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9. 建立了稳定的日常之后,我再来看《完美的日子》
日常并不是无聊的重复,重要的是我们能在日常里遇见什么。 日常是我每周都很期待的事情。比如我可以在新的一期播客里研究什么话题呢?这周跑步水平是否提升了一点点呢?这周的工作是否有新的想法呢?我期待每天早上咖啡的味道,也期待每天晚上打开啤酒的声音。 这一期可以说是非常过时的选题了,我最近才看了《完美的日子》。当然现在对我也是一个好的时机,因为两年前的我是肯定无法共情的,也看不出那么多有趣的细节。过去一年通过做播客,练习长跑,看书看电影和各种各样逐渐建立起来的稳定日常,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可以掌控的安定感。 日常所具备的仪式感,拥有秩序的生活美学,都融入在了役所广司所饰演的主角之中。役所广司真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演员,90% 时间无台词,全凭眼神微表情,“少即是多”的表演典范,将沉默、微笑、眼湿演到极致。 当然,这部电影不仅讲述了一种生活,更是深刻捕捉了日本特有的文化精神与当代社会心理状态。这正是它所独有的魅力所在。 另外,这部剧也并不是在赞颂这种生活方式,而是展现出了在“完美的日子”背后,现实议题潜流推涌:工薪缩影、阶级滑落、老龄孤身、城市公共性。而且这还是一位外国导演来拍摄的,西方作者观看当代东京,重解都市精神荒漠。当然,也正是因为导演是外国人,以局外人的身份,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将这样的故事演绎得细致入微。 这一期内容,就来带大家重新品味这部优秀的作品,以及我对于生活的思考。 (shownote结尾另附上完美的日子东京地点打卡指南) 本期内容 00:15 从《完美的日子》看日常与安全感 04:34 日常其实是稳定的多巴胺,但日常也很脆弱 11:57 文化背景:为什么《完美的日子》只会发生在日本? 17:17 现代生活中的日常美学与城市生活的孤独感 25:25 主角的日常仪式感与秩序生活美学 29:34 那些闯入和守护了平静生活的角色们 34:55 角色的服装反映出的人物设定和性格侧写 42:11 那些60-70年代的音乐装在了磁带里 46:53 音乐如同一台时光机器,带你短暂回到过去的时光 49:00 电影中出现的地点全解析:昭和风情的东京下町生活场景 55:25 关于标题Perfect Days的一些思考 58:02 电影中的东京社会缩影与多元化生活状态 01:01:42 社会应该包容各种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成功或失败的二元论 01:05:15 关于建立日常带来更加平衡健康生活的一些思考 本期播放的音乐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Pale Blue Eyes The Animals - House of the Rising Sun Patti Smith - Redondo Beach (Digitally Remastered 1996) Nina Simone - Feeling Good 本期相关的网站 www.perfectdays-movie.jp tokyotoilet.jp 本期相关的图片 《完美的日子》取景地打卡指南 这家炒面店是真实存在的... 这件ACG外套我真的爱了,是一件2019年的摇粒绒外套,但电影里明显是古着店淘来的质感
- 48. 东京街区「藏前」:从江户的仓库发展为现代匠人(Maker)之街,被称为“东京的布鲁克林”
「东京体验指南」第九期。 藏前是东京“下町精神”的延续,也是一个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最佳样本。 江户时代,这里以仓库和商贸中心著称;而如今,藏前经过翻天覆地的变化,摇身一变成了艺术家、工匠和潮流咖啡馆聚集地,被称作“东京的布鲁克林”,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 从江户时代的商贸枢纽到当代创意乐土,如今的新一代创业者和匠人们将老旧仓库改造成创意工作室,为街道注入活力。藏前保留了古朴的街景与建筑,却也散发出现代灵感的气息,是复古与创意并存的典型代表。至今漫步街头,仍能感受到下町风情,随处可见批发行与仓库。 我在东京旅行过程中去藏前逛过三次,如果算上在隅田川河岸跑步路过,那可能更多次。从最初的印象是有“好喝的自烘焙咖啡”,到后来逛街仔细观察的时候,发现了更多有趣的细节,这一地区的独特性,也与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变迁,东京城市规划更新的趋势有所相关。 个中思考,都在本期内容里了。 本期内容 Part 1 藏前为什么会被称为“东京的布鲁克林”? * 河岸氛围——在水边慢下来的城市 * 手作精神与职人气质——传统与现代并存 * 仓库改造的个性空间——店主审美 × 老屋味道 * 接驳核心市区却保有生活尺度——交通便利 + 自在步行 * 自然而然的活力,手作共生的街区 Part 2 藏前从江户时代到现代 * 藏前在江户时代是干什么用的? * 藏前为何能“文艺复兴”? * 一段重要的近代历史:失去的三十年 * 90年代中国崛起是否也影响到了日本同期的衰退呢? * “失去的三十年”对东京的城市更新产生了深刻且复杂的影响 * 制造业外迁导致藏前地区仓库厂房出现空置,亟待更新用途 * “经济慢车”对东京业态的影响 Part 3 藏前在近代的生长 * 藏前是东京较早的“仓库咖啡”业态 * 藏前几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咖啡店 * Coffee Wrights Kuramae * Sol’s Coffee Roastery * Leaves Coffee Roastery * Dandelion Chocolate Factory & Café Kuramae * 藏前除了精品咖啡店还有什么? * 藏前周边散策:一步一景的「十字漫游」 * 北|浅草寺 “下町昭和×仲见世商店街” * 南|浅草桥·马喰町 “批发老铺×独立设计” * 西|御徒町·上野 “文博艺廊×高架下小酒馆” * 东|両国 “相扑与江户博的江户 DNA” 本期播放的音乐 細野晴臣,鈴木茂,山下達郎 - メドレー (PART I) バード・ウインド (PART II) ウォーキング・オン・ザ・ビーチ 这张专辑《Pacific》CD购于Tower Records吉祥寺店。 