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是当今备受关注的话题,又同时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和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到全球化的便利,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更为广泛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然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群体并未充分享受到其带来的好处,反而面临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不平等和失衡。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人呼吁逆全球化,通过保护本土市场和文化来减缓全球化的影响。本期「贝望录」,我们对谈吴晨老师,在梳理全球化的历史,演变的同时,我们也来探讨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机遇背后的困扰和挑战,以及这些问题带给我们每个人的思考。
【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
【嘉宾】
吴晨
《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
【主持】
李倩玲 Bessie Lee
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
【本期内容提要】
03:43全球化有不同的视角可以筛选
08:05冒险和贸易的获利驱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13:12陆路贸易相比海域产生的贸易的不同
16:12在海洋文明和陆路文明下国家的不同拓张方式
23:52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并没有在全球化的接触中大规模的受益
28:51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化的高歌猛进
31:49经贸往来受益于全球化,但全球化的摩擦也在加剧
36:29政客的短期利益驱动直接影响着国家策略制定
41:34产业转移并不可能一蹴而就
47:45中国品牌全球化在地缘政治下的面临的挑战和博弈
58:13新一轮的全球化会是以中国发展模式为主导的路径吗?
01:01:45信息知识的全球化才是可以持续的
— 祝贺《经济学人》创刊180周年 —
《经济学人》是全球决策者的必读。2015年推出的官方中文电子刊物《经济学人·商论》App致力于为中文世界读者同步提供全球重点资讯,在商业、金融、科技等领域呈现全球视角的深度分析,更在转瞬即逝的热点背后,分享专注于当下形势的分析和未来趋势洞察。欢迎大家订阅《经济学人》!
【后期制作】
李兔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
【互动方式】
微博:@贝望录
微信公众号:贝望录+
1. 逆全球化取决于从谁的视角看,从中国视角的感受或许是这样,但从美国的视角看,他们要的依然是全球化,只不过是把中国从现有全球化体系中敲除出去。一带一路也好,人民币结算也好,更多都是给自己留个后路,避免真的完全被敲除出去
2. 文化ip的输出,我觉得总是无法领先于经济实力的。打个比方,人与人交往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有一个惯性,就是对方不够强,那我就没有兴趣深入了解你、听你讲话。我们现在还无法打造强力文化输出,因为我们经济基础还不够强,那种可以强到让所有人都会认真多看一眼的程度,同时也因为我们不想日韩那样寄生在美国体系下,我们终究是要走出自己的路的
最后说下3本书:《双重冲击》《原则2》《全球化与国家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