧《继承之战》的粉丝,那么这更是现实中实时上演的剧情。本期新闻实验室播客的主题,就围绕着默多克展开。 本期播客是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线上沙龙的录音,嘉宾小华和杨一分别是旅居美国和英国的资深媒体人。这次沙龙是在10月初的时候举办的,接下来每个月,我都会在会员社群里面举办这样的线上沙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入会员,参与后续沙龙。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41 开场介绍 06:06 默多克商业帝国与卫星技术的发展 13:43 亚洲生意,收购李泽楷的STAR TV 16:43 《我爱我家》和默多克的关系 21:33 中国电视产能不足,为默多克的内容提供机会 24:21 凤凰卫视的诞生 29:20 《泰坦尼克号》:默多克在中国最成功的一笔生意 34:50 默多克在海外启发了很多人 42:34 如何理解默多克退出中国 45:20 福克斯新闻在默多克商业版图中的重要性 53:33 默多克和特朗普的关系 1:02:22 默多克家族的继承之战 1:05:59 时代的进程如何影响默多克帝国的未来 1:11:02 天下媒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1:17:05 新闻集团为何抵制大语言模型 1:22:29 媒体商业前景路在何方 🔗 相关链接 * 默多克的中国往事:newsletter.newslab.info * Only Murders in the Building:movie.douban.com * 美轮美换:www.xiaoyuzhoufm.com * Newstopia:mp.weixin.qq.com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 封面图 使用Midjourney自动生成,提示词:rupert murdoch and his media empire, newspapers, tv 🎵 片头片尾音乐 Succession Opening Credits Theme Song | HBO
- 哪个社交媒体平台的厌女言论最泛滥?|新闻实验室38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充斥的厌女言论,我们并不陌生。任教于英国华威大学的Altman Yuzhu Peng老师,对这些言论做了系统性的分析。他的论文主题包括:知乎上关于女性政治家特雷莎·梅和杰辛达·阿德恩的讨论、虎扑上对女性运动员的男性凝视、微博上有关俄乌战争的讨论当中对乌克兰女性的sexualization(性化)…… 本期新闻实验室播客,我就邀请了Altman老师来聊聊他的研究。在后半部分,我们也自然而然地聊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两个男性学者,在性别平等方面,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可以怎样以更合适的方法做些什么事情?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1:50 Altman是如何开始研究女权和厌女的 10:32 反思关于咪蒙的早期研究 13:16 在网上和陌生人吵架,不如和身边朋友辩论 15:43 虎扑用户在线上和线下的不同面目 19:05 厌女言论也可以被视为男性的“反抗”? 27:23 豆瓣为何更少厌女言论? 32:18 B站为何流行男权风气? 37:14 厌女者也更有可能是种族主义者吗? 44:08 怎样在西方学术界研究中国的现象? 46:48 怎么对待社交媒体上的厌女言论? 52:12 男性学者能做些什么? 55:57 研究厌女的话题,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58:04 美颜滤镜是厌女的工具吗? 1:01:24 如何提高学术生产力? 1:04:46 对想研究媒体与性别的学生的建议 🔗 相关链接 * Altman的Google Scholar页面:scholar.google.com * 关于alt-right的研究:www.tandfonline.com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 封面图 使用Midjourney自动生成,提示词:misogynistic men on social media
- 让年轻人成为主体,而不是媒体消费的对象|新闻实验室37
