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优绩的暴政:因为努力优秀,我们变得更自由了吗?
从“别人家的孩子”到“职场996”,从学区房焦虑到朋友圈的点赞狂欢——这个时代,我们似乎越努力,越像系统里一颗疲惫的螺丝钉。 本期节目,我们将拆解优绩主义的隐秘陷阱: - 为何考上名校≠人生成功?韩国高中生注射营养液提神军备竞赛背后,藏着怎样的阶层固化真相? - 当KPI成为新时代的镣铐,年轻人“躺平”是非暴力抵抗,还是另一种自由宣言? - 社交媒体点赞量如何复刻职场焦虑?79元眉笔事件如何暴露“穷即原罪”的优绩傲慢? 我们追问:若自由被简化为“拼命卷赢”“自律即自由”的权利,谁在悄悄修改规则?或许答案藏在哲学家伯林那句——“自由不仅是做什么,更是不做什么的权利”。 欢迎和万物皆可聊一起,撕开优绩主义糖衣,直面一场关于尊严与自由的清醒突围。 加入听友群,跟我们讨论你的想法!+v:Yamadaosan 【Highlight本期高光】 “人生的意义在于我存在。” “拿出笔,写下‘自由’,你会发现,虽然被框住,但总归是有一点点在探出头。” “自由不仅是做什么,更是不做什么的权利”。 “我的人生剧本,究竟是由谁书写?” “真正的自由不是‘打败所有人’,而是‘拥有不参与某些战争的底气’。” “优绩主义告诉我们必须赢,但权杖五逆位说:你可以重新定义胜利。” 【Timeline时间线】 0:00 本期主播:@Lia莉娅、@一根书枝、@汤包点心 00:15 本期内容: 1、优绩主义、自由的【万物皆可聊】的再定义。 2、“别人家的孩子”是否是东亚孩子的魔咒?教育何时开始的内卷?考上好大学=一个成功的人生吗? 3、职场晋升迷局:为什么越努力越被困在系统里?普通的打工人该如何重新定义工作与生活的边界? 4、本期指引问题:在优绩主义竞争中,如何找到内在的平静? Part 1 优绩神话的诞生:当“公平竞争”成为新兴枷锁 1:34 一直环绕着的“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内卷局面 3:08 内卷使得社会标准变高,但回馈不变 4:17 优绩主义的定义:能力本位 学术领域,优绩主义通常被定义为一种社会分配原则,强调个人能力、努力和成就应作为社会地位、资源分配和权力获取的核心依据 在大众讨论中,优绩主义常被简化为一种“唯才是举”的社会观念,但带有更强烈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色彩 7:32 优绩主义强调的自我能力与努力,将成功与失败也片面地归因于个人 10:20 自由=通过努力才能获得——“成功者傲慢,失败者羞耻”“我成功是因为我努力了,你失败是因为你不够努力”(79元眉笔事件,“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 13:30 成功本身的定义也是优绩主义的结果 Part 2 教育流水线:从“别人家的孩子”到内卷一代 15:50 “别人家的孩子”=优秀的模版,卷到后面学历贬值 18:00 这场学历竞争中,是否公平? 22:30 考上了好大学/一份好学历=自由? 24:31 非常规教育被污名化:剥夺了孩子成为普通人的自由 25:30 新媒体与社交媒体拆解了传统的优绩主义,诞生了新优绩主义 27:22 “自律让我自由”的焦虑陷阱 28:20 教育文凭成为抵御风险的「安全凭证」,形成「剧场效应」——当第一排观众站起来,后排不得不全体站立,最终导致所有人更累却视野不变。 29:40 躺平与松弛,逐渐发现平凡的价值,自在生长 Part 3 困在系统里的现代人:KPI、“躺平”抵抗与生活的意义 31:25 为什么“越努力越像螺丝钉”? 33:20 为什么只有8小时的工作时间,却布置超过其劳动量的工作?——劳动异化 36:45 如果工作不能定义价值,我们该如何重建生活的意义? 41:34 没有工作会更自由吗? 42:50 重新定义自由:自由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47:15 允许自己成为一切,包括普通人。 Part 4 S的指引 48:05 本期问题:在优绩主义主导的社会中,我如何平衡外界对‘成功’的期待与内心对自由的渴望? 答案:权杖5 逆位 1.停止用Ta人的标准来定义自己,你可以质疑规则 2.从“对抗模式”切换到“协作模式” 3.警惕“虚假和平”:你的“退出”是源于内心坚定,还是仅仅为了躲避压力? 行动建议:列一张“社会期待清单”和“内心渴望清单”,圈出哪些冲突源于外界灌输的标准(如“30岁必须结婚”),哪些是自我真实的需求 “优绩主义告诉我们必须赢,但权杖五逆位说:你可以重新定义胜利。” 【本期音乐】 The Chase - Hearts2Hearts Killah - Lady Gaga/Gesaffelstein Soulmate - Johnny Stimson/Jeremy Passion Die With A Smile - Lady Gaga/Bruno Mars
- 不会吧!你还没有自己的副业吗?
