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播客 O!XYZ 007 | 琬凌、Alys:从遗产出发:见自己,见世界
封面作品由艺术家杨双庆惠允《火烧云》,布面油画,2022,25x31cm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由三位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公共议题对谈类播客O!XYZ 007 从遗产出发:见自己,见世界本期题目由对谈嘉宾琬凌贡献) 本期嘉宾 琬凌 广州城宝图联合创始人,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保育硕士,岭南大学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 Alys香港大学建筑遗产硕士,南丫岛岛民,小岛读书会联合发起人,离岛艺术客厅Creative Sunday主理人,文化遗产教育工作者,跨学科PBL项目制学习体验设计师。 本期主播 XX 遗产保护领域研究者与行动者,高校教师 主播X 按语 本期节目邀请的两位嘉宾是我在文化保育领域常在一起玩儿的小伙伴。琬凌和广州的几位女性朋友创办了一个实验性组织—城宝图。他们希望以更加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去重新发掘在地文化精髓,探索文化保育到底可以用什么方式实现可持续运营与发展?这个女性团队里的姐姐妹妹们充满温暖、执行力强,也非常注重在实践中一起讨论与反思,每次和他们在一起都很开心,也获得很多能量。Alys是我的“营长”。2023年7月,我们因参加在云南昆明海晏村的一次建筑遗产修复工作营而结识。我们每天一起上工“上房揭瓦”(是真的上房揭瓦!),结下了深厚的“工地”友谊,交流中又发现我们其实有很多的生活交集。工作营结束后,我去她在香港生活的小岛感受岛民生活,她也常在粤港两地跑,交集越来越多。机缘巧合的是,Alys和琬凌也有很多交集,他们也先后在香港大学就读Master of Science in Conservation的硕士项目,对这几年的香港及两地文化保育行动实践有很多观察,我也萌发了想把不同机缘下互相认识的朋友凑个局聊聊天。这期节目聊的内容很丰富,大家也分享了很多好玩的案例。打开话匣子后不知不觉间就聊了一个上午,话题也不仅限于文化保育,也有社区艺术,也有自我的探索与成长思考。实在不忍心拆成两期,也希望这期畅谈是一个开始,是对这个阶段的记录。 05:27 从文化保育开始,我们的经历 17:31 从探索人的成长到文化保育 22:07 对港大遗产课程项目的体验与观察 26:02 在城宝图实践中的过程 30:18 分享香港唐楼的项目 33:00 社群与社区的关系 35:16 对香港社区项目的观察,多方合作的关系 40:34 怎么理解遗产?遗产与社区的关系? 52:05 意识与理念的地方差异 56:37 聊聊南海大地艺术节、碧山供销社 1:13:08 社区视角的文化保育 1:20:13 香港历史建筑伙伴活化计划 1:21:45 香港船到桥头离岛生活节 1:28:05 香港文化保育的相关资助 1:30:23 如何跨界与破界 1:41:28 警惕ego 1:44:58 文化保育与社区设计的经验与方法 本期关键词 城宝图 城宝图致力于透过创新的合作机制及活动模式来调动社会力量,实现在地文化传播的共益性事业。城宝图用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在地文化精髓,并将对于历史的欣赏和思辨渗透在活动中,引导社会形成事物的正统传承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发起以来,已成功组织30+场不同形式的线下城市探索活动,深入广州多个历史文化社区,同时推出原创线上文化解码闯关游戏、线下实景解谜游戏包。(琬凌提供) 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是一种以解决社会问题或环境挑战为核心目标的商业组织,它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社会价值,同时追求财务可持续性。(元宝提供) 安徽碧山工销社 安徽碧山工销社位于安徽省黟县碧山村。碧山工销社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它是碧山村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供应中心。2011年,诗人、艺术家欧宁和策展人左靖发起了碧山共同体计划,致力于乡村建设和传统文化的复兴。(豆包提供) “地胆游中”香港唐楼体验馆的相关介绍 香港市区重建局“城踪游”计划的首个活动“地胆游中”导赏团,招募约60名55岁以上,在香港中上环地区成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市民义务担当导赏员,带领导赏团寻幽探胜,让参观者深入了解中上环地区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和人文风貌。其“唐楼体验馆”是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导赏员以与参观者分享在唐楼的个人生活记忆。