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29 特朗普要给普京打电话,他说“这场战争本不该发生”|微解读
大家好,欢迎来到907编辑部!今天是2025年5月19日,星期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为你快速梳理几条值得关注的国际动态: 菲律宾中期选举结果回顾:马科斯与杜特尔特家族“权力的游戏”重新开始; 美国财长贝森特警告,对谈判缺乏“善意”的国家,关税将回到“解放日”水平; 针对美国政府的芯片出口限制,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最新表态。 随后,我们还将对上周俄乌直接会谈未能达成停火协议、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一预告将与普京和泽连斯基通话会对局势有何改变进行解读。 -制作团队- 监制:吴挺 统筹:李怡清 文案:张无为 剪辑:张无为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 Vol.28 特朗普中东行:“能源换科技”背后的权力博弈|微解读
大家好,欢迎来到907编辑部!今天是2025年5月15日,星期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为你快速梳理几条值得关注的国际动态: 时隔3年俄乌直接谈判今日有望重启; 欧盟故意放慢节奏,旨在达成条件更好的欧美贸易协议; 谷歌DeepMind联手顶尖科学家,看AI如何攻破300年数学难题。 随后,我们还将关注本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中东之行,这场访问表面是经济合作与地缘斡旋,实则暗藏一场围绕AI芯片的全球科技博弈。美国为何突然向中东敞开高端芯片出口?海湾国家如何以“能源换科技”重塑国际地位?而这场交易背后,又埋藏着哪些战略风险与全球变局? -制作团队- 监制:吴挺 统筹:李怡清 文案:张无为,朱一墨 剪辑:张无为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 Vol.27 联邦资金与“反犹”抗议:特朗普的施压如何撕裂美国大学?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特朗普与美国精英高校的斗争仍在继续。 近日,美国联邦政府以冻结联邦经费为要挟,要求多所高校“整改”,美国著名私立学府哈佛大学则选择“硬刚”。哈佛大学4月14日拒绝了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其管理结构、招聘及招生政策进行大幅改革的要求。美国政府随即宣布冻结该校总额约22.6亿美元的联邦经费。4月15日,特朗普再发出威胁,要取消哈佛大学的免税资格,并要求该校道歉。 4月21日,哈佛表示已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联邦诉讼。5月5日,美政府称不再对哈佛大学提供联邦资助。 本期播客的初衷,是为快速厘清事件发展脉络,并分别站在特朗普、高校和学生角度多问了几个“为什么”,当然,我们最终跳出了媒体热衷的“高校高举自由主义大旗”对抗特朗普政府的叙事,转而关注美国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将从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嘉宾视角,来看看美国高校在处理学生抗议、应对政府施压时的内部情况,以及这场风波背后美国社会政治撕裂与对精英教育的反思。 -本期对谈- 主播: 张无为 嘉宾: 焦宇鹏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UC Santa Cruz)项目与政策分析师,《Higher Ed Insider》主播(@一个Jiao博士) -时间轴- 04:31 背景介绍:哈佛为何起诉政府? 10:29 焦博士自述:这个“招人恨”的岗位职责实际是在做什么 12:00 手握130多名被逮捕的抗议学生命运 13:37 反以色列/加沙抗议的持续影响:至今仍是高等教育讨论焦点,校内小规模抗议未停止 15:08 细扒特朗普政府对哈佛的具体要求 18:13 法律依据:Title VI 20:06 反犹主义指控的复杂性 23:39 美国社会对反犹主义打击的态度 27:07 高校处理抗议的内部态度;赞助者施压 33:26 三方局面只有学生是牺牲者? 38:15 严厉处理的寒蝉效应 39:49 警察介入的伤害 43:48 大众观感与现实差异 47:13 冲突的模糊地带与结果不确定性 48:08 舆论与社会裂痕 48:44 美国高等教育是否已与社会脱节 51:21 美国大学入学率趋势分析:白人、男性入学率下降,亚裔、拉丁裔、女性上升。 59:03 沉默的保守派 1:04:39 特朗普是在解决教育不平等吗? 1:07:30 美国学生现实选择高薪行业,本土人才能否填补移民减少的空缺? 1:09:08 联邦资金威胁的影响 1:18:25 面对政府威胁,为何哈佛起诉而哥大妥协? 1:20:40 UC系统应对策略:主动“讨好”,提前上报 1:22:54 大学中立性与学术自由的百年争议 1:31:10 科研资金被定向打击? 1:32:04 学生签证取消乱象 1:35:04 美国教育部会被废除吗? 1:42:09 媒体与公众:媒体热衷意识形态/自由辩论;公众更关心教育的实用价值和就业前景。 1:44:01 长期影响预测:资金紧张加剧(部分因Trump,部分因学校自身财政),导致普遍招聘冻结。