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陀思妥耶夫斯基会如何书写20世纪?独树不成林

237-陀思妥耶夫斯基会如何书写20世纪?

60分钟 ·
播放数32851
·
评论数155

介绍1940年匈牙利小说家阿瑟·库斯勒写的《正午的黑暗》(Sonnenfinsternis),为什么这本小说在我心中堪称陀思妥耶夫斯基晚生了70年写出来的作品,为什么《1984》《美丽新世界》这类英美反乌托邦小说无法讨论根本性问题,并且讨论这本小说中的两场审判。

相关单集:

222-罗莎卢森堡是一个怎样的马克思主义者

212-巴尔扎克如何用《高老头》讨论柏拉图正义观?

206-法国现代小说为何如此缺德

185-《白鲸》为什么是美国文学的巅峰

174-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雨果的正义观有何不同

161-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用《罪与罚》嘲笑雨果《悲惨世界》

116-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反驳中国人最奉为圭臬的真理

前奏:Ravel Sonatine小奏鸣曲

后奏: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7岁的脑雾哥日安首次和交响乐团在美国最大音乐广播上的处男秀)

封面:Karasubonn

展开Show Notes
MissKatonic
MissKatonic
2025.7.14
是《正午的黑暗》!
MissKatonic: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小说!有点激动😁
湿抹布:绝版了😭
9条回复
zhamoumou
zhamoumou
2025.7.14
我居然把小树脑悟哥的钢琴曲一字不漏给听完了,这叫爱树及悟吗?
Menelwen:啊,我一直以为是脑雾哥
zhamoumou:我隐约在哪一期看见小树的文字提到了他名字,也不知道准不准确
4条回复
听课笔记:1,乔治奥威尔的小说站在对立面看问题,写出来混乱和黑暗却没有写出内部逻辑,隔靴搔痒的政治视角。而这本书是两个受过同样意识形态熏陶的理想主义者的对话,用内在逻辑进行辩论,直指核心。2,书中的理想主义者用纯理性的方式推理出“完美”的未来,对逻辑和理性绝对信任,他们鄙视“妇人之仁”,就像是约拿悖论,站在尼尼微门口把理想主义当作唯一正当,无视人的生命价值。听完的感受是,回答了我以前看俄国的困惑,我对俄国清洗时期的配合度始终找不到一种说服力,但这本书让我看出他们是一种对理想的高度认可,如果自己是理想的破坏者那我就应该殉道。顺嘴提一下,树可能这周都在开会,前15分钟用大量的术语,我吃力地听了两遍才理解。
这一档值得反复听,感觉这期要爆
HD853943z
HD853943z
2025.7.16
我娃中学考试精读作品《别让我走》,日裔英国籍诺贝尔奖反乌托邦小说,我翻了一下,跟奥威尔1984有个共同点,描绘一个恐怖遥远、正常人都不会想靠近的乌托邦,但是对身边的、打着为你好旗号的控制、权力扩张,毫无感觉,让我想到通往奴役之路是由鲜花铺成的
HD853943z:在英国住这几年感受是,在美国打得头破血流也改不了的政策,在我们这就是分分钟的事:移民限制、各个细项的加税、买刀的年龄限制、浇花限制、电视机牌照费、空调限制。我在想是不是斧头镰刀起源的一切,不管有没有一人一票的民主title,最终会走向一个地方
葛立恒数:说明这几个都是符合万斯定律的人: "你爱你的家人然后你爱你的邻居 然后你爱你的社区 你爱自己国家的同胞 然后在那之后 你可以专注并优先考虑世界其他地方 许多极左翼人士完全颠覆了这一点 他们似乎憎恨自己国家的公民 更关心国外的人
3条回复
信手拈来
信手拈来
2025.7.14
你想说这是理论化的恶果,我反倒认为这是宗教化的劣根性。理论本是由人类思考产生、讨论和辩论中发展出来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工具。却最终被捧上神坛成为信仰。结果才变得不容置疑、不许变通。正如宗教本是服务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工具,最终也变成了不可动摇的真理。无论是牛棚还是宗教裁判所,反右还是反同性恋反女权,形式再多变化,骨子里是一个东西。
草南没有派对:可讨论可变通,服务于社会,在这种环节下产生的理论。我本想举的例子是万湖会议,但看到您的ip,又想到了一个更加崭新的案例
信手拈来:你的回复被系统删除了
4条回复
蓝若
蓝若
2025.7.15
奥威尔能被归到自由主义者这个分类中吗
仲树1
:
很好的问题,他自己肯定不满意被我归到英美自由派。因为他自己说他写作是为了反对集权主义和支持社会民主主义(在他的小文章“我为什么写作”还有他这辈子展露出来的总体倾向),奥威尔是一个英国政治体系中的左派。但如果我们脱离这个他自己所处的英国政治语境内部左右之分,会发现他信仰的那些自由、个人、社会结构,都是英美自由主义语境下的概念(他甚至都没考虑过比如说更激进的法国自由派里的“共和”概念),当然也没考虑过有一种脱离英美自由主义体系之外的政治可能性。他是一个英美自由派内部的左派,他的所有“激进”观点也都预设了这个现代自由主义秩序的正当性
光速不变
光速不变
2025.7.14
12:06
这种线性史观,
不是西罗马灭亡之后,
奥古斯丁为基督教作辩护,
写上帝之城的时候发明的吗?
仲树1
:
20世纪革命派和自由派相信的可不是仅仅是线性史观,而是历史的目的论:历史不是混乱偶然的事件堆积,而是历史的有精神(Geist)逐步自我实现的过程。这是19世纪黑格尔以后才出现的历史哲学…
源康碇:一個小更正:奧古斯丁寫上帝之城時 ,西羅馬還沒滅亡、只是羅馬被哥特蠻族攻陷了,此前首都則已轉移到別處(拉溫納)。
17条回复
Rayrun
Rayrun
2025.7.23
好炫技好气势磅礴,让我如同在音乐厅里洗澡一样
Anastasiay
Anastasiay
2025.7.17
07:34 哦树老师又在翻译新书!
仲树1
:
早就翻译完了,正在审校中~
