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9 UCL的多重世界,大学的幽灵学 UCL Worlds, Hauntology in University
大学,知识生产的中心,同样也是无数都市传说和浪漫传奇的缔造者,其血脉通过个体流淌着。好像霍格沃茨学院里的常驻幽灵,我们的大学也是幽灵盘踞的地方,只是我们也说不清他们来自过去还是从未来归来?是学生的身份,或是不起眼的一块砖瓦、树木。 本期播客由伦敦大学学院的老包带领大家,穿越UCL和IOE的校园和历史,探看一间大学的多重世界,看它怎么定义21世纪20年代的大学模式?通过200周年校庆项目,老包研究了1920-1930年代里中国留学生的活动和当地的生活:他们也一样有着学联的组织,以会馆会客,请到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但这些有头有脸的历史大人物,何不也曾是留学生的身份? 我们以学生的身份化作幽灵造访过去——学生生活影响着整个城市的格局和变迁;而当下困扰我们的幽灵,那些的阴魂不散,正是未来的自己——试问,是谁在拥有大学校园?谁的点点滴滴书写和串起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Universities, centres of knowledgeproduction, are also fertile grounds for urban legends and romantic tales, withtheir essence flowing through the individuals who inhabit them today. Much likethe resident ghosts of Hogwarts, our universities are haunted, though it's hardto say whether these spirits hail from the past or have returned from thefuture. They might take the form of a student's identity, an unnoticed brick,or a tree on campus. In this episode, Yuehanjiang Bao, Ph.D.candidate from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guides us on a journey throughthe campuses and histories of UCL and th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IOE),exploring the multiple faces of a university. How does it define the model of a21st-century institution? As part of UCL’s bicentennial project, we study the lives of Chinese students inthe 1920s-1930s, who might have changed the world. Yet, these prominenthistorical figures were once just students themselves. As we revisit the past in the guise ofstudents, we see how student life has shaped the city’s landscape and evolution. Meanwhile, theghosts that haunt us today—the lingering ones—are actually versions of our future selves. As we ask the question:Who truly owns the university? 收听导航 1:09 伦敦的中心,大学本身作为展览空间能呈现什么? 4:05 建校的”神学谱系“,从一幅虚构的浪漫绘画开始 11:28 陈列。绝版的校园纪念品,学生视角下的一所大学 18:40 实验的教学空间,以校史档案和收藏为基础的探索。UCL与Kings的情仇 23:42 教学当中的批判反思,我们无不裹挟在这思潮当中 25:41 一个世纪前“留子”的故事。学习,和整个中国近代史绑定的个人生活 29:19 Bloomsbury Group的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留子”。塑造伦敦的”中餐“ 31:19 学生与大学历史的争执:属于谁的大学校园?学科的神坛上 34:01 教育学院IOE,50年打造教育的巨舰。历史的幽灵,也是未来的我们 43:54 学生的细微触角,穿梭在这个流动的鬼魅空间里,感触到了什么样的历史变化?又有谁在一同书写这个学院的历史? 嘉宾介绍 · 包岳涵江 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院博士候选人、助教。人文社科公众号“波托马克和春天”撰稿人。研究方向为近代史、高等教育史和政治经济学。 更多互动 「Artisle艺术岛屿」已经同时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 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微信公众号:Artisle艺术岛屿 小红书:Artisle艺术岛屿 ig: art.isle_ 邮箱:artisle@163.com 期待在这座艺术小岛与热爱艺术的你相遇️ * edit: Ben * 图片源于官网&自主拍摄