其中有一首长达9分钟的曲目:nostalgia of island(part1·bad wind /part2·working on the beach)即是本期配乐。 细野晴臣、铃木茂和山下达郎于1978年发行了这张《Pacific》,其中还有坂本龙一和高桥幸宏参与制作。这张专辑是日本city pop时期的经典作品,融合了电子音乐和异国情调音乐,加入了冲浪音乐元素和夏威夷音乐元素,营造了一种闲散舒适的海岛度假氛围,非常推荐大家去听一下。 参考书籍 《散步达人:东京咖啡时间》 《东京再发现100+》 - 吳東龍【著】 《失去的三十年》 - 野口悠纪雄【著】 网络资料 蔵前が「東京のブルックリン」と呼ばれる理由 www.renoveru.jp Kuramae Guide - Tokyo's Brooklyn of Creativity and Culture www.yokogaomag.com 本期相关照片 藏前常见的特色小型商店,杂货铺,道具屋 Dandelion Chocolate Factory & Café Kuramae 巧克力爱好者不容错过 一家路过想喝但没去成的小酒馆 一家路过想喝但没去成的小酒馆 藏前附近的河岸码头,仍然在运转之中,具有别样的老式风情 藏前附近一家要排队的和风洋食店 - Pelican Cafe
- 47. 聊聊广义的「徒步」,以及东京有哪些好逛的运动户外集合店?
广义的徒步行走,包括散步Walking、跑步Running、远足Hiking,是很奇妙的感觉,它让人回归到最基本的生命体验,在路上,你能思考的事情变少了,走得越远,身心越疲惫,能思考的事情就越少,很多想象的烦恼都烟消云散,集中到眼下的现实,只需要关心——什么时候该休息,饿了想吃什么⋯⋯这些都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只需要用最简单的理性,做简单的决定。刚刚出发时,头脑可能还在转个不停,只有双脚在不停地走,你会发现,思绪开始慢慢安静了下来。 人为什么会迷上这种简单的感觉,以及为什么日本会有如此繁荣的跑步和远足文化,包括国内现在也成了跑步和户外品牌的激战区,可能正是因为我们抵达了某种阶段,想要让大脑停下来,想要回归最基本的生命体验,行走就是可以抵达这种体验的方式。 我是喜欢徒步行走的人,你呢? —————— 00:15 最近在看《长安的荔枝》,联想到了驿传 03:33 大荔在山里负重奔跑的画面令我印象深刻 05:13 徒步从古代功能性到现代疗愈性的演变 10:24 徒步治愈了现代生活中的复杂思维与快乐消失 13:01 松尾芭蕉的徒步旅行与《奥之细道》 16:17 四国遍路徒步巡礼的历史与意义 18:15 箱根:东京附近的温泉圣地与徒步天堂 21:08 东京运动户外专门店推荐 大型集合店: Alpen Tokyo 石井スポーツ ヨドバシ L-Breath 好日山荘 Super Sports Xebio 小型买手店: STRIDE Run Boys Run Girls Black Brick 24:37 日本跑步商店的独特购物体验 29:00 实体店的独特体验与国内电商对比 32:52 东京旅行中的跑步体验:隅田川、皇居、代代木公园 38:05 徒步让我们变得自然 本期播放的音乐: Red Garland - Long Ago And Far Away 本期相关照片:
- 46. “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 -- 聊聊剧里的,和我体验过的吉祥寺
「东京体验指南」第八期。 筹备本期内容的时候,我苦于不知从何讲起,吉祥寺已经有这么多吸引人的标签,又有什么值得重新讨论之处呢? 我在吉祥寺短暂停留的一天,确实察觉了到许多令人惊喜的细节,这个街区的气质与众不同,并且有一种令人安心的感觉,我想要就待在这里。不像新宿涩谷的繁忙和霓虹灯带动兴奋的感官,也不像银座或是港区的精致富贵让人觉得遥不可及,甚至与曾经小资生活但如今日渐网红化的中目黑、代官山也有所不同,那么就更不像被定格成江户风情主题公园但却满是游客的浅草了。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无意间看了一部2016年的日剧《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我一开始以为这部剧是吉祥寺的旅游宣传片,开始看之后发现完全不是我想象的套路,但是,我从第一集开始就被吸引住,竟然一口气把这部剧看完了。 这部剧总共11集,讲述了12个想要换住所的人,每个人的生活都遇到了某种拐点,因为吉祥寺是人们公认最想要居住的街道,于是他们兜兜转转,都来到了吉祥寺。 故事里每个人都面临着“想要改变现状但不知道该怎么做”的问题,社会压力,失业,失婚,失去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吉祥寺是一个日本民众票选最适合居住的街道,这些迷茫中的人们想着既然大家都想住在吉祥寺,那么我也去吧,说不定就可以找到幸福。 剧中客串 ---- 又吉直树 ---- 作家兼演员,在他的作品和访谈中,吉祥寺作为一个重要的背景地经常出现。他喜欢在井之头恩赐公园散步、在二手书店徘徊,还常去当地的咖啡馆写作或思考。