资金削减主要影响医学/生物科研。 1:48:20 以上分享涉密吗? 1:48:53 处理大量敏感文件;亲历两次紧急疏散 1:50:27 保护国际学生 -工具箱- 1.专访哈佛校长艾伦·加伯:“这场斗争找上了我” 2.本次特朗普用作威胁的90亿经费对哈佛有多重要?据《哈佛公报》披露,政府在审的90亿美元拨款包括对哈佛大学及其几家知名附属医院(包括麻省总医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和波士顿儿童医院)未来的承诺拨款约87亿美元,以及对哈佛大学的2.56亿美元科研支持。根据卫报的统计数据,单就对大学科研的资助而言,来自联邦政府的资助约占哈佛大学总科研经费的一半。 联邦拨款在哈佛大学的研究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申请的学生贷款也来自联邦拨款。哈佛大学校长加伯已警告,哈佛大学的研究涉及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疾病,联邦政府的行动对患者、学生、老师、研究人员以及美国高等教育在全球的地位构成“非常现实且严重的后果”。 截至2024年6月,哈佛大学收到的捐赠高达532亿美元,为全美大学最高。但大部分捐赠都附带具体要求,比如用于哪些项目和学院,不能随意使用。上月初,为准备“硬刚”联邦政府,哈佛大学从华尔街获得了7.5亿美元的贷款。 面对特朗普的经费削减,第一所被特朗普“针对”的哥伦比亚大学曾经与政府进行了一些妥协,在一封备忘录中,提到了关于加强学校纪律,强调学生抗议遵守规则,以及禁止使用用于“隐藏身份”的口罩等细节。不过,在哈佛站出来之后,哥伦比亚大学的代理校长克莱尔·希普曼(Claire Shipman)同样发表了一份公开信,并表示,目前(哥伦比亚大学与政府)尚未达成任何协议,哥伦比亚大学将拒绝任何“严厉的策划”,即“政府决定我们教什么、做什么研究或雇谁”,或者“要求我们放弃作为教育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而另一所早在4月初就被特朗普停掉了2.1亿科研经费的普林斯顿大学,其校长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鲁伯(Christopher Eisgruber)此前告诉《纽约时报》:“我认为保护学术自由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不愿意向政府做出任何让步。但艾斯格鲁伯也指出:特朗普官员没有要求任何具体的东西。 3.来自焦博士的Notes:最近这些事件发生后几乎每个学校都出了一个叫做Time, Place, and Manner的政策,规定了言论自由的范畴,其实就是规定了合法抗议的范畴。这个政策在很多学校都变成了一个口袋罪,包括不允许戴口罩、不允许使用扩音设备、只能在特定区域抗议等等。 -制作团队- 监制:吴挺 统筹:李怡清 文案&剪辑:张无为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 Vol.26 中美大幅下调超100%关税,印巴四日“战争”复盘|微解读
大家好,欢迎来到907编辑部!今天是2025年5月12日,星期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让我们为你快速梳理几条值得关注的国际动态: 中美两国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经贸高层会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双方同意相互取消91%的关税,暂停90天24%关税,并继续协商解决彼此关切; 5月13日至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访问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三国,预计此行将带来超过1000亿美元的军售合同,及沙特对美高达1万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自5月12日起实施30天无条件停火,并提议15日在土耳其与普京直接会谈。俄乌冲突是否迎来潜在转折点? 随后,我们还将对上周印巴局势进行一个回顾与未来局势的分析。看看这场冲突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短暂的“战争”中有哪些信息迷雾?未来的局势又会走向何方? 附:自美发布“对等关税”以来中美贸易博弈时间线 * 4月2日:美方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拟对中国加征34%。中方宣布将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4月10日生效)。 * 4月7日-8日:美方威胁若中方不撤销反制关税,将对华额外加征50%关税,随后于8日将对华“对等关税”税率提高至84%。 * 4月9日:中方宣布将对美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84%(4月10日生效)。同日,美方宣布将对华关税进一步提高至125%,同时暂缓对其他部分贸易伙伴的高关税。 * 4月11日:美方确认对华总关税税率已达145%(含此前芬太尼相关20%)。中方宣布将对美加征关税税率提高至125%(4月12日生效),并表示若美方继续加税将不予理会。