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09 电影《夏之终结》6.1/10 &《小菜一碟》—— 做人精彩,做小三也精彩
声明:本播客属于绫野刚粉丝自嗨播客,播客里没有由来地出现的 “妈妈” 、“妈”的称呼,均指代日本男演员绫野刚。在本播客中,我们会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聊电影,但偶尔,不可避免地,我们也会突然切换到粉丝人格热烈讨论绫野刚。麻烦大家包容理解🥺谨慎收听! 00:39开场白 01:26 一些道歉和叠甲 02:19 《夏之终结》介绍 03:33 打分环节 04:28 对《夏之终结》的总体评价 * 04:40 伞伞:一部讲述女性生活的电影 对比《花样年华》:怀疑影像的力量,以及女性形象的演变 05:30 现代女性的成长路线:更平静地面对自身和生活 12:14 * 15:03 杉杉:自由选择的珍贵 关于濑户内寂听与小说《夏之终结》:私小说所蕴含的力量 15:48 * 25:10 else:一个更纯粹的恋爱故事,一种更纯粹的情感表达 轻盈的女性艺术家生活史 27:03 两个中年人青年般的恋爱故事 28:49 对木下凉太的温柔:恋人相处中啼笑皆非的另一面 32:40 小杉慎吾偷我人生 35:30 36:50 《夏之终结》的人物关系分析:慎吾和凉太——走心和走肾 * 提问:知子和慎吾关系的体现是否是爱情 else:超绝恋爱感 38:30 杉:慎吾,写作淡读作敷衍 41:59 伞:爱情还是友情? 46:38 * 提问again:知子和凉太之间是否有恋爱感 杉:谈恋爱就是小学鸡,凉太就是最可爱的小学鸡 50:29 57:00 对《夏之终结》剧本的讨论 * 伞:干巴的剧本,无法构成角色逻辑 57:33 * 杉:庸俗的桥段,廉价的嫉妒 58:11 * 伞:选角缺乏说服力 61:30 * 伞:小林薰对于表情控制的不到位和缺乏配合 63:01 * else:对王/家/卫式导演方式的讨论 67:36 * 总结:《夏之终结》六边形评分只有一个点 74:17 * 绫野刚在这部作品中的魅力是否对角色本身产生了不必要的影响 74:33 77:54 关于镜头语言的感受分享 79:21 《夏之终结》对于出轨这一题材的态度 * 出轨并不是一件大事:成年人玩弄对出轨解释权的行为是卑劣的 79:43 * 出轨只是随心而动,我们需要更多选择的勇气 83:33 * eat,pray,love式的出轨:新时代的出轨是自我成长 86:41 90:25 对比else在88:07中提起的《最好的时光》,伞伞关于这部电影感受的分享 95:27 关于杉杉在58:11提到的关于电影增加的交锋与妒忌的部分,else的感受 98:37 《小菜一碟》的剧情介绍 100:45 对于电影的整体评价 * 杉:并非小妞电影的受众;大家发生什么事了 100:51 * 伞:爱情并不是左右生活的源头 103:12 * “一见钟情”镜头在电影中的说服力,以及延伸出对审美的讨论 01:48:59 120:42 else:电影描述了一种女性危险的处境:如何既不过一种禁欲的苦修的生活,又不受到伤害 126:24 电影评论应当具备更独特的视角,去传递更多有见地的观点,让一些话题和可能性获得被发掘的机会 BGM: つくない (《偿还》日文版)- 邓丽君 志乃のテーム - 大友良英 十号风球 - 张国荣
- ### 年末闲聊 - 妈妈,让你开心的代餐,就是好代餐
声明:本播客属于绫野刚粉丝自嗨播客,播客里没有由来地出现的 “妈妈” 、“妈”的称呼,均指代日本男演员绫野刚。在本播客中,我们会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聊电影,但偶尔,不可避免地,我们也会突然切换到粉丝人格热烈讨论绫野刚。麻烦大家包容理解🥺谨慎收听! Warning:本集播客是第一次直接围绕嗑cp为主题进行的一次谈话。接下来的内容会包括并不仅限于绫野刚、小//////栗/////旬、山/////田////孝////之,以及冬菇一盒事件的部分谈论。 首先无论事实如何,我们绝对觉得所有的类似事件中,男性们都存在着一种忽视女性原罪。 其次我们也明白我们所讲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捕风捉影、空穴来风,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 但,在生活里追星的意义,我觉得大抵也都只是想象对岸的绿光。有人愿意黑白分明,愿意清醒。也有人缺乏觉悟,苟且就着目前的水温,再在这样的无意义里徜徉一下。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当下的生活。 如果以上提到的这些元素都有困扰到你,那我建议你不要再听下去。生活中绝对有更多更有力的事物,等着你去摄取、去认同、去热爱。 - 要过年啦,这一次是年末闲聊,比较适合你在悠闲的时候进行收听。在做这一期播客的时候一直感叹,事务所竟然也出了10期播客啦,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临近年末,欢迎你在有空的时候来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天,聚众吸一吸妈妈~ - 04:17开场白 05:57代餐的介绍(?) 10:47《好////东////西》中铁梅 & 前夫的关系与 ogay 的关系比较 同人文里的栗现实里这人本质是一个嗲精 22:28《好////东////西》中小叶 & 胡医生与 mday 的关系比较 电影和现实重合的视角 mday 也是有糖的 妈妈是不是 ymd 吃过最大的苦 恋爱脑真的只有一种解读视角吗? mday 不好嗑的地方😡 53:10《好////东////西》中铁梅 & 小马与 tnay 的关系比较 我们希也会好几种乐器 电影里的关系梳理,以及和tnay的对比 希对妈妈角色的理解 烤肉事件到底是谁先动手的 tnay这对cp得天独厚的轻松感 特殊时期希和妈妈的互动 84:32对于这部电影其他代餐感受的补充 小叶和妈妈一样,都对喜欢的人有印随效应 90:06《爱/////在//////黎////明///破////晓////前》的好代之处 属于tnay的轻盈感 106:27《诺//////丁///////山》 对电影中所展现的,以及现实中舆论影响的讨论 世界需要小妞电影 同事关系不是浪漫关系 135:17《红////楼////梦》 伞伞一边滑跪一边登天碰瓷 156:23《天/////鹅/////绒////金//////矿》 主角对一位天才 artist 的迷恋 妈妈适合演芭乐的角色 公众人物对于自己艺术形象的经营与自毁 see my mommy tumbling down. 181:00《帕/////特//////森》 诗意的生活 女主的小狗和男主之间的僵持 电影里的诗所呈现的生活感 201:10《法////比////安》 “甜点我要吻,三个吻” 207:02其他电影的提名 BGM: A Waltz for a Night - Julie Delpy 冰雨 - 刘德华 Rusty Nail - X-Japan Blown' in the Wind - Bob Dylan 春光乍泄 - Anthony Wong She - Elvis Costello Satellite Of Love - Lou Reed Tumbling Down - Jonathan Rhys Meyers Come Here - Kath Bloom