baijiahao.baidu.com 香港历史建筑活化伙伴计划 香港历史建筑活化伙伴计划(Revitalising Historic Buildings Through Partnership Scheme)由香港发展局于2008年推出,旨在通过公私营界别合作的方式,活化再利用香港的历史建筑,使其重焕生机,发挥新的社会价值。。截至2024年7月,已公布五批活化项目(豆包提供)。香港大馆、香港美荷楼都是这个伙伴计划的活化项目。官方网站:www.heritage.gov.hk 香港蓝屋 香港蓝屋是位于湾仔石水渠街的一处百年历史唐楼群,因标志性的蓝色外墙得名,融合中西建筑特色,曾为中医馆、武馆及民居。作为香港文化遗产活化的典范,它通过“留屋留人”模式保留原居民生活,同时转型为社区文化空间,设有故事馆、工作坊及传统凉茶铺,展现老湾仔的市井风情,2017年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成为探访香港历史与在地文化的重要地标。(Deepseek提供) 以下信息来源于蓝屋官网:www.vivabluehouse.hk 蓝屋建筑群矢志成为以人为本的保育及活化示范,丰富群众的人力资本,为迈向建立包容的公民社会作出贡献。核心价值:融合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和历史资产,建立一次整全的保育经验;自下而上,小区主导的集体参与保育模式;文化和社会创新;尊重所有持份者的权利和义务; 蓝屋致力于:保育香港现存的遗产:鼓励市民透过分享时间、技能及经验,连结小区的生活方式,利己利人,传于后代;提倡小区关系和小区网络再生;建立小区互助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红球计划 红球计划(RedBall Project),由从事雕塑、拼贴、公共空间创作的美国艺术家Kurt Perschke发起,2001年启动以来,已经游历了包括巴黎、芝加哥、伦敦、东京、台北等世界多地,与当地地标融合形成独特的城市景观。2024年12月6-15日,红球计划在香港完成巡展。news.sohu.com 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2023昆明中法建筑遗产志愿者工作营 香港船到桥头生活节(Inter-island Festival) 简介来自官网 www.interislandfestival.live 第二届船到桥头生活节,会喺2023年11月慨4个周末举行。今届除咗由横水渡连接慨长洲、坪洲、同大屿山慨梅窝同芝麻湾之外,生活节会引领大家思考包围同滋养呢几个地方慨离岛海。 坐上横水渡,探访其他岛民,参加生活节各式活动,慢饮慢食慢行慢睇,察觉之前未有发现慨离岛人事物,融入香港岛屿慨独特氛围。探索海洋同陆地交界慨奇妙社区同生态,聆听离岛环境慨乐韵同节拍,忘却浮华慨未来大岛梦,感受实在慨当下小岛邻里同大自然关系。生活节慨阵容鼎盛,当中有好多朋友都住喺岛上面。渠哋喺生活节举办慨活动,会带大家体会香港离岛慨本质,离岛上慨人和其他物种,以及海陆之间慨生活。 睇吓生活节慨建议路线,感受生活节慨精彩活动。睇定船期表,轻装游岛,期待生活节慨种种发现和偶然。船上见,岛上见。——船到桥头生活节团队。 南海大地艺术节 “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2024”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市南海区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瀚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南海区西樵镇和九江镇政府共同协办。于2024年11月16日至2025年2月12日期间举办,展期为期3个月。2024艺术节在南海区七个镇街中的西樵镇和九江镇,271.87平方公里范围内展开,共设 10个艺术区域。全部艺术项目共计 95个(包含首届保留和本届新增项目),由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65组参展艺术家。 《五亿年的礼物》日本艺术家浅井裕介在南海大地艺术节平沙岛的作品。利用当地的泥土来作画,并与岛民志愿者、当地小学生共同完成绘制。 顺德蠔宅 蠔宅社区艺文空间位于顺德大良升平社区,空间由“和地在创”发起,启创社工主理运营。空间试图以艺术作为方法,探索城市更新、社区营造、街区创生的大湾区实践;通过举办艺术家驻地计划、文化展览、工作坊等社区艺术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和创新,培育在地文化生产力,凝聚一个能回应当下的共同体,成为连接彼此的社区枢纽。 本期节目背景音乐:方大同《爱爱爱》 这期的BGM 选择是出于主播X的私心,想纪念一位曾给自己带来很多温暖的歌手方大同。主播Z在大同过世的那天也分享了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方大同在生病康复期间创作了一套绘本《The Dream Catcher艾米梦游》,希望能分享给更多的小朋友,在以他自己的方式希望世界大同。我们身边很多伙伴在做的事情很多时候是在用爱发电,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好一点,也祝福每一位用爱发电的伙伴也能更爱自己一点。 