在这个校园里又迎来青春面孔的开学季,我们来聊聊年轻人。我邀请了“问题青年”的主播Lisa来串台,回顾了她和Zakfa在2008年一起创立“青年志”的故事,分享了我们看到的青年人心态的变化,探讨了青年文化、消费文化与多元进步的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并且了解了Lisa为什么要做“问题青年”。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2:15 开场问候 02:41 在复旦玩乐队的商科生 06:18 用质化方法做消费研究 11:35 青年志的起步:写博客、青年消费文化、外企客户 17:44 消费主义曾带来多元,支持进步 25:49 平台资本主义时代,消费主义中尊重人的部分消失了 35:32 B站“后浪”视频为何令Lisa愤怒 43:18 为何开始做媒体内容 50:52 钱挣得最多的时候,人反而抑郁了 54:03 什么是“青色组织” 58:07 青年志的价值观是什么 1:04:32 今天的青年人心态和以往有何不同 1:12:19 方可成在香港的大学里接触的不同年轻人 1:19:55 年轻人成了媒体消费的对象,而不是主体 1:23:08 团队构成和工作模式 1:26:49 最满意的内容是什么 1:31:38 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好媒体 1:40:19 同温层的意义和局限 1:49:15 问题青年的存在,就是提供一种alternative的选项 1:54:12 怎样看待张雪峰的言论 🔗 相关链接 * 问题青年:www.xiaoyuzhoufm.com * 十年回溯:我的学术起步与探索:newsletter.newslab.info * 周濂谈犬儒主义:www.xiaoyuzhoufm.com * 乐夏3正热播,我们距离原生的乐队文化却越来越远:mp.weixin.qq.com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会员通讯开学特惠 🎁🎁🎁 即日起到2023年9月30日,直接用信用卡/借记卡加入会员计划,即可享受七折优惠:newsletter.newslab.info 如果无法用卡支付,也可以三人成团扫码七折加入:wj.qq.com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 封面图 使用Midjourney自动生成,提示词:a group of young people, mostly east asian faces, living in global village, abstract style
- 从记者转型织物艺术家:在织布机上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新闻实验室36
记者转型的道路千千万,但有一种路径估计你还没有见到过:转型为织物艺术家(textile artist),从以文字为表达方式,转变为通过纺线、染色、织布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本期新闻实验室播客,我邀请了从记者转型织物艺术家的林绮晴,请她谈谈自己为何转型、如何转型,以及如何看待织物这种新的表达途径。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07 开头介绍 01:27 在武汉大学读新闻:遇到有趣的老师 06:25 实习单位的选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08:07 Sixth Tone的机会窗口 12:03 《纽约时报》工作经历 14:17 “从一艘沉船跳到另一艘在沉的船” 15:34 与织物艺术相遇 21:30 确认对织物的热情 25:24 艺术性还是功能性? 28:02 如何准备作品集、选择研究生项目 31:06 创作织物艺术的工具和工作流程 37:29 在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获得平静 42:43 记者经历如何影响织物艺术创作 47:27 如何用织物表达理念 55:20 从记者到艺术,好像忽然来到一片草原 58:06 怎样养活自己 1:03:08 对学新闻、做媒体的年轻人想说的话 🖼️ 林绮晴的织布机和作品 🔗 相关链接 * 林绮晴的个人网站:qlin.otherpeoplespixels.com * 林绮晴的Instagram:instagram.com * Anni Albers《On Weaving》:amzn.to * 林绮晴读的MFA学位:www.newschool.edu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在其他地方找到新闻实验室 Instagram:www.instagram.com Threads:www.threads.net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 在资深AI记者眼中,AI对人类意味着什么?|新闻实验室35
本期我们来聊聊人工智能(AI)这个全民讨论的热门话题。我邀请了《华尔街日报》科技记者、原《MIT科技评论》资深AI编辑Karen Hao,听她讲述自己是怎样成为报道AI的专业记者的。她还分享了做AI报道的方法和角度,以及她最担心AI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威胁。最后,我请她谈了谈在这个AI时代,普通人可以怎样应对,想成为AI记者的学生又可以做些什么准备。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36 开场介绍 05:30 最初的信仰:科技能改变世界? 