- 008 嗑CP专场: isay 01 —— 月亮与你
声明:本播客属于绫野刚粉丝自嗨播客,播客里没有由来地出现的 “妈妈” 、“妈”的称呼,均指代日本男演员绫野刚。在本播客中,我们会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聊电影,但偶尔,不可避免地,我们也会突然切换到粉丝人格热烈讨论绫野刚。麻烦大家包容理解🥺谨慎收听! (提示:以下shownotes因为小宇宙转码问题暂时我们无法精确定位😠,后期会慢慢进行施工,大家如果点击蓝色时间点空降失败的话可以点击本集播放界面的三十秒快进和十五秒倒退进行调整。🧎🧎我们会尽快修好的🥺) 00:00 《 時の流れに身を任せ 》 Cover : 综艺上的矶村勇斗 01:04 开场 01:42 对于矶村勇斗的介绍及其和绫野刚关系的简述 isay编年史延伸阅读 12:20 对于矶村勇斗早期出演的四部电视剧的介绍及其所代表的角色形象的讨论 13:21 《适婚女郎》 21:49 《恋爱中的母亲》 48:41 《来杯咖啡又如何》 55:41 《持续恋爱的可能性》 68:07 针对以上四部电视剧的讨论和狗姐浓度统计 72:41 弟弟和以上电视剧适配程度的讨论 75:13 对比隔壁cp , isay 更接近于标准典型的年下 79:05 《抱歉我们太吵了》里的 isay 80:53 对于 isay 表演戏路的讨论 102:34 对于 矶村勇斗于近年所演的三部电影《正欲》《波纹》《月》 的打分 105:34 对于助力矶村勇斗拿到最佳新人奖的电影《月》的讨论 105:55 对于电影的介绍 108:01 杉杉对于《月》的缺点的讨论:镜头的故弄玄虚、不安感的刻意展现 113:55 杉杉对于《月》优点的讨论:对于二阶堂富美所饰演的女作家角色的看法 122:08 else & 杉杉 对于两个女作家角色对比的讨论 131:49 伞伞对于二阶堂富美所饰演的女作家角色的共情 137:24 杉杉对于《月》中 tnay 代餐的分享 144:34 伞伞对于《月》缺点的讨论:依旧是对于残障人士的剥削、无形中对于话语权的剥夺 152:59 《月》中矶村勇斗所饰演的角色,展现的是现代社会的善良所面临的困境,以及结合《魔戒》中的半兽人形象,对矶村勇斗所饰演的角色的理解 157:22 else 针对电影本质所描述的问题进行的讨论:《月》的本质是一个思想实验 172:02 《月》中所设置的对比无处不在 173:45 伞伞对于弟弟在《月》中表演的看法:结合自身外形优势、前后状态的统一、细节所增加的角色厚度 182:21 对于流鼻血桥段的设计的讨论 183:07 对于尺度的拿捏 183:58 相较于《恋爱中的母亲》,角色塑造的进步 184:55 发疯环节:isay 的代餐有什么 & 大家想看isay演什么 185:41 《流砂幻爱》表白被拒play 189:18 《老师你能不能坐在我旁边》的弟弟小三版 193:10 《黄金神威》里的鲤鹤、兔鹤 cp 203:41 《阿修罗》里的朱//////智/////勋和郑////雨/////盛 208:00 惨遭我们碰瓷的《春琴抄》 218:37 else 所展望的传教士 play(?)及伞伞所联想到的马丁斯科塞斯的《沉默》 222:38 结尾 224:32 《 Perfect Human 》 Cover : KTV 里的绫野刚
- 007 电影《武曲》 5.6/10 —— daddy's lil girl
本节目又名:绫野刚与未成年男孩的故事 声明:本播客属于绫野刚粉丝自嗨播客,播客里没有由来地出现的 “妈妈” 、“妈”的称呼,均指代日本男演员绫野刚。在本播客中,我们会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聊电影,但偶尔,不可避免地,我们也会突然切换到粉丝人格热烈讨论绫野刚。麻烦大家包容理解🥺谨慎收听! 01:42电影介绍 03:42电影打分和提示 05:42 环节介绍 06:45 剑道知识和禅宗知识补充 剑道历史背景和发展06:40 剑道段位介绍08:24 以电影最后一战为例,分析剑道礼仪以及对人物心境的反映 09:55 电影中出现的招式与其选用原因的分析 13:03 武曲的佛教背景,所处寺庙的背景 16:35 研吾在佛堂禁闭时僧人们所念的破地狱真言 17:35 阿阇世王的故事在武曲中的映射 18:46 25:10对武曲主旨的理解、评价导演的意图及实际的完成度 伞伞PART:导演是否对自己的表达有充分的思考 25:24 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的切换不够明确 26:06 主线视角的不清晰,或者双男主中融这条线的交代不够明确 27:35 对于文本表达和交代的不清晰 29:24 对于音乐运用的莫名其妙 32:20 父亲形象的塑造,以及将父子关系和师徒关系进行混淆 33:55 日本人的故弄玄虚 37:28 武曲的优点和可以被讨论的问题 39:00 a.父子关系的不同处理 b.利用剑道讨论了人类骨子里欲望、情感应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c.不立文字的理念 Else PART: 对电影的理解 42:29 武曲是一个讲(此处被平台要求消音)的故事 44:50 两位主人公的命运交汇不够有宿命感、不够有机 45:52 羽田融的故事:少年的死亡证言与文字的局限 47:30 弑父故事的新视角:父亲的死亡愿望 50:00 重点不够聚焦(对比《海边的曼彻斯特》)53:47 剑道元素没有与人物的关系、人物的情感没有有机结合(对比《飞翔情报室》)61:45 不同视角下对于以上问题的理解 70:25 杉 PART:武曲的故事核心是与命运共处 82:48 武曲的创新之处在于,讲述了弑父之后的情感 83:00 电影真正想要讨论的,是人如何与命运共处 84:10 武曲将解答诉诸禅宗的处理方式 92:34 101:13 父子电影分享:以《思悼》为主的东亚(或其他)亲子关系电影表现可能性的思考 《思悼》在韩国成熟电影工业下的清晰表意 101:45 《思悼》:矛盾冲突凝练,素材的使用删繁就简 103:55 对比俄罗斯电影《父与子》中的父子关系 114:25 由《爆裂鼓手》讨论压力训练对人的影响 119:04 以《摔跤吧爸爸》、《美国丽人》为例,讲述社会背景下的亲子关系 135:41 142:00 绫野刚的表演及发疯 研吾和思悼是一对双生姐妹花 142:15 研吾在读信后的哭泣 143:12 《天人唐草》中父亲背叛自己的规训,会给女儿带来的伤害 145:46 联系《红楼梦》中对于私域、公域情感讨论 148:48 研吾也可以是蔷薇少女 154:44 绫野刚在背诵剑道宗旨时的表演 156:17 摄影在表演中的加分161:05 村上虹郎的表演分享 (羽田融怎么不是常田大希) 163:03 开头的酒馆戏分享168:10 绫野刚怎么不是全世界最会用口水演戏的演员 173:20 闲聊 176:40 声音来源:else & 杉杉 & 伞 剪辑:伞 策划 & shownotes:杉 开头音乐来源 :《武曲》 片尾音乐:《谁是大英雄》