关于O!XYZ 我们关心具体的人 也谈论广泛的公共性 我们关心如何持续行动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由来自教育、艺术、公益三个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对谈类播客 联络我们:1455193005@qq.com 联动公众号伙伴:雪国/马路芽子 O!XYZ 往期回顾 O!XYZ 001 START !|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教育、艺术、公益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对谈类播客节目 播客 O!XYZ 002 |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遗产保护与文化保育 播客 O!XYZ 003 | 彩蛋:该怎么把一个专业议题向一个不了解的人讲清楚? 播客 O!XYZ 004 | 抚顺书香:我们在东北老工业城市里读书、生活、做文化保育 播客 O!XYZ 005 | 张兰英:乡村建设在地工作三十年(上) 播客 O!XYZ 006 | 张兰英:乡村建设在地工作三十年(下)
- 播客 O!XYZ 006 | 张兰英:乡村建设在地工作三十年(下)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由三位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公共议题对谈类播客 O!XYZ 006 张兰英:乡村建设在地工作三十年(下) * 本期嘉宾 张兰英,90年代至今的乡村建设实践者,参与式发展的倡导者和践行者。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语专业,而后加入晏阳初在菲律宾创办的国际乡村建设学院并投身实践。2001年创办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深入国内开展乡村建设工作。现在是行动源计划创始人、北京慈海生态环保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 多年来她开展了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等成人教育相关的工作,以及县域废弃物综合治理等。目前开发了生态智慧和文化转型的系列培养计划和生态文明课程,已经实施的包括“中国-东南亚青年人交流培养计划”。 * 本期主播 LY, 用艺术联结不同人群的行动者,前珠三角艺术机构工作者 XX, 遗产保护领域研究者与行动者,高校教师 本期播客的上集,分享了张兰英老师的实践路程和晏阳初先生带来的启蒙,他们都在利他信念驱动和自己力所能及处,选择了面向人心和社会系统的“教育”与“行动”。 点击收听 O!XYZ 005 | 张兰英:乡村建设在地工作三十年(上) 谈话还在继续,从国际乡村建设学院的六十年路程起伏,到千禧年本土实践与国际经验的拥抱衔接,此后二十年间训练主题切入和在地系统的推进相结合,背后都有时代的浪涌和不同力量的博弈。乡建行动者也和他们所希望培育的乡民一起经历着被动参与-主动参与-主体参与的成长过程。对于“在场”的行动来说,必要的是过程,需要的是还未到来的解剖式分析。 这期播客上下合集已近三个小时,还有不少可以继续深入阐述的地方没来得及展开。欢迎听友们对自己的关切点留言,针对大家想深入了解的问题,我们伺机返场回馈~ * 本期内容 【02:44】 60-90年代国际乡村建设学院的发展样貌和全球化影响 【11:18】 菲律宾政权更迭与民间组织的兴起,对国际乡村建设学院的影响 【15:22】 2000年后中国乡村建设创新实践和当代使命 【16:28】 晏阳初等在复杂政治博弈下的选择与改良主义的局限性探讨 【23:00】 资金是近代不同乡建路径的最致命伤害吗 【25:31】 有在地化才有共同体的构建 【29:48】 经验可以学习,能力可以培养,精神只能感召 【38:05】 民间组织的本土化创新之路 【49:02】 用参与式发展理念和方法在中国的实践 【1:00:40】 陪伴型资助组织稀缺是国内当前亟需改变的局面 【1:03:15】以培育乡村自组织能力为目标的 “三三制”设计和实践反思 【1:11:52】 筹资本身也是教育路径 【彩蛋1:16:00】 理想,生活,天命,环境,自我认知,地方知识,参与式理念和价值,对话 延展信息: * · 乡村建设十大信条 是乡村工作者在乡村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十大信条是在中国定县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了国际形成建设实验的经验而逐渐形成的。这些字句简单但意涵深刻,强调以人民为核心,向大众学习来认识问题和研究问题,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乡村进行整全的认识和整体的规划,用实干的精神和系统的构建来推动乡村综合发展,而乡村的发展是民力的发扬和民族的再造。