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女电台012期|郑达真:我与泉州文旅共同生长的十五年
-本期嘉宾- 郑达真 44岁,“美好生活造物社”创始人 200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油画系。福建泉州返乡15年的“美好生活造物社”创始人,创办了「美好生活造物社」、「旧馆驿187客栈」、「真水闲院」等充满泉州特色元素的文旅商业空间,以独特的方式诠释泉州文化的美好,成为了最早一批投入文旅产业的创业者。 -内容提要- 10:06 我们泉州那么多的传统文化,本地人好像习以为常,但是外地人来看到的又是一种很传统的官方的方式,我觉得我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去把它呈现出来。 13:02 我当时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这些老行当能够保留下来,那个时候非遗传承人其实还没有那么吃香,传承它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传承这些东西,他觉得太累了,而且也不赚钱。 16:00 泉州当地的庙会,结合年轻人,结合这些传统手艺非遗,我可以给他们综合起来,做成一个创意市集,以2013年的美好生活的文化节来尝试做了第一届。当时聚集了好多好多喜欢做手艺的这些年轻人,我也没想到原来泉州有那么多,我才知道原来泉州他们是找不到组织。 18:35 政府开始能接受年轻人在比较传统的一座城市来做一些新的创新。我当时就很大胆在乡下找了一个手扶拖拉机,开到我们的这个西街上广场上来,搭了一个舞台,有表演泉州传统的节目,比如提现木偶,也有当代的音乐演出,邀请了来自广西的瓦依那乐队。 22:09 我们做了那么多年、那么久,不就是想要把泉州的文化底蕴更加地展现。 25:37 慢慢地很多年轻人也都回来了,一起在西街,他们去租老房子,去把老房子修缮,去保护它,又利用它,其实这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28:59 可能是因为我是学艺术的,我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创作一样在看待,我不是通过画画来呈现,我是通过这样的一系列的活动来呈现我的作品。 31:39 我们不是一个商业模式,我们是在生活,我们是真正地在地生活,通过在地生活去呈现在地文化,推广在地文化,然后吸引别人一起来做在地文化。 37:07 旅游的发展必定是要吸引外地游客,可是它必定跟本地人是要有关联的,如果一座城市它没有在地文化,没有当地的居民居住,那这座城市可能它就都同质化了,那些老行当逐渐消失,以前是没人传承,现在是被逼走。 47:18 美好生活到底是什么?我们大家在一起喝个酒,它就是美好生活了;我们大家在一起赚很多很多的钱,它也是美好生活。它是个概念,只要大家在一起是开心快乐的,它才是真正的初心。 53:48 我们会寻找一个平衡,可以放掉的,我现在也会尝试去放掉,它会有新的内容在呈现,所以在这个平衡上,这把秤还是一样的,它没有失去什么,有的就是会有更新。周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觉得这个城市就是需要一直在不断地有新的内容进来。 63:19 其实我对太过强调的女性独立题材是不太认可的。世间万物都是讲阴阳,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男人,也不能没有女人,不能有男权,也不能有女权,要找求一个平衡。 -本期关联- 泉州西街:是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境内道路,也是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街于唐开元年间形成;于唐天祐二年(905年)延伸;于民国12年(1923年)改建马路。东起钟楼,西至城西路,全长1700米。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5日,泉州市开元寺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2021年7月25日,开元寺作为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手扶拖拉机斯基》:由歌手张蔷演唱的流行歌曲,彭磊作词、作曲,收录于张蔷2013年发布的个人专辑《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中。张蔷于1967年12月18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流行乐女歌手。2013年12月,其个人音乐专辑《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一经发行后,她以“八十年代迪斯科女皇”的身份重新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同时形成了一股复古风潮,并重获一批年轻乐迷。 瓦依那乐队、五条人乐队:中国独立乐队。 提线木偶: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嘉礼,又名线戏。主要发祥地在泉州,也叫作泉州提线木偶戏。其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古时被称作“悬丝傀儡戏”,具有巫文化和“人神沟通”等性质。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乃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古老珍稀的传统戏剧剧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表演时,演员在幕后操控提线木偶进行表演,同时演唱,并配以音乐。提线木偶戏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不仅含舞狮、杂耍、武打等技巧,还包含戏剧音乐、曲牌、唱腔、念白等。其中《智取大名府》《钟馗醉酒》《寒窑》和《钦差大臣》等均为其经典剧目。 -后期制作- 本期剪辑:祁露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 八仙 8Immortals -《吞吐(Puff)》 The Daughters Of Eve -《Hey Lover》 张蔷 -《手扶拖拉机斯基》 -互动方式-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11期|任可:一位重度抑郁者的自我拯救
-本期嘉宾- 任可 30岁,心理健康创业者 抑郁研究所创始人,脑机科技从业者。创办的患者互助社区“抑郁研究所”,完成数百起自杀干预,致力于用有温度的方式科普精神心理疾病,减轻患者的病耻感,被评选为中国社会影响力向善企业;曾登榜2021年胡润百富中国创业领袖,2020年福布斯亚洲U30,2019年福布斯中国U30;著有《你的第一本抑郁自救指南》《在抑郁这件事上,你并不孤独》《伊莫的心灵感冒》等书籍。 -内容提要- 01:23 原生家庭暴力内化为自我杀戮 03:55 二十二岁确诊重度抑郁,从生理崩溃到病理认知 08:35 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职场崩溃实录 13:10 辞职创业、出书科普抑郁病症 14:20 一个前大厂PM如何用商业逻辑对抗死亡冲动 17:08 通过艺术对抗生理性绝望 17:56 被朋友的马拉松电话拯救:庆幸袒露脆弱 19:19 男性自杀率是女性3倍 20:30 病耻感:疾病的污名化 25:18 抑郁症筛查:21%就诊率背后的社会性窒息 31:58 信任困境与治疗失效,亲密关系投射下的医患困局 39:36 梦境编剧:激发生命力的第四本书 44:39 女性榜样:没有血缘的精神父母 -本期关联- 扳机效应:来源于喻国明的《媒介经济学教程》,指的是媒介间的议程设置,媒介议题会牵动媒介议题,让发展中的新闻事件成为大家炒作、关心的焦点,这是一种媒介间的议程传散现象。扳机效应的适用性比较窄,就是用来指代媒介间的议程设置,可以用来说明新旧媒体联动扩大报道覆盖面。⼀些具有极⼤“新闻价值”的事件会引起主流媒体及自媒体纷纷关注报道,形成信息共鸣、遍在和累积效果,产⽣“扳机”效应,但容易造成新报道的同质化,从⽽导致意见市场的单⼀。 菲利普·皮内尔(Philippe Pinel,1745-1826):法国医师、精神病学家,在启蒙运动思想的启发下,他对法国与日俱增的精神病人采取“道德疗法”,率先以人道主义关怀理念科学、有效地缓解了精神疾病现状,解放了精神病人,打开了精神卫生的大门。通过实地观察和缜密的统计分析,他对精神疾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科学分类,为识别、治疗和预防精神疾病病人指引了方向,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他诸多精神卫生领域的成果一直沿用至今,被后人誉为现代精神医学之父。 