- 006 电影《影里》 6.6/10 —— 日浅我恨你是块木头
声明:本播客属于绫野刚粉丝自嗨播客,播客里没有由来地出现的 “妈妈” 、“妈”的称呼,均指代日本男演员绫野刚。在本播客中,我们会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聊电影,但偶尔,不可避免地,我们也会突然切换到粉丝人格热烈讨论绫野刚。麻烦大家包容理解🥺谨慎收听! 00:56 开场及剧情介绍 03:18 导演拍摄意图的补充 05:02 打分环节 07:01 伞对于小说的文本的分享 07:16 用小说来比较电影的原因 09:05 小说从行文中更加明确和丰富地展现出来了今野来盛冈的闲散和寂寞 14:31 小说里今野和日浅的关系更有机和微妙复杂 29:13 利用今野的身份,小说对同志身份以及其他少数群体的微妙展现 39:26 邻居和前男友电影中呈现的区别 40:27 日浅的父亲的角色处理 46:43 小说里今野小性格的描绘 49:43 else对于电影主线的分析 50:59 比较《美国丽人》对于电影中日浅和今野关系的分析 54:02 将电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是对于环境的描述 a.绫野刚在这一部分对于今野的表演的设计 b.日浅形象分析 第二部分是对于今野和日浅关系的展开 a.对于日浅今野一同看电影镜头的思考 b.对于今野和前男友和哉的桥段的思考 第三部分是在日浅消失之后悬疑剧情的展开 65:29 杉杉对于《影里》小说和电影的批评 66:05 《影里》小说笔力、表现力上的不够 69:32 《影里》小说对对多重社会元素杂糅 a. 指出小说中对于 LGBTQ 元素的浅尝辄止 b. 对于小说中311元素的表扬 c. 分享村上龙为代表的社会派作家对于《影里》的看法 d. 从日本311题材开始,什么样的对于“灾害”相关题材的文学表达会打动我们 e. 对于日本最近社会派题材电影的批评 81:53 杉杉结合自身对现代日本小说的阅读体验,表达《影里》小说并没有达到她对目前日本小说写作方向的期待 a. 对于社会派写作的疑问 b. 对于私人化纯文学写作的疑问 c. 《影里》小说融合了二者却没有做到更多 90:10 《影里》电影类型化元素胡乱拼贴的批评 98:55 批评《影里》电影对于 LGBTQ 元素的运用 103:10 伞伞表达对小说中和哉部分影视化的期待 a. 对于小说“和哉”功能性的期待 b. 如果按照小说呈现的部分影视化会呈现出什么 115:27 else 对于《影里》电影里的和哉的呈现方式的思考 116:53 对于《影里》表演的讨论 117:08 伞伞指出导演对于《影里》电影类型片把控的不成熟对演员表演产生的影响 118:07 对比侯孝贤的《咖啡时光》,对比《影里》表演中对于角色“自然状态”的欠缺 119:51 但倘若以爱情片的呈现方式看,绫野刚表演又存在的准确性 a. 河边篝火绫野刚理解的准确 b. 绫野刚针对日浅和今野产生的自我观察 122:27 绫野刚对自身表演细节的设计 a. 今野与同事对话时候的角色状态的把握 b. 听到日浅死亡消息时今野状态的把握 c. 递烟时候的表演 d. 下雨跑到车门前掏钥匙的表演的设计 e. 看电影、压马路平行剪辑中爵士酒吧内的绫野刚对于今野状态的呈现 128:12 分享大友启史对于日浅选角思路的分享 129:20 大家对于日浅选角的讨论 a. else:井浦新,针对角色气质进行的类比 b. 杉杉:柄本佑,类比《你的鸟儿会唱歌》、《花腐》 c. 伞伞指出类比梅尔维尔的《独行杀手》,《影里》里日浅零度表演这种选择的不可取之处,并认为日浅的角色适合所有对此类角色有明确思路和呈现欲望的演员。所以伞伞选择了.........黄政民。 136:08 对于绫野刚表演细节的讨论 a. 今野电影中几处身体状态的不同呈现所达到的效果 b. 对于日浅和今野三飒舞状态呈现的不同 c. 对于ck内裤边的夸奖 d. 熨衬衫的桥段 e. 跑向日浅时候跑步姿势的讨论 145:10 结合村上虹郎的发言,分享绫野刚本人对于今野表演思路所呈现出来的绫野刚表演的特点 149:27 《影里》为什么要叫“影里” 150:00 对于“影里”由来的讲解 150:50 理解的方向1 : 虚无 152:37 “电光影里斩春风”在日本的流传 153:34 从小说文本中对“虚无”理解 方向的赞同 155:00 从《影里》的英文译名理解的方向2 : 影子之下 158:33 询问大家对于日浅对今野的感情的想法 158:55 日浅对今野的需要 161:50 对于日浅性格的进一步分析 163:58 分享小说里对于日浅对于今野性格上的压制的表现 165:05 对于日浅性格不同理解的分享 166:58 从日浅今野延伸到 对 mday cp 的联想 a. 日浅对今野呈现出的驯服感 b. 三飒舞的日浅对比6X录音棚里的 ymd c. 对于日浅在门口抽烟的联想 d. ayn 曾经是不是 ymd 最好的观众 e. ayn 和 今野 的不同 f. 一些漫谈 声音来源:else & 杉杉 & 伞 剪辑 & shownotes:伞 策划:else 开头&结尾音乐来源 :《影里》 电影 及 making
- 005 嗑CP专场:tnay 01 ——是的,我们至少有三个孩子。
声明:本播客属于绫野刚粉丝自嗨播客,播客里没有由来地出现的 “妈妈” 、“妈”的称呼,均指代日本男演员绫野刚。麻烦大家包容理解🥺谨慎收听! 本期声音来源:阿伞 & 一次感冒 00:41 对于开场音频的介绍 01:38 对于本期播客的简述 02:48 对于本期主角常田大希及其和绫野刚渊源的介绍 tnay编年史延伸阅读 06:12 对于《Trepanation》的介绍 曲式的介绍 06:26 前奏(0:00-0:12)的讨论 07:39 :不协和音+古典配器,消除冷僻古怪感,带来诙谐 序章(0:13-0:47)的讨论 09:52 :引进人声带来更宽阔的变化。管弦乐部分有趣。过门部分的反拍节奏型、配合鼓机的音色,加上稀碎人声切片 主歌1(0:48-1:09)的讨论 12:05 :贝斯配合鼓组,衬托鼓机音色,古典乐器的音色连接主歌、副歌、桥段 副歌1(1:10-1:32)的讨论 14:31 : 加入新的电子底鼓并调整EQ,人声和鼓点的重音错落,铃铛音色可爱 主歌2(1:33-2:05)的讨论 17:58 :加入架子鼓闭合擦片的音色,以及低音铃铛。低音铃铛作为和声乐器,填充中低频,加强音乐律动 副歌2(2:06-2:29)的讨论 19:20 桥段(2:30-3:03)的讨论 20:35 :人声融合在律动里,弦乐的加强不仅突出了节奏感,也给增加了配器的音乐色彩 主歌3(3:04-3:29)的讨论 23:57 :主要音色延续之前的过门,主贝斯的伴奏由两种或者甚至更多种,变成了唯一一个带着延迟效果的音色(间奏贝斯音色),,不同与之前更多为节奏服务,这次更多是为了和声 对于《Trepanation》制作的整体感想 25:09 27:06 对于《familia》的介绍 曲式的介绍 27:44 前奏+副歌(0:00-1:01)的讨论 27:49 :钢琴,4-5-1和声进行,管风琴与pads,前奏给人的听感上柔和的、祝福的。