这些理念对当下乡村振兴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深入民间 与平民共同生活,向平民诚心学习 共同生活,共同工作 从他们所有开始,用他们已有的来创造 以表证来教习,从实干来学习 不是装饰陈列,而是示范模式 不是零零碎碎,而是整个体系 不是枝枝节节,而是通盘规划 不迁就社会,而是改造社会 不是救济,而是发扬 (张兰英提供) * · 参与式发展(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是一种强调当地社区或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决策、规划、实施和评估发展过程的理念。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赋权和协作,将发展主体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从而打破传统“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倡导“自下而上”的赋权过程,通过充分尊重和利用本地知识、文化及资源,以及对权力结构的调整、长期的信任建立,实现可持续、公平的发展目标。 其核心原则包括: 1.赋权(Empowerment), 赋予弱势群体或边缘化社区参与决策的权力,提升其自我发展的能力,而非被动接受外部援助。 2.参与性(Participation), 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社区居民、政府、NGO等)共同参与项目的设计、执行和评估,确保不同声音被听见。 3.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关注长期影响,通过本地化参与增强社区自主管理资源的能力,减少对外部援助的依赖。 4.本地化(Localization), 重视本土知识、文化和资源,避免外来模式强行套用,确保发展方案与当地实际需求契合。 5.合作与包容(Collaboration & Inclusion), 强调多方协作,尤其注重性别平等、少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包容性参与。 (deepseek提供) 上集延展信息:晏阳初 / 平民教育运动里的艺术参与 / 中国-东南亚青年可持续生活研习计划 本期节目片头音乐由嘉宾推荐:《乡村建设十大信条》菲律宾语 本期节目片尾音乐由嘉宾推荐:大乔小乔《农夫渔夫》 * 关于O!XYZ 我们关心具体的人 也谈论广泛的公共性 我们关心如何持续行动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 由来自教育、艺术、公益三个不同领域行动者 发起的对谈类播客 关于我们:O!XYZ 001 START ! eXamine Your Zipper 做好一切必要准备,可以行动了! 联络我们1455193005@qq.com 听到我们 O! XYZ@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联动公众号伙伴 雪国/马路芽子
- 播客 O!XYZ 005 | 张兰英:乡村建设在地工作三十年(上)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由三位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公共议题对谈类播客 O!XYZ 005 张兰英:乡村建设在地工作三十年(上) * 本期嘉宾 张兰英,90年代至今的乡村建设实践者,参与式发展的倡导者和践行者。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语专业,而后加入晏阳初在菲律宾创办的国际乡村建设学院并投身实践。2001年创办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深入国内开展乡村建设工作。现在是行动源计划创始人、北京慈海生态环保公益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多年来她开展了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等成人教育相关的工作,以及县域废弃物综合治理等。目前开发了生态智慧和文化转型的系列培养计划和生态文明课程,已经实施的包括“中国-东南亚青年人交流培养计划”。 * 本期主播 LY, 用艺术联结不同人群的行动者,前珠三角艺术机构工作者 XX, 遗产保护领域研究者与行动者,高校教师 国内基于现场和在地实践的乡村建设已经探索了百年,但对乡村和行动的理解,却在不同时期社会语境和行动者实践中出现了经验和认知上的断代。当一线工作者埋头专注入肉搏,当一个地方要开启从零起步的实践,当可以吸纳不同人形成行动者网络,能否通过经验方法的叠加和代际交流的延续,来期待递增式的累积和释放?去年十一月我们趁张兰英老师到广州出差之际录下了这期试图以点带面进行“复盘”的访谈,很巧的是当时正逢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先生诞辰134周年,而在张老师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个知识和实践丰厚、平易近人且精力充沛的前辈风采。