卡伦·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1885.9.16-1952.12.4):医学博士,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性的概念更适当,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著有《精神分析新法》《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女性心理学》和《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他的理论不仅改变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还对现代医学、文化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建立了关于人格发展、婴儿性幻想的理论,以及精神分析过程的观点,著作包括《梦的解析》和《图腾与禁忌》等,这些作品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1900.3.23-1980.3.18):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研究和推进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 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1907.7.6-1954.7.13):墨西哥杰出的艺术家,被誉为“女性艺术的先驱”和“女权主义偶像”,是墨西哥文化和女性力量的象征。 -后期制作- 本期剪辑:祁露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Pulp -《Death Goes To The Disco》Rodrigo Amarante -《Tuyo》 -互动方式-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10期|王翠(小鸥):观鸟1300种,开启新的Life List
-本期嘉宾- 王翠 29岁,鸟类科研工作者 自然名“小鸥”,生态学系鸟类研究硕士,现就职于浙江省海洋科学院,担任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监测工作。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成员、浙江野鸟会成员、北京飞羽成员,常年为各学校、自然机构、民宿等不同行业单位做鸟类科普、讲座、导赏等活动,积极投身于推广观鸟运动,主持举办余杭北湖观鸟大赛、浙江女性观鸟节等多种观鸟赛事与活动。作为资深观鸟人,观鸟八年,国内野外目击鸟种过千,世界鸟种1300+。为《北湖鸟类》主编,《径山生物多样性图集》编委、良渚生态摄影集《玉鸟如初》编委,并参与编写、校核《浙江动物志(鸟类卷)》、《南通鸟类图鉴》等相关书籍。 -内容提要- 03:43 演员李现“打鸟”微博:语言重塑态度 06:33 西藏流浪狗调研中的意外邂逅 07:22 北京飞羽观鸟组织:90人小圈子的观鸟知识初体验 10:57 基因里的收集癖觉醒 12:04 保研北师大鸟类学:一个“P人”的随缘哲学 14:00 观鸟人的困境:低薪、漂泊、催婚,与自洽的幸福 15:31 事业编与热爱的双重救赎 17:13 普通人的观鸟门槛:只需一双发现鸟的眼睛 18:24 观鸟装备:1千元望远镜VS 2万元望远镜 19:55 普通爱好者城市观鸟,从哪里开始 23:29 六年攒下中国千种鸟:朋友圈宣告小鸥“老千”身份 24:49 观鸟经济:鸟导的生存法则 26:39 大学生的DIY攻略,退休大爷大妈的“钞能力” 30:45 杭州原乡野地与广西全女性护鸟队 39:21 东南亚“加新”性价比:1000元20种vs国内1种 40:53 小鸥推荐新人“加新”地:香港米埔保护区 42:32 云南鸟塘经济:鸟类保护还是生态破坏? 46:16 副作用的乌托邦:当爱好成为职业,热情就成了工伤 47:49 观鸟就是观鸟,我不需要相亲运动 50:25 当女性挣脱社会脚本:菲比·施奈辛格绝症下8398的鸟种记录 -本期关联- 飞羽组织:飞羽团队是由企业组建成立的大学生公益组织,旨在推广自然教育和野鸟观察体验活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和鸟类保育理念、促进广大市民观鸟爱鸟,目前已在北京、广州、福州三地成立团队。飞羽项目每年从各大高校招募优秀大学生、研究生组成志愿者团队,多样的专业和年龄构成在提供团队活力的同时也能充分确保开展活动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郑光美(1932.11.30-2023.10.3):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动物学和鸟类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动物学教学和鸟类学研究,郑光美在北京师范大学主讲《普通动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分类学》和《鸟类学》等课程。 《侏罗纪公园》: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迈克尔·克莱顿、大卫·凯普编剧,萨姆·尼尔、劳拉·邓恩、杰夫·高布伦、理查德·阿滕伯勒等主演的科幻冒险片。该片于1993年6月1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迈克尔·克莱顿于1990年发表的同名小说。 杭州原乡野地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简称 “原乡生态保护与研究中心”或“原乡生态”,是浙江省首家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由一群热爱自然、专业扎实的年轻人自发创立于2020年。他们长期执行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及其栖息地,积极协助政府、企业等自然场域的所有者、管理者提出生态保护与场地开发相平衡的解决方案,探索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广西美境自然:全称为广西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协会,是在广西民政厅正式注册、由广西林业厅主管的广西第一家、西南地区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省级慈善社团组织。美境自然现有会员64名,包括了广西各大专院校和研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来自广西各保护区和民间团体,具有在一线长期开展实地保护工作的经验的自然保护者;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热爱自然的自然保护者。 《游隼》: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只鹰的书,关于一个人,渴望成为人以外的存在的书。作者是英国作家约翰·亚历克·贝克,他凭借《游隼》这本书获得1967年的达夫·库珀奖。他一生仅写过两本书,全都围绕着埃塞克斯的乡村,特别是切姆斯福德至海岸线的这片区域。他在完成《游隼》一书后即患上重病:先是类风湿关节炎,又因服用缓解关节疼痛的药物而患上癌症,最终于1987年12月26日去世。 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1934年4月3日出生于伦敦,古道尔女爵士,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著名动物保育人士。古道尔长期致力于黑猩猩的野外研究,是首位在坦桑尼亚观察到黑猩猩行为与人类相似的科学家,她还热心投身于环境教育和公益事业,由她创建并管理的珍·古道尔研究所(Jane Goodall Institute)是著名民间动物保育机构。2003年,古道尔被任命为大英帝国勋章女司令(DBE)。她还获得了邓普顿奖(2021年)、斯蒂芬·霍金科学传播奖章(2022年)。2025年1月,珍妮·古道尔获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菲比.施奈辛格(Phoebe Snetsinger,1931.6.9-1999.11.23):是美国一位充满热情和有奉献精神的鸟类观察家,一个把观鸟当作一生使命的人。她一生看到过8398多种鸟类(世界上大约有一万种鸟类),直到现在,这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举。菲比曾经说过“对于不同的人而言,观鸟意味着不同的事情,对于我,它已经和我的生命交织在了一起,难舍难分”。 -后期制作- 本期剪辑:张乐乐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Blur - 《Ong Ong》 Cosmo Sheldrake - 《Wriggle》 -互动方式-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09期|陈永馨:做自己的贵人