本期播客围绕一个主题:主业与副业,从经历分享与方法论两种角度来进行探讨。 你有没有副业? 如果有,你喜欢这个副业吗?你怎样区别你的主副业?副业给你带来了什么? 如果没有,那你有想要开始的副业吗?为什么没有开始呢?当周围人都有副业,你有没有副业焦虑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添加@Yamadaosan 加听友群好友,分享你的答案。 入群还有一个“副业开创手册”的小福利,欢迎加入。 【Timeline时间线】 00:00 本期主播:@Lia莉娅、@一根书枝、@汤包点心 本期内容:搞副业! (公众号:谁还没有动过一些副业的小心思呢?) 1:35 OP🎵:Summer - Elle Coves 4:21 几乎人人都有副业,怎么定义副业?——斜杠青年(Slash/) 7:13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做副业了? 12:57 有什么副业可以做? 14:30 副业不全是美好的 16:31 主副业的差异究竟是什么? 18:24 主业和副业在什么时候会互换? 20:10 主播们会做怎样的副业? -知识博主 -品牌创业 ...... 33:27 “好不容易”魔咒🪄 34:55 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副业? 为精神:从自身兴趣爱好延伸 为增加收入:从市场与目标客户出发 38:36 三个核心问题:你擅长做什么?市场需要的是什么?你的爱好是什么? 39:18 一定要做行业调研! 39:37 执行力与行动力!做起来! 听友群: @Yamadaosan ED🎵第一天-孙燕姿
- 包小柏用AI“复活”女儿,在AI时代下,永生离我们还远吗?|N人的脑洞大开时刻
从几千年前,人类就在追寻永生的方法。不论是秦始皇在寻的永生仙丹与地下皇陵,埃及法老建造金字塔为永恒的陵墓,道家文化中的修仙等。究竟怎样可以突破生物的限制,超越时间地活着,不断有人在尝试与探究。 而在AI时代下,这一切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遥远,从AI参与手术,到AI扮演来与人交流,技术呈指数般加速革新,永生似乎指日可待。 这个话题是我们充分展开想象力后的结果,是三个N人(eNtp,eNfj,eNfj)的一场言论与头脑飞翔,欢迎各位加入一起讨论~ 也欢迎大家加群讨论! 本期内容预告: 1. 人机关系的演变 2. 人机深度来链接与永生 3. 永生究竟是毒药还是解药? 【Timeline】 0:00 本期主播:莉娅、书枝、点心 第一部分-人机关系的演变 1:11 人机关系即人类与机器的关系 1:22 人机关系第一次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出现 2:48 资产阶级开始出现 3:11 瓦解对于神权的依附,理性独立思考开始诞生:从相信上帝,转为相信自己/相信科技 4:27 哲学的讨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讨论人与机器的关系。 4:55 人机关系:“主仆”关系(机器是人的延伸) 5:26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出现 6:05 异化人的劳动(卓别林《摩登时代》讽刺 了人被机器异化为“零件”的荒诞) 7:00 夸赞人的工作能力:“像个机器一样在工作” 7:26 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9:08 以工资形式来衡量人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物化 10:30 最理想的工人:以理性为最高标准,消解人的主体性——效率至上(人机关系:人=机器) 11:44 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自动化、核能】 12:23 人机关系:控制与协作 13:15 计算机的出现使机器具备“拟智能”,人类从体力劳动转向对机器的程序控制 14:47 互联网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15:14 人机关系:深度互嵌——人的主体性危机 16:04 人从流水线的螺丝钉变为了数据 16:50 新文明形态:人机共生——人机深度链接与永生 第二部分-人机深度链接与永生 17:26 人类和机器最大的区别:思考、生与死、是否会犯错误。 18:38 永生形式(一)身体永生的可能性:AI手术与新兴医学技术 19:52 good hunting 爱、死亡、机器人——它还是那只最初的狐妖吗? 22:38 永生形式(二)意识永生:包小柏AI“复活”女儿 第三部分-永生究竟是毒药还是解药? 24:59 AI究竟是主体还是意识副本? 26:34 永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门话题 「个体层面」 27:30 永生问题之一:个体与集体的矛盾——资源分配的终极难题 28:03 《黑暗荣耀》贫穷与财富在代际间传播 28:55 永生的特权化加剧阶层的固化:资源集中在永生阶级上 30:15 《雪国列车》的资源极权现实化 31:26 “人生而平等”的瓦解 33:20 永生问题之二:身份认同的危机——谁是“我”? 34:22 “猫箱”app:ai人设身份复刻 35:16 意识上传到机器后,它与原意识是同等地位吗? 37:20 “忒修斯之船”悖论:意识在连续迭代中逐渐被替换,何时不再是“原初自我”? 39:12 从追寻“我是谁”的问题,到“谁是我”? 41:10 永生问题之三:存在主义的颠覆——永生是否值得追求? 42:00 永生带来的永久拖延症(Deadline的缺失):虚无主义 43:23 哪些人的思考值得永生?谁来判断? 44:31 如果我是秦始皇,我当然希望永生! 46:40 追求意识永生是否是想要成为神? 47:16 神不会只有一个信徒,当有一个信徒想要关闭神的按钮时,会有千千万万的信徒拉住ta。 47:35 想要永生是一件很傲慢的事情 47:50 AI是不是人自己造出来的神? 49:10 人对于AI的会有信赖、质疑与瓦解的过程吗? 54:49 痛苦的永恒化 55:54 “人何以为人”的定义被挑战 「集体层面」 56:37 全体人类的永生:全体身体永生-地球爆炸;全体意识永生-云端爆炸 57:25 美剧《上载人生》全体意识永生依旧阶级分级,从身体到意识的全方位压榨 1:00:57 如果存在永生导致资源衰竭,可能被迫实施“生育配额”或“强制死亡”政策 1:02:40 脑洞大开:我们是不是正在被上载人生?《模拟人生》《西部世界》 1:33:55 自由是不可能被压制的 1:04:25 没有死亡,人类文明的核心可能也没有了 1:04:59 永生其实是人类在试图超出自己的生物局限性时出现的文明困境 有限的生命为何值得珍惜,死亡又如何成就了人性的完整。 1:06:50 【S的指引】 【音乐】 故乡的原风景 - 空音自在 故乡的元风景 - 空音自在 Snowman - Sia 清晨的祈祷 - 神山纯一 【封面】来自AI生成
- 听了这一期,你对于死亡或许能有新的想法