他曾谈及自己在吉祥寺时期的孤独感、文学启蒙、与朋友的生活细节等,展现出这个地区对他人生某个阶段的特殊意义。吉祥寺是他“逃避寂寞”的地方,也是灵感萌发的源头。 但是剧中的人,包括又吉直树,最终都没有选择留在吉祥寺。 “虽然吉祥寺是条很好的街道,但美好的街道不止吉祥寺一处,东京比你想象的更大,有许许多多的街道,而这其中也一定有最适合你的那一条街。” 也许是因为吉祥寺是一个「舒适区」,这也许就是东京最宜居的区域,并且似乎适合所有人,也代表了一种归于安稳的生活状态,或是因为远离市中心,这里也是一个适合逃避的地方。毕竟中央线沿线的许多地方,人们从中午就开始喝酒了。 在偌大的东京,无论你想要出人头地,亦或是想要安静地躲起来,都有可以安心之处。你既可以留在像是吉祥寺这样的舒适区,也可以离开这里去寻找新的可能性。 我猜,这也是东京为什么如此令人着迷的原因。 本期内容 00:15 回顾东京之旅:在休息中探索生活灵感 02:35 我的超级J人旅行规划,以及为什么要选择去吉祥寺 第一部分:从一部关于吉祥寺的日剧说起 04:49 关于我心中宜居社区的几个标准 10:11 《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 15:13 每个人物心中都有自己期待的吉祥寺 17:33 《火花》作者又吉直树在吉祥寺的生活经历 23:12 这部剧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吉祥寺又意味着什么 第二部分:正篇开始!关于吉祥寺的介绍与体验 28:25 东京吉祥寺的历史、位置及发展 35:08 昭和时期至现代的吉祥寺发展变迁 38:58 吉祥寺南北区的差异,井之头恩赐公园的来历 41:24 吉祥寺为什么会有“文艺气息”? 42:44 吉祥寺的音乐文化与发展史 46:49 吉祥寺的Tower Records和Disk Union和别处的不一样! 50:44 在吉祥寺吃到了孤独的美食家同款 54:38 发现一家独特的跑步户外买手店Black Brick 55:51 精品咖啡店激战区,以及这次遗憾没去成的 59:37 吉祥寺是我心中的理想生活社区吗? 本期播放的音乐 松本佳奈,神谷洋行 - 吉祥寺には君がいない EGO-WRAPPIN' - That's What I Need 本期聊到的店铺和相关照片 LIGHT UP COFFEE Andoh Coffee 保留旧时风情的横町 Black Brick跑步户外买手店 Disk Union 吉祥寺PARCO店 在吉祥寺Tower Records买到了关于City Pop的书籍 出现在孤独的美食家S1E7的餐厅Kayashima,推荐经典搭配:那不勒斯意面+牛肉饼
- 45. 聊聊我旅行中去过的书店,以及逛书店如何丰富了我的旅行体验
我过去的旅行一直会苦于除了吃喝玩乐以外,还能寻找到什么样的乐趣。在我还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时候,旅行的过程更多是在寻找好喝的咖啡,好吃的餐厅,是填满肚子的快乐。 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逛书店某种程度上像逛超市一样,只不过食物喂饱的是胃,而书更在于我的大脑今天想要吃什么。所以其实逛书店,你把大脑和你的胃想象成同样需要填满的身体器官,就很有意思了。 本期内容: 00:20 关于读书带来的丰富体验,和旅行中逛书店的体验 04:27 逛书店就像逛超市,看看你的大脑想吃什么 10:45 书店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与挑战 15:18 每一家茑屋书店都在服务该地社区多样的需求 19:31 东京茑屋书店的体验变化 23:38 旅行时探索二手书店的乐趣:在BOOKOFF淘书 26:04 神保町是适合带着目的去探索的区域 30:40 东京堂书店、神田古书中心(KANDA KUSHO CENTER)、纪伊国屋书店(新宿店) 33:55 银座单向街、东京一乘寺惠文社书店 37:11 京都下鸭神社古本祭汇集了关西的古书店 40:04 香港湾仔富德楼(艺鵠ACO Art&Culture Outreach) 46:07 广州1200 BOOKSHOP和一家忘了名字的书店(客厅) 50:49 在上海我常去的书店 57:11 结尾:引用了一段许知远老师在银座单向街书店二楼的采访 本期播放的音乐: 海浪(Wave)- deca joins 本期相关图片资料: 东京堂书店楼层的分类方式,反映了书店的想要呈现给顾客怎样的启发 香港富德楼 神保町的神田古书中心 神保町著名的内山书店 我每到一地必逛的BOOKOFF,适合淘许多过去的东西 下鸭古本祭可以买到多年前的旧杂志
- 44. 离开“景区化”的主街,去感受岛民的生活日常
「冲绳体验指南」第三期。 《岛唄》(シマウタ/Shima Uta)可谓是冲绳最著名的歌曲,冲绳语里“Shimauta”原本就指“岛之歌”,意为琉球群岛的民歌统称。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首歌曲的现代版本(即广为流传的版本)实际上是由日本本土乐队THE BOOM于1992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冲绳传统音乐和文化。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冲绳古谣,而是融合了冲绳音乐元素的现代歌曲,却因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成为象征冲绳精神的重要文化符号。使用冲绳特有的琉球音阶 (五声音阶,类似中国五声调式)、三线伴奏,以及独特的颤音唱法(如“クイ”声)。 最初有冲绳人批评《岛唄》是“本土音乐人对冲绳的消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真诚的表达逐渐获得认可。 