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05 不是玩具,也不是‘毛孩子’,宠物与人类关系的悖论
在这一期《有点豆腐》,我们将目光投向一个贴近日常却常被忽视的伦理议题:饲养宠物所涉及的动物剥削。 我们邀请你一起思考: 当我们在“宠物”身上倾注深情时,我们是否也不自觉地参与了一场系统性的生命操控? 从“萌宠制造机”到宠物克隆工厂、从商业繁育的隐性暴力到日常互动中的规训与控制,我们拆解那些被爱意包裹的结构性不平等,人给予动物选择性的同情心,带你一同审视人宠关系背后的权力逻辑。 最后,我们还探讨了为何“领养代替购买”只是道德底线,我们有必要在当前社会结构下,进一步建立更尊重动物主体性的相处模式。 不管你是宠物主人、打算养宠物,或只是偶尔被可爱动物视频吸引,这一期节目可能都会有挑战你的认知,给你带来不适的地方。但我们相信,越是基于尊重的亲密关系,越值得我们去追问“爱的方式”。 【时间轴】 * 00:00:00 开场与播客新进展:听众反馈和网站上线 * 00:01:13 积极新闻:美国 vegan 参议员 Cory Booker 的马拉松演讲 * 00:03:48 今日主题:“宠物是爱,还是控制?”一场关于动物剥削的深度自我质询 * 00:06:03 商业繁育的残酷真相:当审美成为一场生命操控 * 00:12:30 你挑的不是“品种”,是等级制度:正规猫/犬舍的伦理悖论 * 00:15:10 繁育-购买-淘汰的恶性循环:佛山活埋猫事件与流浪动物危机 * 00:17:51 人与宠物的不平等关系:动物的财产地位与被忽略的主体性 * 00:20:04 既不是孩子也不是行李:从高铁托运看人宠同行的幻象 * 00:22:15 从未被征求意见的“奉献”:从“太空英雄”到社会包袱 * 00:24:30 选择性同理心:宠物是桥梁,还是屏障? * 00:29:50 领养代替购买:从道德角度的必要选择 * 00:31:36 废除主义的核心理念:动物不应是人类的财产 * 00:37:37 后人类女性主义视角:人宠的"缠绕关系"与其批评声 * 00:44:35 废除主义的实践前景:从个人选择到社会变革 * 00:47:05 结语:重构与动物的关系,告别“拥有式的爱” * 00:48:36 下期预告:多物种共居社区与伴侣动物公民 本期节目提及的文献: 《制造宠物:支配与情感》(Dominance and Affection: The Making of Pets)作者:段义孚(Yi-Fu Tuan) 说明:地理学家、思想家,书中讨论人类如何通过文化与审美力量改造动物。 《Porkopolis: American Animality, Standardized Life, and the Factory Farm》作者:Alex Blanchette 说明:研究美国工业化养猪业,揭示动物身体在现代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全面商品化过程。 《Animal Rights: The Abolitionist Approach》作者:Gary L. Francione 说明:法律学者,废除主义动物伦理的代表人物。书中系统阐述为何应废除将动物视作财产的制度,提出动物应被视为拥有内在价值的道德个体,而非供人使用的资源。 《伴侣物种宣言》(The Companion Species Manifesto)作者:Donna Haraway(唐娜·哈拉维) 说明:女性主义哲学家,后人类学代表人物。该书是她在动物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作,强调人与动物之间的“缠绕”关系。 《Animals, Mind, and Matter: The Inside Story》作者:Josephine Donovan 说明:女性主义学者,提出关怀伦理在动物伦理中的重要性。该书强调动物是具有主观意识的道德个体,批评主流科学与人文传统将动物物化的历史。 《The Broken Promises of Monsters: Haraway, Animals, and the Humanist Legacy》作者:Zipporah Weisberg发表期刊:Journal for Critical Animal Studies,第7卷第2期(2009年) 说明:批评 Haraway 的后人类理论未能有效质疑人类对动物的支配,认为“缠绕”概念可能掩盖结构性不平等,是一种诗意化的自然化。 小提醒: 节目里 Q 不小心把“猫舍”的“舍”读成了第三声,应该是第四声(shè)。我们会在未来的节目更留意发音的小细节,谢谢大家的包容~ 节目公告: 📢🎉《有点豆腐》播客网站正式上线!🎉📢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在 vegan 姊妹的帮助下,《有点豆腐 Slightly Tofu》的官方网站 slightlytofu.github.io 正式上线啦!💡💻 在这里,你可以: 🎧 收听过往的播客内容——每一期的音频链接都能方便找到! 📖 阅读逐字文字稿——方便听障朋友,或是更喜欢阅读的朋友们无障碍获取我们的内容。 这项无障碍改进的灵感,来自同为vegan的木木同学,她敏锐地提出了信息传播的无障碍需求,并且非常辛苦地帮我们将每期音频转录成文字💖。同时,我们要特别感谢我们的vegan朋友(兼IT经理)风风,是她从零开始搭建了整个网站,让《有点豆腐》有了一个既丰富又美观的线上家园🏡! 希望这个网站能让更多人接触到我们的内容,一起探讨动物权益与 vegan 生活方式🌱💚。 欢迎大家访问、分享,也欢迎提出建议!让我们一起把《有点豆腐》做得更好!