从寒食禁火到电子香烛,从族谱祠堂到“生死元宇宙”,清明节始终在技术变革中寻找生死对话的新语法。其终极价值或许不在于仪式的存续形式,而在于提醒每个现代人:生命的珍贵性恰由死亡赋予,正如清明既是哀思的终点,亦是春生的起点。当数字化永生成为可能,人类是否仍需清明的泪水?恒河的回答或许早已写下:生死如同水波,涟漪消散处,正是永恒的开始。 【Timeline时间线】 0:00 本期内容: (一)清明祭祖:清明节的由来及内涵嬗变。以及现代语境下,祭祀的“仪式感”与“神圣性”是否正在被技术消解?还是创造了新的生死对话方式? (二)死亡教育:当清明节祭祖成为儿童接触死亡的主要场景时,我们又如何将关于死亡的恐怖叙事”转化为生命教育契机? (三)向死而生: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但清明节总在提醒“死亡属于他人”。现代人如何真正直面“向死而生”? (四)个体与国家:儒家文化通过祭祀连接“个体-家族-历史”,维系生命意义。因此在个体祭祀之外,我们还有国家公祭日,以此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是一种灾难记忆的仪式化呈现,而集体公祭使用献花、鸣笛等现代仪式,相较于传统祭祀,这种“去宗教化哀悼”能否承载创伤记忆?个体悲痛如何与国家叙事共存? (一)清明祭祖 2:15 清明节已然成为了公休日,扫墓与踏青互融 3:40 清明节的由来 (1)唐宋转型:从单纯农事节气转向“追思先人+珍视现世”的双重性,白居易《寒食野望吟》已展现扫墓与春游并存的景象。 (2)明清宗族化:儒家伦理强化下,清明成为巩固家族血缘认同的仪式,族谱修订、祠堂祭祖普遍化。 (3)当代重构:在城市化与数字化冲击下,“云祭扫”“生命教育”等新形式出现,祭祀从家族私域走向公共记忆空间。 5:06 清明节的情绪并不完全是悲伤,也是一个团聚的日子 7:25 将踏青与祭祀连接,也默认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时,这也是遥祭的祭祀方式。 10:46 遥祭的心意高过了仪式本身。在技术加持下,出现新的祭祀方式——电子香烛。 13:30 当随时随地都可以祭祀时,其神圣性与仪式性是否被消解? 14:30 传统祭祀的神圣性的三个维度: (1)时空上的控制,比如清明节气与家族墓地的地理坐标构成时空双重坐标,祠堂香炉的方位、墓碑朝向均暗含着风水秩序,而在云祭祀上这种时空锚定的神圣性似乎被消解了 (2)祭祀者们的身体实践与劳动,比如当我们去扫墓的时候我们需要除草培土的动作、跪拜叩首的体态规训,通过肌肉记忆完成文化传承,而在云祭祀上这些都不复存在了 (3)感官的仪式建构,比如纸钱焚烧的焦糊味、青团艾草的植物气息、爆竹声波的空气震动等,都使得我们能够形成一种多模态的记忆编码。 17:22 元宇宙时代下虚拟现实的祭祀仪式——能恢复身体在场的缺席吗?其意义依旧吗? 23:53 祭祀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的连接载体 (二)死亡教育 25:45 在我国其实死亡长期被视为禁忌话题,甚至延伸到我们对数字“4”都非常忌讳。《论语》中强调的“未知生,焉知死”,还有《礼记》中所谓“丧言不文”的规范形式。 27:57 死亡教育的缺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不知该怎么面对,所以回避。 28:59 任何至亲之人的离去对于个体而言都是创伤,而面对创伤,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反馈。 30:05 清明祭祖时往往是儿童接触死亡的一个重要场景,有没有可能在此将对死亡的“恐怖叙事”转为“生命教育”的契机呢? 30:30 死亡教育其实是教生者如何生存(电影《破地狱》) 31:23 杨天真40岁生日举办了一场“体验死亡”的“葬礼”。是否为另一种“死亡教育”呢?从回避到直面死亡。 35:20 对死亡的态度也跟文化相关。印度恒河的一岸在举办狂欢婚礼,而正对面就是火化场;而非洲的葬礼,人们笑着载歌载舞,有的人在哭泣;南美的亡灵节等等 38:09 并不是体验死亡才是死亡教育,可以通过艺术等来感受生死观的议题。 38:52 生命也是有周期性的,如同春夏秋冬、如同植物。 39:30 死亡教育最重要的视角——死亡的自然性。 41:06 道教中,修道之人需要去通过十魔九难才有可能修道成功:其中,六情魔——如清烟荡漾,暖日舒长,暴风疾雨,雷震电光,笙歌嘹亮,哭泣悲伤。这是情感上的波动和变化,修行者需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恩爱魔——如亲戚患难,眷属灾伤,儿女疾病,父母丧亡,兄弟离散,妻妾分张。这是家庭和情感上的考验,修行者需看淡生死离别,不被情感所牵绊。 42:54 生命的有限性是它最珍贵的底色 (三)向死而生 43:28 如何向死而生?——把死亡看淡,把生活看重。 45:09 生命和死亡的关系:就像印度的那条恒河一样,不是对抗,不是两个东西,是一体两面的。 (四)个体与国家 46:56 灾难创伤叙事中,个体悲痛如何与国家叙事共存? 49:05 公祭日削弱了神秘色彩,增加了记忆的持久性。允许个体在宏大叙事中,保留私人化的表达空间,从而实现“共情不共形”的记忆承载模式。 51:06 创伤记忆共同的书写以抵抗遗忘:南京大屠杀题材舞蹈《记忆的碎片》以身体语言再现了那段沉重的国家历史,其震撼效果堪比古代的“尸祝代祭”,也证明伦理传递不必然依赖宗教形式。 54:33 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方式致使犹太人的浩劫传播度高。 56:07 不止步于个体生命观的理解,能够在理解死亡的过程中,探讨到生命的议题。 57:38 【S的指引】
- 对话百万粉大学老师亦山13:曾走过曲折的路,他如何在不断重启中寻觅人生的自由?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的旅程都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时而平坦开阔,时而崎岖难行。可能有低谷,但也会迎来高峰。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全网300万粉丝的博主兼大学老师亦山,针对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我们寻找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人生路途中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编辑与上传:Lia莉娅(@Lia莉娅)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书枝(@一根书枝)、Lia莉娅(@Lia莉娅) 【Timeline时间线】 0:00 本期主播:@Lia莉娅、@一根书枝 0:11 OP🎵:前往阳光普照之处 - 平井大 0:29 本期嘉宾:@亦山13(全网粉丝百万的大学老师/自媒体创作者)“网红老师” 2:20 亦山老师的工作经历介绍:电视台主持人、创业失败、自媒体从业者、大学老师最后到斜杠青年 4:24 大学老师对于自媒体有加持:完全凭着颜值竞争激烈,而大学老师会有反差。 5:41 究竟是大学老师是主业还是自媒体是主业? 6:01 关于生活状态的探讨:亦山表示非常满意;书枝表示状态好很多,但还没到满意的程度 7:36 “亦山老师你自由吗?”“自由。”“那你觉得是什么让你实现了自由呢?”“钱。” 7:50 如果在实现了财富自由后,钱还是自己想要的人生落点就会陷入虚无,所以现在落点不再在此。“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帮别人实现自我价值。” 8:30 自媒体粉丝多少的时候实现了自己的“经济自由”? “经济自由”为何重要?很多人实现“经济自由”时,心态与价值观为何会发生变化? 