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财富只有1/5临时支配权
参考播出文本|Broadcast 和实际播出版本有所差异 这里是指南眞。今天进入《货殖列传》伴读故事的第五集:财富只有1/5临时支配权。这一集会稍微短一点,但是要表达的意思是重要的。 回顾前面谈到的范蠡的一生,他在财富这件事上三聚三散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关于财富,无论谁来赚,谁来分,财富也有自己的规律。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这本书记录了南怀瑾先生的一段讲话内容,他说,“……有一个经济学你们没有看过,释迦牟尼佛的经济学。释迦牟尼佛他讲一个原理,他说这个钱啊,你只有五分之一的临时支配权,有五分之四不属于你的,财富多的也一样。他说第一份要给政府;第二份是盗贼的,骗你、抢你的、偷你的钱;第三份属于你的疾病;第四份属于你的家人、兄弟、朋友。除了这个以外,你只剩下五分之一。这五分之一,还并非你的所有,只是你临时可以支配使用而已。我说他的经济学最高了,其实那五分之一也要自己真正用了,而且用对了,才是有效的。又有一说,世间财物,为五众所共享,‘王、贼、水、火、恶子’。” 关于财富,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当中有四段话:“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意思是怎么样发财,没有一定的,也没有长久的。财富不会永远属于你。财富是属于你的所用,不是你的所有。 相呼应的是中国人讲的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 第三段话“能者辐辏”,也就是有能力的就能赚来,不仅是靠能力或劳苦,还要其他很多因素凑拢来,像车子的轮子一样,一条一条辐条凑拢来。最后一段话“不肖者瓦解”,能力不够了,或者其他条件不行了,一下就没有了(根据《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相关内容综合)。 其实在曾子作的《大学》这篇文章当中,关于财富的规律,也讲得很透彻。 在这里,我直接复述一遍其中一段相关的内容:“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曾子和司马迁位于不同的时代,但他们讲到财富的规律,表达的方向是一致的。这也是现在的我们,回顾《货殖列传》、《大学》能收获的重要启发之一了。 关于指南眞|About ZhiNanZhen 指南眞是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经典的内容载体。针对我们这个时代,中国文化经典在数据化、可视化方面的潜力,正在探索如何有效进行中国文化经典基础设施内容的建设。 2023年开始,指南眞已经先后发布《原本大学微言》伴读故事系列、《出发之前》职场生涯初期阶段导航内容;创始人个人发起“共读南师计划”并获得捐赠,累积公益赠阅《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超过200套;进行“历史案例库”、“人生锦囊”的内容整理并发布。 目前,指南眞主要通过小红书、知乎、微信公众号、头条号、飞书知识库发布内容。
- 04|谁能三次挣到巨款,三次主动散掉?
参考播出文本|Broadcast 和实际播出版本有所差异 这里是指南眞。今天我们继续来看《史记|货殖列传》当中一段有关财富的记录。这段记录叫:谁能三次挣到巨款,再三次主动散掉。 记录的创造者叫范蠡。范蠡被民间认为是“财神爷”之一。他作了亲身示范,钱财怎么来。 而且是钱财三次聚来,然后自己一手三次主动散掉。从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记录上看,这是一个传奇。 那么长话短说,我来讲范蠡的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位居高位,鼓掌主动下台。 第二个故事叫:连续创业,财富三聚三散。 第三个故事是:有心救子,早知无力回天。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范蠡当越国相国的时候。 那个时候他辅佐跌入谷底的勾践,用二十多年富国强兵,打败了吴王夫差。奋斗了这么长时间,一般人会看作是功成名就了,范蠡却和西施离开了勾践。并且他还劝同事文种,也就是为勾践立下大功的谋臣,警告他“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文种收到范蠡的文书,称病不朝。但还是没有逃脱被赐死的命运。 