进入副歌开始钢琴演奏的音区扩大,扩大空间感。副歌后半部分加入低音男声,丰富低频。 间奏+主歌(1:02-1:36)的讨论 32:53 :加入鼓点,弦乐作渐强的长音,同时代替前面开头的管风琴,左右声道加入铁器拼叠音,秒针声音的叠加 主歌2(1:37-1:58)的讨论 34:44 :加入电子鼓,丰富整体的律动。加入无音高合成器,因为频率的上下变化产生扭曲的听感。低音男声再次出现,加强人声丰富性。 副歌2 (曲内1:59-2:44)的讨论 36:31 : 鼓点的节奏型改变,律动稍微平缓,中和所有器乐一齐演奏的力量感,为bridge作准备 桥段(2:45-3:07)的讨论 38:31 :人声有多处在相同音高上演唱四十六的节奏型,整体旋律是快速且稳定的向上递进 副歌3(3:08-3:31)的讨论 40:20 :配器转为简洁、安静,与前后结构产生对比效果 副歌4(3:32-4:16)的讨论 42:05 :升key,新增底鼓,和人声错开 结尾(4:17-4:44)的讨论 43:28 对于《familia》制作的整体感想 44:18 45:55 对于《雨燦々》的介绍 《雨燦々》曲式的特殊性阐述 47:16 前奏(00:00-00:09)的讨论 49:46 :架子鼓、合成器、提琴拨奏出的二八节奏型,向上递进 副歌1 (00:09-01:01)的讨论 50:42 :符合定位的副歌旋律,12度的音域跨度。贝斯丰富,撑开低频。 间奏+主歌1 (1.1 01:11-01:20 1.2 1:20-1:30)的讨论 53:23 :小提琴接入拉长音,进入间奏部分。加入口哨和双吉他,吉他延续到主歌1.1。主歌1.2接入键盘,吉他改变律动,变成了分解音程。 主歌2 (1:30-1:40)的讨论 55:25 : 副歌2前再次对听感叠加微小的变化 副歌2 (1:40-2:32)的讨论 56:02 :副歌1色彩再现 主歌3 (2:33-3:17)的讨论 57:39 桥段(3:17-3:41)的讨论 58:52 :旋律线微妙下行再上扬,连接桥段结尾小吉他的过门,进入最后一段副歌的色彩 副歌3(3:41-4:37)的讨论 60:06 :升key 结尾的讨论 62:27 :再现架子鼓、合成器、提琴拨奏出的二八节奏型 对《雨燦々》制作思路的整体阐述 63:28 65:23 《Golden Week》&《M4D LUV》的讨论 风格综述 66:54 电子乐考验制作人对音色和混音的理解 68:25 电子乐要求的制作思维在常田大希此前的摇滚作品中已经有呈现 69:37 对《M4D LUV》的欣赏 70:11 前奏0:00-0:14,相对舒缓,人声与鼓点的音量从弱至强,同时运用了滤波效果器将高频切除,08秒的时候加入hit音色,同时将滤波值升高,让高频回归 0:15-0:30 这部分可以称为主歌,常田大希在他自己的乐队中会经常用类似auto-tune这种效果器将人声变得更加不真实。但也不会整个断落去用这种效果,通常是在乐句中的长音world keep looks这种添加效果本身也是有强调的意义和增强律动的效果 0:31-0:45,新加入大混响的人声叠唱,让空间感更满,所以人声的效果变化少了一些,包括在主歌出现过的点缀型人声和声也没有出现,并不需要过多的效果去填充音乐。 0:46-1:00,过度到这一段时人声效果发生巨大变化,等同于换掉一个lead乐器,主人声音色比上一段人声更低,电音效果更足,几乎已经脱离(人)的声音状态,而在之前出现的人声会当做pads来使用丰富音乐的和声效果。 前30秒可以作为歌曲中的预副歌片段,而从1:00-1:30, 是一个breakdown+build up,前十秒只剩下底鼓在演奏,而FX的长音音效将之前的能量进行释放后,从1:07开始,空灵的女声与中音打击乐以及贝斯加入,增强音乐的律动,1:23后男生的电子音色补齐高音频段,加快歌曲情绪的持续上升。 1:31-2:00,随着一声短促而炸耳的人声尖叫,歌曲进入drop片段,可以类比流行歌曲中的副歌,往往是乐器最饱满最整齐的乐段,而这段音乐里,主要人声lead音色加到两条,像鱼咬嘴的形式在演唱,显得乐句更加紧凑,而背景的另外三组人声充当填充空白的音色。 2:01-2:15,这一段制作人将人声作为LOOP乐句使用,鼓点与之前同样密集的情况下,人声的简化可以减少音乐的递进 2:16-2:30,在上一段breakdown之后渐进进入build up,旋律性也并不突出,同样也是句子的循环,但相比上一段breakdown的人声loop,两个人声的叠加使得旋律是更加丰富并且节奏感更快速。 2:31-3:01,很奇异的在接近结尾的时候制作人再现了主歌部分,用来引入结尾部分 3:02-3:17,结尾的节奏乐器只剩下hit,第一句的低音人声后在高八度的位置重新叠加上新的音色,这里的混响整体是靠后且向两边扩散,到了最后一句却又突然替换成新的音色且人声靠前居中,快收结尾 对于《Golden Week》的欣赏 79:24 人声的调教相当精彩。 0:00-0:35,开头的前四秒就引入被当作lead音色的人声长音,同时背景铺上pads将空间打开;主歌的人声电量十足,但其实在高频部分以及低音区,至少叠加上三个人声和声,使主音色不那么干涩,更加有层次。0:14开始的副歌1加入鼓组,这里的底鼓用了许多三连音,因为开头速度较慢,没有普通的一拍一音那么空、那么单调,相比二八或者四十六音符不那么呆板 0:36-1:11,由一电贝斯的长音过度接上新的更加低沉的男声音色,预副歌总共有三种人声主音相互交织,让人联想到复调音乐,虽然这中间并没有两个或以上旋律的前后叠置,但乐句中快速的人声上下变化在普通的电音中并不常见 1:12-1:26音色再次变化,比第一段主歌的主要人声的电流感更加夸张,并且是没有明显的和声,所以听起来更加的有金属(物体)的质感,但背景的和声长音与律动的鼓组又刚好弥补了空缺 1:26-1:42build up鼓点的节奏型更加丰富,略散开的人声加上混响与延迟效果,衬托出鼓点的加强,最后两句的节奏留白,可以理解为大喘气,更方便过度到drop的部分 1:43-1:57相比14秒的副歌1,重点从旋律转变成节奏。首先速度加快,其次人声的位置整体往后靠,并没有那么集中,所以中间靠前的部分基本上都是鼓组,这种情况下律动更明显 1:58-2:27,如果用耳机去听就能明显感觉到人声主音是再次回到了主要位置,这一段的乐器编排与上段的预副歌相似(0:56-1:26) 2:28-2:43,build up开头音色和之前完全不同,更加尖锐,同时还有高音合成音色在唱(keep、straightthrough、angles、my)这些歌词时叠加,位置在高音区但并不单薄;后两句时旋律在乐句句末拖长,对比1:42的节奏留白,这次是利用底鼓快速击打将音乐推进到drop部分 2:43-3:20,与前段drop部分相似,不过最后结尾不同之前的快速半终止,这里用到乐句重复的技巧,通过不断强调来提示乐句的结束,这种作曲方式从巴洛克时期开始(市面上流传的乐谱)一直沿用至今 89:05 对于《COMPILE》的讨论 第一乐章 89:55 第二乐章 92:14 (曲内00:00-01:20) 这一段的声响效果很奇妙:通常情况下,弦乐重奏的现场音频的低中高频率会很讲究。