13:15 现在的松弛“淡人”曾经的焦虑与困境——人生唯一的支点就是工作,但是被裁员了。 “我的人生应该怎么活?” 19:06 直面挫折的解法。 22:20 人真的需要一些挫折。 23:08 人生支点不能全部放在一个地方。 24:44 Weakness - Eli Noir 24:58 曾经被击倒过的瞬间虽然各不相同,但感触是相通的。 25:48 最后落点在玄学? 27:00 拒绝8000的活动主持的理由,过去是主动不赚这个钱,现在是不缺这个钱。 28:08 面对困境时,也要允许自己有情绪宣发,但最终要找到拐杖站起来。 28:30 有机会躺平时,可以允许自己躺个五分钟。 29:18 给大家的建议 亦山老师:在你还有时间听播客时,尽可能不要躺平。 31:33 different - leejean 31:47 人生卷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人生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32:30 人生没有结果,是个过程。没有必要去追求结果的好和坏,享受这个过程。 33:35 人生就是西西弗的那个石头 34:33 我们意识到痛苦的产生时,才是有意义的。痛苦本就是一个成长。 35:30 麻木和痛苦都是自己的选择,毕竟只有你能过你自己的人生。 36:16 三十 - J_ust 36:28 【S的指引】人生的路上应该如何正面挫折? 40:10 亦山老师最后的结语:把握当下,努力! 41:16 对所有想做自媒体人的建议:有机会多尝试,看上去很饱和,但其实没有那么多人在做。真正的对手只是那个懒惰的自己。 43:05 ED🎵:Crazy - Kevin Oh/Primary 【嘉宾信息:亦山13】 抖音账号:@亦山13 小红书账号:@亦山13
- 玫瑰革命与橱窗陷阱:那些未完成的罢工,正在直播间续费
当1908年纺织女工的旗帜,变成直播间满减券的粉色弹幕,我们该如何辨认橱窗里那些被永生化的“独立女性标本”? 纽约街头没喊完的“面包与玫瑰”,如今在“所有女生321上链接”的倒计时中,完成了对自身最荒诞的续写。 妇女节特辑:历史回望与当代对话,女性议题的当代叙事探讨 这期播客以“历史回望与当代对话”为核心,深入探讨了女性议题在不同时代的叙事转变及其现实意义。从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历史溯源到当代女性生活的真实图景,主播们结合历史事件、社会变迁和文化现象,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 我们回顾了1908年纽约纺织女工大罢工的“面包与玫瑰”口号,思考了百年来女性争取经济保障与精神尊严的努力如何在当代转化为对职业平等和身体自由的追求,审视了现代社会中妇女节被消费异化的现象,探讨了“女神节”背后精致消费文化对劳动女性权益的消解。 我们还聚焦于当代女性叙事中的新议题:从“独立女性”到“大女主”的话语陷阱,再到职场与家庭平衡的性别差异,我们质疑了社会对女性双重角色的期待,并反思了为何这些问题总是被归咎于女性自身。通过引入多元视角,如非洲女性关注水源安全、印度Dalit女性争取“如厕权”,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议题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我们呼吁跳出二元对立的性别叙事,倡导以平等和理解为基础的关系重构,并提出了如何超越物质诱惑、实现真实对话的可能性。 本期不仅是一次关于女性议题的历史溯源与现实反思,更是一场关于如何构建公平、尊重的社会关系的深刻对话。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允工作室(@万物皆允) 资料补充:书枝(@一根书枝) 播客内容编辑与上传:Lia莉娅(@Lia莉娅)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书枝(@一根书枝)、Lia莉娅(@Lia莉娅) 【Timeline时间线】 0:00 本期主播:@Lia莉娅 @一根书枝 @汤包点心 0:17 本期介绍:历史回望与当代对话,女性议题的当代叙事探讨 - 妇女节的定义与由来 - 谁在定义我们女性标准? - 当代女性生活 1:02 she like sports - almost monday 2:22 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定义与由来(意识形态与阶级)——“抗争” 5:49 1908年纽约纺织女工大罢工的口号:面包与玫瑰 6:42 百年前所争取的【经济保障和精神尊严】与当代女性去追求【职业平等和身体自由】的区别——在强调精神尊严时,存在着诉求的转换:早期争取制度性的权利,现在是追求主体性的权力。 10:40 经济保障的目的是否有改变? 11:49 经济与精神解放优先级的转移 12:24 经济保障诉求的改变 13:07 【同工同酬】在现代社会,是否真的有达到? 15:40 面包与玫瑰在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16:07 The Little Things(feat. Angela McCluskey) - Big Gigantic 16:34 妇女节与女神节:劳动女性被精致消费消解,是否在背离本质? 19:17 “女神”是对“妇女”词义负面的认同——语言暴力与文字符号的异化(如三八、八婆等) 21:18 劳动女性叙事强调女性通过劳动来争取权益与自我价值,而女神节则为包裹着美役的精致消费的购物节。 25:20 “独立女性”“大女主”的新型陷阱叙事 26:22 西方话语体系的独立女性(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但不同社会下的女性叙事原本就不同(非洲女性关注水源安全,印度女性关注“如厕权”) 27:27 “大女主”的追求是否为恐弱的体现? 29:45 “时髦小姨”“时髦小姨回家”热点下对女性的隔离 31:04 恐弱本质上是对自我的不认可 32:23 理解不同社会与文化下的女性处境,谨防单一女性主义的叙事 34:36 “女主”、“女本位”这个概念与大小无关,这是一个事实 35:17 成长与解放应该存在于所有日常生活的察觉中 🌟多元女性叙事的重要性🌟 37:02 不同女性的生活主线不同:肯尼亚的绿带运动、印度Dalit(贱民)女性发起的”红色纱丽运动” 38:43 Perdoniamoci - Achille Togliani 【歌词大意】我对你感到非常内疚 你也和我一起 我们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 因为悔恨压在我们的心上 让我们原谅自己 过去的一切 让我们宽恕自己的每一个罪孽 我们再次回到这样相爱的状态 就像一个单一的灵魂 让我们记住 39:43 “独立女性”与“家庭妇女”的隔离:职场与生活的关系 41:54 对女性的要求:职场与家庭要平衡——承担双重劳动。是否有解法? 42:44 为什么要问女性怎么平衡?为什么只问女人?为什么不问男人? 43:49 招男性的理由:没有那多“事儿”。 44:20 “顾家”在男人身上是加分项,在女人身上是必选项 47:10 为什么没有“男人节”? 47:47 男性过妇女节的意义 47:44 性别问题=挑起对立? 48:23 跳出二元对立,进行关系重构——平等 49:50 以人来看待对方,而不是性别 51:56 矛盾激化从来都不是由于女性主义的问题,而是在不平等下所激发的后果。 应该探讨的是解决的方案,而不是闭嘴的方案。 