-本期嘉宾- 陈永馨 39岁,双语主播 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国际关系系,13岁时留学英国,就读教会女子中学。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国际频道欧洲总部(伦敦)工作。现任职于杭州文广集团双语主播、导演、制片人。创作了多部反映中国人文历史的纪录片和专题节目,其中,《最后的南宫秀》《指尖上的杭州》《杭州申亚梦》等多部纪录片荣获海内外大奖。2020年,她组织创办了全省首档亚运全英文电视栏目《走近亚运》。 -内容提要- 04:00伦敦国际关系专业毕业到联合国工作:理想主义者的第一次幻灭 07:04佛光山修行:扫厕所与洗千碗的“心疗” 11:02《佛陀传》导演初体验:成就“有心人”的平等修行 14:24在 CNN伦敦总部的磨练:专业度飞速提升 20:55遭遇不自知的性别歧视:“女性智力不如男性” 22:10 作为英文陈述赴亚奥委申办杭州亚运会:以专业对抗女性刻板印象 23:30反PUA发言:“我的形象就是国际形象” 26:40《走近亚运》的诞生:200元预算与国际角标的逆袭 30:40重重压力下的自我调节:别人只能是助援,要做自己的贵人 42:47 优秀的独立女性依然逃脱不了催婚 47:42 和省领导吃饭坚持打包习惯:想树立“不要浪费食物”的榜样 49:02 对流浪动物救助者的观察 54:48素食主义者的自洽:掠夺与平衡的哲学 55:57韧性标杆:伊丽莎白女王与底层母亲的镜像 -本期关联-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Rwandan Genocide):又称卢旺达内战,发生于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当时相当于卢旺达总人口的1/8,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2022年4月7日,卢旺达全国各地举行活动纪念大屠杀28周年,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发表讲话指出,一些种族灭绝肇事者依然在逃,并谴责那些为嫌疑犯提供保护以及掩盖的行为。 《走近亚运》:2020年10月陈永馨组织创办的电视栏目,同时担任栏目主持人。该栏目是首档也是全省唯一一档经由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官方授权的全英文专题栏目,陈永馨认为亚运宣传不仅是体育赛事的宣传,更关乎城市的品牌和浙江文化的对外宣传。 Vegan:素食主义者是我们常说的Vegetarian,指的是那些不吃肉的素食主义者,但这类素食主义者一般情况下还是会吃鸡蛋、蜂蜜、牛奶等由动物衍生出来的产品。Vegan素食主义者践行着更为严格的动物保护主义,不但不吃肉,上面所提到的动物衍生产品他们也一概不碰。 伊丽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4.21-2022.9.8):曾任英国女王,英联邦元首、国会最高首领,为已故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当地时间2022年9月8日,英国白金汉宫证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当天去世,终年96岁。 星云大师(1927.8.19-2023.2.5):俗名李国深,法号悟彻,其信徒常称之为星云大师。他十二岁于南京栖霞寺出家,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曾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后到台湾创建佛光山,并出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曾主编《人生》《今日佛教》《觉世》等佛教刊物。 -后期制作- 本期剪辑:祁露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The Guggenheim Grotto -《Wisdom》 Coscar Anton/Clementine -《nuits d'été》 -互动方式-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08期|童末:为世界的不幸而写作
-本期嘉宾- 童末 39岁,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大地中心的人》、短篇集《新大陆》。 -内容提要- 03:05 我个人是不想去强调我的人类学背景和所谓非虚构的这一部分素材的转化,它是一个文学作品,一个虚构的小说,我更愿意这样子去定义这本书。 14:26 我觉得每一个写作者,TA的阅读时间和投入肯定比自己写作品要更长久,因为所有的写作者一开始或者终身都是一个阅读者。 16:17 我感觉现在大家的阅读能力都下降了很多,尤其是文学作品,TA不期待这个阅读是帮TA去打开或者更新自己的体验了,TA期待的是从外界能够映照和再一次确认自己原有的一些判断,或者审美趣味。 17:57 理想的情况下,出版业或者说编辑,资深的一些杂志编辑杂志平台,其实应该是去带领培养读者能力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他们更愿意去迎合既有读者的审美趣味,他们会顺应着这个东西,定制出一个产品,直接喂到他们嘴里。 18:18 现在市面上所有的营销话语,你是分辨不出这个作品好坏的,他们都是用最高级的(夸赞)来说,也不放原文,经常会有很多落差。 22:57 “非虚构”的定义就是非常不清晰,它里面的操作伦理也非常不清晰,还有一以贯之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内部的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这个里面的凝视,这种权利不平等,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27:20 写作的孤独挺好的,孤独不是封闭,你的思考,你的很多东西是打开的,你跟世界是连在一起的,这个孤独给予你可以更深地去思考,或者更整体地去把握,给予作家或者艺术家一种主动权,可以选择什么东西进入到创作的状态中。 32:07 每个人其实都活在虚构和非虚构中间,或者说虚构和非虚构没有截然对立的定义,可能更重要的就是艺术面向的那个真实,它不是现实,而是真实,真实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东西。 36:20 我记得萨拉玛戈那句话说得很好,他说“我个人的生活是幸福的,但这个世界是不幸的”,他是为这个部分写作。 39:25 我一直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就是,我把我最好的东西都放作品里了,我也不会在这个之外去进行自我解释或者自我形象的建立,去萦绕这个作品或者萦绕我作为作家的社会身份去做更多的事情。 -本期关联- 倮倮:云贵川地区汉人过去对自称“诺苏”“纳苏”“罗武”“撒苏”之人群的称呼,又作“猡猡”“儸儸”“玀玀”“罗鬼”等,带侮辱性。最晚自晚清时期,“夷”或“彝”成为对该人群另一广为人知的他称。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该地区汉人称“倮倮”为“蛮子”,诺苏在与汉人交往中也会自称“夷家”。 温春来: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明清社会经济史、西南民族史、岭南历史文化。著有《从“异域”到“旧疆”:宋至清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与认同》《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Victor Martindale White,1912.5.28-1990.9.30):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20世纪最重要的英文作家之一,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怀特的成名作是《人树》(1955),这部长篇巨著获“澳大利亚的创世纪”之称,给作家带来国际声誉。其它代表作有《乘战车的人》《坚实的曼陀罗》《活体解剖者》《风暴眼》《树叶裙》等。 《惹作》:2025年1月出版的《惹作》,是一部以彝族女性惹作为主角的非虚构传记小说。作者试图通过间接访谈和“苦难写作”的写作议程,重构惹作(一位凉山女孩)1995年至2013年间的人生,包括她成长和生活最微观的细节和脑海里的挣扎与抉择。本书的出版在凉山内外引发了广泛的批评与讨论。凉山本地的读者、彝族研究者、长期在地工作的公益人士,以及对凉山、女性、民族志写作和非虚构文学有所关注的学者与读者,都对本书提出了诸多质疑与反思。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1922.11.16-2010.6.18):葡萄牙作家,主要作品有《修道院纪事》《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1947年,出版处女作《罪恶的大地》。1969年,加入葡萄牙共产党。1982年,出版《修道院纪事》。