因为要求即使没有明显的左右声道分配,也不能让听众觉得无序。因为通常情况下只有一条主旋律线,每个乐器都会在某些片段去当作和声配合主旋律让音乐更加丰富和谐。 而这里的第二乐章却更像是现代实验音乐,多条线糅合在一起,每个乐器的旋律线都是丰富的,他并没有把提琴当作提琴来使用,而是当成“声音”来编排 相比一、三乐章,第二乐章则明显是其中更浓墨重彩的部分 因为每一个乐器都是独立的旋律线,所以这首歌曲的混音也很有趣。 打个比方就是普通情况下一首由吉他、贝斯、鼓、键盘组成的四大件流行歌曲,如果贝斯、键盘、吉他都在中低音区演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然后在这种想象的情况下把这些乐器全部换成提琴。这样重低音区就会有无法避免的拥挤并且头轻脚重。但这首提琴音乐几乎全在中低音区演奏,却很奇妙地配合得很好。 前1:20,大提琴像是在模拟号角声,长音很多,起到节奏的作用。小提琴和中提琴之间音程距离很近,并且节奏型相同,所以在旋律变化上并不会觉得很突兀。先是偏右边声道演奏主弦律,到33s左边加入小提琴在更高频的地方演奏弦律,而中音区的旋律线并没有发生变化。然后到了49s开始,新的小提琴在右边的小节弱拍演奏新的旋律,1:05后旋律又再次发生变化,律动加强准备过度 (曲内 01:20-03:16) 1:20开始演奏第二乐章的中间段落,这段是大提琴的主场,高音区音色从混音上和大提琴不在一个位置,像是从后方飘过来的,音色上接近于风笛。 这段的声场很有意思,在1:39开始在空间的上下左右放置,用空间的摇摆去弥补主旋律的单一性。 2:00后,1:20之前出现过的小提琴的旋律音又一次加入,加强和第一段的联系 2:20的停顿很漂亮,并不是需要突然加快或者增强力量,然后戛然而止,只有一个简单利落的断奏,但最后加大了混响,利用琴弦的震动去过度到温暖的合成器背景音,再渐渐且缓慢地进入弦乐 (曲内 03:16-05:04) 从3:16开始,就类似于电子乐的build up 部分,会在此前音乐色彩的基础上,增添更多的音色效果。从3:16到3:24鼓组的短暂演奏让这部分一开始就更富有变化。3:24开始大提琴的低音断奏变得更多,长短音的不断变换,小提琴的快速拉奏增强音乐的节奏,使得音乐更有推进感。 (曲内 05:04-结尾) 5:20后小提琴多重声部从右边开始变成32分音符的节奏型,其他的几乎所有乐器也连锁反应一般随之作出改变。 最后以一个强力齐奏收尾。 第三乐章 105:42 对于 《COMPILE》信息的补充和整体的感想 109:29 113:46 结尾:tnay 谈论彼此合作《familia》时感受到的幸福
- 004.5 《发光》外延环节——佐藤泰志作品的电影世界
本期涉及电影:《海炭市叙景》、《跨越栅栏》、《你的鸟儿会唱歌》 是时隔太久的更新,首先给大家说一个抱歉👉👈。本期属于上一期的电影《只在那里发光》的一个小彩蛋,对我们来说很久没有录播客,这一期也是我们一个寻找状态的复建,大家如果有对播客中主要提到的三部电影有兴趣可以点击shownotes中感兴趣的环节随便听听。 还是要声明:虽然本期绫野刚含量相对来说不算太高,但是本播客属于绫野刚粉丝自嗨播客,播客里没有由来地出现的 “妈妈” 、“妈”的称呼,均指代日本男演员绫野刚。在本播客中,我们会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聊电影,但偶尔,不可避免地,我们也会突然切换到粉丝人格热烈讨论绫野刚。麻烦大家包容理解🥺谨慎收听! 00:00 本期播客和所涉及的电影的介绍 01:14函馆三部曲及《你的鸟儿会唱歌》影视化来源的介绍 04:51 伞伞对《跨越栅栏》电影的介绍 05:36 伞伞对《跨越栅栏》的电影改编进行介绍和评价 11:26 else开始对《你的鸟儿会唱歌》小说及电影细节不同的介绍 时代设置的不同 12:23 电影和小说剧情的不同 13:00 电影中主角性格和小说的不同及三人关系的动态的不同 13:57 静雄在小说和电影中性格的不同以及寻找代餐之旅 18:34 小说中犍陀多故事对于静雄的寓言 21:10 电影相比小说对配角态度的不同及举例 25:38 a.小说里店员故事的介绍 b.电影里佐知子女性朋友故事的介绍 c.小说和电影店长形象的不同 小说的“我”和静雄之间的关系和电影两位男主之间关系诠释的不同,及电影中三人行情节对小说的微妙改编 33:30 电影所放大的小说中优秀的细节 36:50 a.上下床 b.“我”对偷盗的态度 c.无名无姓的概念 三宅唱对于小说改编的态度 43:04 对电影的夸奖 43:29 影评家对《鸟儿》和《小偷家族》的对比 51:49 54:05 杉杉&伞伞&else 对于《海炭市叙景》、《只在那里发光》、《跨越栅栏》、《你的鸟儿会唱歌》各自的评分和排序 56:54 伞伞对于为何给《海炭市叙景》打最高分的解释 59:39 杉杉对于《海炭市叙景》演员表演的夸奖以及对《跨越栅栏》的批评 65:55 伞伞对于《海炭市叙景》素人表演优点的补充 69:01 对于《海炭市叙景》第一个故事兄妹关系的讨论 73:00 else对于《海炭市叙景》打分偏低的原因 74:43 else对于《海炭市叙景》第一个故事和现实的联系 78:29 else对于《跨越栅栏》优点的讨论 75:26 伞伞对《跨越栅栏》没有打更低分的原因 90:53 杉杉对于三宅唱《你的鸟儿会唱歌》电影拍摄思路的分享 98:32 三宅唱一直以来对于拍摄小说改编电影的心愿、思路及方法论 102:57 对三宅唱导演方法的夸奖和补充
- 004 电影《只在那里发光》 7.3/10 —— 吉娃娃和白马王子跳舞跳呀跳呀一二一
声明:本播客属于绫野刚粉丝自嗨播客,播客里没有由来地出现的 “妈妈” 、“妈”的称呼,均指代日本男演员绫野刚。在本播客中,我们会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聊电影,但偶尔,不可避免地,我们也会突然切换到粉丝人格热烈讨论绫野刚。麻烦大家包容理解🥺谨慎收听! 本集又名: 打六分的人说:发光应该拍四个小时 函馆也会有白马王子吗? 01:44 聊发光的契机 02:45 播客流程的介绍 03:46 电影基本信息 07:47 打分环节 伞伞:6分 杉杉:8分→7分→8分 else:8分 08:57 电影和原作小说的改编、创作背景的介绍 杉杉翻译的《发光》原作 上部 佐藤泰志本人生平背景的介绍,及原作作者和本作主角佐藤达夫之间联系的猜想 09:49 原作小说时间下北海道背景的简单介绍 12:45 a.千夏一家的背景 b.经济萧条下的市民生活 原作小说的剧情介绍 15:09 对于电影对于小说内容改动的对比和猜想 18:57 a.达夫角色的改动 b.千夏和中岛的关系的改动 c.相对于小说情节,电影的改动使得情节更富戏剧性 d.达夫对于同千夏结婚,小说和电影态度的不同 e.情色戏小说和电影风格的不同 中插提问一:电影里的达夫会出入风俗场所吗? 24:40 f.千夏和拓儿的人物形象在电影和小说的不同 中插提问二:达夫在原作中是本地人还是外来者 27:20 中插提问三:小说中千夏为父亲解决性欲是核心情节之一吗 27:37 29:03 电影优点环节的讨论 电影改编对于原作情节的删繁就简 29:15 对于菅田将晖表演的认可 31:29 a.