在1993年到2024年期间,这首歌大概有上百个翻唱版本,早已脱离了原本的冲绳民歌的定位,变成了世界音乐的一部分。 今天在寻找本期配乐的时候,偶然听到了《岛唄》苏打绿的版本,这首歌收录于2024年《你在烦恼什么》的复刻版专辑。歌词经过了些许修改发挥,通过吴青峰独特的嗓音唱出来,有着别样的空灵感。 ...... 今天突然想要更新这期关于冲绳的内容,是因为我之前发的两期冲绳的内容,这段时间突然增长了好几百个播放,也收到了一些新的回复,在这里感谢听友们对冲绳系列内容的支持。大概是因为天气逐渐变暖,冲绳四月就开海了,旅游旺季也随之到来。我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去了冲绳,都有非常不错的体验,我翻了翻相册,也非常怀念当时在冲绳旅行居住的一周。 虽然那时候是冬天淡季,但是那时候较为安静的冲绳,反而让我可以不被打扰地体验生活的日常...... 早上起来跑跑步,即使下点雨也没有关系,上午散步出去喝咖啡,下午去探索各种我感兴趣的当地民俗民艺,晚上则选择一座居酒屋躲进去品味多种泡盛的滋味。 这一期内容,大概是想要分享当时这些“日常”的感受。 ------------- 不仅是冲绳,日本各地的众多名胜古迹都深陷“景区化”的泥沼。大约140万人口的冲绳每年要接待600万左右的游客。虽然冲绳处于旅游业的风口浪尖,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并没有被抛弃。冲绳经历了美国文化的冲击,又突然转向日本化。在这过程中,“冲绳文化”和对祖先的追思都被压抑着,而今却成为旅游业最重要的原动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创收获益的同时,冲绳人也在努力保护自己的文化,使之世代相传。冲绳文化从琉球王国时代就已经深入骨髓,由祖先继承下来,也必须由子孙世代传承下去,这些文化遗产也在景区化进程中失而复得。同时,冲绳人以景区建设为立足点,将价值观中最重要的祖灵信仰,以歌曲、舞蹈、泡盛、琉球料理、陶器、纺织品等形式具象化。 总之,虽然冲绳原有的思想、文化、艺术等,一度随着琉球王国的消亡而遗失,又在战争中停滞不前,但如今的旅游建设,或许正是冲绳文化再生和发展的一个契机。 *本段落资料来自《Design Travel》杂志 ------------- “日常”的对立面是“景区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市中心的国际通。作为一条主街,我认为国际通的存在就好比上海有南京路步行街一样,是一个高度景区化的街道。在离开主街后,走到国际通的各个岔路口,让我倍感惊喜,尤其是在我出发前其实有做一些关于冲绳风土人情的功课,所以在逛街的时候看到了其真实存在的样子,还是很有新鲜感的。借着这样的思路,我探索了更多并非游人如织的地方。 当然冲绳也是一个适合乘车远行,或是海边度假。但这一期主要还是以公共交通和步行可至的地方,以那霸市区为主。如果你有想要在城市里步行的行程,这一期内容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之前的两期内容: 22. 冲绳体验指南(二):盘点我们去过的30个地点/店铺/餐厅和文化设施 21. 冲绳体验指南(一):从琉球泡盛和美国小麦说起,聊聊冲绳的历史 ------------ 01:30 今天突然听到了这首苏打绿版的《岛唄》 04:51 冲绳‘民歌’的情感:直面苦难并选择积极生活 07:20 最近想要更新这一期内容的原因:新的思考 09:23 离开“景区化”的冲绳,进入岛民数百年的生活里 12:06 海岛天气对步行体验与生态景观的影响 13:55 乘坐冲绳单轨列车,在高处俯瞰如今的城市风貌 16:28 海岛风土与复杂历史带来的独特城市界面 19:55 在城市建筑中寻找多样性和历史痕迹 26:54 通过建筑探索冲绳的历史与文化 28:59 首里城格局所体现出来的“中日双朝贡”格局 33:18 探索首里城的城下町,复杂的小街道里充满惊喜 38:51 居民区里的金银器物店、泡盛酿造所、酱油酿造所 46:16 国际通有点无聊,但旁边的岔路很有意思 48:36 浮岛通、平和通、壶屋陶器街 58:42 读谷村:冲绳民艺之最高水准 01:01:24 一些对冲绳的历史与现代生活的思考 01:06:16 何为旅行?《Design Travel》和《Momoto》杂志给我的答案 ------------ 本期播放音乐: 岛唄 (Live in summer) - 苏打绿 本期相关图片: 琉球王国时代的首里城与城下町的复原图,如今的城下町依然居住者许多居民 城下町里的酱油酿造所 金银器物店,在居民的家里 也是藏在居民区半山腰的SOBA店,于1950年创立 读谷山窑入口的介绍 读谷山窑每天的日常 壶屋陶器街的碎瓷器小路 具有昭和复古气质的平和通商店街 街头随处可见的印刷在墙面的店招
- 43. 打开东京的N种方式:与旅行东京十二年的晴小姐对谈
「东京体验指南」第七期。在我5月底的东京旅行启程之前,和身边一位“资深”东京旅行者,在周六下午对谈了两小时关于东京的见闻体验。 晴小姐刚上班时是一位时尚媒体从业者,2013年跟随公司团建第一次去东京,由熟悉当地文化的同事引导,探索了当地人熟知的路线,她的同事热衷于用手帐的方式制作旅行攻略,相比于如今大家习惯于用社交媒体,这种手动的方式虽然慢,但可以增加思考对比的时间,更能筛选出自己最想去的,更小众且地道的旅行体验。之后,晴小姐每年便频繁前往东京旅行。 十多年时间里,晴小姐基本上每年至少要去两次东京,住过各个区域的各种酒店和Airbnb,吃过许多奇奇怪怪的餐厅... 买过友多八喜的电饭煲,也爱逛南青山的买手店。她甚至在东京丢过护照(这期太长剪掉了这一段),还在轻井泽碰到了鬼(在结尾花絮里,胆小勿入)。 这段漫谈算是打开了一个关于东京的话匣子,囿于时间限制,这次对谈有太多想要展开的内容没能聊下去。