- vol.8 策展人的台前幕后,画廊周北京,校准北京时间
探访当代错乱的时间下的艺术家、策展人以及艺术机构或者画廊工作者。重新校准“北京时间”是否能带给我们新的艺术启发?春夏现象级的艺术现场——画廊周北京2024,“漂留”,关注海内外艺术创作者自身的流动,带给艺术爱好者与工作者关于主体身份和工作方法的思考。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画廊周北京新势力单元“风的内侧”的策展人袁佳维分享展览背后的思考。兼顾学术性与公共性,从画廊周北京的议程到北京、乃至华人艺术世界的生态,策展人所处的艺术生态位能帮助我们看到什么新的气候?相较于上海而言,在地与国际机构、艺术家的合作又能够给我们的工作模式带来什么启发?当离散身份的讨论成为现状,艺术家怎么回应?展览作为独立策展人的命题作文,但也是当下最诗意的回响。 Explore the contemporary disarray of time through the eyes of artists, curators, and gallery workers. Can recalibrating China Standard Time (widely known as "Beijing Time") offer new artistic insights? This spring and summer, Gallery Weekend Beijing 2024, with its theme “Drift to Return”, invites art lovers and participants to reflect on the framework of identity politics and artists’ own working methods tied to their identities. In this episode, we have Evonne JiaweiYuan, the curator of the Up&Coming Sector, "The Inner Side of theWind," to share the stories behind the exhibition. Balancing academic and public aspects, we delve into the agenda of Gallery Weekend and the broader ecosystem of Beijing as well as the Chinese art world. What can curators tell us about this contemporary art scene? Compared to the Shanghai model, how do collaborations between local/international galleries and artists change our working methods? As discussions on diasporic identity become the norm, how do artists respond? This sector serves as a curated essay by an independent curator, bringing to the fore the poetic resonances of our time to the status quo. 收听导航 1:39 策展人介绍。画廊周北京和新势力单元的缘起和艺术生命力,主题展如何探讨年轻艺术家对艺术生态的结构性作用? 4:00 公众如何通过新势力单元的这个窗口了解北京798这个艺术集群和艺术生态。春夏之交的北京艺术现场,高强度的艺术展览和活动又能够营造什么样的生态? 5:08 “工业遗址”中非标准的艺术工作空间,机构平台的公共性为何?留给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对话。 6:47 策展人的日常,工作细节大披露。如何与艺术家、平台机构以及展览空间打交道?寻求学术和现实的平衡,本土与全球的考量。 11:32 展览主题的诞生。文学作品里的预言故事怎么带给我们对当下的反思?被时代裹挟的艺术和日常,如何通过跨时空的对话与爱情,诗意、情感地探讨当下? 14:48 艺术家的自我认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离散”从现象、实践到批判理论,这个逃不脱的主题。在风中的创作,找到一个内在时间。 18:58 听听策展人怎么聊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东风与西风、南风或者北风,寻找我们自己的位置。 27:42 第二个空间。对材料和技术的讨论,如何从艺术形式中看到时间的流动? 32:16 如何在展览中平衡海内外艺术家、国际画廊机构的比例?画廊在北京,那些看不到的工作。不只是商业,国际画廊机构带来更是艺术工作的交流和启发。 35:37校准!“北京时间”。画廊周北京与博览会重叠还是分野?感知内在时间时的惊异,一个暂行的标准。 39:54 气味怎么在展览当中激发新的体感?风的内外,非强势文化下的自然和身体感受。 嘉宾介绍 · Evonne Jiawei Yuan 来自上海的写作者与策展人。研究兴趣涉及当代艺术的建筑媒介、(后)现代空间观念、边界美学及地理政治学相关。策划了画廊周北京 2024 新势力单元主题群展“风的内侧”。 更多互动 「Artisle艺术岛屿」已经同时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 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微信公众号:Artisle艺术岛屿 小红书:Artisle艺术岛屿 ig: art.isle_ 邮箱:artisle@163.com 期待在这座艺术小岛与热爱艺术的你相遇❤️ * edit: Ben * 图片源于官网&自主拍摄