逻辑和直觉的结合(对比《相残》、《错乱的一代》) b.自行车相关的戏 c.部分表演桥段对动物情态的模拟 d.对于菅田将晖饰演拓儿适配性的认可 e.演员本人对于角色动作的设计 f.演员本人对于拓儿的善于察言观色的特点的捕捉 对于电影镜头的认可 38:32 a.平移镜头的使用 b.摄影和导演设计对于绫野刚的美的捕捉的擅长 c.情欲镜头对于男女主关系的表达 d.柏青哥店内环境音对于经济萧条的表达 e.男女主角吃西瓜桥段声音和黑暗室内戏的结合 f.中岛凝视拓儿的镜头的清晰的表意 g.在电影中绫野刚是不是被塑造的“白马王子” h.反观藤井道人,对于达夫和千夏水中镜头的欣赏 电影对于千夏的改编 47:28 a.小说的千夏更加自贱自轻,电影的千夏性格更具现代性和真实性 b.千夏在电影中提及家人是对角色自身生活选择一个很好的注脚 对于电影主线的梳理,对男主角佐藤达夫角色弧光的肯定 51:07 对于电影主题立意的肯定 54:16 a.有别于同类题材的表达的表达方式 b.聚焦角色更深层的人生抉择的简洁表达增添了主题厚度,也省掉了对悲惨生活的“奇观化” 情节冲突的自然 57:53 a.情节的推动均来自人物的内在动机,而非单纯的外在推动 b.对于拓儿对中岛态度的举例 c.对于拓儿对刺杀中岛心理的分析 d.对于拓儿和姐姐的一体感对观众造成的冲击的肯定 电影焦点的青春性 63:11 a.三位主角的青春气息 b.三角的设置使得男女主角的关系更轻快和丰富 走钢丝的观影体验 65:32 a.观影带来的道德的不安感及其来由 b.对比其他作品进行举例 c.对于电影中的唯一“反派”中岛的形象的多义性处理 d.对于暴力镜头的冷静表现 反观藤井道人,对于拓儿刺伤中岛场景的处理的肯定 69:44 e.对于角色道德抉择,在观众角度上情绪体验的完整性的肯定 f.电影极端的道德选择对于主题展现的简洁和高效 对于绫野刚部分表演的肯定 73:25 a.绫野刚的打人戏 b.达夫被千夏揍的部分的反应是演员特质和角色的结合 c.达夫抽烟镜头的处理表现出来的对千夏的尊重 对于文本的喜欢 75:24 a.千夏“我本来就是女人”,放在当下背景下的力量感 b.千夏讲家人的设定是达夫心动的原因之一 c.拓儿误食药的场景是电影为数不多的“互害”社会关系的表现 对于喜欢场景的补充 78:00 a.达夫约千夏去海边游泳之前千夏戴帽子细节的展现 b.父亲喊千夏名字的镜头的多义性的阐释,以及对于电影中千夏对于父亲的回忆场景的肯定 c.中岛台词“正是因为珍惜(家人)所以才变成现在这样”的猜想 82:23对于电影的缺点和困惑的讨论 缺点&困惑1:对于电影环境和反派塑造的不满意 82:42 a.对于女主角被中岛凌辱的镜头的批评,及其理由的阐释 b.中岛对于千夏的剥削和压迫是否可以在凌辱戏之前就展露清楚 c.对于中岛对于千夏的凌辱戏的演技的批评 d.对于中岛台词“正是因为珍惜(家人)所以才变成现在这样”的批评 e.千夏生活环境中迫害、互害关系呈现的缺失,及其造成的对于女主角最后试图弑父的角色回路的铺垫不足 else对于伞伞指出的第一条缺点“对于电影环境和反派塑造的不满意”的部分反驳 87:28 g.电影对中岛有生活瞬间的展现 d. → h.对于中岛生活的压抑不需要具体的展现 a. → i.对于女性角色的性暴力是否必要的标准,以及是否有更好的表现方式? e. → j.角色于家庭的赡养责任更多来自于人格的内化,而非外部的推动,所以省掉环境的迫害其实是一种删繁就简 对于反驳的反驳及相关讨论 93:42 h. → k.对于角色的想象可以自由解读,但是创作者需要有表达的痕迹 i. → l.对于性剥削的规避暴力镜头的举例《四月三周两天》 j.→ m.电影可以不体现压抑,但是不可能不存在压抑,电影家庭氛围对于压抑气氛的缺失,并进行举例 杉杉对于伞伞指出的第一条缺点“对于电影环境和反派塑造的不满意”的部分想法 97:50 d. → n.中岛的角色其实不需要丰满,电影对于中岛和千夏的纠缠反而展露得太多了 l. → o.《四月三周两天》所描绘的主角是女学生,和本片主角千夏存在身份上的差异,性暴力的接受程度在观众的层面上也会存在差异 e.&j. → p.千夏生活的悲惨不是不够而是太多了 q.电影对于贫穷面貌的展现是真实丰富的 r.else对于性暴力的场景的功能性的补充 s.电影对于暴力和剥削的聚焦非常克制 t.在电影和小说中对于照顾父亲的责任落在千夏身上的处理方式的不同 108:58 u.千夏对于照顾父亲的态度的猜测和变化 对于反驳的反驳的反驳和相关讨论 114:33 p. → v.对于女主所处的环境压迫,不是电影展现的多少,而是文本是否高效的问题 o. → w.并不赞同为了打动观众所以就要对角色进行更惨烈的暴力展现 x.分析千夏被凌辱的场面是为拓儿其后选择刺杀中岛的道德免责。这个道德免责的功能性全都设置在“凌辱戏”这一单一场景上,是暴力场面令人不适的原因之一。 y.风俗酒馆细节展现失真的举例 n. → z.对于中岛这个角色对于千夏的态度,电影的“因爱生恨”相比原作“见财起意”更具有随机性,缺失了系统性的力度 补充:对于性暴力场面的诟病并非对创作者意图的揣测,而是对剧本前半段表现能力和剧本结构所展现出的力度的质疑。 缺点&困惑2:对于电影中各个关系的不明确,以及主要关系的不够突出 119:20 a.对于电影分为达夫到来前后电影中关系的分析 b.达夫和千夏关系转变的完整的肯定 c.达夫拓儿关系描绘的缺失:拓儿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对于中岛看法的转变,以及拓儿对姐姐的重视,是否可以基于达夫对于拓儿的影响 d.达夫对拓儿的存在影响的推测 e.拓儿可以视为一个父亲失位的角色,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拓儿心中父亲象征和引导从中岛变成了达夫 f.对比小说中中岛的社会地位,拓儿和达夫的桥段,电影对于拓儿和达夫的展现不是不够,是不够高效 g.对于拓儿对于中岛态度的另一重猜测 由缺点&困惑2延伸出电影的改编缺失了原作中对于拓儿这一角色的“共产主义”精神的描绘 129:40 缺点&困惑3:达夫所代表形象的表意不清 133:54 a.绫野刚的矿工气质还是太精致了 b.对比原作,电影对于达夫背景人设力度的缺失 c.编剧自己对角色基调建立的不够清晰 d.对于千夏对达夫说“去给过世的人扫墓吧”使得达夫走出阴影的转变的功能性的质疑 d. → e. else的理解 缺点&困惑4:对于电影部分剪接逻辑的不赞同 141:50 a.对于拓儿第一次被达夫打后被赶出家门前后剪切逻辑的不赞同 a. → b.对于这一幕else的不同理解 c.对于千夏对达夫说“进山之前去扫墓吧”后达夫的哭泣,之后过渡到情欲戏的衔接的不赞同 d.一些插科打诨 148:21 吴美保导演对于绫野刚的评价 150:14 对于下期的预告 佐藤泰志改编成电影的相关作品的推荐:《你的鸟儿会唱歌》、《跨越栅栏》、《海炭市叙景》 对于《大象席地而坐》的推荐 剪辑 & shownotes:伞 策划:杉 & 伞 & else 开头&结尾音乐来源 :《只在那里发光》
- 003 电影《去唱卡拉OK吧》8.3/10 —— 我那离经叛道的小姨