53:20 LABOUR(the cacophony|Explicit) - Paris Paloma 【歌词大意】每天一整天,治疗师,母亲,女仆 仙女然后是处女,护士和仆人 只是一个附属物,活着就是为了照顾他 这样他就不会动一根手指 24∕7,婴儿机器 这样他就可以实现他的栅栏梦想 如果你让她这样做,这不是爱的行为 你让我做了太多的劳动 53:45 🌟🌟🌟【必听:S的指引】对于对立的解法——恶魔的逆位:自由、挣脱、醒悟与理智。 女性可以思考男性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而男性不要因为自己的自尊而不去听另一方的声音。 “超越物质的诱惑才能得到真实的洞见”,很多时候,情绪是被煽动的,而煽动往往带有目的性(可能有利益方的介入)。 59:09 A bocca chiusa - Daniele Silvestri (《还有明天》) 【歌词大意】给我们让路 明天过来,但现在不能 我今天不开门,因为我要罢工 我们将带着所有横幅走上街头 一如既往,看起来像个聪明人 但你知道,我根本不在乎这个 今天我和其他人一起唱歌 因为我相信这一点或者也许是出于礼貌 什么参与当然是自由 但这也是阻力 我没有盾牌来保护我,也没有武器来保护自己 也没有头盔来隐藏我,也没有圣人可以求助 我嘴里只有这条舌头 【资料推荐】 病鹤斋著、群白绘《她来劈开这山》 【德】朱莉安娜·弗里赛《我需要女性主义吗》 妚鹤《她对此感到厌烦》 电影《还有明天》 本期主题图片与音乐来源于网络
- 一场单身主义者、向往婚姻的人与一个活得很像单身女性的已婚人士的对谈。
本期我们来聊一聊亲密关系与婚姻。 这是一场很有意思的对谈,虽然想法与观点不同,但有着共同的话题:婚姻。 我们想把这场对谈分享出来,来探讨婚姻、探讨女性、探讨亲密关系。 与其他亲密关系不同,婚姻本就是社会体系下的产物,有法律的“保障”。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要来探讨的原因,也应该不会感到意外,是三位女性之间的对谈。 【Timeline时间线】 0:00 Valentine - Jubel/Christopher 1:45 本期主播:Lia莉娅(单身主义者)、汤包点心(向往婚姻的人) 1:57 本期内容:亲密关系之婚姻 2:38 本期嘉宾:一个活得很像单身女性的已婚女——Fei。 3:00 亲密关系(Intimacy),而Intimacy在剑桥词典解释为“与某人有密切的友谊或性关系”以及“与某人有密切的个人关系或浪漫的状态”。 3:49 婚姻是一种人际间取得亲属关系的社会结合或法律约束。 4:02 婚姻将心理层面上认定的关系合法化了 4:33 一句话来概括婚姻 Fei:“婚姻就像买彩票,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中奖。 ” 点心:“对父母的交代。” 5:40 《婚姻故事》里女主角对于婚姻:“it's not as simple as it used to be anymore.” 6:05 婚姻是不是爱情的最终的模样? 7:30 很多【幸福美满】的婚姻关系,最开始的起点并不是爱情。反而以爱情开始的婚姻,在结婚3、5年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变动。 8:10 爱情不需要婚姻来作为“最终模样”来证明与呈现。而一开始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人,反倒因为爱情在里面不是变量,而更加稳定。 8:53 《基层女性》对于婚姻的形容:婚姻的本质不是爱情,而是互利共赢。 10:10 由爱情开始的婚姻是人们希望的“好的婚姻的开端”。 10:35 在一段爱情中,是什么样的契机会让人们走向结婚? 10:52 东亚文化语境下,走进婚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会与家族带来的压力。 12:28 如果爱情消失,会导致婚姻的解离(离婚)吗? Fei:“会导致,但未必是最大的原因。” 点心:“不爱了不一定会导致离婚。” 14:04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导致离婚?(不忠/财务问题/消耗) 情绪消耗:不太关心对方,也不太分享自己生活。 16:26 很多婚姻在解离之前,不是吵架,而是淡漠。 18:43 婚姻在开始时,肯定有包含个人选择的部分(包括要不要结婚以及要不要跟这个人结婚),而后期婚姻的持续,就不止如此了。 19:20 婚姻如果想要是两个人的事,那么就需要双方足够强大,以及对彼此的足够信任。 21:21 婚姻会影响个人的自我意识,尤其作为女性。 22:20 婚姻对于男性而言又有什么不同?婚姻对于女性的基本要求放在男性身上,为优秀。 26:10 婚姻是否有经营和维护的必要? 28:57 我们所有的证件拿到之前都会要学习与考核,而结婚证没有。 29:50 婚姻经营的前提,不是什么人都要去经营。 31:58 点心很多事情为朋友做很开心,但为恋爱对象做的时候不太开心,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对象/反馈/期待不同) 35:57 点心对于结婚对象的期待随着相亲的次数增多而在降低。 38:00 Fei给未婚人群但想要结婚的人的建议:“一有,一没有。” 39:43 如果你的事业与财力自身都能满足的情况下,对象的条件是否还那么重要? 41:59 “结婚是一个女人的第二次生命”这种话怎么没听到对男生讲过? “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论调对于女性婚姻选择的影响。 43:15 女性的经济向上择偶,男性并无这种要求。 44:05 永远有个“靠男人”的plan b思想钢印在脑后。 44:44 不要抱着“逃难”与“重启人生”的想法走进婚姻。 45:46 不仅仅要有进入婚姻的勇气,还要有摆脱婚姻的勇气。 46:37 在婚姻中,刘玉玲的“F you money”依旧适用 48:01 你只有自己是优秀的,才能吸引到更优秀的人。 49:03 男性在婚姻中拥有什么? 50:42 “爱情、结婚、生育”在社会认知是一条龙,但它不能是!!! 54:37 生育对于婚姻的影响——会暴露更多的问题。没有解决的话会加速婚姻的瓦解,而解决的好会是粘着剂。 58:41 婚姻将已婚人士与未婚人士一定程度上隔离开来。 59:19 Fei进入到婚姻10几年,周围几乎没有一直单身的。 1:00:00 身边的朋友离婚的多余维持婚姻的。 1:02:26 结婚率降低,初婚年龄上升。 1:03:44 推迟结婚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进步,是一种自我意识进行思考与比较后的结果。 1:06:12 S的指引 1:09:40 Fei的结语。 1:10:26 点心对于婚姻的新看法。 【资料补充】 📚书籍论文 《基层女性》王慧玲 《规训社会下的女性困境——以<婚姻故事>与<85年生的金智英>为例》刘垚娜 《中国婚姻制度变迁的日常生活逻辑———基于上海市人民公园中产父母相亲角的田野观察和理论反思》计迎春、周海燕、林泽宇 《新时代中国青年婚恋观变迁研究》杨菊华、史冬梅 《我国居民初婚前同居状况 及影响因素分析》於嘉、谢宇 🎬影音资料 《婚姻故事》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编辑与上传:Lia莉娅(@Lia莉娅)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书枝(@一根书枝)
- 亲密关系重构|为什么99%的人误解了“情感支撑”?