不过各位对东京感兴趣的听友们,姑且可以打开听听这段漫谈,如果你也觉得很有趣,下次我们再展开聊聊? --------------- 00:15 2013年第一次随公司去日本旅行的经历 03:55 Solo Trip爱好者晴小姐曾经也是一位购物狂 07:38 东京居住体验:银座、上野、浅草、港区、日本桥 14:50 展开说说日本桥:东京早期的商业中心 18:57 东京购物体验:银座、新宿、涩谷 22:15 许多年以前尚未搬迁的筑地市场 25:36 社区超市里的秩序感:整齐排列的饭团和高饱和度的水果 31:04 秩序之外的混乱:歌舞伎町和涩谷的体验 35:23 东京蓬勃的时尚买手店与古着消费文化 42:07 日本线下经济繁荣之谜(没有聊出答案) 49:26 假设思考退休后旅居东京的理想区域 56:24 探讨上海与东京双城生活的可能性 59:49 上海与东京在消费体验上的差异与融合 01:04:38 探讨在东京开民宿的可能性 01:07:10 探讨提早退休的可能性,哪怕少花一点,少赚一点 01:12:30 本期花絮:晴小姐在轻井泽遇到鬼的体验(害怕听鬼故事的朋友请跳过这段花絮) --------------- 本期播放的音乐: Eddie Higgins,Scott Hamilton - あなたの家に帰りたい
- 42. 当我们谈论新宿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东京体验指南」第六期。 新宿的复杂性令人着迷。 2019年第一次来东京我就住在新宿,因为这里购物方便,交通便捷。这里有最复杂的交通枢纽... 国营铁路、地铁与私铁交织的地下迷宫,让人感到迷失。出站进入附近的街道,会加重迷失的感觉 ,甚至会让你觉得有一些脏乱差。但如果你开始习惯这种混乱,并且仔细凝视为什么这样的混乱,会在城市革新的潮流之中保持其上个世纪留下的风貌? 比如新宿黄金街,这里充满了赛博朋克风格的末日废土的感觉,街道上布满了尺寸迷你的酒吧。这些酒吧大多只能容纳几个顾客,是各种国籍人们聚集的地方,坂本龙一在其自传《音乐即自由》也讲到过他大学时代常混迹于此的描述。 而在作家新井一二三的《东京迷上车》这本书中,我从她真实的回忆中了解思出横町的历史变迁和独特魅力。这个地方在城市复兴中拒绝改建,保留了黑市时代的整体结构,即使经过火灾和翻新,仍保持了众多小店的原生态。尽管面临存亡危机,通过常客的捐款和游说,思出横町得以保留,成为了具有文化意义的地标。 新宿的有趣,仅仅是随便展开讲讲已是六十分钟的时长,这种复杂性令我着迷,让我不禁在下一次东京旅行的计划之中加入了对新宿的深度探索,而今天这一期内容,姑且作为一个开篇吧。 本期录制我试图用周休三日最初的录制方式,由我一边独白,一边播放和这段讲述相关的,好听的音乐🎵,这也是我觉得最舒服的录制方式。所以这一期有许多好听的音乐,我猜你一定会想要听听。 这一期都有些什么内容呢?👇 00:15 为什么要聊聊新宿? 01:47 西新宿到东新宿,完全不同的体验 05:42 歌舞伎町与新宿黄金街的奇妙探索 10:27 新宿黄金街的发展与文化留存 15:46 新宿黄金街与坂本龙一 19:25 当我们谈论新宿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2:35 作家新井一二三回忆中新宿六十年代的历史 26:25 夹在高楼大厦中的思出横町(也叫“小便横町”) 31:07 城市更新中的回忆与消失的烟火气 35:26 纪伊国屋书店与新宿中村屋 39:39 新宿中村屋:东西方艺术与饮食文化融合的沙龙 43:11 分享我的新宿购物偏好 49:35 新宿的交通枢纽功能:可以去哪里? 55:40 后记:一些总结陈词 本期播放的音乐: 北野武 - 新宿午前3时25分 武満徹 - The Last Waltz 坂本龍一 -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松任谷由実 - NIGHT WALKER 小比類巻かほる - CITY HUNTER ~愛よ消えないで~ 浅香唯 - Sunrise to Sunset 本期相关的书籍: 坂本龙一自传中关于新宿黄金街的一段故事 新井一二三的书中也有许多对于新宿的讲述 森山大道的新宿写真集
- 41. 濑户内海(二):聊聊安藤老师,和他在直岛上建造的世界 with @铝合金
本期我找到了安藤忠雄老师的“头号”(非官方认证)粉丝小吕。小吕也是一位马拉松爱好者,当然她比我厉害多了,她全马PB是3小时19分,也是一位在跑圈小有名气的博主,小红书搜“铝合金”就能找到她。 小吕在跑者身份之外,其本职工作是一位建筑行业从业者,大概是偏美术馆项目落地的策划这一类工作...... 隔行如隔山,我也很难描述她具体是做什么的,就像她也很难描述我在公司是做什么的。 但因为跑步,我们有机会一起合作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某天收工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包车的有限空间都让给了昂贵的拍摄设备,一行人只能冒雨狂奔,跑去地铁站躲雨。躲雨的时候就聊了起来,聊到了某一次我在直岛的旅行过程中也是这样突然开始下雨。 濑户内海是一个拥有神奇天气的地方,上一分钟阳光折射出蓝色的海面,可能下一分钟就会开始下雨。在直岛上,建筑物大多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所以无论什么天气,其实没有进去和出来的感觉,所以遇到下雨,也是不用刻意去躲雨,和我们在城市里的本能最不相同的,就是去享受逃离城市,回到自然的感觉。 今天选的这首歌也很应景,歌词大概是这样: There's a storm coming You'd better run There's a storm coming Goodbye to the sun There's a storm coming You'd better run boy run ........ 