同日,美方宣布豁免部分进口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但中国相关产品仍需缴付“芬太尼关税”。 * 4月13日-22日:中方回应美方豁免部分产品关税的调整。美财长在后续活动中表示预计中美贸易紧张将“降温”,并称关税政策不以“脱钩”为目标,但承认双方尚未开始谈判。 * 5月2日:中国商务部回应美方谈判意愿,强调美方需纠正错误单边关税措施,谈判才有诚意。 * 5月7日:中美各自宣布两国高层代表将在瑞士举行会谈。中国商务部再次呼吁美方拿出诚意。 * 5月9日:美总统在瑞士会谈前夕表示,考虑将对华关税税率从145%下调至80%。 * 5月10日-11日: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双方均表示会谈坦诚、深入、具建设性,取得实质性进展,达成重要共识,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并将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 -制作团队- 监制:吴挺 统筹:李怡清 文案:张无为 剪辑:张无为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 Vol.25 朝鲜马拉松归来(下):西方博主与朝媒视角下,被滤镜切割的平壤碎片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世界各地的视频博主们,一下车就纷纷拿出设备开始自拍,他们能这样“欢聚一堂”也是挺罕见的,现实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看人还是比看风景有意思得多啊!——@BirLehlou 4月,我向沁涵和乐凯发出邀约,想聊一期朝鲜。今年以来,朝鲜似有开放国际旅行的迹象,沁涵3月报名时隔六年重新举办的第三十一届平壤马拉松未果,乐凯则在2018年“围观”了第二十九届马拉松的举办,我们仨或被挡在朝鲜再次开放的门外,或仅保有七八年前关于朝鲜的旧回忆。恰好,乐凯又向我推荐了微博上他关注的旅游博主栋。 栋在30岁前走完了所有195个联合国成员国,朝鲜是其最后一站。我被他的文字吸引,“这么近那么远的邻国,终于有一个以参加平壤国际马拉松大赛的契机能够入境。两小时不到的航程,到达时正好是昏黄的日落。对平壤的初印象,仰望主体思想,回到70年代。” 于是在这期播客中,我们在栋带回的鲜活观察、乐凯娓娓道来的讲述和沁涵提供的朝鲜这些年间的信息碎片里,看到了体育场里上万朝鲜人山呼海啸般的整齐呐喊、跑者路上偶遇的阳台小猫、可自由行动拍摄视频的各国YouTuber、7年前朝鲜对于“多元包容”的不同展现。跨越八年的朝鲜,很多东西变了,很多也没变,我们试图探寻,试图了解,希望每个人听完这期,都有自己的答案。 本期分为上下两集:关于马拉松;朝鲜见闻。⬇️ -本期对谈- 主播: 张无为 嘉宾: 陈沁涵 澎湃国际新闻记者 乐凯 前国际新闻记者,现气候变化领域从业者 栋老师 旅游博主,中国最年轻的走完195个联合国成员国的旅行者(微博@BirLehlou) -时间轴- 00:01:40 杂技表演与集体主义 00:03:35 策划一次夜逃 00:05:16 误入外国人车厢 00:07:07 朝鲜的待客之道 00:08:09 现代化蔬菜大棚 00:12:00 和盛地区万套住房一瞥 00:18:50 街头广告牌 00:25:40 “我们都不想去美国” 00:28:01 未解答的疑问 00:35:46 可以上网了 00:41:58 在朝鲜吃肉 00:45:07 去啤酒屋喝啤酒是旅游团项目之一 00:49:08 参鸡汤与护肤品 00:51:40 金特会纪念邮票 00:56:04 开城人的松弛感 01:02:28 再聊朝韩 01:16:21 媒体与偏见 01:26:08 朝鲜准备好开放国际旅游了吗? 01:32:41 时间的碑石 01:38:25 栋老师的巴勒斯坦故事 -制作团队- 澎湃国际新闻中心 x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剪辑:张若楠 王艺婷 张星妍 陈宇嘉 焦心悦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 Vol.25 朝鲜马拉松归来(上):阳台小猫、隧道与大同江,最贴近平壤的瞬间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世界各地的视频博主们,一下车就纷纷拿出设备开始自拍,他们能这样“欢聚一堂”也是挺罕见的,现实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看人还是比看风景有意思得多啊!——@BirLehlou 4月,我向沁涵和乐凯发出邀约,想聊一期朝鲜。今年以来,朝鲜似有开放国际旅行的迹象,沁涵3月报名时隔六年重新举办的第三十一届平壤马拉松未果,乐凯则在2018年“围观”了第二十九届马拉松的举办,我们仨或被挡在朝鲜再次开放的门外,或仅保有七八年前关于朝鲜的旧回忆。恰好,乐凯又向我推荐了微博上他关注的旅游博主栋。 栋在30岁前走完了所有195个联合国成员国,朝鲜是其最后一站。我被他的文字吸引,“这么近那么远的邻国,终于有一个以参加平壤国际马拉松大赛的契机能够入境。两小时不到的航程,到达时正好是昏黄的日落。对平壤的初印象,仰望主体思想,回到70年代。” 于是在这期播客中,我们在栋带回的鲜活观察、乐凯娓娓道来的讲述和沁涵提供的朝鲜这些年间的信息碎片里,看到了体育场里上万朝鲜人山呼海啸般的整齐呐喊、跑者路上偶遇的阳台小猫、可自由行动拍摄视频的各国YouTuber、7年前朝鲜对于“多元包容”的不同展现。