15:42 从零开始学会当记者 18:08 “当时我对AI一点兴趣都没有” 21:55 AI研究如何受到商业影响 34:12 文理分科对科技产业的影响 37:35 AI背后的劳工问题 50:51 向嘴上说得好听的科技公司施压 56:54 怎样跟科技公司打交道 59:00 中美民众和媒体对AI的不同态度 1:02:02 AI对社会带来的真实威胁是什么 1:04:03 为什么不喜欢预测未来 1:05:57 AI时代,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1:08:02 想成为AI记者,学生能做什么 🔗 相关链接 * Karen Hao的个人网站:www.karendhao.com * Karen Hao对Facebook算法的报道《How Facebook got addicted to spreading misinformation》:www.technologyreview.com * Karen Hao对委内瑞拉数字劳工的报道《How the AI industry profits from catastrophe》:www.technologyreview.com * 《Ghost Work》:amzn.to * Impact Sourcing:en.wikipedia.org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 封面图 由Midjourney生成,prompt为:a group of capitalists using computer algorithms to exploit ordinary people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 它曾被视为传媒业的未来,如今为何黯然失色?|新闻实验室34
有一家网络媒体,曾经被很多人视为代表了传媒业的未来。《纽约时报》2014年的创新报告中曾经23次提及它的名字。然而,上个月,这家媒体宣布裁员和关闭旗下重要的新闻网站,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已经黯然失色。 这家媒体就是BuzzFeed,它的内容曾经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定义了什么是“病毒式传播”。此次关闭的旗下新闻网站BuzzFeed News一度出产了很多高质量报道。在这家媒体的起落背后,我们也能看到整个行业的变迁。 本期播客,我邀请了在美国网络媒体行业工作的华思睿,一起聊聊BuzzFeed的兴衰给我们的启示。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华思睿为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撰写的深度长文,免费阅读三周🆓 《BuzzFeed News的死亡和一个时代的结束》:newsletter.newslab.info ⏱ 本期时间线 00:22 一个震惊美国传媒业的消息 03:11 华思睿的美国网媒从业经历 05:04 如何理解BuzzFeed在传媒业的地位? 11:45 从报纸到网媒,不变的商业模式 19:11 BuzzFeed如何从社交媒体疯狂获取流量? 29:20 BuzzFeed为何要做严肃新闻? 38:03 严肃新闻能赚钱吗? 44:54 平台补贴是救命稻草还是诅咒? 57:50 为什么赫芬顿邮报还能赚钱? 1:10:35 传媒业的社交媒体时代走向终结了吗? 1:14:05 ChatGPT给媒体生存带来的威胁 1:22:38 Substack和TikTok是媒体的未来吗? 1:32:01 顺便聊聊小红书、百度、知乎 🔗 相关链接 * BuzzFeed:www.buzzfeed.com * BuzzFeed经典内容《裙子是什么颜色》:www.buzzfeed.com * BuzzFeed News:www.buzzfeednews.com * BuzzFeed创始主编Ben Smith的新书《流量》:amzn.to * Semafor:www.semafor.com * Vice News:www.vice.com * Vox:www.vox.com * FiveThirtyEight:fivethirtyeight.com * Gawker:www.gawker.com * Politico:www.politico.com * ProPublica:www.propublica.org * 纽约时报2014年创新报告:www.scribd.com * 新闻实验室播客第13期:微在——中国的BuzzFeed实验:www.xiaoyuzhoufm.com * Mic:mic.com * Drudge Report:www.drudgereport.com * HuffPost:www.huffpost.com * Slate:slate.com * Slow Burn:podcasts.apple.com * The Points Guy:thepointsguy.com * CNET:www.cnet.com * Substack:substack.com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含免费版和会员计划)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入行十来年,你怎么还想继续做记者?|新闻实验室33