- vol.7 如何帮一件流失文物回家?艺术法律和商业的台前幕后
时常听起文物归国,但何其幸运能亲自帮助一件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家。本期播客的嘉宾Siyi Wu会和我们分享在艺术创作探索道路上鲜有听闻的艺术法律和艺术商业知识。 一起来到伦敦艺术交易的中心——拍卖行,聊聊艺术作品在市场中的复杂处境。是谁在每一次展会、拍卖、交易背后工作着?香港巴塞尔的余温未散,艺术法律人眼中的热闹如何定义? 我们也将首次聆听一件西周时期珍贵文物归国案例的幕后故事。在这个春日,欢迎加入我们,用另一个的视角探入艺术世界。 The notion of art restitution and repatriation often crosses our ears, yet how fortunate it is to personally assist in bringing a lost artifact back home. In this episode, our guest Siyi will share with us insights rarely heard in the exploration of artistic creation -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law and art business. Join us as we walk around the heart of London's art hub - the auction house - to discuss the intricate landscape of artworks in the market. Who are the individuals working behind every exhibition, auction, and transaction? As the echoes of Hong Kong's Art Basel linger, what does the buzz look like through the eyes of art legal professionals? We'll also be hearing for the first time behind-the-scenes stories of the return of a Chinese artifact. Welcome and join us this spring day, as we gain a fresh perspective on the art world. 收听导航 3:12 艺术圈的两幅面孔,隐藏的却恰好是最真实的那个世界。艺术法律人眼中的Art Fair。 5:38 名词解释,艺术品溯源和审核。丢失文物的数据库。 7:08瑞士银行为Art Basel的市场报告。新议题:艺术家如何管理自己的“生前身后事”?艺术信托、IP和产权打理。 9:32 帮助文物回国的一年。“艺术侦探”,丢失的线索和回家的文物。 12:15 90年代陕西宝鸡出土“丰刑叔簋”,国宝在苏富比拍卖行的辗转回家路。 19:34 艺术品回归有多困难?谁在盯着这些被盗文物,为艺术市场保驾护航。 22:12 从哪里获取行业新闻和消息?不同艺术平台的不同态度。 25:30 伦敦的拍卖现场和更“亲民”的艺术。 嘉宾介绍 · Siyi Wu 艺术、商业和法律专业的法学硕士,目前是邦瀚斯拍卖行的法律与合规经理,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结合对艺术的热情与法律的敏锐,在The Art Loss Register工作期间,她为遗失艺术品的归还做出了重大贡献。 更多互动: 「Artisle艺术岛屿」已经同时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 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微信公众号:Artisle艺术岛屿 小红书:Artisle艺术岛屿 ig: art.isle_ 邮箱:artisle@163.com 期待在这座艺术小岛与热爱艺术的你相遇❤️ * edit: Ben * 图片源于官网&自主拍摄
- vol.6 | 踏青,艺术中心的“新当代”,当看展成为日常
作为博物馆打工人、也在这里志愿工作了一年的皮皮和艺术圈“门外汉”老杨一起看展,他们会用什么方式突破次元壁?他们怎么看待“新一代”的艺术? 本期播客我们和皮皮、老杨相约来到了卡姆登艺术中心(Camden Art Centre),聊一聊正在举办的、伦敦历史悠久的New Contemporaries展览,一个艺术圈内和圈外的工作人会怎么看待同一个展览?也欢迎在这个春天跟随艺术岛屿,一同来和我们分享春日里的“新艺术”。 Join Pipi, who has been working at the museum and volunteering at Camden Art Centre for a year, and Yang, an outsider to the art scene, as they explore the show. How will they talk about an exhibition? What are their perspectives 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art? In this episode, we meet Pipi and Yang at the Camden Art Centre to discuss the ongoing New Contemporaries exhibition, a longstanding franchise of London art scene. How do insiders and outsiders of the art world perceive the same exhibition? Join us this spring to immerse yourself in the “new art" and share in the joys of artistic discovery. 