跨越八年的朝鲜,很多东西变了,很多也没变,我们试图探寻,试图了解,希望每个人听完这期,都有自己的答案。 本期分为上下两集:关于马拉松;朝鲜见闻。⬇️ -本期对谈- 主播: 张无为 嘉宾: 陈沁涵 澎湃国际新闻记者 乐凯 前国际新闻记者,现气候变化领域从业者 栋老师 旅游博主,中国最年轻的走完195个联合国成员国的旅行者(微博@BirLehlou) -时间轴- 00:04:07 为什么去朝鲜? 00:07:06 在朝鲜实现“拍摄自由” 00:08:01 持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护照不能去朝鲜 00:09:20 回忆2018年平壤的初春 00:10:43 从“太阳节”到国际秀场 00:15:06 在朝鲜跑马拉松是什么体验? 00:15:52 核试验、导弹发射与国际制裁(2018) 00:19:44 扫码支付、网络游戏与“两个国家”(2025) 00:27:06 多元平等包容VS包揽前三 00:30:26 三个半小时的关门时间让香港跑友崩溃大哭 00:35:54 10公里见闻:穿过一条隧道,看到一个剧场,来到大同江边 00:38:00 万人欢呼不是为我,原来是为足球比赛 -制作团队- 澎湃国际新闻中心 x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剪辑:张若楠 王艺婷 张星妍 陈宇嘉 焦心悦 朱一默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 Vol.24 关税风暴下美国人捂紧钱包,特朗普:我已“摆好牌桌”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在《交易的艺术》一书中写道:“我的交易风格相当简单直接。我目标定得很高,然后不断地推动、推动、再推动,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有时我得到的比我想要的少,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最终还是得到了我想要的。” 然而,把关税玩成“数字游戏”,真的能让特朗普达成所愿吗? 从4月2日宣布针对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关税,并对约三分之一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再到4月9日先辟谣后正式宣布对大部分国家暂缓90天加征“对等关税”。而中国输美商品则在各色名义的“加征”后,面临着145%的关税。 每日变换的数字下,普通人正在承压。十天来,我们陆续采访了多位身在美国的普通消费者和中国出口商,试图去探寻这一连串关税数字变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从波士顿二手车行到广东工厂,普通人的钱包正在经历什么?一堵关税墙又如何改写全球化格局? -本期对谈- 主播:张无为,朱一墨 嘉宾:黄粤涵,澎湃新闻记者 -时间轴- 00:01:57 经济学者的警告 00:03:08 拼单视频会员 00:07:38 电子产品的冻结消费 00:11:45 波士顿二手车行生死局 00:16:34 中国家电企业的墨西哥赌注 00:19:23 外贸从业者的焦灼24小时 00:22:07 汽车关税的连锁雪崩 00:27:37 锈带州转型启示录 00:30:04 关税政策与股市波动的四小时时间差 00:37:36 深圳工厂的越南困局 00:43:49 美国制造业回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幻觉?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 Vol.23 美国和伊朗坐下来谈核问题,对抗走入死胡同后各有各的苦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在俄乌、关税等问题上动作频频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对中东地区,尤其对伊朗的关注。 一方面恢复了第一任期内对伊朗的诸多“极限施压”措施,另一方面,美国和伊朗支持的也门胡塞武装过去一个月来在红海交火不断,并陆续增派航母打击群及多架B-2A隐身战略轰炸机前往附近区域。 面对美方持续施压,伊朗表现强硬,并对特朗普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事反应冷淡。 4月7日,特朗普在会见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后宣布,美伊将于4月12日在阿曼就伊朗核问题进行“直接”谈判。伊朗随后证实了这一消息,但强调是“间接”谈判。此后,特朗普再度施压称,他已设定美伊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若伊朗不放弃核武器计划,以色列可能会带头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掐架正起劲的美伊两个国家,为何突然坐上了谈判桌? 一边谈判一边威胁,美国的“极限施压”还有几分力? 伊朗究竟会不会获取核武器?影响伊朗拥核选项的因素有哪些? 谈判结果有几重可能性?预计将对两国及地区格局产生哪些影响? 我们将在这一期节目中为大家解读。 P.S. 