节目跟大家见面的时候已经迈入了2025,在此也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拥有韧性的活力和希望! 本期内容 03:51 从十年前国际机构的人才培训开始讲起 11:14 中国乡村建设理论的发展变化与在地经验 13:10 西方经验与中国艺术机构的发展 15:39 在地化中存在共性的操作经验吗? 21:19 什么是“中庸”的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平衡问题。需要从微观行动、制度创新、城乡互动等更多链条上打通关联,也期待更多设计师真正走入和认识乡村 30:25乡村建设最重要的是人的建设,也是最难的,需要时间 30:42由为晏阳初乡建学院做菲律宾语翻译工作而发生的人生转向 33:08 晏阳初先生的思想、行动与精神来了启发,利他的信念持续提供了意义感和行动-学习-行动的动力 39:39 作为乡建学院中国项目协调员到行动源的在地行动 42:34 用参与式思维和方法,从广西横县开展垃圾综合治理模式探索 46:53 中国垃圾分类行动的三个阶段 55:26 意识的背后从根源上说是教育问题 01:03:16 关注陪伴年轻人的成长,当下更需要用利他来照见自我的存在 01:06:42 从垃圾分类实验看系统运作,需要专业学术人员深究其对当下的意义 01:09:34 关于“失败”经验的反思 01:15:38 行动中回归自己,反照自己,反思是“谁的价值” 01:19:28 回到真实地与人接触、互动 延展信息:· * 晏阳初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乡村建设家,被誉为“平民教育运动之父”。1890年10月26日(一说10月30日)生于四川巴中。1918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随后赴法国开展华工教育。1920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同年回国。1923年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教会)总会并任总干事,随后主持开展“定县实验”。全面抗战爆发后,在重庆主持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推动建立华西实验区等。后任国际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席。1960年创建菲律宾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并任院长,在南美、非洲、东南亚多地推广平民教育运动。1985年和1987年,两次受邀回国访问,被聘为欧美同学会名誉会长。1990年1月17日在美国纽约逝世。著有《晏阳初全集》四卷行世。 约翰·赫西丨晏阳初:为了平民奉献一生 * 平民教育运动里的艺术参与 晏阳初带领平教会从1926年起在河北定县开展平民教育运动,定县乡建实验十余年,有众多不同背景和学科的参与者、记录者和对话者共同投身其中。晏阳初设计了四种教育模式针对愚、穷、弱、私“四病”,并为每一种教育寻找相应的专家。其中以“文艺教育”治“愚”,美术是当中最主要类型之一。1927年他邀请艺术家郑锦来主持“直观教育科”的工作。郑锦曾在多所高校和古物陈列所(故宫博物院前身)任职,并在1918年筹办了北京美术学校(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之一)。郑锦领导平教运动的美术工作至1937年河北沦陷,在定县期间编写了《平民教育与平民美术》。此外,“新戏剧”实验者熊佛西应晏阳初之邀1932年赴定县从事平民戏剧教育和平民戏剧实验,“以期在农村中创造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大众戏剧”,让“新兴戏剧农民化”。同年,关注平教运动和定县的《大公报》派出艺术家赵望云到河北农村旅行写生,做“视觉化的新闻调查”,创作了百余幅图像作品在《大公报》上连续刊载并传播广泛,并在1933年在天津用这些作品举办了主题为“仿佛到民间去”的公开展览。 盛葳 | 到民间去:乡村建设及艺术参与的起源 中国-东南亚青年可持续生活研习计划 该计划由行动源团队发起,以推动青年参与生态农业和可持续生活为主要内容,特别关注传统智慧和文化传承、生态农业发展与绿色可持续社区建设的经验交流,积累青年参与社会发展的真实经验,增强各国青年的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行动源致力于多元思想的交流与融合,构建青年行动者协同学习与社会创新平台,促进实践反思的深层交流,催生身心合一的自觉行动。该计划协同菲律宾、泰国的伙伴机构,在北京慈海环保基金会协作下,为研习生提供全程学习交流的组织与技术支持,由资深的导师深度陪伴和辅导,协助大家体验菲律宾和泰国真实的乡村生活,理解农村农业发展面对的困境与挑战,学习和探索可持续生活的路径。 2022共同编织可持续的生活和社区 | SLYN-Asia启动会回顾 本期节目音乐:大乔小乔《农夫渔夫》 联络我们 1455193005@qq.com 听到我们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联动公众号伙伴 雪国/马路芽子