收听导航 1:42 Camden艺术中心介绍 5:53 空间1,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 9:03 “新当代”如何支持年轻艺术家?青涩还是活力 13:39 艺术圈内、外的人一起看展会有什么冲突?展览的正面反馈 16:50 你有没有看过给儿童的展览?新的一代会看到些什么 18:47 今天的“新当代”新在哪里?找到我们的日常 20:17 空间3,面对一堵墙的作品。直面材料物质,看到自己的境况 27:57 档案管理员和拾垃圾者 30:32 日常生活的气质。博物馆、展览的景观营造。我们在哪里获取审美体验? 嘉宾介绍 · 皮皮 伦艺中央圣马丁策展毕业生,目前伦敦博物馆打工人。街溜子,策展人,厨子,爱说话搞事情。 · 老杨 本科IC数学,霸王拧去学文了,一硕UCL科学史,现在金匠critical theory。喜欢吃,喜欢和人唠嗑。 更多互动: 「Artisle艺术岛屿」已经同时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 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微信公众号:Artisle艺术岛屿 小红书:Artisle艺术岛屿 ig: art.isle_ 邮箱:artisle@163.com 期待在这座艺术小岛与热爱艺术的你相遇❤️ * edit: Ben * 图片源于官网&自主拍摄
- vol.5 “表演”阿布拉莫维奇,行为艺术、RA第一场女性艺术家回顾展
本期播客我们与艺术家Zacky一起来到伦敦皇家艺术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s),聊一聊正在举办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的回顾展。欢迎跟随艺术岛屿,一同来到展厅前后,谈谈行为艺术和策展。我们也有幸在展览里遇到艺术家,邀请她为没有办法亲自来看展览的观众们留下了祝福。 作为RA这个机构第一个为女性艺术家举办的回顾展,回顾展以不同的媒介形式汇集了艺术家50年来的创作。从我们近3小时的展览经历中摘取对话,聊聊她最为人熟知的一些行为艺术作品,和现场的再现表演,我们将在展厅中央一起思考如何作为观众、参与其中,以及展览呈现出来的创作脉络。 节目的最后我们为大家附上了展览现场的表演时间表,请不要扑空了! In this episode, we're at 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 in London, exploring the retrospective exhibition of renowned performance artist Marina Abramović. Join us as we journey through her 50-year career, discussing performance art, curation, and more. This marks the Royal Academy's first exhibition dedicated to a female artist, bringing together diverse media and live performances from Abramović’s institute. We'll share insights from our extensive exploration, discussing performances and reenactments, and contemplating our roles as both observers and participants. Plus, we were fortunate to meet the artist herself, who left a special message for those unable to attend in person. Join us in the world of Marina Abramović. Attaching at the end is the time slot of all live performances at the exhibition, please don’t miss the unique experience like we had. 收听导航 0:00 阿布拉莫维奇对我们的话,如果你没有办法来看她的展览。 4:38 第一章:艺术家在不在场?处在对视中的我们。 9:53 第二章:节奏零,充满暴力和紧张的划时代作品。 13:27 第三章:第一个表演(Imponderabilia),一道窄门,怎么塑造了行为艺术,又怎么给行为艺术钉上棺材板? 23:57 穿过门洞的空间,直面身体之后,缺席的那部分。 28:45 再走长城,浪漫之外。不被镜头记录的表演,东方智慧以及沉思中的身体。 34:13 长城之后,自然中的身体能教给我们什么?回归原始的媒介。 34:20 第六章:阿布拉莫维奇“珠宝展”。 37:17 第二个和第三个表演(Skeleton、Luminosity)。30分钟的复刻,以静置来对抗运动,但是行为艺术还是表演艺术? 41:55 艺术家在厨房,神奇女侠。 44:04 一种不可避免的艺术机构和权力关系。是谁在表演谁。 49:53 展览现场的表演时间表。 嘉宾介绍 · Zacky 目前就读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Mres纯艺与人文专业,做着在地艺术与游牧主体的研究。 更多互动: 「Artisle艺术岛屿」已经同时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 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微信公众号:Artisle艺术岛屿 小红书:Artisle艺术岛屿 ig: art.isle_ 邮箱:artisle@163.com 期待在这座艺术小岛与热爱艺术的你相遇❤️ * edit: Ben * 图片源于官网