本月我们将开启【亲密关系】主题月,我们将围绕爱情、友情、亲情三种亲密关系来讨论关于亲密关系我们的认知是否正确,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你关于亲密关系美好的回忆、面对的困惑或者痛苦的过去等等,我们一起来探讨、来发现、来思考一切关于亲密关系的内容。 在罗兰·米勒所著的《亲密关系》一书中写道“钱不能给你安全感,一份尚好的工作也不能,当生活一团糟糕的时候,唯一能支撑你走下去的,是一个人,一段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亲密关系贯穿我们的一身,有的人因它陷入情绪谷底,有的人因它成就更灿烂自己。亲密关系对于我们的意义是什么吗?它重要吗? 本期我们先来聊一聊,什么是亲密关系以及亲密关系与自我。 【Timeline时间线】 00:00 OP🎵:她 - Youzee Music 2:21 本期主播: @汤包点心 @Lia莉娅 @一根书枝 2:36 本月主题月:亲密关系。本期主题:亲密关系是什么以及亲密关系与自我。 3:40 在罗兰·米勒所著的《亲密关系》一书中写道“钱不能给你安全感,一份尚好的工作也不能,当生活一团糟糕的时候,唯一能支撑你走下去的,是一个人,一段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到底是什么? 4:33 心理上:亲密关系的距离——亲密距离:0-0.05m。亲密关系不只是爱情与两性关系,亲密关系更加广泛。 5:49 亲密关系讨论很多,但社交媒体上基本上只指代爱情。 6:33 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吗? 7:30 单身=没有亲密关系? 8:03 书枝认为的三种亲密:心理/精神上的亲密、现实上的亲密、心理与现实都具有的亲密。如:笔友、网友等这种就属于心理/精神上的亲密。 9:25 搭子属于亲密关系吗? 10:09 亲密关系的概念:亲密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广义上的亲密关系不局限在特定身份类型,指双方互相依赖,多集中于家庭领域。狭义上的亲密关系多指恋人或夫妻间的亲密关系。而Intimacy在剑桥词典解释为“与某人有密切的友谊或性关系”以及“与某人有密切的个人关系或浪漫的状态”。如今普遍被社会认可的概念为“亲密关系是建立在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是具有合作性质的社会关系,或者不同个体在追求不同目标时,逐步达成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夫妻、恋人、家人以及有共同目标和社会合作的朋友等都属于亲密关系的范畴) *身边有哪些人跟你有亲密关系,而你并没有想过的呢?* 13:16 享受独处=不需要亲密关系? 15:03 此处独处的概念:没有现实中有另一个人和你待在一个空间。 15:28 没有人能够享受真正意义上的孤独。 16:35 亲密关系的六大性质:了解、关心、相互依赖性、相互一致性、信任、承诺 17:08 如何判定好的亲密关系与坏的亲密关系? 20:35 【坏的亲密关系】概念不成立 21:30 当你觉得很累要维护亲密关系时,那么这段关系已经不适合你了。 22:35 遇到不想要维护的亲密关系时,会怎么做?(友情、爱情、亲情等) 26:49 在关系中,也要复盘。这样才不会带着创伤跳进一个个新的亲密关系。 28:21 大范围的交朋友属于亲密关系吗?可以跟很多朋友共同保持亲密关系吗? 30:24 每个人对于亲密关系的需求和重要性不同。 31:31 性关系也是亲密关系。 32:35 亲密关系的对象只能是人吗?人机之间的关系(手机、ai等)属于亲密关系吗? 35:10 亲密的对象不止是人,人和宠物之间也有亲密关系,人和机之间也有,人和大自然也有。 36:43 人机关系是一个哲学问题。依恋本身更加复杂。 37:25 虚拟世界中的情感是真实的。 38:06 甚至都能创建自己独特的专属符号。 38:50 乙女游戏中所诞生的亲密关系(拟亲密关系)是成立的。 40:58 乙女游戏可以看作是一个完全体现女性主体化的作品内容,是一个纯粹的【我本位】的体验。 43:05 游戏创作中添加了神经科学的还原论,让人更容易有情感体验。 43:55 现实生活中与虚拟现实中的身份建构是否会不协调? 44:29 不论是游戏,还是与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了解自我。 45:20 在亲密关系中,能看到自己更层次的需求。 45:55 亲密关系与自我的关系。 46:49 不要害怕【坏的亲密关系】。 47:11 情感是个人成长的驱动力,也是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推动力。 48:30 要保留内心火热的部分! 48:57 亲密关系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哪一层呢? 51:45 所以亲密关系与人的需求密不可分。 54:26 亲密关系的排序。 56:51 进入到婚姻后,婚姻属于亲情关系还是属于爱情关系? 57:55 爱情的专属性,而友情没有? 58:45 亲密关系有地域性:国内与欧美;南北地域的区别。 1:01:35 亲密关系有哪些情感体验? 1:02:49 放轻松!不用太关注! 1:06:33 S的指引: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亲密关系? !!谨慎看待!!不要用关系来逃离关系!!!!亲密关系是把双刃剑!!!不要过快地把自己的弱点分享给别人!!!! 1:12:37 ED🎵:亲密爱人 - 王若琳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编辑与上传:Lia莉娅(@Lia莉娅)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书枝(@一根书枝)、Lia莉娅(@Lia莉娅)
- 听说年轻人比猪还怕过年?
