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8. 年终总结局
2025年1月1日晚上,和蜗瓜(还有小狗跳跳)在我的房间里录制了这期「年终总结局」,但随后二瓜外出务工,直到月中才完成剪辑上载。 也是时候复习一下(半个月前刚许下)的new year resolution了! 【本期内容】 * 印象深刻的加新 * 最喜欢的新吃到的食物 * 新遇到的很喜欢的一位作者、歌手或影视剧 * 一个自留地 * 感到治愈或者安慰的瞬间 * 新的习惯或爱好 * 新的对自己的认识,或者说对自己的认识的变化 * 新了解到的重要的知识或观点 * 觉得自己做的不错的事 * 确认自己讨厌的东西 * 一句话评价这一年
- 27. 「我无法容忍对自己身处的环境一无所知」
最近在日照的观鸟、蹦哒,以及推荐两本书: 《车墩墩野事记》(周颖琪,2023) 《半岛 食与自然》(谢玉军,2022)
- 26. 港深至喀什的流水帐(删减版)
在香港艺术馆、香港故宫、深圳博物馆、南山博物馆、深圳美术馆看了一圈展览之后的感想是:迫切想要逃脱“展示与观看”的逻辑。 在南疆,作为一个游客、汉人,当然也很难逃脱自己是宰制性语言(aka通用语言)使用者、凝视者(gazer)的不安。但还是想要赞乡村生活及其中萌生的艺术。
- 25. 香港行山及其它蹦跶的流水帐
西高山-龙虎山郊野公园 紫罗兰山-大潭郊野公园 砵甸乍山-石澳郊野公园 香港文物探知館-「同一屋簷下:嶺南傳統建築源流與藝術」展覽 誠品書店 見山書店 貳叄書房
- 24. 在土地之上, 与万物相关
韩少功《山南水北》(2006) 宋乐天《无尽绿》(2015) 邹汉明《塔鱼浜自然史》(2021) 李娟《冬牧场》(2012)
- 23. 暗处的人生
吐嘈一部电影(《过往人生/Past Lives》, 2023)并推荐一部电影(《暗处的女儿/The Lost Daughter》, 2021)。 【配乐】 茄子蛋--《日常》
- 22. 鸟言鸟语
由火烈鸟和乌鸫鸫带来的2023年春季多伦多鸟情播报🐤
- 21. 为什么喜欢中国古代建筑
大瓜邀请南瓜聊行旅访古,并探讨作为古建爱好者,为什么我们在古寺、古园中感到包容和接纳?从古建反观当代,人类还能否创造出好东西给这个世界? 比起迪士尼乐园般的幻象,我们更关注作为空间营造和真实使用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启发我们一种注定充满杂质的棲息方式,以及根植于土地的平民生活的活力。 【时间线】 02:35 修旧如旧或焕然一新?需要参差的、偶然闪现的东西。 09:55 空间审美化:精英话语对民间话语和民间生活的取消。 15:06 通过使用重写真的、活着的空间。 18:43 “建筑”是一个很具有迷惑性的概念:关键在于对同一个空间多元、灵活、丰富的使用。 23:35 20世纪规划思潮相信可以通过设计改良人的生活(当然最大的傲慢是其否认城市可以通过市民生活而自发、有机的生长),那么怎样营建城市,创造怎样的生活? 27:37 空间金融化:城市的逻辑变得无关于市民生活。 30:31 纪录片《大同》:什么是文化?是古寺檐下市民聚集唠嗑,还是可以用来慑人的“雄伟”城墙? 34:30 为什么古建筑、佛教艺术带来触动? 残破、斑驳的美与慈悲;不被写入主流叙事、士大夫传统,也无法被建构转化为资本的真实的时间与空间感受。 45:07 旧的东西自有其美和尊严。 47:58 盖土房子:重新创造从土壤里长出来的文化。
- 20. 丰子恺的有情世界
最近读了澳大利亚汉学家白杰明(Geremie R. Barmé)的《艺术的逃难:丰子恺传》(本瓜口误说成了“自传”…特此更正),讶异于丰子恺的情感结构与我们如此相似。借着丰子恺的一生和作品,我和西瓜从帝国晚期的江南聊到2020年初的武汉,并学着做一棵小草,而不是一块砖头。 