- vol.4 基弗的密室逃脱,时间胶囊在白立方
至8月20日,伦敦白立方画廊(Bermondsey)将完成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展览三部曲终章:《芬尼根的守灵夜》。本期播客我们与艺术媒体人Freya一起探索这个完全颠覆白立方空间的展览细节,感受每一个展间的独特气质和材料。为什么以一本艰涩的小说为题?意识流文本的阅读和我们面前的这个展览有什么联系?以及这些展出的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在其中认识当代艺术的最强气场,我们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又是否能从这个巨大的密室或者时间胶囊中成功逃脱。 Until August 20th, the White Cube Bermondsey, London, will conclude the final chapter of artist Anselm Kiefer's exhibition trilogy. In this episode of our postcard, we join Freya to explore the intricate details of this exhibition, “Finnegans Wake”, that completely subverts the space of White Cube, experiencing the unique atmosphere and materials of each display room. Who are we, when standing in front of these works? Can you escape from this vast chamber of secrets, secrets from the haunting past that we were all part of. 收听导航 1:35 白立方画廊所在的Bermondsey是怎样的一个小资街区?白立方空间和给艺术家长达六七年的这一缸展览规划,晦涩的文本也和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一样不可阅读吗? 10:32 进入展览空间,一个狭长昏暗的走廊,过载的信息和考古博物馆似的陈列。被材料裹挟的观展体验。 13:26 短暂逃离展厅,回顾时光隧道的压迫感。艺术家使用的材料和文本的“不可阅读性”之于展览中的陈列。 17:34 再探展厅,最大展厅中的废墟作品。顺时针观看:巨幅的向日葵,生猛的造型和肃穆的主题。 22:33 白立方展厅里的别样安排:钨丝灯光。当观众的影子也参与到作品之中,用身体的其他部分去接触作品,如影子、气息,成为历史塑造的一部分。 28:54 带着铜锈味的展厅,历史那锈蚀的的书页和炼金术。 34:46 艺术作品中的尘土成为废墟和创伤的代名词,却是暗示生的希望。回到阳光明媚的室外空间,回到展览主题——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文本和视觉表达如何在语言的混乱中契合。 嘉宾介绍: · Fr,媒体从业,也可以是用文字媒介创作的诗人,致力于创造艺术的可及性。找不到存在感的虚无主义者,平和但批判。 更多互动: 「Artisle艺术岛屿」已经同时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 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微信公众号:Artisle艺术岛屿 小红书:Artisle艺术岛屿 ig: art.isle_ 邮箱:artisle@163.com 期待在这座艺术小岛与热爱艺术的你相遇❤️ * edit: Ben * 图片源于官网
- vol.3 Leighton House:英国维多利亚艺术圈顶流的生活,开放的艺术工作室和奢华的私人派对
皇家艺术学院主席的宅邸、工作室;最早的open studio。本期Artisle将带着大家一起来到肯辛顿高街,到艺术家社区最负盛名的莱顿屋博物馆(Leighton House)的里外,聊一聊这个被评为年度最佳博物馆的瑰丽别墅,踩在吱呀作响的木地板上,看看这维多利亚时期艺术顶流的收藏。瓷砖、绘画、雕塑,琳琅满目;色彩、光线、声音,从生活起居的细节里认识一个纨绔时代。 “我们很容易从教科书中认识一个人和他的流派,但是他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却鲜有人知道。”莱顿屋提供了这样一个入口,建筑的奇观昭示一个最辉煌的时代,艺术的铺陈展现一个基于时代的策展。是守旧还是孕育变革?你也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去探访,全程一小时。 收听导航 03:10 玄关:走近一个艺术策展人、召集人 06:14 阿拉伯厅:满眼的靛蓝色,一个文化缝合的奇观 11:16 绘画的房间:在经典艺术史上空缺的那个世纪,能在这栋房子里找回吗? 16:22 作为英国学院艺术圈的顶流,却偷偷收藏、支持年轻的艺术:一幅德拉克洛瓦小画透露出的艺术理想。 