曾获得1995年年度卡蒙斯文学奖和199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1936.3.28至今):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略萨创作过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过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还从事过政治工作。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47年,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10.22—2013.11.17):笔名简·萨默斯,英国女作家,代表作有《金色笔记》等,被誉为继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 安妮·普鲁(Annie Proulx,1935.8.22至今):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诺维奇,美国作家、编剧,先后毕业于佛蒙特大学历史学、蒙特利尔乔治威廉斯爵士大学文化史学。《断背山》是安妮·普鲁编著的小说,描写两个西部牛仔的同性恋情,该书改编的同名电影,由李安导演,获2005年意大利影展金狮奖最佳影片,整本小说集亦获纽约客最佳小说奖等三项大奖。81岁时出版长篇小说《树民》。 -后期制作- 本期剪辑:张乐乐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Morcheeba - 《Even Though》 Carla Bruni - 《Spring Waltz》 -互动方式-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07期|袁晓辉:在AI时代找到自己的生命原力
-本期嘉宾- 袁晓辉 39岁,创新研究专家 腾讯研究院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资深专家,长期关注人工智能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组织、产业和城市的创新模式等。清华城市规划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UC Berkeley访问学者,世界经济论坛AI Governance Alliance专家成员,中国城科会城市大数据专委会委员,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近期主导或参与研究包括《AI转型的进展洞察报告》、《2024大模型十大趋势》、《行业大模型调研报告》等。 -内容提要- 01:57 做视频号“晓辉博士”的初心 03:36 结合腾讯研究院研究的工作背景,2024年下半年起聚焦AI科普 05:35 AI替代争议: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08:06 人类主体性:“生命力”是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11:16 主体性重建:资源限制下的“能动性空间” 12:32 重建社会联结:回到线下去交谈 15:19 多种可能性:技术迭代下的AI工具应用 18:40 AI幻觉:不是功能缺陷,而是AI的一个特征 22:18 技术红利下的公平困境与人文拷问 23:46 分配还是消亡?AI经济的终极命题 26:47 AI恶意的本质隐喻 29:16 对AI科技乐观,却对人类社会两极分化感到悲观 31:05 AI时代下的儿童教育分层建议 33:40 孩子与AI:数字原住民的成长危机与可能性 36:53 信息茧房、KOL意见领袖:思考能力反成稀缺品 43:12 女性身份叙事:平衡职场、母职与个人表达的困境 -本期关联-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2019年,项飚提出了“消失的附近”的概念,瞬间戳中了众多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们。 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1947年12月6日出生于英国温布尔登,2018年图灵奖得主,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多伦多大学名誉教授。辛顿致力于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分类监督学习、机器学习理论、细胞神经网络、信息系统应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神经网络、认知科学等方面的研究。 价值对齐:Value Alignment,是一个跨学科的学术名词,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新兴方向与热点问题,涉及伦理学、人工智能(AI)、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也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良序发展的基础。它指的是确保人工智能系统或其他复杂系统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其行为与人类价值观或社会共识保持一致。 图灵奖:Turing Award,全称A.M.图灵奖(ACM A.M Turing Award),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的计算机奖项,名称取自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 Turing),旨在奖励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极严,一般每年仅授予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是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2.12-1880.5.8):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对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人情进行真实细致描写记录的同时,超时代、超意识地对现代小说审美趋向进行探索,代表作品有《包法利夫人》《圣安东尼的诱惑》《布瓦尔和佩库歇》等。福楼拜的“客观的描写”不仅有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又有自然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特点,尤其是他对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的推崇,已经包涵了某些后现代意识。 李一诺: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曾任麦肯锡前全球董事合伙人,也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于2016年创办了一土学校,学校目前在北京、广州拥有校区。“一土”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视野下探索基础教育创新。 《向前一步:女性,工作及领导意志》:是201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1969年8月26日出生于华盛顿,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厅主任、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部门副总裁,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被媒体称为“Facebook的第一夫人”,她也是第一位进入Facebook董事会的女性成员),她在书中深刻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开了女性成功的密码。她认为,女性之所以没有勇气跻身领导层,不敢放开脚步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多是出于内在的恐惧与不自信。