勾践又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说要和范蠡平分越国。范蠡不为所动,走了,去了齐国。 这就叫,位居高位,鼓掌主动下台。 在齐国,范蠡还改了一个名字,叫鸱夷子皮(chī yí zǐ pí)。 过去的越国相国,和儿子在这里干起了体力活儿。没花多长时间,范蠡又发家了。齐国人知道他很能干,请他为相。范蠡觉得“久受尊名,不祥”,归还相印,散了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又走了,去了山东一个叫陶的地方。 在陶,他的名字又改了,人称陶朱公。父子耕畜,做生意,还是发了财。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当中总结,范蠡十九年当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后来年纪大了,子孙延续家业,发得更大。 那么,简要回顾范蠡身上发生的这一切:一个对名字很洒脱的人,但是今天人们还记得他。他在哪里发的财,就把钱一手在哪里分掉,但是财富还越散越多。 司马迁记录了范蠡发财的心得。 在帮助勾践一雪前耻之后,范蠡有一段感叹:“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 这里说的计然之策里的“计然”,就是范蠡的老师。他教了范蠡七套本事。范蠡用了其中五套,就把一个弱国发展到称霸的地步。一个国家能用的方法,范蠡后来就用在了自己开创的事业上。 在上一集当中,我们谈到管仲的“轻重之术”,其实管仲曾经也请过专家去给齐桓公当面讲解过轻重之术。中国过去确实有一些这样的人。历史上着墨不多,但老师还有老师,天外有天。 这也说明了,范蠡经商成功的理论来源,不是靠猜想和推测,是有传承。 《货殖列传》里记录了计然说的话。 像“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干旱的时候去买船,发水的时候去买车),“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价格高到极点会开始便宜,便宜到了极点会开始涨价),因为表达也很浅显易懂,所以也容易被作为金句,被人记住,作为市场交易的重要依据。 如果回归质朴,也可以有一个这样的归纳:对于人来说,这个天地是有缺陷的,比如气候变化会造成农业丰收和欠收,又因农业周期的波动会带来种种其他的连锁反应。但人可以因为掌握和理解其中的规律,然后用自己的劳动和想法,来弥补天地。 有一句话叫“参赞天地之化育”,表达的就是在天、地、人之间,人可以弥补天地的不足。 范蠡不是止于埋头苦干、低买高卖。而是去调节资源,财富的累积是一种结果。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把财富又回归社会。 由此再去看范蠡说的,“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自然有一番味道。 这就是范蠡让我们看到的第二个故事:连续创业,财富三聚三散。 下面来说第三个故事,有心救子,早知无力回天。 范蠡一家在陶居住时,发生过一件事。 范蠡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抓。范蠡原本打算让小儿子去楚国带着钱去看看,大儿子不肯,以死相逼,非要自己去救。范蠡只好让他带着财物去楚国,找他的老朋友庄生想办法。 庄生想了个办法。但是大儿子信不过庄生。结果是二儿子还是被杀了,大儿子也带着送出去的钱回来了。 范家人都很悲伤,范蠡“独笑”。因为他早就预料到二儿子救不回来。因为大儿子跟自己创业,知道钱来的不容易,所以不是不爱自己的弟弟,只是钱财难舍。小儿子一出生就在富贵人家,因此对钱看得没有那么重。他原先打算让小儿子去办这个事,就是因为小儿子不看重钱。 范蠡说,我只是日夜盼望二儿子的遗体能运回来。 司马迁用了相当篇幅来复述这件家事,反而比讲范蠡发财的细节多得多。 说到这里,让我们再拉宽视野来看几组对照。 曾经,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hé lǘ)伐越,勾践带兵作战,阖闾病伤而死。 后来,夫差打败勾践,为父报仇。范蠡也被送到吴国作为人质两年时间。 再后来,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夫差。夫差派人来求和,勾践有所不忍,准备答应。范蠡执意击鼓进兵。在这场国家对抗中,夫差死于自杀。 到了范蠡知道自己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作为曾经的相国、现在的富商,范蠡也知道杀人偿命,一报还一报是个常理。 在半生参与你死我活的王朝政治,半生又经商发大财之后,范蠡在陶这个地方过完了一生。 关于指南眞|About ZhiNanZhen 指南眞是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经典的内容载体。针对我们这个时代,中国文化经典在数据化、可视化方面的潜力,正在探索如何有效进行中国文化经典基础设施内容的建设。 2023年开始,指南眞已经先后发布《原本大学微言》伴读故事系列、《出发之前》职场生涯初期阶段导航内容;创始人个人发起“共读南师计划”并获得捐赠,累积公益赠阅《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超过200套;进行“历史案例库”、“人生锦囊”的内容整理并发布。 目前,指南眞主要通过小红书、知乎、微信公众号、头条号、飞书知识库发布内容。