我们的制作团队迎来了新的小伙伴,907编辑部今后会勤奋更新的! -本期对谈- 主播:朱一墨 嘉宾:李怡彬 -时间轴- 00:00-09:32 美国和伊朗此刻开启谈判的原因 -美国“极限施压”下已无后手 -急于限制伊朗核计划 -军事手段风险过高 -美国战略重心不在中东 -伊朗已被逼到墙角 -战略威慑能力丧失殆尽 -国家安全短板明显 -经济问题严重 09:32-14:25 谈判涉及的方面和可能结果 -美国三大诉求——核计划、弹道导弹、代理人网络 -伊朗核心诉求——解除经济制裁 -双方立场差距太大,难以达成协议 -伊朗不谋求核武器,不太可能引发军事冲突 14:25-16:32 伊朗是否有获取核武器的动机? -陷入经济困境 -无法解决战术困境 -战略上仍处下风 16:32-21:57 地区局势影响几何? -以色列反对美伊达成协议 -对海湾阿拉伯国家影响巨大 -冲突对美伊两国是双输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 Vol.22 “审判”尹锡悦:弹劾案背后的权力游戏与社会撕裂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断更许久之后我们回来啦,首期便是在韩国总统尹锡悦弹劾案倒计时12小时之际——编辑部万字追踪浓缩成1小时硬核解析,一起聊聊: 四个月政治风暴时间线 2024.12.3戒严→2024.12.14弹劾→2025.4.4宣判 弹劾案三大核心争议 0:00-11:39 - 8名法官如何判定戒严令违宪程度? - 国会撤回"内乱罪"弹劾条款的程序合法性 - 6票赞成门槛背后:司法独立VS政治站队 可能引发的政治地震 12:18-24:21 ▷ 若弹劾成立: - 60天内闪电大选,李在明vs保守派乱局 - 尹锡悦或面临内乱罪最高死刑指控 - 执政党权力真空期的致命60天 ▷ 若弹劾驳回: - 戒严2.0风险与进步派全面反扑 - 青瓦台:总统权力过渡方案 - 在野党或酝酿"二次弹劾" 撕裂的社会图谱 25:05-32:44 - 30%保守派vs30%进步派vs40%失望中间选民 - 极右翼"韩国版国会山骚乱"再现危机 外交废墟重建战 33:31-40:00 - 被美国列入敏感国家名单的连锁冲击 - 韩美同盟信任裂痕与日本的外交反超 - 半导体合作困局背后的政治代价 独家视角 - 为什么说尹锡悦已成"政坛弃子"? - 从朴槿惠到尹锡悦:青瓦台魔咒新变种 - YouTube如何成为韩国政治主战场 点击收听完整解析→ #韩国政变 #弹劾博弈 #权力重构 #东亚观察 -本期对谈- 主播:张无为 嘉宾:陈沁涵 -制作团队- 澎湃国际新闻中心 x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 Vol.21 寻找“基辛格”(下)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8月,澎湃新闻国际新闻中心陆续刊出“寻找‘基辛格’”系列报道,引发各界关注。为什么要寻找“基辛格”?正如我们在该系列报道中提到,在当下的中美关系背景下,是否还能出现“基辛格”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些读者和网友质疑,寻找“基辛格”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在完成该系列报道之际,我们在苏州举办了一场名为“寻找下一位‘基辛格’”的学术沙龙,邀请了包括参与此次系列报道的多位国内权威美国问题研究学者,一起继续探讨“寻找‘基辛格’”的话题。 本期上下两集播客选取了这次讨论的大部分内容——今天的中美关系是否还能为潜在的下一位“基辛格”提供一个时代舞台?我们还能用基辛格本人作为一把“尺子”来寻找下一位“基辛格”吗?如果我们希望中美之间还能出现下一位“基辛格”,我们能为之主动做些什么? 2024美国总统大选将在一个多月后到来,我们在讨论基辛格时,也聊了聊中美关系的未来。 到底谁当选对中国有利?朱锋老师提到,首先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利益认知,评判和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国际关系学者最担心的不是中美关系,最担心的是自媒体上充斥的各种网络极端言论和口号式的爱国主义。“很多时候我们对今天的中美关系怎么看,代表了一个中国大国崛起,所应该具有的观念与意识的成型。” -本期对谈- 主播: 朱郑勇 澎湃国际编辑 嘉宾: 朱锋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韦宗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刁大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腾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时间轴- 00:53 成为“基辛格”的最高和最低标准 08:15 风雨飘摇中靠的是“Interact” 22:25 中美关系还能不能好了? 33:18 经济利益还是战略利益? 43:46 从奥巴马到拜登,中美关系何以至此? 54:31 中美学者交流,最重要彼此都说实话 01:04:16 中美新冷战? -阅读参考- 【专题】寻找“基辛格” -制作团队- 澎湃新闻国际部 x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统筹:张无为 剪辑:张兆丰 贺俊元 林柳含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 Vol.21 寻找“基辛格”(上)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8月,澎湃新闻国际新闻中心陆续刊出“寻找‘基辛格’”系列报道,引发各界关注。