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意指那些固定的、可被描述的物。存在则指体验,从原则上讲,人的体验是不可描述的。能加以详尽描述的是我们的伪装——我们每个人都戴着假面,以及我们所显示的自我,因为这种伪装本身就是一种物。而一个活生生的人并不是一个僵死的形象,他不可能像某件物品那样可以被描述。
生活的悲剧在于我们还没有充分地完成出生这个过程,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出生,在这个意义上,不单指离开母亲子宫、膝头、手等等,而是指一个人独立进入主动和创造的状态。就像婴儿在剪断脐带后必须自主呼吸,人在出生后的每时每刻也都必须处于主动和创造的状态。一个人直到重新找到安身立命的根基,才充分完成了出生的过程;这种安身立命的根基建立在其与世界的种创造性的关联中,建立在其后体验到的与全人类和一切生灵的休戚相关的结合里。从被动地生根在自然和母亲的子宫里,人又再次生根一一这次是主动地、创造性地和所有生命结合在一起。
马克思用一句话概括了他对“存在”和“占有”这两个范畴的理解,他写道:“你的存在越微不足道,你表现你的生命越少,那么你占有的也就越多,你的生命异化的程度也就越大。国民经济学家把从你那里夺去的那部分生命和人性,全用货币和财富补偿给你。
---------------------------------
本期摘录书单:
占有还是存在 [美] 艾里希·弗洛姆 / 程雪芳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21-10 / 55.00元
论不服从 [美] 艾里希·弗洛姆 / 叶安宁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7-5 / 28.00元
存在的艺术 [美] 艾里希·弗洛姆 / 汪雁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18-12 / 29.00元
--------------------------------
>相关单集:
Op.5No.33 方言歧视:口音背后的阶层想象,语言资本与符号权力
Op.5No.32 知识仓鼠症:"为晒而读"的知识表演和异化阅读
Op.5No.31 让受众主动戴上"认知滤镜”曝光频率:优雅的存在感
Op.5No.29 对待宜人性特高和特低的对象需采取的专对措施
Op.5No.26 霍桑效应:你会因为被观察而倾向于展现“理想自我”吗?
Op.5No.25 “打断发言”的艺术:如何优雅的展现侵犯性
Op.5No.23 光环效应:颜值正义和美貌溢价,及泛化的容貌焦虑
Op.5No.20 INTJ思维工具箱:50个模型搞定一切难题
Op.5No.18 文学和出汗——《鲁迅杂文选读》不妨来点“臭汗”文学
Op.5No.11 像鹿一样敏捷,高度发达的敏锐感官与反应力
Op.5No.3 刻板印象如何通过“脑中的图景”影响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