Anastasiay:!!期待期待
FZzz-z
FZzz-z
2025.7.16
47:34 这两个人多少都有点疯🙏
FZzz-z:貌似很理性其实已经疯批到骨子里了
Mew_X15y
Mew_X15y
2025.7.14
天!!!这本书真的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尤其是对第一号脑子的那段描述!
麦霏霏
麦霏霏
2025.7.14
封面很好👍🏻
非常有启发的观点!在理想的状态里,个体和集体不应该是对立的,个人无法脱离社会,社会需要个人,应该是互相促进、合作帮助的。集体之所以束缚剥削了个人,恰恰是因为它只是形式上的集体,而其中的个人都是为了私立,它外紧内散,成为了每个个人谋求私立的平台,没有遵守合作规则。于是只限制了遵守规矩的“傻瓜”,放纵了作恶。正如理想中男女、老少都不该是对立的,而私利使得彼此难以很好地协作,利益分配不均。
叶子eyes
叶子eyes
2025.7.17
想起了几个最近在看的谍战剧《风筝》《暗算》,逻辑上的自洽难道不是真理层面的正义吗,怎么能够带来道德层面的沦丧呢?
HD509375i:逻辑上认为自己情人该死,但道德上最后发现自己沦丧了,自己后悔了
大C小C
大C小C
2025.7.17
53:16 是脑雾哥的声音吗?好好听。
日不安:是美国最出名的古典音乐电台主持人Robert Sherman😭两年前去世了。他妈妈是美国知名钢琴教育家Nadia Reisenberg,教出了郑明勋和Richard Goode。
HD853943z
HD853943z
2025.7.16
看书评里确实很多人都觉得至少跟1984平起平坐,还有人说胡适看了这本1940年出版的书才算看清了苏俄的面目。明明提早几十年打了个样,当初中国知识分子跟苏俄道路真是双向奔赴了。想起许成钢《制度基因》,是不是咱基因里缺了那块压舱石。
非虚构的安东尼:这是实然和应然的问题。韩国、对岸也有这种儒家文化圈的“基因”啊,但看看他们的现代历程呢
people_4LfN
people_4LfN
2025.7.19
不知道对不对,有没有关系,就拿来不负责任地说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特征,就在于其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对“正义”原则的“驱逐”,不基于正义的原则,而是基于对经济的实事就是的分析。而其阶级正义观,无产阶级正义观,也只能是因为在科学上无产阶级代表着社会前进的方向。比如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不是去论证资本家拿走了工人本该得到的东西,违背了“道德”,因而要“崩溃”——空想社会主义早有的——而是在政治经济学层面,去客观地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根本矛盾所致的历史的必然崩溃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迭代。换言之,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正像这里所提到的鲁巴乔夫和伊万诺夫那样,不是出于对正义原则的信仰,而是出于理论本身的论点与论据的科学性的置信。——鲁巴乔夫第一场审判怀疑的是,组织道路科学性与否,仍然在理论框架本身。第二场审判则是怀疑能否基于这种所谓的“历史必然性与科学道路”去牺牲、陷害甚至屠戮他人,
people_4LfN:但是回顾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尽管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于社会冲突之中,阶级斗争之中。但其创始者,理论贡献者,很多都是背叛其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他们本可以自顾自的做学问,很舒服的度过一生。但恰恰是这种非唯物主义的正义感驱使他们,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原则上怀疑、批判正义原则的理论。理论告诉我们共产主义社会不再是理想,而是具有科学性与必然性的,但正义感却驱使着我们投入这种社会的建设。而没有这种正义感,我们完全可以只为了自己,而不必去改变社会。这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部分。基于我个人的直觉,这一部分对于人类个体所谓基于理性的必要性,在现在这个目前的社会的条件还并不成熟。换言之,理性告诉我们,历史的自私自利对于个体而言,是具有可实行性的。
people_4LfN:在这里又想到了铜镜的行为经济学,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地去预测经济决策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我们就不能完全科学地去解释经济决策。那么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是否也是这样呢?理性与非理性?基于自身利益的?不基于自身利益的?真正的科学理论肯定不排斥现实中真正存在的因素——最多只是简化它,基于研究的需要去忽略它——这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实事就是。如果非理性存在,正义感存在,那么理性继续前进的方向,理论继续前进的方向就是理性地度量这一点,去衡量正义感、同情、怜悯。当然我的意思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要求它不能承认这一点。好了今天废话够多了。拜拜
我才发现1984和美丽新世界在db上没有“加书单”按钮 *doge*
可不可以这样说,这种对socialism本质中的逻辑正确与道德正确之间本质矛盾的反思,体现在自由主义的批评中是伯纳德威廉斯对功利主义与正义论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