- 03|赢了贸易战,终局怎么样
* 图片素材由sun jib在Pixabay上发布 关于本系列|About US 指南眞开始更新《货殖列传》伴读故事。载入《史记》的富豪榜,是这个系列的有声阅读版。目前计划分为10集持续播出。 参考播出文本|Broadcast * 和实际播出版本有所差异 几年来,贸易战成为一个会被定期翻出来的热词。不过,这件事中国人从传统上应该不陌生。因为在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管仲,就多次发动贸易战,把齐桓公推上春秋五霸的霸主地位。 在《货殖列传》当中,司马迁认为管仲,在政治地位上和国君近乎是朋友,财富地位上还可以和其他诸侯国的国君相比拟。 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研究,把管仲推为贸易战史上的第一人。这里,我们暂且不去比对历史上和现在的贸易战是不是一回事。只来看一看,齐国赢了贸易战结束之后,究竟得到了什么。 谈齐国不能不说管仲,说管仲之前,不能不回到姜太公。 辅佐武王伐纣之后,姜太公被封在齐国,那时候齐国落后贫穷,姜太公因地制宜,靠发展盐业、纺织业等,奠定了实业基础。那时候,各国连服装都模仿齐国,不论靠山的还是靠海的国家,都希望到齐国去见识一下。 后来,齐国开始走下坡路。这时候管仲来挑起了担子。有一些情节在课本里就有,在这里简要再做必要的复述和补充。 起初,管仲是齐桓公的敌人。齐国当时发生内乱,平息时,两位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子纠和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都设法回国即位。管仲辅佐的是公子纠。他阻止齐桓公回国,并在其回国途中,亲自用箭射击他,齐桓公当时装死,躲过一劫。 后来齐桓公成功回国即位,一方面,他威胁庇护公子纠的鲁国杀掉公子纠,不然就打过来。公子纠后来被杀。 另一方面,他又听了大夫鲍叔牙的话,不计前嫌,把管仲找来,拜为相国。还大方的向管仲坦诚自己有三大缺点,一是爱打猎,耽误公事;二是爱喝大酒,外国使节都难得见到我的面;三是私生活不检点。 鲍叔牙是管仲的多年好友、知己。后世谈到有人友谊很深厚,有“管鲍之交”的说法。鲍叔牙当时对齐桓公讲,如果你只是想治理好齐国,有一个现成方案和团队人选。如果要称霸,非要管仲来不可。 管仲精通“轻重之术”。有一些研究把“轻重”归纳为货币价格理论。按照《管子解读:领导的智慧》一书作者魏承思先生的说法,“轻重”作权衡解释时,可以用于一切方面,除了经济之外,也包括政治、军事、法律、教育等。 狭义的说,“轻重”就是管仲这套经济学说的核心,靠权衡轻重来解决一切经济问题。 举个简称为“菁茅之谋”的例子。 有一次齐桓公问,周天子钱不够,每次下令向诸侯国征税,没有很好的响应,有没有办法解决? 管仲说,长江淮河之间,有一种茅草叫菁茅,他建议周天子派官员把菁茅产地看守起来。在周天子去祭天祭地的时候,就可以向诸侯下令,凡是想跟随周天子祭天祭地的人,都必须携带一捆菁茅作为祭品。于是各国诸侯奔走收购,菁茅价格上涨了十倍。后来,周天子七年没有向诸侯要贡品。 这就是轻重之术。 贸易战是轻重之术的集中体现,再细分,管仲也有总结。有一次齐桓公向他请教,管仲回答,“五战而至于兵”。他进一步解释到,五战分别是: 战衡、战准、战流、战权、战势。 结合有一篇叫《轻重之术:管子的经济战谋略》(王珏,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文章的观点,这五件事分别是:供求关系;价格领域;物流供应;使用谋略和权术;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把握了这五件事,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还是举个例子,叫“绨帛之战”。 齐桓公想拿下鲁国一个叫“梁”的地方。管仲就请齐桓公穿着梁这个地方特有的手工艺制品,“绨”做的衣服去泰国南面祭祀,穿了十天,引领了全国风潮。一方面,管仲建议齐桓公下令本国不许生产绨,全部由梁地来供货。另一方面,管仲又放出风声,向梁地高价收购绨。 