23:23 面朝花园的餐厅 28:19 二楼的沙龙空间 31:22 工作室和冬季工作室:宫殿般豪华 38:50 莱顿的书架,成为变革时代的艺术的缩影:他在艺术圈的位阶注定了他要关注不止是艺术圈内的事儿,要处理的还有技术进步对再现艺术带来的威胁,此消彼长的运动和世界各地的风格影响。 41:11 从宫殿踏入草庐:莱顿自己的寝室,一介单身汉的朴素。 嘉宾介绍: · 迟明,一个致力于研究图像分析的绘画工作者。爱好精神分析和解梦,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文化布尔乔亚。 更多互动: 「Artisle艺术岛屿」已经同时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 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微信公众号:Artisle艺术岛屿 小红书:Artisle艺术岛屿 ig: art.isle_ 邮箱:artisle@163.com 期待在这座艺术小岛与热爱艺术的你相遇❤️ * edit: Ben * 图片源于官网
- vol.2 在白金汉宫门口的展厅蹦迪,向夜晚敞开的当代艺术中心
欢迎收听Artisle新一期播客,让我们一起踏入位于伦敦白金汉宫仅百米开外的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ICA),这间因充满活力的夜晚活动而脱颖而出的、伦敦唯一的、“当代”艺术中心。作为一个坚持开放营业至深夜的艺术中心,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博物馆,更是不同社群文化交织的特别场所。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与Samy——一位艺术策展人相约ICA的夜场活动,在酣畅的蹦迪前后,讨论这个艺术中心的“当代性”。 在夜生活展开前,我们走进ICA当下的展览空间,一起叩开深藏在展览中的一个秘密房间,来到ICA的剧场,看电子和迷幻音乐撩拨下的年轻人们,见证艺术和社区生活共生的活力,以及它向观众敞开的。 收听导航 01:32 怎么就想着来ICA蹦迪来了? 02:45 这个处在白金汉宫仅百米开外的当代艺术机构为何当代? 05:28 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夜晚活动,为什么我们说它是个夜晚的机构? 12:29 一起走入当下的展览:R.I.P. Germain: “Jesus Died For Us, We Will Die For Dudus!” 22 February – 14 May 2023 15:15 来到展览深处,一个藏在展厅里的密室 26:27 对于夜场的一些期待,如何策动一间彻夜无眠的艺术馆? 28:43 ICA的活力,它能够每天坚持向夜晚敞开的原因为何? 37:13 进入夜晚:音乐和蹦迪。一切正在发生中的(happening)和一些夜半散场后的闲话 嘉宾介绍: · Samy, Goldsmiths MFA Curating在读,正在努力练习学术但是实际只想玩的策展人,其实目前最想做的还是先找个地方打工。 更多互动: 「Artisle艺术岛屿」已经同时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 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微信公众号:Artisle艺术岛屿 小红书:Artisle艺术岛屿 ig: art.isle_ 邮箱:artisle@163.com 期待在这座艺术小岛与热爱艺术的你相遇❤️ * edit: Ben/Ling * 图片源于官网
- Vol.1 Take a stroll in the (city)* 城市漫游
「Artisle艺术岛屿」是一档沉浸式的艺术分享播客。我们尝试通过声音找到艺术与生活的连结,探讨艺术的多种可能。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我们的老朋友秦川老师与我们一起,以“声音策展”为概念,通过每期节目带来不同的听觉艺术体验。节目中不仅会有沉浸式的展览探访,还会持续关注新鲜的艺术资讯与活动。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定期邀请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策展人与设计师朋友来做客,以聊天的形式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艺术体验。 本期我们主要介绍了我们创办这档播客的原因,在怀念伦敦生活的同时开启了对未来的栏目规划,并且预告了精彩的下期内容。 收听导航: * 00:22 主播介绍 * 02:03 Artisle艺术岛屿简介 * 03:41 做播客的原因与契机 * 05:13 对伦敦的回忆 * 08:23 播客板块介绍 * 12:30 下期节目预告 主播简介: · King king,Artisle艺术岛屿的主理人,研究生毕业于伦敦传媒大学,目前base于上海和杭州。艺术爱好者,平时较多关注身体、空间、生态和地质考古方向的议题。 · 卓zhuo, Artisle艺术岛屿主理人,研究生毕业于LCF伦敦时装学院,影像爱好者与学习者。 · Ben,现居伦敦的博物馆工作者。博物工作,所以什么看一点,什么都喜欢聊一点,但也什么都不精。 更多互动 「Artisle艺术岛屿」已经同时在苹果播客、Spotify、小宇宙 app、喜马拉雅等平台上线。 微信公众号:Artisle艺术岛屿 小红书:Artisle艺术岛屿 ig: art.isle_ 邮箱:artisle@163.com 期待在这座艺术小岛与热爱艺术的你相遇❤️ * bgm: Bruno Major-Regent's Park * edit: Ling *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