听说年轻人比猪还怕过年?亲戚大盘问你准备好了吗! 中国人最大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万物皆可聊也承载着节日氛围,主题月“过个好年”迎来了第二期。 本期内容:如何过个好年 之 正确应对亲戚盘问。 一定要听到最后,这次S的指引非常有用! 封面图:《岁朝欢庆图》(清)姚文瀚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Timeline时间线】 本期主播:@Lia莉娅 @一根书枝 @汤包点心 00:28 本期介绍:如何过个好年 之 正确应对亲戚盘问 1:47 在春节时有被亲戚们/长辈们问过的问题有哪些:世俗意义上的成果相关的问题特别多(婚育、成绩等) 2:46 被问到这些问题时的感受:负面情绪居多 3:55 亲戚们/长辈们会反复问这些“烦人”问题的原因:礼貌/关心/想要了解,与年轻人的边界感与隐私需求有冲突。 5:50 不同阶段被询问的问题也不一样,但是一种循环往复。 6:39 在学生阶段,被问成绩与学业相关的问题。 10:04 传统一代关注于世俗上的“成功” 11:07 现在舆论环境有变化,不似以前热度那么高。 11:32 由于年轻一代对于这个问题的负面反馈,也促使了一部分长辈们的改变。 12:03 面对盘问时,是怎么回答的呢?(如:什么时候结婚?) 13:51 父母对待这些问题有着怎样的态度?——父母的态度是跟随孩子的态度在改变。 16:09 对于一些单身人士,过年可能也是一个疲于相亲的场合。 17:32 当我们被问到这些不想要面对、不想要回答的问题时,可以怎样做? 20:37 工作的问题与婚恋的问题,更愿意回答哪一类? 22:20 过年紧急中药调理现象的背后:一些社会期待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冲击在春节期间的亲戚盘问中会加大,但春节是一个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为了避免争端“演一演”也成立。(重点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8:16 每一人的家庭氛围、思想程度与面临问题不同,自己要根据处境来做出不一样的选择(你是想要和谐?还是想要聊清楚?还是什么其他的?)。 29:45 面对亲戚的也是一样,你想要过个平和年?还是畅快年? 30:39 “过个好年”,这个“好年”怎么定义? 32:03 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春节是个人类与人类的团聚的节日,是个很正向、具有高能量的场景。 33:15 春节是个理所应当享受欢愉的时刻。 33:34 从宇宙的宏观的角度上来看,宇宙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时间是由人造出来的,而我们人类需要度过漫长的时光。我们希望人生是具有意义的,所以诞生的各种各样的节日。 人需要突破时间场合里的孤独感,所以春节不仅家里很热闹,街道上也很热闹。 34:47 哪怕有亲戚的盘问,也不会影响你过个好年。 35:00 如果所有人都开始不问了,会变成了怎样的一个年呢? 37:31 当我们自己作为长辈时,会不会问自己的小辈们问题?(结果发现也是会的,世界是个巨大的闭环) 40:46 我们无法保证,当自己50、60岁时,不会问小辈们感情问题。 41:20 换位思考下,长辈们提问的出发点更能够共情了。 41:29 随便他们怎么问,自己也随便怎么答。他们的问题不重要,也影响不了你。 42:13 长辈们有时只是随口这么一提,自己都不记得。 43:37 S的指引: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面对盘问呢?(方法论的角度) 🌟隐士牌: 当你被问到问题时,与其着重于你的答案,你应该注重于自己面对这个问题时的反馈,有时候可能是不自觉地反映出了你的痛点。🌟 47:42 ED🎵 Pump up the Volume - Plave 一开始我什么都不知道 心脏是为你跳动的 回头看,我真的很笨拙 犹豫不决的我就这样停下来 这一刻令人兴奋的感觉 这种期待已久的感觉 傻瓜,这是关于你的话 我在听着 在人山人海中 我只看得见你一个 说不出爱你的日子,现在再见了 我要这样传递我的心意 我要告诉在那等待着我的你 我爱你 没能说出这句话 我爱你 花了很长时间 饱含真心的这句话 写了又删了 担心你的心意是否和我不同 稍等一下就会回来了吧 有时间就会打电话吧 担心会有意想不到的结局 以后我再也不会放着你而去烦心了 我要这样传达我的心意 朝着你奔跑 这是真心话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编辑与上传:Lia莉娅(@Lia莉娅)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书枝(@一根书枝)、Lia莉娅(@Lia莉娅)
- 节日是人类精神的庆典,是不同意义下的记忆碎片——我们为什么要过节?