这是个发财的事,梁地的封君就叫老百姓来生产绨。 过了十三个月,管仲得知梁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到处在做卖绨的买卖,城里车来车往,尘土飞扬,达到十步之外看不见人的火爆程度。这时管仲再建议齐桓公改穿帛,率领全国上下都不穿绨。同时,关闭了和梁的通商关口。 再十个月,梁地又是另一幅景象。官府征税的时候老百姓拿不出东西,这个时候梁地的封君想起来要老百姓改为种地,已经晚了。两年后,十分之六的梁地老百姓跑到齐国。再然后,梁地投降。 关于这个故事,《管子》一书中有清晰记载。另有其他有关贸易战的案例,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引用这个故事的本意,不是学习权谋。在于有两点提示。 一是读史可以知兴替。二是回到开头部分说的,贸易战通过这样的方式是打赢了,可终局又是什么样? 西元645年,也就是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去世。去世前,管仲坚持不让鲍叔牙接任他的职位。因为鲍叔牙“见一恶,终身不忘”,他不希望知己好友因此丢掉性命。 很快,到齐桓公四十三年,齐桓公也去世了。去世前,五个公子争位。去世后,齐桓公的遗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不仅有了尸虫,而且尸虫还从屋子里爬出来了。 成于兄弟争位,死后兄弟争位再起,犹如翻版,再来一次。 诗人杨慎写过一首诗,名字叫《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可以作为结尾: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关于指南眞|About ZhiNanZhen 指南眞是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经典的内容载体。针对我们这个时代,中国文化经典在数据化、可视化方面的潜力,正在探索如何有效进行中国文化经典基础设施内容的建设。 2023年开始,指南眞已经先后发布《原本大学微言》伴读故事系列、《出发之前》职场生涯初期阶段导航内容;创始人个人发起“共读南师计划”并获得捐赠,累积公益赠阅《论语别裁》、《原本大学微言》超过200套;进行“历史案例库”、“人生锦囊”的内容整理并发布。 目前,指南眞主要通过小红书、知乎、微信公众号、头条号、飞书知识库发布内容。
- 02|有的选择违反常理 为什么有效
我们每天都在做很多选择。早上起来,喝咖啡还是豆浆。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等等等等。有人说每一个微小的选择,最后会组成命运。这个话题太大了,我们今天只谈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反常”的选择,或者大一点说,决策,为什么有效。
- 01|超过两千年过去 成为富豪的道理有没有不同
关于本系列|About US 从3月1日开始,指南眞开始更新《货殖列传》伴读故事,并在3月16日更新完毕。载入《史记》的富豪榜,是这个系列的有声阅读版。目前计划分为10集持续播出。 —— 往前超过2000年,当时的中国,西汉武帝时期,也有一份富豪榜单,今天我们能在《史记》当中找到它。太史公司马迁在写成《史记》的过程中,单独为工商业者撰写了一篇《货殖列传》,太史公从他的时空年代出发,记录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工商业领袖故事。为商人立传这件事本身,也超越了当时这个群体的社会地位。 一开始,我自己对太史公司马迁,这样一位掌天文历法的官员来写商业这件事的份量,是有所怀疑的。后来发现是我浅薄了。 司马迁在少年时代,就已经游历了很多地方。也就是因为有广泛的调研,《货殖列传》当中,他高度浓缩了那句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其实给两千年后的我们,留下了一个研究商业规律的数据&案例库。而且这个数据&案例库建立的基础,是: * 广泛实地调研——除了上面说到的游历,后来汉武帝出巡西北,司马迁也随行;再后来他又出使西南。 * 跨学科训练——他的父亲司马谈,天文学、易、道都有专门的老师教。到了他这一辈,拜董仲舒为老师。商业不仅和政治、经济有关,和地理、民情、乃至心理学等等也有关系。 * 大量经典阅读——这部分就不展开了。 * 不是局外人——司马迁就在太史公这个位置上,对朝政、时局有直观理解。 也是在以上这些独特的条件促成下,他搭出了一个数据&案例库,从中总结了成功商人的做法、经验,又从这些人的身上,验证了商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