本期播放的音乐: There's a Storm a Comin' - Richard Hawley 本期Shownotes由「通义听悟」生成 04:41 第一次见到安藤老师的经历与感悟 09:46 1988年左右安藤老师来到直岛的故事 13:24 安藤老师的建筑与艺术创新 16:52 用艺术振兴小岛:美术馆与艺术家的故事 22:33 艺术与商业:濑户内海艺术振兴的探讨 27:11 安藤老师的建筑理念与人生故事 29:35 安藤老师的成长经历与建筑哲学 34:07 安藤老师的拳击手生涯及其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39:26 题外话:跑步对生活自律和整体健康的影响 43:50 直岛安藤作品之旅:哪些值得体验? 49:48 地中美术馆的独特设计理念 55:05 城市与自然中的美术馆体验 59:23 安藤忠雄美术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01:03:34 安藤老师的建筑理念及其对自然的融合 01:09:18 离开城市,旅行就是应该充满惊喜 本期聊到/参考的书籍:
- 40. 咖啡店是大人的“托儿所”。@BUNBOO Coffee
「附近生活」第3期,来到徐汇区永康路27号BUNBOO Coffee☕️。 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搜索BUNBOO Coffee,你会看到许多关于这家店和店主@铿锵硬仔 的标签描述:大厂辞职创业、网红马路、宠物友好、莫干山、竹子、茶咖... 是的,主播我也是在社交媒体上刷到店主的帖子,并且发现彼此竟然有共同好友(shout out to共同朋友Nina),经过一番了解,我和硬仔竟然是短暂的前同事,只不过在不同楼层不同部门,后来她跳槽了,也是在同一片区域做大厂打工人... 只不过我现在还在打工,但是硬仔却做了一件大家想做但不敢做的事:辞职开咖啡店了(有点东西)。 我读过不少关于年轻人辞职创业的文章,有时过于美好,有时过于悲观。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只有去聊聊才知道... 在某个周日晚上BUNBOO打烊后,把这家店当做‘托儿所’的熟客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去,我在店里的小桌子上迅速组装好了播客对谈的设备。 周休三日像是一档“游牧播客”,因为没有固定场所,所以对话可以随时发生。 我们聊了许多话题,从上学、上班到开店,关于自我,关于选择... 关于人生本不是一条轨道,所以选择并不存在偏离轨道,每一段经历都能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下是本期内容,欢迎收听👏 00:00 - 07:17 对白精选与引言 07:18 经历了好天气,也经历了坏天气 10:35 早上起来想哭那一刻,决定辞职 14:06 预算有限的创业小白利用现代软件工具进行设计创造 17:28 上学->上班->开店,多元的背景带来意想不到的优势 22:02 研究消费者喜欢什么,不如研究“我”喜欢什么 27:45 BUNBOO Coffee设计的形成与色彩选择 32:57 爸爸妈妈直到开店那一天才知道我辞职了 37:35 父母对儿女的期望与个人兴趣的选择 40:01 老家浙江德清对于BUNBOO Coffee的影响 47:14 朋友觉得我呆呆慢半拍,但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50:50 《臣服实验》这本书带来的灵感:跟随自然力量探索生活 54:57 尝试新机会,拥抱意外,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01:00:35 开店后意外收获的社交机会与行业资源 01:02:59 咖啡店是大人的“托儿所” 01:08:51 人生并不是一条单向的轨道 01:13:30 关于人生容错率这件事情 01:16:42 BUNBOO Coffee的未来想法 本期播放的音乐🎵 (是店里常播放的音乐风格Jazz Hiphop,柔和优美但也酷酷的) Aruarian Dance (Peaceful version) - Anton Kucper 在BUNBOO Coffee可以体验到什么?🤔 具有本店特色并时常更新的饮品 最近新上的吐司,是店主留学期间的早餐复刻版本 店主@铿锵硬仔 和她的狗,一只来自莫干山的朋克小梗犬:梆梆
- 39. 濑户内海(一):从工业岛到艺术圣地的华丽蜕变
本期是全新迷你系列「濑户内海」的开篇。 原本我只是打算把濑户内海相关的内容放进「旅行碎片」这个系列里,但是我最近在看一些濑户内海的书,包括我之前买回来的2016&2019届的手册,以及我还买了一本书《直岛诞生》,由直岛诞生这本书的阅读拓展,我又购买了几本关于安藤忠雄的书。 濑户内海这个地区的丰富性和值得分享的角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仅仅是从其过去的历史来看,在二战之后,这一地区的岛屿因为远离都市,承载了工业化的使命,在岛上造起了大量的重工业工厂,繁荣了经济但也破坏了环境。而在日本快速城市化接近8090年代泡沫经济的阶段,城市化又将这一地区的人抽离了出去,造成了老龄化空心化的问题,岛上变得荒芜又人烟稀少。在本土企业“福武书店”,也就是后来的倍乐生集团多年的努力之下,让这一地区通过艺术重焕新生,在2006年,这一地区又迎来了一位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 - 在越后妻有地区成功发展出了大地艺术祭,也在2010年的时候举办了第一届濑户内海艺术祭,之后每三年一届,直到现在。 这么一段历史,濑户内海值得展开说说的角度就非常多了。 这个系列,我会从本期开始,先讲讲濑户内海的过去和现在,是如何从战后的工业岛发展到如今的艺术圣地。