为什么要寻找“基辛格”?正如我们在该系列报道中提到,在当下的中美关系背景下,是否还能出现“基辛格”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些读者和网友质疑,寻找“基辛格”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在完成该系列报道之际,我们在苏州举办了一场名为“寻找下一位‘基辛格’”的学术沙龙,邀请了包括参与此次系列报道的多位国内权威美国问题研究学者,一起继续探讨“寻找‘基辛格’”的话题。 本期上下两集播客选取了这次讨论的大部分内容——今天的中美关系是否还能为潜在的下一位“基辛格”提供一个时代舞台?我们还能用基辛格本人作为一把“尺子”来寻找下一位“基辛格”吗?如果我们希望中美之间还能出现下一位“基辛格”,我们能为之主动做些什么? 2024美国总统大选将在一个多月后到来,我们在讨论基辛格时,也聊了聊中美关系的未来。 到底谁当选对中国有利?朱锋老师提到,首先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利益认知,评判和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国际关系学者最担心的不是中美关系,而是自媒体上充斥的各种网络极端言论和口号式的爱国主义。“很多时候我们对今天的中美关系怎么看,代表了一个大国崛起,所应该具有的观念与意识的成型。” -本期对谈- 主播: 朱郑勇 澎湃国际编辑 嘉宾: 朱锋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韦宗友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刁大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张腾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时间轴- 02:52 火星撞地球 09:49 寻找共同利益 11:43 接触者、谈话人、沟通者 16:20 对外部环境威胁的认知发生变化 20:25 “试错”后回到轨道 26:05 人性高于一切,寻找中美之间的共同语言 31:55 “大国之间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34:57 决策者能否倾听理性声音? 39:40 美国社会撕裂对出现下一个“基辛格”带来挑战 42:25 特朗普还是哈里斯? -阅读参考- 【专题】寻找“基辛格” -制作团队- 澎湃新闻国际部 x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统筹:张无为 剪辑:张兆丰 贺俊元 林柳含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 Vol.20 非洲Safari之旅结束后,在乞力马扎罗山脚下录一期播客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7月,我和朋友们踏上非洲大陆进行了一场Safari之旅。这是一场老友的重聚,也是一次旅行倦怠期的重启,我们各自从不同的地方出发,在八天颠簸的草原之旅中一同看了很多次日出和日落,很多的狮子、角马、大象和猎豹。 我们在几个行程即将结束的晚上录下了本期播客,这是一场朋友的漫谈,轻松随意又有点感性。聊天与分享,这也是我做播客的初衷,希望大家喜欢。 本期播客内容分为三部分:1.了解关于Safari的所有干货【0-30min】2.在动物园体会不到的那些时刻【30min-60min】3.关于非洲的故事【60min-100min】 -本期对谈- 主播:无为 嘉宾: Apple:在伦敦读博(小红书账号:@Apple酱) Stella:北京人,在旧金山科技行业工作 Alex:在新加坡的一名游戏开发者(微信公众号@大型玩具) 郭老师:音乐人,在伦敦读博 十四:在北京工作(小红书账号:@十四十四) -时间轴- 03:09 我们为什么来到非洲 08:00 如何计划一趟野性的Safari之旅? 11:24 在旺季横跨两国几乎完美的环线路线 16:07 在非洲大草原上看动物之最实用物品评选 20:22 最后一件事:打疫苗、吃疟疾药 24:28 一个团两个人遇到超售:卢旺达酒店半日游+为躲抗议天不亮就出发 28:31 角马的故事 31:36 在热气球上能看到什么? 33:36 马塞马拉&塞伦盖蒂之对比 36:54 今天,我离一只狮子很近 40:25 困扰我们整个行程的“是花豹还是猎豹?” 42:40 在Ngorongoro火山口看到犀牛 45:54 拥有无线电台,就拥有整个草原 48:06 看完猎豹带小猎豹捕食,我们都沉默了 51:52 狮子姐妹花领航车队 54:07 全员最F时刻:当一只五十岁大象想孤独死去 57:30 人类发源地博物馆 01:00:00 我在内罗毕逛贫民窟 01:05:15 和一个研究犯罪学的肯尼亚大学老师成为朋友 01:08:17 头顶重物的坦桑尼亚人:再颠簸的日子也要闪亮地过 01:10:36 融入马赛文化 01:14:14 偷盗是重罪?村民代替执法 01:18:05 看见与被看见 01:21:59 不是麻木生活 01:22:38 “完蛋了”“One Dollar” 01:29:04 关于团费 01:30:29 全身涂满泥巴,就可以和大象一起行走 01:34:42 阿加莎了 01:38:38 绿光小巴的故事 -工具箱- “Safari”:源于斯瓦希里语,意为“旅行”。