她在书中鼓励所有女性,要大胆地“往桌前坐”,主动参与对话与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她还激励女性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后期制作- 本期剪辑:祁露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Ekaterina Shelehova -《Savage Daughter》 Marble Sounds -《Ship In The Sand》 -互动方式-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06期|武月钦: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本期嘉宾- 武月钦 32岁,艺术从业者 硕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多年从事于当代艺术行业,现任山西省当代美术馆展览部主任。2024年创办文创品牌“古建礼物”,致力于翻译古老而遥远的古建筑文化,走进当代人的生活,变成日常的使用。 -内容提要- 06:56 我并不是一个那么乐观的人,我觉得我是一个责任心比较强,以及我无论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我都尽量让自己做到一个自洽的人。 16:13 经过争吵,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的你,你在我眼中是一个更立体的人,当然并不是每一面都是好的。但是他给我的回应就是,我变得让他陌生。 19:17 城市之间的区别,从生活的条件,基础设施来讲,没有差太多,最大的在于观念,人的想法,人的认知上。 19:37 在大城市,你真的能找到一些和自己同频的人,甚至是对你有帮助的人,但在这里,就很有限。 21:10 靠山山会倒,靠树树会摇,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这个世界上,我觉得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与其去追求那种不切实际的稳定一成不变,不如让自己拥有应对一切变化的能力。 21:04 我已经离开了十多年的时间,我必须去和它建立一种新的联系,在当中可能才会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才会有一种归属感。 30:58 你开始很认真的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也许就有吸引力法则,有很多朋友会来帮你,有一些同频的、志同道合的人,会加入进来一起做。 32:11 到现在的阶段,我很想追求一种伴侣的生活,它可能不是稳定的婚姻,但我们在价值观上,在生活方式上,在追求的事情上是一种差不多同等的观念,他的赚钱能力不如我,也可以。 36:03 那10年的时间,我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接触了不同的人,我有自我的成长,我不想再退回去,我为什么要退回去呢? 36:17 拥抱所有的不确定和未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和稳定,有能力去面对一切的不确定和变化。 37:09 我是一个在环境当中追求自洽的人,无论是哪一阶段的生活,我都会努力让它变得舒适一些。 38:02 我们的失眠源自某种对于未知的焦虑,或者是对于未知的恐惧。 39:40 我是一个存在主义者,我比较相信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就像加缪有一句话说的,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本期关联- 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OCAT于2005年1月28日在深圳正式成立,中心以其所在地华侨城命名,其核心任务是以整合海内外当代艺术资源,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接轨、互动为目标;通过举办展览、学术论坛和建立国际当代艺术工作室交流计划等项目,把OCAT建构成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又具专业化、国际化水准的独立当代艺术机构。OCAT活动以当代视觉艺术为主体,辐射实验表演、音乐、影视和多媒体等跨界领域,一方面进行多层面的艺术交流活动,另一方面吸引海内外赋有才华的艺术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展示空间和交流平台。2022年底,该机构因各种原因,宣布整改。 黑神话悟空:由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西游题材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2024年《黑神话:悟空》荣获多项铂金,包括最畅销游戏、新品游戏、最热游玩、使用控制器(手柄)游玩最多的游戏。获得2024NYX年度最佳游戏奖、获得2024NYX年度最佳游戏奖、2024年Steam大奖年度最佳游戏奖,2025年获得游戏开发者选择奖中的最佳视觉艺术奖。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占地面积248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为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国家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乐宫是为纪念吕洞宾而修建的一座道教宫观,保存了四座巧夺天工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殿内存有1000平米的元代壁画,分布在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中,是世界现存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 梁思成(1901.4.20-1972.1.9):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开创了中国古建筑的科学研究体系,提出了“整旧如旧”的古建筑修复理念,为“中而新”建筑的设计创作打下了理论基础。从1937年起,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并将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1987年,梁思成及其领导的清华大学团队完成的成果“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11.7-1960.1.4):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有争议)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加缪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后期制作- 本期剪辑:张乐乐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Oasis - 《Don't Look Back In Anger》 The Beatles - 《Here Comes The Sun》 -互动方式-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05期|李亦寒:我觉得我挺有野心的
-本期嘉宾- 李亦寒 37岁,时装设计师 LIYIHAN 品牌主理人,时装设计师,曾任深圳广电集团《第一现场》主持人、记者。 -内容提要- 07:00 你真正想要什么,你真实的处境和你真实的感受,其实都只有你是最清楚的。 08:16 我觉得我挺有野心的,我对于野心的理解就是,你真的很想成就一番事业,你希望能够影响到一些人。 17:05 阅读可能真的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安慰,你越是感到压力、焦虑的时候,阅读是会缓解的。 24:29 互补可能是一些行为方式的互补,但是你们的底色得是一样的人。 25:17 我其实不是一个反对结婚的人,但我对于一定要结婚这件事儿肯定是反对的,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婚姻,这是一定的。 27:37 可能我们对于孩子来讲,没有孩子对我们来讲那么重要,他的成长过程一定是逐渐远离你的过程,现在,他还很愿意跟我玩儿,那我觉得也挺好的。 31:31 再大的困境,你都是要去想象那个希望的。 34:10 你把痛苦放在那儿,也许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而不是你一味地把它推走,拒绝。 39:17 你要知道,一段非常好的亲密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会很大的,它会是一段非常美好的体验,不要放弃对这个可能性的探索。 41:47 我们会在不自觉当中把自己归类,我天然地对一些东西有警惕性,包括主流的叙事。 -本期关联- 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1.11-1881.2.9):俄国作家,是19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卡拉马佐夫兄弟》《赌徒》《罪与罚》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充满张力和对人性的不断拷问,在思想史意义上他直接促成了俄国文化的白银时代的繁荣,特别是其中研究人及其本性的宗教文化或宗教哲学。陀思妥耶夫斯基有贫困苦难的青春,还被判过死刑,做过四年苦力,六年流放在外。他总是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太太、兄弟和最好的朋友都在很短时间内接连去世,各方面的事情都在打击和困扰他,他的写作状态糟糕至极。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1.16-2004.12.28):犹太裔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60年前后,桑塔格开始活跃于纽约文坛,她的写作领域广泛,在文学界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著称,屡屡发声介入文化时局争议,为当代深受瞩目的女性评论者。著作有小说《恩人》《火山情人》《在美国》等;评论集《论摄影》《疾病的隐喻》等;以及《我等之辈》《苏珊.桑塔格文选》等其它作品;并曾跨足电影等影像工作。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耶路撒冷奖等。 琼·狄迪恩(Joan Didion,1934.12.5-2021.12.23):美国随笔作家和小说家。狄迪恩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她于20世纪60年代步入文坛,以出色的小说、剧本、杂文和文学性新闻写作奠定了其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作品有《向伯利恒跋涉》《奇想之年》《蓝夜》等。写作早期,狄迪恩对美国加州文化和20世纪60年代的混乱进行了尖锐的报道,这使她成为了“新新闻主义”的主要倡导者。后来转向了政治报道,为《纽约书评》撰写了关于萨尔瓦多内战和迈阿密古巴移民文化的长篇文章。20世纪60年代初,狄迪恩为《Vogue》《小姐》和《国家评论》撰稿,并嫁给了《时代》杂志的作家约翰·格雷戈里·邓恩(John Gregory Dunne),两人是多年的朋友。他们搬到了加州,开始写剧本,还收养了一个女儿昆塔娜·罗奥(Quintana Roo)。在她的晚年,狄迪恩抛弃了传统的报道方式,以文化批评的形式写作,重点关注媒体和电视如何解读某些事件。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0.14-1975.12.4):德国犹太人,20世纪思想家、政治理论家之一。著有《极权主义的起源》。早年她在马堡和弗莱堡大学攻读哲学、神学和古希腊语,后转至海德堡大学雅斯贝尔斯的门下,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纳粹上台后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国。1951年《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出版,为她奠定了作为一个政治理论家的国际声望,她认为极权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排犹主义和帝国主义。1952年担任过“犹太文化重建委员会”的负责人。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后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随着《人的状况》《在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等著作的出版,使她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的瞩目人物。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1948.5.31至今 ):白俄罗斯作家、记者。1972年,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曾发表纪实文学《战争中没有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锌皮娃娃兵》。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中关注不同个体在遭遇创伤事件时的情感体验,记录下他们的创伤记忆,同时对个体的悲剧性命运进行探究。她记录了苏联卫国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不同个体的情感流动。1998年,获德国莱比锡图书奖;2014年,获法国艺术和文学骑士勋章。2015年10月,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后期制作- 本期剪辑:张乐乐 祁露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Meshell Ndegeocello - 《Oysters》 Patti Smith - 《After the Gold Rush》 -互动方式-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04期|陈韵:我是怎样的人就如我所做的书
-本期嘉宾- 陈韵 43岁,出版人、文化工作者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获文学学士)和香港中文大学(获哲学硕士),2010年起担任西天中土项目的项目执行人,开展印度和中国间的思想和艺术相关的百余场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印度当代思想和艺术相关的出版策划工作,出版二十余种书籍。2014年起亦同时在城市社会的现场开展工作,发起设立海桥互助社,以及作为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策展组成员,策划和组织“51人”项目等。目前运营着一个立足于地方现实、基于人的境遇的独立艺术项目和出版计划--迦梨计划。 -内容提要- 02:03从公共到私密:社会变迁下的出版审查困境 03:49工作的核心:具有公共性 05:23 51人项目:城市记忆与个体故事的交织 11:18艺术与媒介的边界:艺术家书的解放力量 14:03小出版社的生命力:有限资源下的无限可能 17:04出版物的背后:女性主义的工作方式 18:11上海气质与性别意识:成长环境对出版选择的影响 23:30艺术家书的典范:对书的形式的思考 26:39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反思:男性主导格局的转变 32:20创作低谷后的重生:一群有趣的人的相互关照 34:46做小而美的事:经济下行期做具体的小事 -本期关联- Raqs(Raqs Media Collective):Raqs媒体小组于1992年由理论学家、媒体人、艺术家吉比什·巴什(Jeebesh Bagchi), 莫妮卡·纳如拉(Monica Narula), 舒德哈巴拉特·森古普塔(Shuddhabrata Sengupta)三位艺术家在印度德里共同创立的,作为当今印度多媒体艺术的先驱,从它建立至今一直都在印度当代艺术舞台上活跃着,它将摄影、影像和装置艺术结合于一身,他们经常挖掘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主题,也从印度当地的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在Raqs媒体小组创立的随后十年中,他们的艺术实践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覆盖多种媒体,包括制作装置、雕塑、影像、表演、文本、词条和策展,当代艺术、哲学思辨和历史调查在其作品中交汇。 “51人”项目(2016年11月-2017年3月):缘起于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2016-17)的一个独立艺术计划,开展于展厅以外的那个“人间上海”,呈现了关于现实人生的51出戏剧,召集起城市编年史记录者、街头黑客、地方历史的编撰者、糖纸搜集者、前杂技演员、评弹票友、快递创业者、往日的革命者、已经消失的贩卖声和正在萎缩的河道运输、艺术家的妻子、自发的公园围棋角……以及一片偶然形成的市区湿地、一处水库、一座俯瞰拆迁区的商场摩天轮、江边一栋孤独的实验建筑,和其他纷繁芜杂的人类想象。51人,如同一座城市街道的人类生活之重,转瞬即逝却经久不衰。在双年展结束之后,51人的方法和思想被继续应用于出版。51人出版,作为持续这一城市精神和创作运动的手段,寻找着新的同道和目标。 定海桥互助社:定海桥互助社位于杨浦区定海港路252号,是一个自我组织的学习、沟通、反思和服务的活动现场,寻求社区文化/价值建设同艺术/知识生产相结合的行动和创造方式,以互助的原则同在地社区和广泛的同道者互动、协力与合作。陈韵在2014年发起和主持这一项目,并在2018年夏天房东要求涨房租和感到社会气氛变化的情况下决定结束,后退出了这个项目。 