然后我会试图从建筑的角度去解读直岛,可以通过安藤忠雄的诸多作品,来解析这座濑户内海最具代表性的岛屿上最值得一去的建筑们。之后我还打算通过手头的一些书籍资料去解释这座岛留存下来的民俗风情。最后最后,等我今年从濑户内海回来,还可以围绕艺术家讲讲,或是讲讲香川县的特产,应该也是不错的话题。 好了,接下来就随我一起,本期我们先来聊聊直岛诞生的历史吧。 本期内容 01:53 前言:工业岛到艺术圣地的转变 06:38 一段北川富朗的采访 11:39 1950-1970年代:直岛町的兴衰与复兴之路 17:19 1980年代:本地企业福武书店(倍乐生前身)的家乡复兴梦想 21:50 1990年代:贝乐生集团的“直岛艺术复兴计划”与安藤忠雄的加入 26:45 1992年:Benesse House落成开启艺术岛的篇章 32:19 90年代-2000年后,直岛从废弃工业岛到国际艺术岛的蜕变 37:45 2006-2010年,北川富朗在推动濑户内海国际艺术祭的重要作用 42:47 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的影响力及未来展望 47:41 直岛现在的结构与游览动线 本期播放的音乐: 角松敏生 - SUMMER EMOTIONS 相关内容: 34. “整个濑户内海都是美术馆” - 2025濑户内海国际艺术节旅行攻略初步分享 12. 2025濑户内海国际艺术祭開催在即,今夜梦回2019 一些当时游览直岛的照片:
- 38. 录完这期内容,我对巧克力的刻板印象大有改变!@CHOCOholic巧克瘾。
「附近生活」系列第2期。 本期我找到了一位独立小店的主理人Hazel,她在上海经营着一家专注于高品质巧克力🍫饮品的小店「CHOCOholic巧克瘾」,地址在📍上海市徐汇区新乐路80号-2。 本人是一个纯粹的☕️黑咖爱好者(因为不喝牛奶🐄...Sorry...),但是在和Hazel聊过之后,我对巧克力这种从未接触过的饮料产生了兴趣🤔我的刻板印象中,巧克力大概是一种热量很高的饮料,作为正在训练马拉松的我是拒绝的,但这杯“椰汁马蹄爆爆冰巧克力”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甜腻的感觉,反而是很清爽的巧克力香味,淡淡的苦味,加上用火龙果汁泡制的马蹄非常crunchy(嘎嘣脆的意思),这给我夏天的饮品组合增加了可能性,毕竟我从中午十二点开始就不能喝咖啡了,但到四点钟可以开始喝啤酒🍺又还有一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我应该喝什么呢?本期内容之后,我选择喝一杯高品质的巧克力饮品。 本期我们聊了聊可可和巧克力的历史,可可饮料的制作过程和不同种类产品的风味,以及独立小店对于高品质原料和口味的追求。但聊着聊着还是聊到了网红经济的话题,关于如何坚持长期主义,但又在紧跟消费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作为见证了上海网红街区并且在这些街区上都开过店的Hazel,她也分享了开店过程中的挑战与成长,包括市场变化的应对、顾客关系的维护和个人心态的调整。最后,我们还聊了聊对于创业开店和找个班上的话题。 本期内容 06:53 原料起源:可可果、可可液与巧克力 11:11 可可的历史与巧克力制作过程 14:51 热巧克力的历史变迁及其健康价值 19:23 巧克力饮品的制作及新品开发过程 22:01 巧克力饮品的研发挑战与市场接受度 26:53 饮品店的创新与市场接受度和消费者 34:40 上海网红街区的商业氛围与小店经营体验 39:21 探讨巧克力饮料的情绪价值 42:20 网红店与长期主义:平衡创新与持续发展的挑战 46:00 创业开店与找个班上的挑战与动力 49:17 独立小店的经营心得与社区生态的重要性 本期播放的音乐: 小曽根真 - Tea For Three
- 37. 东京体验指南(五):上野,东京市中心的下町风情乐园
上野这个地方,乍一看是一个交通枢纽,又有许多或宽或窄的商业街,大商场可以满足你的购物需求,而小商业街能买到许多日常的东西,到了晚上,这里的横町也会变得非常热闹,伴随着头顶高架上JR的穿行声,我相信就算一个人来到上野也不会觉得孤单,随便找一家居酒屋走进去,你就能够在喧嚣之中把自己隐藏起来,享用一杯冰冷的生啤,配上可口的下酒菜。 这样的感受在我脑海之中是鲜活的,仅仅过去了三个月之久,已经开始怀念这种感觉。说实话我去东京旅行很多次了,我一直对于像是六本木、表参道这样的港区现代商业文明并没有太多感觉,我反而非常迷恋下町风景,那种鲜活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我住在上海经历了太多城市更新,在这里已经感受不到太多真实的烟火气了。所谓的下町风情,可以是狭窄的街道,正在炒菜的路边摊,喝酒吹牛的中年大叔,甚至是倒在路边的醉汉,都特别真实,IYKYK(If you know you know)。 这一期要讲的上野,就是一个巨大的下町风情乐园,和周边的浅草、秋叶原、汤岛和日暮里一起,从江户时代开始,便形成了一片生活区,经过百年的变迁,新的和旧的混合在了一起,人们依然纷至沓来,这里是东京北部最大的交通枢纽,也积淀了文化与生活。白天参观美术馆、公园和动物园,晚上在这里购物,喝酒、宵夜,带着醉意,坐上夜里的火车离开。 本期内容: 00:00 前言:时间感知与生活丰富度的关系 04:34 下町风情的鲜活乐园 08:18 上野的历史与宽永寺的建立 12:08 江户幕府与佛教寺院的密切关系 17:34 江户时代的上野:佛教圣地与文化娱乐中心 21:07 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变迁 25:14 上野公园的文化遗产与艺术博物馆 29:48 东京阿美横町的下町风情与夜生活 33:41 上野御徒町:昭和风情与下町文化的探索 36:33 上野的街头美食:珍珍轩、大众酒场Kanoya、Aidaya粘汁面 43:53 平安夜在法餐小酒馆Papan语言不通的晚餐体验 46:24 原汁原味的江户风情老钱汤:寿汤(再次推荐) 50:31 上野站附近昭和风情喫茶店(Kissaten)Coffee Katsura 53:05 上野作为旅行据点的魅力和便捷性 本期播放的音乐: 杏里 - SHYNESS BOY 野力奏一,国分友里恵 - You Need Me 杏里 - MORNING HIGHWAY 本期相关照片: 路边摊珍珍轩 头顶上就是JR铁路... 