19世纪随着欧洲猎人的到来,Safari专指狩猎非洲五霸旅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使非洲的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当地政府因此建立国家级动物保护区,禁止私自狩猎捕杀。 非洲五霸(big five): 指非洲狮、非洲象、非洲水牛、非洲豹和黑犀牛,是战利品狩猎中价值最高的五种非洲大型猎物。这些动物成为“五霸”是因为徒步捕捉它们的难度最高,而不是因为它们的体型庞大。非洲五霸是十分危险的野生动物,而数目也不断下降,狮子和非洲象是易危物种,非洲水牛和豹是近危物种,而黑犀牛是极危物种。 我们的路线: Day1:Nairobi- Masai Mara National Park: (265km: 5-6 hrs.) Day2: Full Day at the Masai Mara Day3: Masai Mara –Serengeti (6-7 Hour Drive) Day4: Full-Day at the Serengeti Day5: Serengeti –Ngorongoro (3-4 Hour Drive) Day6: Ngorongoro –Tarangire (3 Hour Drive) Day7: Tarangire Park – Amboseli Park (5 -6 Hour Drive) Day8: Amboseli Park – Nairobi (4 Hour Drive) -背景音乐- 《Jambo Jambo》 -制作团队- 澎湃新闻国际部 x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统筹:张无为 剪辑:张若楠 孜拉拉 贺俊元 安心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乞力马扎罗的雪。By Alex。 东非大草原上的夕阳。By Stella。 狮子姐妹花领航。By Apple。 内罗毕贫民窟小孩画画。By 郭老师。 一只五十岁的大象。By 十四。 从世界各地来非洲Safari的游客。 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边境的妇女。By 无为。
- Vol.19 “4G”新加坡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5月13日,已掌舵20年的李显龙向新加坡总统尚达曼递上辞呈,5月15日正式卸下总理职务,转任国务资政,新加坡自此进入黄循财领衔的第四代领导团队时代。 舆论场上对于新加坡的“交棒”时刻分外关注,有人在回顾李显龙的20年总理生涯,有人在分析他的继任者黄循财的个人魅力。“权力交接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很大的事情。”本期播客的特邀嘉宾巴山酒告诉我们,在这一敏感时刻,新加坡在这个问题上承受的压力与国际背景的变化息息相关,“它不完全是新加坡内政问题”。 那么本期我们就来听振华浅聊一下“交棒”背后的故事,巴山酒讲讲夹在东西方舆论场之间的新加坡媒体有多难,以及晓萌在新加坡免签后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小声提示:更多关于新加坡的风土人情,请点击第九期——《风吹新加坡:庶民的街头智慧与“怕输”的时代精神》。 -本期对谈- 主播: 张无为 嘉宾: 巴山酒 李晓萌 许振华 -时间轴- 02:16 “新加坡不应该出现一位70岁以上的总理” 09:47 国务资政:“扶上马送一程” 17:15 精英中的草根 21:43 亚历山大的新加坡和小心翼翼的媒体 28:02 普遍对政治无感 36:44 泰勒·斯威夫特演唱会在新加坡为什么这么火? 40:43 新加坡的“国家契约” 48:59 Peace and Love? 50:44 廉政与腐败 51:34 “建国前一代”与年轻一代 52:34 胡萝卜加大棒固若金汤 55:36 墙内开花墙外香 01:01:46 物价“没那么离谱” -制作团队- 澎湃新闻国际部 x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统筹:张无为 剪辑:贺俊元 张兆丰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 Vol.18 对话科大讯飞前负责人:元宇宙已死,去中心化是骗局,Web3只是需要讲好故事?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人工智能(AI)时代,社会秩序可能崩塌。”关于AI的信息每天都在爆炸式地涌现,一周的进展甚至超过曾经一年的进展。我们身处加速度中感到无所适从,在冷冰冰的技术词汇之外,人类社会如何应对或驾驭这股浪潮?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轻阅读”的周报,汇集全球有关AI的亮点信息。 但这可能还不够,我想和行业内的大佬们聊聊,他们眼中,AI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拥有了AI的人类未来是什么样的?本期我们邀请到了这样一位业内人士,他做这行是出于对互联网的热爱,同时他也觉得Open AI已改变人类历史。我问了一些“小白”问题,也由浅入深聊了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希望你和我一样,听完这期有所收获! 朋友们,本期观点或只揭示了冰山一角,我们未来将继续与更多业内人士聊聊来补齐拼图。 -本期对谈- 主播: 张无为 澎湃新闻国际部编辑 嘉宾: 白强 Able GPT创始人,科大讯飞前负责人,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 -时间轴- 00:02:09 从做网站到互联网创业,如何抓住每一次风口? 00:09:18 为什么all in生成式人工智能 00:13:18 全世界最聪明的三个人之一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00:15:46 早上六点打开手机就是硅谷新闻:AI又有新进展了? 00:16:40 微软是怎么靠AI逆袭的? 00:20:24 算力也是投资 00:22:39 失落的马斯克 00:23:45 哪国是AI发展沃土? 00:29:08 大模型基本尘埃落定 00:31:35 湾区、日本、中国对比 00:34:08 G42站队了? 00:37:49 两个阵营 00:39:41 如何理解Web3? 00:47:12 钱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00:49:49 去中心化是一个骗局? 00:57:41 人工智能的应用:50万日元一个,陪伴老人的机器人在卖了 01:06:41 AI的未来是新能源? 01:10:08 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01:17:17 元宇宙已死? -工具箱- ⽣成式⼈⼯智能(Generative Al):⼀种先进的AI形式,能够⾃主创造全新的内容,如⽂本、图像和⾳频。这种Al通过分析和学习⼤量数据来掌握如何独⽴⽣成与原始数据类似但全新的输出。 Transformer:在⼈⼯智能领域,Transformer是⼀种深度学习模型,被⼴泛⽤于处理序列数据,如⽂本和⾳频。⾃2017年被Google的研究者们在⼀篇名为《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章中⾸次提出以来,Transformer模型已经成为了⾃然语⾔处理(NLP)等领域的核⼼技术。 OpenAI:成立于2015年,最初是一家非营利组织,由埃隆•马斯克、萨姆•奥特曼等人创建,目标是推动友好AI的发展以惠及全人类。2019年,OpenAI转型为“有限盈利”公司,同年获得微软10亿美元的投资。此后,微软继续加大投资,包括2021年的数十亿美元和2023年的100亿美元,总投资额超过100亿美元。 ChatGPT:是OpenAI公司于2022年11月推出的一款聊天机器人软件,当时基于GPT-3.5语言模型进行微调训练而成。设计目的是模仿人类的对话方式,能够在多种主题和任务上与用户进行互动。 英伟达(NVIDIA):由黄仁勋等人于1993年在美国加州创办,公司名源于拉丁语“Invidia”(羡慕)。主要从事GPU的设计和销售。其主要产品线包括为个人电脑和游戏玩家设计的GeForce系列、为专业CGI工作站设计的Quadro系列,以及为服务器和高效运算设计的Tesla系列。 -制作团队- 澎湃新闻国际部 x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统筹:张无为 剪辑:张若楠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
- Vol.17 阿根廷:漫长的“战争”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伊朗凌晨空袭以色列,战争的阴影再次扑面而来。有拉美地区的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为自己是一个拉丁美洲人而自豪。 无论是俄乌战争还是巴以冲突,拉美一直远离冲突中心,然而在这片热土上,历史留下的痕迹、政治上的动乱以及正在上演的故事,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场漫长且不可避免的“战争”。 一些阿根廷民众不禁怀念起,那些黄金时代的旧时光…… -本期对谈- 主播: 张无为 澎湃新闻国际部编辑 嘉宾: 黄粤涵 澎湃新闻国际部记者 杨小宇 自由撰稿人,关注拉美,咖啡和可持续发展 -时间轴- 06:00 从100比索到1000比索一个的香肠面包 10:29 “给他们一些社会福利,就可以让他们给你投票” 12:58 布市保守派选民画像 13:48 历史总是循环往复:庇隆主义在阿根廷发挥了什么作用? 26:03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30:31 一个阿根廷人,跟你谈政治谈文学和哲学 33:13 想“润” 35:18 拉美地区在发生着什么变化? 42:33 需要时间检验的“电锯计划” 51:08 米莱、博索纳罗、和特朗普有什么区别? 01:01:51 米莱背后的大佬 01:08:38 历史的纠缠 01:11:10 大家一起喝马黛茶的时候,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工作 01:16:26 去阿根廷旅游 -参考书目和电影- 《官方说法》 《被占的房子》(关于独裁的)《法昆多—文明与野蛮》(早期阿根廷的民族叙事) -制作团队- 澎湃新闻国际部 x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统筹:张无为 剪辑:孜拉拉 林柳含 张若楠 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微博“国际湃”找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