听过第30期节目的朋友可能记得,从去年秋天开始,我在自己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做了一个叫“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的项目。这个项目邀请优秀媒体人驻校2个月的时间,和学生、老师互动,与各种背景的业界和学界人士交流。 这个春季学期,我们的三位驻校媒体人是:季天琴、刘敏(熊阿姨)、王磬。在她们的访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录制了这期播客,聊了聊大家还想不想继续做记者,以及现在学新闻的年轻人面临怎样的困难,又有怎样的机会。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32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 05:13 从业十年,还想继续做记者吗? 21:13 对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建议:学新闻有什么用? 40:28 学生的代际变化:性别意识觉醒 45:00 怎样发展出自己的问题意识? 57:27 三位驻校媒体人对香港的印象 1:07:52 访学两个月后,想法有没有变化? 🔗 相关链接 * 季天琴《我在哈佛这一年(一)》:mp.weixin.qq.com * 季天琴《我在哈佛这一年(二)》:mp.weixin.qq.com * 方可成做客不合时宜的节目《选择联结和共情,是不想世界被丛林法则占领》:www.xiaoyuzhoufm.com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赞赏 新闻实验室播客在小宇宙已经开通赞赏功能,谢谢大家打赏鼓励~
- Instagram是怎样成为反网暴领头羊的?|新闻实验室32
做这期播客的起因,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23岁的郑灵华在兔年的大年初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网名叫做“鸡蛋姬”的她,生前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而导致她抑郁的原因,是她因为染了粉红色的头发而遭受了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网络暴力已经是我们这个社交媒体时代的癌症。它四处蔓延,夺人生命,而我们还远远没有找到解药。 这不是新闻实验室播客第一次谈论网络暴力。在去年8月上线的第28期节目中,我还原了一位网暴受害者的故事,希望从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带大家去感受、观察和思考网络暴力这种现象。而在本期节目中,我将以Instagram为例,详细讲述一个曾经是“青少年网暴”代名词的平台,是怎样在各界压力之下,被迫作出改变的。我会详细介绍Instagram防治网暴的策略和措施,相信能给我们观察身边的网暴现象和思索解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22 粉红色头发女孩“鸡蛋姬”郑灵华的悲剧 02:11 为何要谈平台的责任 03:57 Instagram曾是“青少年网暴”的代名词 12:49 在舆论和监管的压力之下,向网暴宣战 21:36 Instagram到底有哪些防治网暴的功能 31:15 如果鸡蛋姬有这些反网暴工具…… 🔗 相关链接 * 《中国青年报》纪念那位粉红色头发的女孩:mp.weixin.qq.com * 《大西洋月刊》报道:www.theatlantic.com * 《时代周刊》报道:time.com * 皮尤研究中心关于青少年和网暴的报告:www.pewresearch.org * Ditch the Label年度调查:www.ditchthelabel.org * Instagram官方反网暴介绍:about.instagram.com 💌 新闻实验室Newsletter 订阅链接:newsletter.newslab.info 🌠 封面图 使用Midjourney自动生成,提示词:many people, all with pink hair, together showing kindness and love
- 我所经历的香港2022:从“惊涛骇浪”到“香港回来了”|新闻实验室31
谨以此期节目,记录和记住我个人经历的2022年。这是香港从深陷新冠疫情到逐步复常之路的一个小小缩影,我尽量如实、全面地从个人视角出发,讲述这一年的跌宕起伏。 让我们都不要淡忘。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01 声音胶囊:香港2022 01:49 开篇的话 04:05 第1章节:暴风雨前 14:14 第2章节:惊涛骇浪 25:10 第3章节:封不封城? 38:30 第4章节:出行欧洲 49:11 第5章节:染疫之后 57:09 第6章节:复常之路 01:10:08 结语 💌 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 * 订阅:newslab.info 👩💻 剪辑 * 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 封面图 * 由AI工具 Midjourney 自动生成(提示词:Hong Kong in Covid-19 pandemic, many people wearing mask, Hong Kong landmark, Victoria Harbor, watercolor style)