很吵但是挺符合这里的热闹 有Hoppy的居酒屋就是很正宗的老东京居酒屋 大众酒场Kanoya的蒜香炒饭,绝赞,晚上罪恶的快乐 藏在犄角旮旯里的粘汁面Aidaya 对这个就是招牌 平安夜订到一家法餐小酒馆Papan 食堂氛围,法餐体验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国立西洋美术馆,参考了江户城的无限成长理念🌀,是可以螺旋式扩张的美术馆
- 36. Severance S2大结局:对存在的追问、对未知的奔赴,并坚定相信爱与自我
「人生切割术」第二季大结局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大结局。即便有第三季。 I Fxxking Love IT. ------------- 0:22 周五急吼吼赶回家看「人生切割术」第二季大结局 1:44 结尾“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致敬1968年经典电影 2:20 观看这一季会充满困惑,但谜题终会在揭开 4:09 第二季全新片头暗示了两个Mark的关系 5:02 复古录像带对话系统让两个Mark得以实时对话 7:20 Adam Scott表演封神,艾美奖最佳男主已被你预定 8:35 当"外我"Mark念错名字,这场对话就注定谈崩 10:01 外我与内我的权力不对等 12:09 “Cold Harbor是什么?”的谜题最终揭晓 13:24 分离真是一门邪恶的技术 15:22 Cold Harbor对于分离屏障有效性的最终测试 16:53 Cold Harbor触发完成奖励的音乐彩蛋 19:00 "They give us half a life and think we won’t fight for it!" - 太燃了 20:50 Dillon与另一个自我的和解不仅动人,更是关于接纳自我的绝佳隐喻 24:11 也许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我也期待着有另一个自己 25:19 结尾还是忍不住偷偷流泪了 28:09 此刻他们生命可能只剩两分钟,也可能延续,唯一确定的是要共存亡 29:18 我们拥有了爱,也学会了自私,但这就是我们本来的样子 31:00 第二季最后一集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大结局,即便有第三季 31:40 “外面的世界充满未知,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勇敢直面真实的生活。” 本期播放的音乐皆来自Severance人生切割术第二季原声带: Mel Tormé - 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 Theodore Shapiro - Main Titles The Alan Parsons Project - Sirius (Chicago Bulls Theme Song) Billie Holiday - I'll Be Seeing You
- 35. 附近有一家常去的固定咖啡馆,真是幸福。@SWEETBACK COFFEE
「附近生活」系列第1期。 上海这个城市应有尽有,但真正珍贵的,是那些看似平淡的日常。比如那些让我回家路上脑海里冒出"顺路去那家店吧"的念头的店铺…这样的店铺既不华丽,也普通得毫无特别,根本不值得特意向谁炫耀,但它们早已悄然融入我的生活,成为理所当然却不可或缺的美好。这些"消失了会让人慌张"的日常小店,就是最踏实的微小幸福,仔细了解,也充满惊喜。 本期我和一家社区咖啡店的主理人Harvey,还有这家店的常客壹壹(住所与工作室都在附近的资深摄影师),聊聊他们对社区咖啡店的感受与理解,以及为什么社区店对生活如此重要。 ☕️SWEETBACK COFEE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889号。 本期Shownote (使用“通义听悟”生成并手动微调,不知效果好不好,试试看) 04:54 SWEETBACK咖啡店顾客的多样化背景与共同特质 07:20 偶然发现店铺位置并见证法华镇路翻新 11:45 法华镇路上的多元美食与独特魅力 14:03 上海咖啡文化变迁与体验对比 17:01 上海新华路的历史与菜单更新的细节 20:03 SWEETBACK咖啡店的豆子收藏与菜单变化 23:46 咖啡厅的吧台设计与交流体验 27:27 咖啡店布局与迭代的讨论 31:57 春节期间店铺翻新与咖啡文化探索 34:59 SWEETBACK主理人Harvey对烘豆品牌选择与品质控制 39:40 如何选择和制作高品质手冲咖啡 46:25 独立咖啡店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51:27 一家有诚意的精品咖啡店应该有的体验 55:13 城市咖啡馆的文化意义与社区连接 本期播放的音乐 DJ Cam - Rebirth of cool Red Garland Trio - 'Tis Autumn 本期录制现场照片 左一:主播小陈 中间:SWEETBACK主理人Harvey(点单找他) 右一:这家店的常客,摄影师壹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