- 播客 O!XYZ 004| 抚顺书香:我们在东北老工业城市里读书、生活、做文化保育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由三位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公共议题对谈类播客 O!XYZ 004 抚顺书香:我们在东北老工业城市里读书、生活、做文化保育 本期嘉宾 林林——辽宁抚顺文化保育团体“抚顺书香”联合发起人,长期关注抚顺城市文化与工业遗产,在当地组织读书会,开展“行走抚顺”、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坊与展览等文化保育行动。 羊牧东岭——辽宁抚顺文化保育团体“抚顺书香”骨干成员,多年来持续关注东北地区的方言民俗、文化保育议题。 关于抚顺书香 抚顺书香作为辽宁抚顺本地的公益读书群,最初由五位书友发起于2015年9月8日。抚顺书香以微信群的形式运作,已有群成员近500余人。抚顺书香成立九年多来,一直坚持线上、线下公益活动未中断,已举办各类线下活动超过200次(含“行走抚顺”系列约30次),较为正式的线上活动也有百余次。多年以来,无论通过成员吸纳还是人脉交流,已聚起抚顺本地许多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书友、地方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已形成有一定事实影响力的本土文化平台和人脉枢纽。(以上简介来源于抚顺书香公众号:fushunshuxiang) 抚顺顺书香立足抚顺,以书文化为中心,秉承以书会友,分享阅读生活;提倡阅读,培养阅读情意,提升阅读品位;传播书香,推广书籍文化的宗旨。定期举行书香沙龙、行走抚顺、探访书房、主题论坛、书友观影等活动。公众号近几年来,他们行动在抚顺工业遗产保护的现场,用历史发掘、影像记录、口述访谈与实地记录等方式收集抚顺地方文化与工业遗产,并直接参与了抚顺发电厂、石油一厂等工业遗产的保护现场。 发电厂和石油一厂:不体面的告别 龙凤矿与胜利矿:自上与自下 2023-2024年机缘之下,抚顺书香的伙伴两次到访广东参加广东文化保育民间组织的交流活动,分享了他们在抚顺开展工业遗产文化保育的民间行动,并在2024年撰写了24万字的报告《从文化保育的南北差异到抚顺的在地实践》。 文化保育参访报告 | 写在开篇 抚顺书香最近在沈阳的最新展览信息 展览预告|见证东北工业荣耀与没落——不容错过的文化保育概念展 《同时代东北》10月活动预告|city walk,影像与书香交织,回望历史,共忆东北 “同时代东北”工业文化保育概念展相关信息 这次对谈发生在2024年8月。主播XX趁回老家之际拜访抚顺书香的伙伴们,当亲身走在这座老工业城市里,感受这里真实的生活,感受他们充满热情干劲的务实行动,“漫长的季节”里泛黄的东北城市依然有热情蓬勃的生命力,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聆听此刻真实的东北生活。 本期主播 XX 遗产保护领域研究者与行动者,高校教师 本期内容 【01:13】成立抚顺书香的契机; 【05:49】从读书爱好到关注城市历史文化,从“行走抚顺”开始; 【09:19】在行走中随时与本地工业遗产相遇,也由此展开保育行动; 【11:00】一个废弃工厂的老烟囱算文物吗?两次行动后意识上的变化; 【15:19】抚顺书香核心想保护什么? 【19:19】这种强烈的工业遗产、地方方言民俗的保护意识从何而来? 【25:10】回顾2023年第一次到广东参加文化保育活动交流活动的感受; 【29:49】结合2024年第二次到广东参加交流活动后的思考与提示; 【32:13】抚顺本地社群面临的挑战,教育环境对人的影响; 【38:25】聊聊今天真实的抚顺本地生活; 【43:52】抚顺本地的文化保育工作希望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52:09】关于文化保育工作的技术与方法问题; 【61:30】为什么会有强烈的公共意识关注抚顺工业遗产保育? 本期节目音乐:坂本龙一,Aqua 关于O!XYZ 我们关心具体的人 也谈论广泛的公共性 我们关心如何持续行动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由来自教育、艺术、公益三个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对谈类播客 O!XYZ 001 START !|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教育、艺术、公益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对谈类播客节目 eXamine Your Zipper做好一切必要准备,可以行动了!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 找到我们 联络我们 1455193005@qq.com 听到我们 O! XYZ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苹果播客 @ 最新开通Podcasts Rss网址 https://feed.xyzfm.space/cxjky8j6e9f8 联动公众号伙伴 雪国/马路芽子
- 播客 O!XYZ 003 | 彩蛋:该怎么把一个专业议题向一个不了解的人讲清楚?