本单集名称来源于B站用户@ 融化在蛤蜊汤里: 感谢这位网友!!! 本集又名: 擦,往城市的边缘擦;擦边的艺术,背德的神;世界上最可爱的叔叔 —— 起名小天才 else **本播客所有内容都为绫野刚粉丝自嗨,一切和电影/漫画有出入的地方,都是我们没有记清** **原作粉和狂/////聪粉不要听,求求了😭** 01:01 环节介绍 02:18 基本信息和打分 08:38 对于影片和原作改动的对比 对比原作聪实更具有主动性 08:52 对比原作对于主角聪实生活环境的改动 09:49 漫聪、映聪对于合唱团练习态度的不同 10:44 聪实转变的动机和狂儿出现时机的重叠 13:12 聪实对狂儿态度主动性的表现 13:41 a.对比原作,聪实对狂儿害怕、抗拒的表现 b.对比原作,聪实对狂儿态度的几次松动 c.对比原作,聪实对狂儿感情的转折和萌发 电影为了消除狂儿在漫画中表现出的masculinism所进行的改动 21:30 a.电影进行的去暴力化的处理 b.电影狂儿更纯粹、简单而可爱 c.改名事件在漫画和电影中起到的不同作用 封闭的卡拉ok包厢vs阳光下的天台 29:05 a.漫画中,卡拉ok包厢是聪实逃避现实的秘密基地 b.电影中,卡拉ok包厢是聪实被诱惑的太虚幻境 c.原作和田:岡同学真卑鄙/电影和田:在乎合唱更在乎你 d.以争吵、送草莓等事件为例,分析聪实和狂儿的关系与矛盾 漫画的主题是烦闷的青春向奇遇逃遁,电影的主题是青春的延续 44:40 野木对绫野刚的印象对于成田狂儿塑造的影响 47:05 对于变声期的一些随想 53:08 60:08 对于漫改电影的看法,以及本片和其他漫改电影的对比 漫改以电影载体,必须有别于cosplay而进行二次创作 60:50 a.影像化作品需要更加慎重地选择呈现的内容和方式 61:50 b.电影和漫画的时间节奏差 63:56 c.关于人物内心独白的表现方式 65:00 过于依赖演员完成度给漫改电影带来的限制 66:50 简述漫画分镜中电影所不及的表现力 72:03 a.日漫分镜与其他类型漫画分镜的区别 72:54 b.电影镜头在漫画分镜中的应用 73:55 c.漫画分镜对时间和空间的切割(以《再见绘梨》为例) 74:44 d.漫画对细节的绝对掌控力 77:40 在此基础之上,漫改需要利用电影艺术独有的优势完成表达 79:10 对比《我破碎的真理子》,简述创作者在漫改中的束缚感 81:19 好的漫改电影应该遵循电影语法叙述 86:39 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 91:30 92:55 本片和其他类型片的对比 简述山下敦弘和《琳达!琳达!琳达!》 93:30 山下敦弘的镜头特点在K歌中的运用 98:00 与和山やま另一部作品《对你上头了》的对比 99:20 漫画中形体语言的符号化对表演的限制 102:40 一些关于妈妈在角色理解上的闲聊:) 104:50 与以《当男人恋爱时》为代表的爱情片进行对比 108:40 简述擦边艺术在K歌中有别于爱情片的表达 109:15 111:49 对于原作的漫画续作《去家庭餐厅吧》的看法 简述《恰饭》与《K歌》相比,感情线的转变 112:05 对于《恰饭》结局的猜想 113:40 《恰饭》是否是一部略显徒劳的续作?115:12 斋藤润作为演员特有的气质在电影中的表现 119:40 突如其来的一些对于绫野狂儿的发疯:) 122:33 124:19 绫野刚的表演和前作的对比 绫野刚在《K歌》中的即兴表演 125:26 狂儿和伊吹相比使用了更母性化的表演 130:04 狂儿的表演是伊吹的延伸?狂儿的表演更可梦?132:35 影院屏幕对于绫野刚表演呈现效果的影响 134:42 以同一场景角色互换为例,分析狂儿和伊吹的表演差异 137:45 浅析伊吹和狂儿的角色塑造方式和过程 137:50 masculinism式的成田狂儿为何缺乏魅力? 143:45 演帅哥不要怕扮丑 146:40 剪辑:伞伞 shownotes制作:杉 策划:杉 & else
- 002 营养丰富:初拉寒国影帝黄/////晸//////玟
本栏目又名:我进寒影拉瓜像是逛超市 本播客为绫野刚粉丝自嗨播客,除却绫野刚以外的演员大名均用分隔符隔开,或者用()进行替代。 00:00 本期介绍 01:25 一同看过和将会提及的黄/////政//////民参演电影 02:14 公路电影、首尔之春、当男人恋爱时剧情简介 02:53 首尔之春大家喜欢的点 对比芝加哥七君子审判,阐述首尔之春的立场先行存在电影的情绪表达 03:06 肯定首尔之春对正反两派的行事逻辑的表现 04:40 肯定首尔之春反派逻辑的设置的两个优点 05:48 肯定首尔之春紧张感的营造 06:34 类比bible,肯定首尔之春和对历史人物道德摇摆的呈现 09:25 对影片不存在“决胜时刻”的肯定 13:29 对正派角色动机欠缺的质疑 15:15 “道德底线”设置的技巧对电影群像刻画的作用 16:23 主角和反派的相互映照 18:50 导演对于李泰信设置的意图,导演对于郑////雨////盛银幕形象的投射19:33 对于“类bible”的补充 21:40 全斗光夺权“三板斧”和电影对于“权力”运作的诙谐表现 22:33 24:17 当男人恋爱时大家喜欢的点 对于影片前三分之一的肯定 24:18 对于影片人物塑造的肯定 24:41 else对于男主表演印象最深刻的一幕 27:04 对于影片男主角家庭塑造的肯定 28:18 对于主角父亲角色刻画的肯定 29:28 对于哥哥角色形象塑造的肯定 29:46 大家都喜欢的侄女桥段的肯定 31:20 对于嫂子角色的猜想 31:35 对于家庭中女性角色的刻画对主角的女性缘分的侧面反映 32:05 32:25 公路电影 对于公路电影主角团状态描摹的肯定 32:37 对于主角团主要角色生态环境描摹的肯定 33:49 对于影片缺乏社会使命感的肯定 35:01 影片疯女人角色和《冬冬的假期》疯女人角色的对比 35:55 对于影片毫无缘由的故事逻辑的肯定 37:51 讲解影片中喜欢的镜头 40:03 对于大植、锡元角色形象以及二者情愫的批判 40:30 对于锡元的妻子的角色的批判 44:21 对于本片结尾的期待和批判,以及针对结尾更多细节的期待 45:31 对于本片其他主要角色逻辑的欣赏 47:06 针对本片大家心中“高光时刻”的欣赏 49:11 针对本片不足地方自己的补充和联想,针对结尾的弥补 51:57 前文对于“大植、锡元角色形象”的诟病来自于千禧年前后同志电影窠臼55:46 对于锡元妻子角色的喜爱 56:35 针对影片聚焦选择问题的回应 57:15 延伸本片影片聚焦选择问题和绫野刚参演的《闭///锁////病///栋》的对比 57:57 针对本片“高光时刻”镜头处理的补充和赞美 58:31 针对本片和《闭///锁////病///栋》对比的进一步讨论 59:07 65:15 黄/////政//////民其他电影的简介 《阿修罗》的介绍 65:25 《阿修罗》优点的阐述 66:03 1.“诚实”的“男性逻辑” 2.主角链条的基本合理,针对主角表演的肯定 3.针对本片针对私人以外外部世界逻辑描摹的肯定 4.cp都很好嗑,以及名场面的介绍 5.对比《首尔之春》,《阿修罗》是权力斗争的微观化 6.《阿修罗》剧情呈现节奏中值得学习的部分 7.对于检察官角色的夸奖 8.