【时间线&节目中提到的丰子恺作品】 01:03 如何理解“逃难” 04:10 西瓜如何开始接触到丰子恺和他的作品 07:58 家乡石门湾:“自然之美,最为丰富,诗趣画意,俯拾即是”(《昔年欢宴处,树高已三丈》) 12:35 浙江一师的训导教育、科学教育与南方新文化运动(《某种教育》) 18:02 日本留学与竹久梦二:发现生活中平凡的奇遇(《小学时代的同学》《襁负其子》) 22:44 丰子恺的抒情漫画:从文人画到上海印刷文化(《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 28:32 艺术与生命、同情、人心(《有情世界》) 34:24 上海“打工人”时期(《到上海去》《都市相》《都市之秋》) 41:43 缘缘堂的“缘” 45:19 《护生画集》中的跨文化实践和多物种思考,对自由主义人文主义的批判:脆弱、痛苦、同情的可能性(《平等》《开棺》) 54:51 以护生面对和见证战争暴力:“最后的胜利属于那些善护其心的人”(《轰炸》《母鼠救子》) 1:01:55 除四害运动、大毒草批斗之下继续创作 1:05:36 丰子恺带来的启发:在流离家园、脆弱无常的生命中看到生机(《生机》)
- 19. 在世界临终前幸福地生存
「Vivons heureux avant la fin du mond」(佛手瓜翻译为「在世界临终前幸福地生存」)是Delphine Saltel主持的一档Podcast,她从穿衣、吃饭、丢垃圾、养盆栽等个人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的“不恰当”(incohérence)出发,进行历史、政治经济学、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她摇撼当代社会模式的理所当然性,探索生态、社会危机之下个人能够重建的最低限度的道德率(morale minimale),以及其中揭示的另一种世界(un autre monde)的可能性。她通过与学者访谈获得的理论工具、实证资料于我而言不算新鲜事,但收听这一档Podcast带给我一种宽慰和激励。 何为Vivons heureux?(快乐生活?)如何Vivons heureux?「瓜言瓜语」的新朋友佛手瓜参与了这一次聊天。 我在大纲中写了一个问题:“什么事情让你对于未来感到有所希望?”佛手瓜说:“感受到希望的时候,感受就好了。”
- 18. 「消失的父亲」
一些关于“沉默的父亲”、“消失的父亲”或“我们所不认识的那个父亲”的叙事指向某种记忆的断层:关于生活的真相、关于人类社会的真相没有——或许无法——在代际之间真正传递。 【参考文献】 《父亲的葬礼》(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021) 《你好,李焕英》(dir. 贾玲,2021) 《98岁的沈燮元,并不广阔的生活》(《人物》公众号,2022) 《晒后假日(Aftersun)》(dir. Charlotte Wells,2022) 《睡眠的航线》(吴明益,2007) 【配乐】 《你是自由的》--洪佩瑜
- 17. 一个女权主义者的学术圈观察(aka. 以自己为方法)
大瓜和呆瓜用了一期节目的时间来为我们的学术无能力找借口…… 但是我们认为弱者的声音是重要的! 【本期重点】去做「女权主义的学术」: 1. 拒绝独白,只有对话才有意义;2. 消解所有权;3. 关怀和困惑大于知识的堆砌;4. 在真实无处可觅的世界不放弃对真实的诉求。
- 16. 关于触碰的哲学:《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茭瓜做客「瓜言瓜语」,我们聊了聊金马59最佳纪录短片《当我望向你的时候》(dir. 黄树立,2022)。 关于触碰的哲学:我们受够了稳固和禁锢的结构,但也拒绝被规范为流动而彼此隔绝的原子。我们没有放弃去触碰、去创造、去体验生活的震荡。
- 15. 没有主体性也许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三好将夫(Masao Miyoshi)的论文“Who Decides, and Who Speaks? Shutaisei and the West in Postwar Japan” (1991)引发的一些随想。
- 14. 《Already Dead》, but enlivening!
虽然才读了Introduction,但是很想分享的: Eric Cazdyn, The Already Dead: The New Time of Politics, Culture, and Illness(Duke, 2012) [The Already D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