封面作品由艺术家杨双庆惠允 《边缘》,布面丙烯、综合材料,2015,25x30cm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由三位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公共议题对谈类播客O!XYZ 003彩蛋:该怎么把一个专业议题给一个不了解的人讲清楚? 本期嘉宾 境桐,遗产保护领域工作者,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文化保育议题顾问。广东汕头人,现居广州。曾参与汕头历史街区口述史、潮汕大饥荒口述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等项目。 本期主播 Zack 公益领域行动者 XX 遗产保护领域研究者与行动者,高校教师 主播XX按语 第二期O! XYZ002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遗产保护与文化保育专题,我们其实录了两次,目前呈现的是第二次录制后的节目。 第一次录制是线上对谈,大家都没露脸。我和境桐是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者,聊起来随口提及的“专有名词”,在“外行”Zack听来基本不懂我们在讲什么。而隔空没有打开屏幕的谈话,我们看不到彼此的情绪状态,聊着聊着就让话题变得十分严肃,彼此无法互动。聊完之后,我们三个进行了一翻讨论,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当面向公众谈及一个偏专业问题时,我们该如何谈论?一方面如何让公众了解一个之前从未了解过的新领域,理解看上去“专有名词”背后的真正指向;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大家切身的共鸣,理解很多看上去专业的问题其实都和自己息息相关,从而唤起关注。这或许也是每个专业领域试图面向公众分享议题时面临的共同命题。专业领域的研究者、行动者不能画地为牢、自说自话,需要摸索掌握议题转译的技巧、方法和表达形式。第一次录制后的讨论以及隔段时间对话题的消化,第二次录制我们约在了线下,先“八卦”放松瞎聊,然后在最后一个小时顺利地呈现了这期节目。对谈的精髓核心也许在于“对”,人与人的对话交流,面对面地让话题流动起来。于是,这期彩蛋花絮就呈现了我们第一次录制后的讨论。第一次“失败”的对谈经验分享,也希望有更多伙伴一起加入讨论。 【00:02】我为什么没有听懂。 【00:32】话题设定得太大了怎么办? 【01:28】如果大家都不懂,怎么谈具体问题呢? 【02:27】我们谈这些公共议题,该讨论的是它到底和我有什么关系。 【04:11】我们缺乏一些具体事件、一个具体的情境作为切入点引起兴趣。 【06:38】从一个普世价值Universal value入手。 【07:26】从对比的视角引申到自身生活经验的启发。 【09:30】对着屏幕说话,没有交流感。 【10:40】当总有一个对谈者不了解这个议题,其实也在模拟面向不了解的公众,此时我们要怎么谈。 ps:第一期节目发布后,很多朋友给了我们很好的反馈,意见集中在第一期的音质效果上。当时现场只有一个收音麦,我们也意识到收音问题,在第二期就升级了录音装备。但因为第一期兴起聊得开心,话题进展也很流动舒服,决定就保留第一期这种“生猛自然”难再以复制的开麦现场啦! 关于O!XYZ 我们关心具体的人 也谈论广泛的公共性 我们关心如何持续行动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由来自教育、艺术、公益三个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对谈类播客。 关于我们:O!XYZ 001 START !|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教育、艺术、公益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对谈类播客节目 eXamine Your Zipper做好一切必要准备,可以行动了!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找到我们 联络我们1455193005@qq.com 听到我们 O! XYZ@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联动公众号伙伴雪国/马路芽子
- O!XYZ 002 |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遗产保护与文化保育?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由三位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公共议题对谈类播客 封面作品由艺术家杨双庆惠允 《边缘》,布面丙烯、综合材料,2015,25x30cm O!XYZ 002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遗产保护与文化保育 本期嘉宾 境桐,遗产保护领域工作者,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文化保育议题顾问。广东汕头人,现居广州。曾参与汕头历史街区口述史、潮汕大饥荒口述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等项目。 本期主播 Zack,公益领域行动者 XX,遗产保护领域研究者与行动者,高校教师 【02:17】文化遗产与文化保育是什么? 【05:30】遗产与情感、记忆、个人生命体验的关系 【10:07】城市现代化,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对文化保育有影响吗? 