对于电影所呈现的男性之间互动的暧昧感 9. isay先代一代 《新世界》的介绍 77:38 对电影的感受和优点 78:45 对于黄/////政//////民所饰演角色线的阐述 89:22 《从邪恶中拯救我》的介绍 81:20 反派角色和矢崎的相似性 82:56 《曾是超人的男子》的介绍 83:35 《特工》的介绍 84:18 《老手》的介绍 84:29 《哭声》的介绍和黄/////政//////民的角色介绍 84:37 86:24 黄/////政//////民的演技特点 大家喜欢的场面和表现特点 86:30 1.《公路电影》里大植、锡元电影中途的告别场面 2.《公路电影》里大植、锡元同居时的大植状态 3.《首尔之春》里全斗光事变之前戏剧插曲中的情绪表现 4.用身体演戏 5.《首尔之春》常被称道的两场戏 6.《阿修罗》市长光屁股戏份 7.演戏的其他特点和《阿修罗》其他场面的讨论 8.《新世界》黄/////政//////民角色的功能性 9.《哭声》里的跳大神戏 10.《曾是超人的男子》里的喜剧天赋 11.《当男人恋爱时》对喜剧的补充 12.《从邪恶中拯救我》中看出的对角色状态和自己面部条件的把握 黄/////政//////民表演存在的断裂感 100:29 戏路是否局限 103:31 不同电影导演对演员风格形象的选裁 104:19 是否是流氓专业户? 104:36 对于其他角色是否可以同样处理 105:08 不同演员各自有自己的“角色局限” 105:13 对于配角角色处理的好奇 105:42 演戏令人享受的点 106:25 1.强烈的个人能力 2.个人特点和工业的结合 (代表场景) 黄/////政//////民的银幕形象是否是韩国男性的普遍愿望 107:23 3.领悟能力 黄/////政//////民所饰演的角色是否有透露演员自身的人格? 108:56 黄/////政//////民所饰演的角色缺乏的作者性 109:40 《公路电影》中的演员对于角色的有趣态度,以及对电影的影响 110:37 作为lyg粉丝针对《公路电影》的不负责联想和演员对于角色私人化解读的重要 114:00 类型性演员,及其作用 115:59 和妈妈的对比 118:27 118:53 发疯 如果()和妈妈演一部同志电影 118:53 想看()和妈妈对戏的理由 119:52 胜负欲的尽头是谁先露屁股 120:26 商业电影演戏的精准对于艺术电影是一柄双刃剑 121:14 拉给妈妈做瓜的几种想法 122:55 1.被祸害的水管工 2.黑道电影的crossover 3.对于想看妈妈穿()花秋裤的想象 4.矢崎 X《从邪恶中拯救我》,或者 ()X 走到尽头 5.RPS角度 6.喊一喊阿修罗和isay有多适配
- 001 电影《腐花之雨》 7.1/10 —— 关于私人表达的自恋、可笑、真诚与不真诚
声音来源:else & 杉杉 & 伞 01:26 播客由来,播客环节介绍 02:44 影片基本信息 06:09 打分环节 08:39 缺点环节的讨论 01. 影片精致程度 08:50 02. 渣男人设的不立体 10:13 03. 重要场合的演技发挥 16:22 04. 从演技发挥引出电影文本背景设置的相对单薄 19:13 05. 针对以上的反驳 27:17 a. 强调电影的部分片面可以理解为主观性的呈现 b. 对于主观性呈现的讨论 c. 结合以上内容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06. 延伸04文本背景的设置 继续指出相应的缺点 39:45 07. 性别意识的老派 40:55 08. 讨论“背景设置单薄”的问题出自导演自身的短板还是“有意为之”? 46:18 09. 对于本片导演的编剧作品 《振荡器》的推荐 51:07 10. 针对反驳的反驳 51:30 11. 缺点环节的闲聊 53:08 54:18 优点环节的讨论 01. 对于电影结构的梳理,对电影感情层次的肯定 54:40 02. 对电影双男主设置的肯定,对影片中双男主对照和批评的剖析 56:57 03. 对电影表达私人性质的肯定 61:24 04. 对于伊关和栩谷以及影片真实与死亡关系的讨论 65:59 05. 结合对于影片葬礼场面和自身真实经历的共通,讨论男主栩谷修一的反应、呈现 70:26 06. 对于影片生活式表达表演节奏的肯定,指出影片中的音乐、回忆、停顿、剪切是一种导演有意为之的影片效果 71:22 07. 结合电影和漫画题材的不同延伸缺点环节【05 b. 】中对于主观性影像创作难度的讨论 74:12 08. 针对 06 的反驳 77:20 09. 针对 07 的反驳 78:01 10. 针对 导演/编剧 对于文本自信的讨论和质疑 79:11 11. 针对 06 提出,举例中影片演戏中途的停顿节奏是对生活感的呈现,但并非前文缺点04. 提到的文本背景设置单薄的回应 80:55 12. 针对 06 的举例的又一层解读 82:28 13. 针对导演呈现自觉的讨论 83:10 14. 喜欢的镜头语言的讨论和解读 83:25 15. 对社会热点、移民问题的处理在影片中的作用,和电影的私人表达与公共话题关系的讨论 86:34 16. 对于最喜欢电影场景的讨论和两位男主演门前自白戏份的讨论 94:58 17. 对“酒馆聊天”、“小巷闲聊”到“门前自白”的表达意图的理解 96:40 18. 讨论栩谷、伊关的互为对照是否可以代表导演对部分“迷影青年”互为对照的批评和分析 99:49 19. 从栩谷修一身上感受到的电影梦和生活的双重破灭 101:57 20. 结合 17、18、19 对两位男主演员表演节奏和化学反应的表扬 103:08 21. 电影是否能是一个便宜的梦?103:40 22. 结合导演的直男视角进行对于电影情欲戏表达的讨论106:26 23. 结合 22 对于电影 Lingling 这个角色场景的理解,以及电影新旧时代变迁的感受 112:45 24. 在栩谷修一个人的忏悔与祥子的情感层面上看去,并行 23 的又一重解释 114:07 25. 延伸 23、24 对所讨论场景的进一步理解117:36 26. 对于 Lingling 反应的理解 120:40 27. 对于当下性观念变化的讨论 122:42 124:32 发疯环节(以下都是超主观有偏见的粉丝舞动) 01. 对于男主角表演节奏的讨论 124:56 02. 对于另一位男主角表演的功能性以及和绫野刚互动讨论 130:02 03. 对于影片中对男主角的镜头是否有男凝成分的讨论 143:21 04. 对于《火口》中亲密照片的讨论 148:01 05. 对于女主角身体镜头功能性的讨论 149:09 06. 栩谷修一是漂亮还是可爱? 150:28 07. 对于栩谷修一彩蛋部分唱歌真实性的讨论和解读 156:29 08. 对于栩谷修一关于同女主第一次见面的回忆闪回的解读 162:37 09. 对于女演员演技的补充 165:54 10. 总结感言 167:35 11. 对于另一位男主很帅的感叹 169:39 12. 对于《火口》沉溺主题的讨论 171:15 开头音乐 —— 矶村勇斗 & 和bananaman兜风 《時の流れに身をまかせ》 结尾BGM —— 栩谷修一 & 桐冈祥子 《さよならの向う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