- Vol.04 影视作品与动物消费:谁在“制造宠物”?
在这一期《有点豆腐》中,我们聊了聊一件听起来荒谬但又现实的事:影视作品是怎么一步步把动物从“野外动物”变成“流量宠儿”,最后成了弃养的对象。我们从《哪吒2》里短暂出镜的土拨鼠说起,聊到了最近被曝光的“冲动饲养、快速弃养”现象。一只动物因为电影、动画、短视频而突然爆红,看起来只是文化现象,背后却是无数真实动物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在这些“网红动物”被高频曝光的时候,牠们也被带离自己家园,与自己的社群分开,被包装成商品,成为人类情绪价值的投射工具。这期节目,我们想与你一起思考:当我们说“牠好可爱我想养一只”的时候,究竟是谁在主导这个欲望?我们又真的了解这些动物的需求吗? 我们还谈到“人类凝视”是如何与“男性凝视”惊人地相似:两者都建立在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上,都在把被观看的个体简化、符号化;还有视觉文化中对待动物的“四宗罪”:错误的拟人化和刻板印象、塑造特定的形象、美化苦难、以及把生命降格为工具——这些对待动物的方式是否让你想到了大荧幕上很多女性角色的遭遇? 当我们在大银幕上看完一部“萌宠电影”,转头就想冲去拥有牠们的时候,这真的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吗?这背后是个人自主的选择,还是资本驱动下的欲望制造?我们对非人类动物的爱,是否还能以另一种形式表达——比如,守护牠们的自由? 【时间轴】 * 00:00:25 积极新闻:纽约州禁止宠物店销售猫狗兔 * 00:02:14 禁止猫狗销售、限制繁育宠物法规成为全球性趋势 * 00:03:50 《哪吒2》观影体验和电影中动物角色的塑造 * 00:09:22 社交媒体引发的土拨鼠消费热潮与非法贸易 * 00:14:50 公众和媒体对土拨鼠的两极化态度:搞笑萌宠或是鼠疫的来源 * 00:16:24 电影带来的大规模动物弃养事件:从《哈利波特》到《海底总动员》 * 00:18:27 打造网红背后的悲剧:水豚、水獭与龙猫 * 00:20:36 并不是对宠物的“理性消费”就更值得提倡 * 00:22:00 影视塑造动物的刻板印象和动物作为独立的个体 * 00:23:05 ”人类凝视”与“男性凝视”的相似之处 * 00:25:30 冲动消费背后的心理与资本逐利 * 00:31:13 视觉文化中对动物的"四宗罪" * 00:37:09 如何重构与动物的关系:从拥有到守护 * 00:38:30 下期预告:宠物群体的系统性剥削与伦理思考 特别说明:由于近期广东佛山发生了将扣押的运输途中的猫活埋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我们临时决定在下期深入讨论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决定将原本两期的宠物专题扩展为三期,以更全面地探讨人与宠物之间的关系: * 上|影视作品与动物消费:谁在“制造宠物”? * 中|为什么爱“宠物”也是一种支配 * 下|流浪动物治理与“伴侣动物公民” 敬请期待!