- 跨世代传媒人对话:今天的年轻人,更不走运吗?|新闻实验室30
这个学期,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起的“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迎来了第一批的三位驻校传媒人:《南方周末》前高级记者褚朝新,纪录片制作人、多媒体记者Tony Lin,随机波动的主播之一张之琪。 在他们两个月的驻校时间结束前,我邀请三位一起录制了本期播客。大家正好属于不同世代(70、80、90后)、不同媒介(文字、视频、播客)、不同领域(时政、文化)、不同地域(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美国)的媒体人,大家彼此的碰撞很有意思。而我们聊天的大背景,则是因为大家在学校里面接触了很多年轻人,我们都对今天的这个时代、今天的年轻人有一些话想说。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15 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介绍 03:37 第一次来香港的褚朝新 09:02 阔别七年重回香港的Tony 13:29 和学生一起哭的之琪 17:20 大家的大学时代如何度过 30:56 在更坏的时代,成为更好的人 44:28 想做媒体的年轻人,可以怎么做? 58:22 大家各自的下一步 1:05:12 三人彼此提问:你的快乐来自哪里? 🔗 相关链接 * 卓越传媒人驻校计划:www.com.cuhk.edu.hk * 褚老师的微信公号:mp.weixin.qq.com * Tony的歌单:open.spotify.com 💌 与本播客配套的Newsletter订阅 * 新闻实验室免费Newsletter订阅:www.getrevue.co * 新闻实验室付费Newsletter订阅:newslab.info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欢迎各位积极留言互动,给本播客多提反馈意见~ 🙇♂️
- 从Disney+到纽约时报音频APP:美国传媒新动的一手观察|新闻实验室29
本期嘉宾是播客界大佬、JustPod的联合创始人杨一。他聊了聊前段时间难得的美国之旅:先是参加了迪士尼的D23大会,又去了播客界殿堂级节目《This American Life》的办公室,和制作团队一起工作了一整天,最后还到《纽约时报》探秘了他们在开发中的音频APP。在本期节目中,杨一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种种见闻和思考。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5:30 迪士尼D23大会是什么? 10:33 Disney+:内容公司做渠道 23:16 全球观众会有趋同的媒介记忆吗? 28:13 新平台为创作者松绑 31:59 促使杨一走上播客之路的节目 37:55 改变播客生态的爆款 42:20 和This American Life一起工作一天 56:34 美国播客产业如何支持高成本投入? 1:14:11 声音载体无法被算法很好地推荐 1:20:13 纽约时报音频APP揭秘 1:32:19 美国的见闻对中国有何启发? 💌 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 * 订阅链接:newslab.info 🔗 名词及相关链接 * D23 Expo:d23expo.com * CES:www.ces.tech * Robert Allen "Bob" Iger:迪士尼前CEO、董事长 * Disney+:www.disneyplus.com * 剪线族:cord cutting * DTC:Direct-to-consumer,直达消费者 * Serial:serialpodcast.org * This is American Life:www.thisamericanlife.org * We Were Three:podcasts.apple.com * 99% invisible:99percentinvisible.org * The Daily:www.nytimes.com * AUDM:www.audm.com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剪辑:崴崴(《人是铁饭是钢》主播) 欢迎各位积极留言互动,给本播客多提反馈意见~ 🙇♂️
- 一名网暴受害者的讲述与思考|新闻实验室28