【14:12】广东的祠堂生活记忆与东北的工业城市记忆 【19:16】关于文化地理学家段义孚自传《我是谁》; 【24:16】当处于巨大的人口移动状态之中,怎么看待“本土”文化保育; 【25:30】一位生活在美国华人舞蹈家的观察:国际与民间; 【37:03】广东省文化保育组织的调研观察; 【52:00】如何看待本土文化情感被商业标签化、符号化? 【56:20】文旅文创需要更多想象力,关键是如何传递价值如何提升管理运营 【62:37】谁是主体? 【64:44】分享生祥乐队永丰老师的观点“互为主体与互为客体” 【66:24】文化保育工作最后是“把自己融化” 本期提到的关键词,我们可以一起来思考 · 何为文化遗产与文化保育? · 遗产保护与文化保育的目标是什么? · 遗产保护与文化保育,谁是主体?谁是客体? 本期节目音乐:坂本龙一,Aqua 关于O!XYZ 我们关心具体的人 也谈论广泛的公共性 我们关心如何持续行动 您现在收听的是 一档由来自教育、艺术、公益三个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对谈类播客 eXamine Your Zipper 做好一切必要准备,可以行动了! 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找到我们 小宇宙点击链接:www.xyzfm.link 喜马拉雅点击链接:xima.tv 联络我们1455193005@qq.com 听到我们 O! XYZ@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联动公众号伙伴 雪国/马路芽子
- O!XYZ001 | START !聊聊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档对谈播客节目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由三位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公共议题对谈类播客 ! 本期封面作品由艺术家杨双庆惠允 《到实验室去》,布面油画,2012,130x150cm 我们关心具体的人 也谈论广泛的公共性 我们关心如何持续行动 您现在收听的是一档 由三位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 公共议题对谈类播客 O!XYZ 我们是谁? * 我们是三位来自不同工作领域的行动者。 * X- XX,持续关注教育与遗产保护议题的高校教师,关注教育与自我成长,研究历史与遗产保护如何启发与探索自我、如何链接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关心小我如何回应社会。 * Y- LY,前美术馆从业者。正在城中村里实验一个被评价为从“未”到“来”的空间,依然相信秉持公共精神的艺术机构在进入公众生活、联结不同人群和认知经验时有其独特价值,并且应该更努力诚实地发明方法、创造开放共享的场域。 * Z- Zack,公益从业者,一直关注个人困境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在公益行业一直探索如何通过社区行动释放出个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潜能,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一个个人如何渐进地促进和构建了一个良善的社区和社会。 O!XYZ 是什么? 我们三个相识于工作场合,并由“酒局”开启了“约束灵魂三人组”。每一次聚会,我们会分享在各自工作领域的实践,分享彼此的经验与困惑,对这些话题与观点都很有共鸣,也感慨于当下能一起讨论反思的伙伴及机会越来越宝贵。由此萌发出想要做一档对谈类播客节目的想法。 在这档节目中,我们会邀请各自领域中始终保持行动的朋友们,分享与讨论的议题包括但限于公益、教育、艺术、遗产保护等领域的行动实践经验与反思,关键词指向“面向公共的行动实践”。我们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一线行动实践者发声,看见彼此,彼此鼓励,一起成长。 O!XYZ的含义 它是—— 来自X,Y,Z不同象限的坐标于O点交汇,形成新的三维正交空间,正如来自三个完全不同行动领域的我们相聚在这里。 也可能是—— 每一位受邀来做客的朋友及其行动又可以成为空间中的一个新原点O,与X/Y/Z三条互相垂直的轴线相交,又能构建出一个个可以不断延伸的坐标系。 eXamine Your Zipper,“做好一切必要准备,可以行动了”! O!XYZ 第001期 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想要做这档节目 【00:26】“O!XYZ”播客名字的含义 【01:30】我们的故事-因为对公共性的关注走到一起 【08:00】播客是因为当下公共讨论空间和机会的缺失 【10:25】如何看待BBS年代和当下网络公共讨论的异同 【18:26】为什么我们身处不同行业却如此关注公共性? 【20:47】教育的公共性关乎价值选择和人的培养 【27:04】美术馆的公共性指向国民教育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31:28】公共性的评价系统要避免单一地成本效益分析 【33:26】公共性的基石是现代性 【40:28】我们对一个具有公共性的社会愿景的想象 【46:10】让行动者更加具体的经验可以被听到 【50:25】保持行动,“干就完了!” 本期提到的关键词,我们可以一起来思考! * 何为公共性? *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公共面向的行动? 本期节目音乐:坂本龙一,Aqua 做好一切必要准备,可以行动了 关于我们 一档由三位不同领域行动者发起的公共议题对谈类播客 联络我们 1455193005@qq.com 听到我们 小宇宙/喜马拉雅 联动微信公众号伙伴:雪国/马路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