西天中土计划:是2010年开始的一项开展于印度和中国间的思想和艺术相关议题的交流项目,用当代印度作为激发中国对自身现代化路径反思的方法,是持续数年的一个计划。是一个由张颂仁、陈光兴、高世名联合发起,由梦周文教基金会资助,集当代艺术、论坛、出版、放映、行走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交流方案。该计划至今已举办100多场活动,包括论坛、展览、电影放映和工作坊,并出版30余本书籍。陈韵于2010年起担任这个计划的项目执行人。 艺术家书:“艺术家书” (Artist's Book)并非仅从字面上理解,它并不是一般的展览画册,或者关于艺术家的书,即使由艺术家参与制作的书籍也未必一定称得上是艺术家书。简单点说,“艺术家书”是艺术家们以书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艺术家书里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可以全是文字,或者只有图像。它甚至可以什么都没有,需要读者亲自打开、参与,进而和艺术家一起完成一场表演性事件。这种高度自由和个人化的做书体验,正是艺术家书与常规的艺术类书籍、展览图录和艺术画册的区别。 ZINE:ZINE又称为「爱好者杂志」,它从杂志「Magazine」和同人志「Fanzine」融合发展而来的,一种自费出版小册子的代称,有人也称之为「独立杂志」。准确地定义Zine文化应该是一种可以展示拼贴艺术、以胶水和打印机拼凑出来的书籍。与普通的杂志相比,Zine更偏向小众的独立出版物,通过夸张对比色的图片更多地表达个性和看法,多年来,Zine 一直涉猎不同类别和次文化范畴,内容多以发表观点为主。ZINE在90年代起源于美国西海岸,与当时街头文化结合产生。日本也是Zine文化的竖定忠实者,也是重新丰富Zine排版、色彩、内容的重要推手,日本对 Zine 文化的改造,使其呈现出来的美感多于西方重视的个人特色。中国香港也对 Zine文化有着狂热爱好,香港有一班专业的独立制作者和出版商,带动整个 Zine 文化发展。 吴山专:中国艺坛最重要的观念艺术家之一,他生于一九六零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一九八六年正当八五运动兴起之际,他展开了文革系列的波普创作。由于吴山专是首位采用文革宣传形象的艺术家,并在作品中揉合了波普语言(例如广告用语和日常对话),因此当时的“红色幽默”系列可谓九十年代初大行其道的政治波普潮流的先声。作为中国'85美术新潮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吴山专的艺术实践打破了诸如“观看”,“凝视”和“体验”这一类约定俗成的视觉艺术概念,他的身上汇集了草根智慧、思想实践与当代艺术的荒诞精神。《今天下午停水》是吴山专始于1986年的一个系列作品,包含图绘、装置、小说、诗歌和思想实验于一体的作品。 -后期制作- 本期剪辑:张乐乐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Carla Bruni- 《Lune》 Lou Reed - 《Vanishing Act》 -互动方式-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03期|张田田:我很努力才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本期嘉宾- 张田田 31岁,是光诗歌联合创始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2018年联合创办了国内首家且规模最大的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是光诗歌”,曾入选2020年福布斯中国30Under30榜单。 -内容提要- 04:01初升高的刺痛经历:我很想当一名老师 05:58留守儿童的真实现状:是诗歌选择了我们 09:01诗歌教育的力量:守护孩子的内心世界 09:08 公益组织的重要使命:解决某一项社会问题 11:29 学习艺术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12:22不断优化的招募流程:培训有诗歌教育理想的老师 17:11 公益组织的资金筹集:多方的努力和平衡 21:16时代双刃剑:乡村儿童的童真与网络化人格 24:31青少年模式缺失:手机使用监督的不同境遇 26:14对抗网络诱惑:寻找积极快乐的替代方案 27:48人才的价值:我们的志愿者有几千人 30:30社会共同责任:不是靠一家公益组织能够完成的 38:02公益与现实:家庭期待与个人理想的碰撞 42:24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做最有价值的事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43:59公益行业的悖论:解决社会问题与自我生存的平衡 45:07母亲与姥姥的影响:接近了教育的本质 49:20机构的规模化与转型:构建稳固的支持体系 -本期关联- 是光诗歌:昆明市呈贡区是光四季诗歌青少年服务中心,于2018年7月3日注册,是国内首家且规模最大的乡村诗歌教育公益组织,由康瑜和张田田联合创办。该公益组织从2016年10月开始服务于乡村儿童,通过为三至八年级当地教师提供诗歌课程包和培训,解决乡村孩子缺乏情感表达渠道和心灵关注的问题。截至2024年9月,“是光”已经服务包含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河南等偏远地区中小学2740余所,195000余名孩子有了人生的第一堂诗歌课。了解更多:“是光诗歌”介绍 INTJ:MBTI十六型性格之一。MBTI十六型人格是指根据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BTI)理论划分的16种性格类型。MBTI从四个维度考察个人的偏好倾向,分别是外向(E)与内向(I)、感觉(S)与直觉(N)、思考(T)与情感(F)、判断(J)与知觉(P)。这四个维度的组合形成了16种性格类型。 课题分离:由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它指的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区分为【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他人的课题是我们无法左右的,我们不该因他人而内耗,只需专注自己应该负责的事。 -后期制作- 本期剪辑:张乐乐 祁露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The Cranberries -《Never Grow Old》 The Velvet Underground -《I'll Be Your Mirror》 -互动方式-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02期|万丽:你的主义在我的生活面前不值一提
-本期嘉宾- 万丽 42岁,夯土建筑师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博士,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理事,“会心共建”联合创始人,“人间万事”中古商店主理人。她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一专一村”计划的CEO,和团队主持建造的马鞍桥村及光明村灾后重建示范项目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国际生土建筑大奖、世界建筑节年度建筑大奖、香港环保建筑大奖等多个专业奖项。 -内容提要- 01:29从高校到乡村:身份转变中的挣扎与探索 03:22乡村建筑之旅:志愿者团队中的女性力量 04:15性别与职业:建筑界性别比例失衡的背后 06:47夫妻档建筑师:合作与认同间的微妙平衡 08:24逃离香港:生活成本与家庭责任下的艰难抉择 10:33异乡人:文化差异下的城市孤独感 12:53告别传统建筑行业:寻找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的新路径 15:12收藏与创业:从无目的到中古店的意外转型 18:18工作与生活的弹性边界:伴侣间角色切换的艺术 22:10转机即改变:不再想要证明自己了 35:40育儿挑战与家庭关系重塑:母亲角色的内心冲突 39:45代际冲突:母女两代人在育儿观念上的碰撞 42:47原生家庭与自我成长:通过争吵实现独立人格的觉醒 50:20自我宣言:你的主义在我的生活面前不值一提 -本期关联- 吴恩融(Edward Ng Yan Yung,1961至今):香港中文大学姚连生建筑学教授。吴教授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重点研究领域为绿色建筑、环境与可持续建筑设计方法,以及城市规划与都市气候学。吴教授曾两度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大奖、两度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以及香港红十字会颁发的「香港人道年奖」。 