最近几年,“网暴”这两个字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新闻里面。因为被网暴而陷入抑郁,乃至轻生,这样的悲剧正接二连三地发生。正在听节目的你,可能也认识被网暴过的朋友,甚至自己也遭遇过网暴。 本期新闻实验室播客,我们就借由一位网暴受害者的讲述,探讨这种糟糕的现象背后的诸多问题。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2:05 网暴的背景 03:13 网暴发生的那两天 04:23 网暴者热衷于玩梗 06:29 编造“渣女”谣言、荡妇羞辱 10:16 遭遇网暴之后的感受 11:29 对网暴受害者的支持 13:28 插播荐书信息 14:40 回应,还是不回应? 16:03 受害者讲述的缺失 19:00 网络匿名性激发的人性幽暗 22:43 树洞就是”粪坑“? 25:00 大平台的责任 28:35 你有释放善意的权利 30:22 更间接,但更根本的解法 📚 荐书 * 贾雷德·戴蒙德作品套装:k.youshop10.com * 毫无意义的工作:k.youshop10.com * 韩炳哲作品套装:k.youshop10.com * 社交媒体简史:k.youshop10.com (均包邮,商品介绍页面可能显示了运费,但下单后运费会消失~) 🔗 相关链接 * 「德阳女医生案」后四年:一个被网暴撕碎的家庭:mp.weixin.qq.com * 匿名网暴,无处可逃:“魔法少女”依奈生命的最后三个月:mp.weixin.qq.com * 当一个女生染了粉红色的头发:mp.weixin.qq.com * 被网暴的新冠患者,换掉了自己的名字:mp.weixin.qq.com 💌 与本播客配套的Newsletter订阅 * 新闻实验室免费Newsletter订阅:www.getrevue.co * 新闻实验室付费Newsletter订阅:newslab.info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采访、部分剪辑:Daisy,Kaylee * 封面图:弋青瓜 📂 部分素材来源 *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早晨》 * 洛瑞娅EIF93:香港18岁少女遭网暴跳楼轻生,网暴者应该受到惩罚!! * 主播说联播:谈成都确诊女孩遭网暴 * 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夜线》 * 罗翔:聊聊网络喷子与键盘侠 * WhynotTV:当「无可奉告」无可奉告——反思与告别 🎵 音乐 * Imagine by John Lennon * Krampus's Workshop by Kevin MacLeod * Spring Thaw by Kevin MacLeod * Evening Fall (Harp) by Kevin MacLeod * Floating Cities by Kevin MacLeod * Trio for Piano, Cello, and Clarinet by Kevin MacLeod * Sardana by Kevin MacLeod 欢迎各位积极留言互动,给本播客多提反馈意见~ 🙇♂️
- 怎样在这个时代做批判性思维教育?|新闻实验室27
这个时代有不少让人沮丧的事情,但也总有坚持通过行动改变世界的人让人觉得振奋。“C计划”的团队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她们6年来坚持做批判性思维教育这件事情,影响了很多孩子、成年人、乡村教师…… 本期播客,我邀请了C计划三位联合创始人中的两位——蓝方和郭兆凡,和她们聊了聊在这个时代如何做批判性思维教育。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1:45 本期碎碎念:拒绝反思是一种特权 05:50 本期访谈:“C计划”怎样做批判性思维教育 08:26 公民教育的理想 13:08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19:20 批判性思维真的可以训练吗? 21:50 为什么付费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更多是女性? 27:29 为何转向儿童教育? 34:46 用阅读的方式做批判性思维教育 45:55 如何选出合适的书籍? 48:15 与孩子讨论情绪管理、人际关系 50:07 与孩子讨论《动物农庄》 1:00:07 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热点事件 1:09:57 怎样应对政治抑郁? 🔗 相关链接 * C计划网站:https://www.planc-edu.com/ * 朋友圈撕裂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ZyT0BewuZVvU8j2HQKfjfQ * 蓝方: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有问题吗?:https://mp.weixin.qq.com/s/ZS7eCt7elYLEjItHwlVjSg 💌 与本播客配套的Newsletter订阅 * 新闻实验室免费Newsletter订阅: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newslab (如果无法打开这个链接,可以点这里订阅:https://wj.qq.com/s2/10470253/0aeb/ ) * 新闻实验室付费Newsletter订阅:https://newslab.info/join/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封面图:弋青瓜 欢迎各位积极留言互动,给本播客多提反馈意见~ 🙇♂️