- Vol.03 作为维根(vegan),我们是扫兴者吗
在这一期《有点豆腐》中,我们探讨了一个让许多 vegan 深有共鸣的话题——我们是不是”扫兴者”?当我们在朋友聚餐时选择不吃动物性食品时,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为动物发声时,为何成了反感的对象? 我们从《白莲花度假村》的创作者 Mike White 呼吁泰国停止使用猴子采摘椰子的新闻切入,聊到了他的 vegan 转变,进而讨论了 vegan killjoy(维根扫兴者)的概念。 维根扫兴者这个话题来自女性主义动物权利书籍《Animaladies》,这个概念和 feminist killjoy(女性主义扫兴者)有很多重合之处——打破了他人习以为常的“幸福秩序”。我们回顾了自己在生活和社交媒体上的扫兴的经历,聊了聊 vegans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孤独与困境:当 vegans 挑战既有的世界观,揭示动物剥削的现实时,是否也必须承担随之而来的社会压力?我们该如何平衡为动物发声与维持人际关系的张力? 最后,我们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请 ta 来为我们描绘重塑幸福秩序,重新定位快乐的蓝图。 如果你也曾因为为动物发声而感到孤独,或是被指责为“扫兴者”,希望这期节目能带给你一些共鸣与力量。 【时间轴】 * 00:00:30 本月积极新闻:《白莲花度假村》vegan 导演致信泰国总理 * 00:03:30 作为维根的我们是不是餐桌上和生活中的”扫兴者”? * 00:05:25 《见证的孤独与疯狂——一位维根女性主义扫兴者的思考》和 vegan killjoy 概念 * 00:13:11 Jo 谈论自己在小红书被群起而攻之的故事 * 00:16:41 Q 谈论自己在留学生群被群起而攻之的故事 * 00:21:43 为什么 vegan 是“扫兴者”? * 00:26:05 持有废除主义的 vegan 在“动保圈”也是扫兴者 * 00:27:45 为什么牺牲快乐来获取正义让很多人感到疑惑? * 00:30:25 为动物发声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怎样为动物发声又减少对人类的冒犯? * 00:38:00 如果剥削无处不在,我们如何划出享乐的界限?神秘嘉宾的回答 * 00:43:57 电影推荐:重塑快乐秩序的银幕故事:《阿凡达 2:水之道》和《银河护卫队 3 》 * 00:47:30 下期预告:文娱电影热潮背后的宠物悲剧
- Vol.02 锐评“白男问我吃不吃狗肉我说吃”
在本期《有点豆腐》中,我们从“小红书的猫税狗税”聊起,探讨了猫狗在人类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围绕“吃狗肉”话题展开的文化冲突。为什么吃狗肉会成为被西方视为“野蛮”的刻板印象?这种文化偏见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层的歧视?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如何随着时代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而演变的?我们从小红书上的热门帖文“白男问我吃不吃狗肉我说吃”出发,探讨了围绕“吃狗肉”这一话题的文化冲突、刻板印象与道德争议。我们不仅讨论了动物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还进一步审视了人类对待不同物种的双标和物种歧视现象。节目中,我们结合了个人经历、小红书的热点讨论以及学术观点,思考了人类对动物态度的割裂、传统文化的变迁,以及跨文化对话中的主体性和伦理反思。 【时间轴】 * 00:00:27 开场:小红书上的“猫税”“狗税”现象:“宠物”在人类社会的特殊地位 * 00:01:35 积极新闻:南非音乐人 The Kiffness 把流量转化为流浪动物的实际帮助 * 00:03:45 小红书热门帖子:“白男问我吃不吃狗肉我说吃” * 00:06:43 Jo 的经历:东北家庭聚餐中的狗肉经历与道德抗拒的萌芽 * 00:12:10 在韩国消失中的狗肉文化:韩国立法关闭食用犬养殖场,禁食狗肉 * 00:15:50 Q 的父亲转变:**小狗的眼神改变了他的饮食习惯 * 00:17:11 Q 自己的经历:课堂上“食物”哲学与“狗肉”议题的跨文化对话 * 00:21:14 社会和法律的转变:食用犬的争议与在我国的合法性 * 00:30:37 扩大道德圈:什么是物种歧视?我们为何在对待狗与其他动物之间如此割裂? * 00:38:15 批判性视角:对同理心和“圣母”的鄙视反映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特质的贬损 * 00:42:55 面对文化摩擦回应方式:回怼是否是一种夺回主体性的好方法? * 00:54:30 推荐内容:播客 Dog Politics: Species Stories and the Animal Sciences:用批判性视角重新理解狗的个体性与人狗关系
- Vol.01 两个不吃动物的人的播客,我们为什么不吃动物?
本期播客,我们(Q和Jojo)分享了我们从无肉不欢到维根主义(veganism)的心路历程。我们讨论了为何素食(vegan)并非精英阶层的专属,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实现道德自洽。通过讲述个人经历和观点,我们希望传达素食主义不仅是一种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伦理立场。无论是为健康、环保还是动物权益,我们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 【时间轴】 00:01:54 反思肉食的道德不自洽和社群支持的重要性:Q 的转变之路 00:05:18 从无肉不欢到维根主义者:Jojo 的 go vegan 体验分享 00:12:10 直视农场动物被剥削的问题,做出改变 00:15:18 对动物认知的范式转变:从人类的商品和资源到有情个体 00:20:00 思考结构性压迫:用播客连接相似智识追求的人? 00:25:48 中文资料的缺失:农场动物的真实处境和建设性讨论 00:29:57 通向 Vegan 的路径并不相同 00:32:03 Q 的播客推荐:《脆弱世界》、《问题青年 127 期》和 Everything is Alive 00:37:40 Jojo 的推荐:油管频道 the Dodo;Anonymous for the Voiceless:关注农场动物的无声呐喊 00:45:10 下期预告:白男问我吃不吃狗肉我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