路易·康 (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4):爱沙尼亚裔犹太人美国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其设计风格深受古代遗迹影响,倾向于宏伟庞大。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超越了现代主义的不朽杰作。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瑞士-法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雕塑家、画家,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功能主义建筑的泰斗,获称为“功能主义之父”,被称为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矶崎新(1931-2022):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设计过一系列的大型建筑物,大都融合理性的现代主义结构、典雅的古典主义布局和装饰、又兼有东方的细腻构件和装饰特色,被认为是亚洲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代表。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1950-2016):出生于巴格达,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她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学习建筑学。2004年成为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师。2015年,她成为第一位且唯一位从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获得皇家金奖的女性。 妹岛和世(1956至今):当代日本的知名女性建筑师,现任米兰理工大学教授、横滨国立大学Y-GSA教授。妹岛和世的建筑风格逐渐的受到世人注目,她与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多带有重要的“穿透性”风格。 阿尔瓦·阿尔托(Hugo Alvar Henrik Aalto,1898-1976):芬兰建筑师和设计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他的早期作品风格为北欧古典主义,1930年代时为理性国际风格的现代主义,1940年代之后则更多地转向有机现代主义。贯穿他整个职业生涯的一个关注点是作为整体艺术的设计,他连同他的第一位夫人爱诺·阿尔托一起,不仅设计建筑本身,也特别关注内部装潢,以及为建筑专门设计家具、灯具、面料和玻璃器皿等。 万丽在一席的演讲:“一群画风跑偏的建筑师跟村民一起盖土房子拿了联合国大奖 | 万丽” 绿色建筑 & 建筑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详见由本期嘉宾万丽、刘小雪、迟辛安著作的《生生不息——绿色建筑科学之旅》(2023年8月1日清华大学出版社) 社会时钟(Social clock):是用来描述个体生命中主要里程碑的心理时钟。它由社会文化背景决定,反映了我们生活的社会对我们的期望(Bernice Neugarten,1964)。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形成不同的生活节奏,而这种生活节奏,会迫使每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按照这种“社会时钟”的节奏来生活。 -后期- 本期剪辑:祁露 本期编辑:祁露 王子月 本期音乐:優河 -《灯火》 欧尼尔Unur-《Naran bulag》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中女Radio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01期|曹明浩:去往高原,溯源那些不可见地…
- 本期嘉宾 – 曹明浩 42岁,艺术家。与陈建军以艺术组合形式活跃于当代艺术领域,他们以研究为基础,高度注重过程和双向性合作。其 “水系” 计划系列作品曾受邀参加第13届上海双年展、第15届卡塞尔文献展等国际大展,并荣获2022年度“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和2020年“巴黎国际艺术城奖”。 - 内容提要 – 03:26 当你到达一个非常多维的时间空间里边的时候,是另外的一种滋养,你的视角变了。 06:10 “安身立命”其实不是一个居所,它不是外在的,而是自己内在的对“安身立命”的一种认知。当我对年龄没有在一个线性上的坐标上前行状态的时候,一下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感觉。这种“安身立命”是在高原上的工作给我的感觉。 12:35 我妈说,你想嘛,并不是你学习成绩不好,而是你当时在你的老师对你有更高的期望的环境里,其实你已经非常非常好了,只是别人想让你更好,但是你已经那么好了,你不用做到别人要求你的那么好。我就是经常能在妈妈这儿获得这种瞬间,我40岁了还能从中获得这种安全感。 18:02 虽然我是单亲家庭,但对于我自己来说,安全感是足够的。当你在生活或者工作上做选择的时候,如果你处在有安全感的状态,你是不需要做选择的,或者也并不是选择,而是它就很平静的水到渠成的,就这样了,根本不需要做选择,没有任何的犹豫。 20:32 妈妈在寻找一棵她认为在这片森林里边最粗壮的那棵大树,然后她跟我说,明浩,这个就是你以后的父亲,无论你长大,走到哪里,他都会庇佑着你。那时候我6岁。我觉得这个也是一种底气,它是一种链接。 37:35 其实我们在讨论“母性智慧”,反而把它边缘化了,有的时候还往往带着一种土气。它其实很先锋,它不是一个有学科、有建设、有架构的理论,但它是那架构上的血肉。 38:24 我们的语言,被雪覆盖的山叫“雪山”,但是在当地藏语里边,它不叫“雪山”,如果直译的话,它叫“存在”。所以,他们不是说“明浩你看这个雪山”,他们是说“明浩你看这个存在”,这个很动人。所以这种语言这种表述,其实就建立了我们和环境的关系。 39:32 当地的风沙特别大,当他们把草种撒上去以后,草种会刮飞。然后当地的两位女性就说,我们把草种撒完,再把牛放进去,牛蹄子不就会把那个草种踩到里边,同时下雨的时候,水会含到牛蹄里边,来年这个地方的草就长得很好,她们就是用这种办法去完成了治沙里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解决了风沙的问题。 - 本期关联 – 水系计划(音频中提及的“水系计划”):一个基于研究、对话和多元合作的长期艺术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由曹明浩&陈建军发起,并一直在发展。该项目从现场调查开始,对历史变迁进行反思四川都江堰灌溉系统的上游至下游水系的当代现实。在此基础上,试图在当地生活的众多系统之间建立一个新的网络环境。 若尔盖高原(音频中提及的“水系计划”项目点):项目地点位于海拔3400至3600米的青藏高原东缘的水系源头区域若尔盖高原,这里从全新世开始发育起来的泥炭地质层,提供了人类与草原周围的事物、环境共同塑造出游牧生境的基础。同时,也为适应草原能量的流动创造了物质条件。 巴让老师(音频中提及的人物):扎琼巴让,藏区的知名环保人士,草原生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起人,扎琼仓生态文化交流中心创办人。他在自己的家乡若尔盖,联合社区和牧民协同治理草原沙化、黑土滩的问题,先后在四川省若尔盖,甘肃省玛曲县,青海省贵南县,曲麻菜县等多地推行基于青藏高原本土的科学治沙技术。他曾受邀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特邀讲座嘉宾,还主编创作了28幅唐卡的草原生态故事,向牧民讲述草原知识。2017年由CCTV10拍摄的纪录片《牧人巴让》在巴黎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获得金奖;2024年,荣获ICIMOD山地奖。 - 后期 – 本期剪辑:张乐乐 本期编辑:祁露 本期音乐:格茸农布 - 《宗巴雅姆》 Bruno Coulais - 《Karma》 - 互动方式 – 小红书:中女Radio 邮箱:zhongnv_radio@sina.com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
- 中女电台000期|开播特辑
大家好,我是王子月,一名当代艺术创作者,同时也是一名剧场导演。 这是我发起的一档聚焦中国女性成长的播客节目。节目计划走访100位不同年龄、职业各异的中国女性,围绕亲密关系、成长困境、爱与欲望、生死观等话题展开探讨。旨在以这些女性的成长经验与生命经历为样本,呈现女性的多样性,挖掘她们强大的生命能量和智慧,为每个人的生活带来启发。 — 互动方式 — 联系我们:zhongnv_radio@sina.com 小红书:中女Radio -出品- 王子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