- 家人朋友在传播假消息,我该怎么办?|番外·问答
本期番外,是我在看理想APP“无限人生书单”节目做的“新闻与真相”系列的听众问答。在这里与没有订阅这档节目的朋友们分享~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0:54 抽奖提示 01:46 Q1:日常生活中怎样接受和过滤信息? 05:24 Q2:家人朋友在传播假消息,我该怎么办? 08:44 Q3:海外的博主自媒体好像也有很多假新闻? 09:59 Q4:关于美国枪击案,有比较客观中立的报道文章吗? 11:42 Q5:古代的假新闻会更多吗?我们今天对真相的掌握和判断比古代好还是差? 13:21 Q6:网暴是我们国家独有的现象吗? 14:59 Q7:采访当事人,怎样去问真相,又能尽量减少二次伤害呢? 17:07 Q8:怎么打破“总看到自己想看的新闻”的怪圈? 18:15 Q9:如果我也想写作记录身边的事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9:35 Q10:学新闻和做新闻最大不同是什么?科班出身很重要吗? 21:12 追加安利:《放晴早安》第二季上线啦! 🔗 相关链接 * 灾难报道是“吃人血馒头”吗?:https://mp.weixin.qq.com/s/MJS26F6gEs9lmiEJsmx4bg * 放晴公园: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2cf88b6141c9d226e6452db 💌 与本播客配套的Newsletter订阅 * 新闻实验室免费Newsletter订阅: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newslab (如果无法打开这个链接,可以点这里订阅:https://wj.qq.com/s2/10470253/0aeb/ ) * 新闻实验室付费Newsletter订阅:https://newslab.info/join/
- 写作是与自己、与世界的对话|新闻实验室26
好久不见~本期播客,我们再次来聊非虚构写作的话题。我请到了“在场非虚构奖学金”第一季的获奖者周雨霏和Scarly分享她们作为非专业写作者的经验和心得。同时,在场的发起人张洁平也和我们共同探讨了什么是好的非虚构写作。 📣注意:在场奖学金第二季报名已推迟至2022年7月18日截止(不是录音中说的7月11日),详情请见:https://www.mattersonsite.com/ 🙇 更正:本期应该是第26期,不是第27期😅 在口播和原来的标题里面都写错了,向大家致歉! 🎙 主播 方可成(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 本期时间线 02:43 本期碎碎念:下半年,下半场 06:27 本期对谈:“在场”奖学金获奖者谈 09:39 人类学与非虚构写作 15:51 以亲密关系为写作主题 18:29 因为获奖而辞职专心写作 20:53 AI恋人Replika 27:24 这是一个女性反叛的故事吗? 34:49 不必对Replika失望 38:07 夜总会与藏獒:魔幻现实的时刻 47:45 反思精英视角 51:26 文字的羁绊:与自己、与写作对象、与读者 53:46 真正好的作品不在专业工作者手上 58:20 写作者需要支持网络 1:01:26 写作是一场对话 1:09:00 对想要写作的朋友的建议 ⏪ 相关回顾 新闻实验室播客第19期《文字还是最自由最强大的工具》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1af63184677d467af761c8c 🔗 相关链接 * 在场奖学金第二季报名(已推迟至2022年7月18日截止):https://www.mattersonsite.com/ * 周雨霏《驯服与被驯服的:在拉萨繁育藏獒》:https://www.mattersonsite.com/blog/f3517531dcd?categoryId=293296 * ScarlyZ《她们的AI恋人——真实或虚妄的爱》:https://www.mattersonsite.com/blog/ai2?categoryId=293366 * 在场非虚构奖学金第一季全部获奖作品集合:https://www.mattersonsite.com/5 * 周雨霏《加、加莫、加霍玛》:https://app.aves.art/api/lb_post/share?id=414 💌 与本播客配套的Newsletter订阅 * 新闻实验室免费Newsletter订阅: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newslab (如果无法打开这个链接,可以点这里订阅:https://wj.qq.com/s2/10470253/0aeb/ ) * 新闻实验室付费Newsletter订阅:https://newslab.info/join/ 🛠 录制播客所使用的工具 * Riverside:同步录制高清视频+音频,无需准备另外的录音设备,傻瓜式使用,非常适合远程录制播客 👩💻 感谢为本期播客出力的小伙伴 * 封面图:弋青瓜 欢迎各位积极留言互动,给本播客多提反馈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