中国人最大的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万物皆可聊也承载着节日氛围,主题月“过个好年”迎来了第一期。本期我们通过分享主播自身印象深刻的节日以及有意思的瞬间,来探讨节日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过节日?为什么“主流节日(春节/圣诞节等)”都在寒冷冬日?节日与符号学的关系?欢迎收听👂 本期封面图:The Joyous Festival(中译:欢乐的节日) 作者: Gaston La Touch) 【Timeline时间线】 0:00 OP:初次见面并不按照计划进行 - TWS 【歌词】 看着镜中自己的表情 感觉 棒极了 这一日 期待已久 曾练习过的举手 问候 只要练习时去做就好 再检查多几遍发型 转个圈看看 向着那条当初每天都会走过的路 机会 完美无缺 我想更快些 跟你搭上话 Hey Woo 试着在门前 数三下吧 hey 三 二 一 初次见面 真的很不容易 完全没有按照计划执行 初次见面 完全手忙脚乱 我的名字是 社会千万象,万物皆可聊! 1:03 本期主播:@Lia莉娅 与 @一根书枝 1:16 2025的第一期,在即将迎来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之际,我们开启“春节月”,针对传统文化、过年习俗以及经典亲戚盘问(成绩怎么样?结婚了吗?什么时候要小孩?)等内容进行探讨。 2:39 这一年间印象最深刻的节日? 书枝:每一年都是春节。 莉娅:如果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时刻,而在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成为自己任何想成为的样子的万圣节,也让我印象深刻。 5:06 除了汉语圈文化之外呢,还参加过什么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节日吗? 书枝:云南泼水节。对于泼水节的介绍。 9:12 为什么“主流节日(春节、圣诞节)”都是在一个比较寒冷的时候? 10:49 节日和团聚的意义:聚在一起共同度过最寒冷的时刻,充满生机地迎接新的开始。 11:11 书枝印象深刻的节日瞬间?——儿童节 12:45 针对于个体而庆祝的节日只有生日,但针对于身份而庆祝的节日非常多。 15:16 不一样心态的节日:清明节。 17:14 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节日:《寻梦环游记》墨西哥亡灵节。 17:57 另一个很特别的节日:中元节。虽然不过,但是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 19:25 在北半球(尤其是四季分明之地,冬天很冷夏天很热之地)如果是冬天会有让人觉得温暖的团聚节日,那么夏天就会有让人觉得背后一凉的节日(心理上纳凉)。 20:27 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来看,不同的节日也是不同的文化符号象征。 20:53 符号与符号学。 23:51 春节的影响力,不仅仅只是在春节的时间段,而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如年兽压岁包红包等。 27:17 节日是不同意义下的记忆碎片。 28:03 【S的指引】2025是不是个好年? 31:10 ED:初次见面并不按照计划进行 - TWS 【歌词】 这瞬间 实在妙不可言 就算还有些忐忑不安 哪怕问候 依旧生疏笨拙 我和你的初次见面 我们的关系 是那般纯粹美好 无论是明天 还是后天 这闪耀的瞬间 请永远铭刻于心吧 Wait wait 等等 等等 能见到大家 真的很高兴 再会啦 明天见!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编辑与上传:Lia莉娅(@Lia莉娅) 理论资料补充与推荐:Lia莉娅(@Lia莉娅)、书枝(@一根书枝)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点心(@汤包点心)、Lia莉娅(@Lia莉娅)
- Vol.17 2025年的你会怎样?收听这一期就够了!|用疗愈指引的方式开启新生活
2025年最后几天,Lia莉娅带来一期S的指引大合集,用“玄”的新方式迎接新生活。运用塔罗牌sister、塔罗牌stephanie、月亮占星卡、神谕卡来对于全年度、事业、财运、学业运、感情运、健康运等做出状况与现象预测,通过卡牌的方式提供解法与指引。 (注:无不良引导,相信理性与科学,这里是运用卡牌疗愈的方式来进行正念解读🤍) 【Timeline时间线】 0:00 新年这一刻 - SNH48 0:50 本期主播:@Lia莉娅 0:58 本期介绍:2025年度全年、全方位、全角度S的指引。 S的指引:运用塔罗牌sister、塔罗牌stephanie、月亮占星卡、神谕卡来对于某些主题、时间做出状况与现象预测,通过卡牌的方式提供解法与指引。 2:15 2025年年度关键词与解析:静止、思考与明晰。 * 星辰(Star)——目标明确的进行,充满着理想与期待。 * 倒吊人(The hanged man)——周围环境虽然有限制住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但头脑却是无比的清晰。如果被困住了,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休息一下,理清楚思路再出发。 8:15 2025事业运总览:具有自己能动性的时刻。 【状态】 权杖9:冲劲很足,引领着全军万马(有着自己的团队),可能会有困难与阻碍的状况出现,但是能够应对。做好准备!!!! 高塔(the tower)逆位:如果需要做抉择时,果断地做好决定与放手。 艰苦的状况不会持续,也会有一些不得不面临改变的事态,大胆地变化计划。 【建议指引】Unfold your own myth 打开属于自己的谜题 别人选择路,不一定是你自己的路。只有你自己知道你的梦想、技能、思想,所以打开自己的谜题,书写自己的故事。不需要在事业上过多的顾虑。 14:31 2025财运总览: 【状态】财运还行,但要分辨清楚哪些钱该赚,哪些钱不能赚。 【建议指引】在做这件事情之前,要去考虑后果,要对自己负责。 16:23 2025学业运总览: 【状态】冲劲很足,张弛有度,有困难的时候要面对。 宝剑9:有些朋友可能比较纠结,想法比较多,自己和自己打架,有点苦闷。不太想面对当下的一些状况。有些人能感受到负面的情况,在学业上自信心不足,还担心自己有不好的结果,内耗,对他人也会有竞争意识。 宝剑4:强烈的身心疲惫,渴望恢复。 【建议指引】Always Settle for More. 不要逃避,要去面对。当你发现问题时不要去蒙住自己的眼睛。 当感到很辛苦、前途迷茫时,可以去休息一下,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重建自我支持系统(正念、冥想、日记等),你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 23:06 2025感情运总览:有,可能会闪恋,可能会被欺骗。 【状态】 对于爱情有向往,可能会通过恋爱获得金钱与地位。 可能会有闪恋,迅速进入到一段恋爱中,也有可能会突然结束。单身的朋友一见钟情的可能性非常高、展开出乎意料的恋爱,恋爱中的听友可能会突然出现一些感情的阻碍/吵架。对方可能突然热烈,又突然冷却。 当对方迅速接近时,请思考:对方是否合适?如果非常合适,那对方是否有所隐瞒呢?可能有人会被小三。 【建议指引】Grow Belongings 擦亮眼睛,过于完美的人,要小心。 我们首先属于自己,以自己为本位,没有人可能拿走你心中的力量。 32:18 2025健康运:注意自己的身心灵健康 【状态】有些朋友感觉自己被困住、孤立无援,不妨休整一下。环境是由人来塑造的,困住你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痛苦代表着觉醒。 【建议指引】冥想与反思。无法解决情绪,但是可以问题。 36:54 2025会慢慢变好,也是过渡的一年。 38:02 月亮指引牌:北交点——踏出你的舒适圈。 踏出舒适圈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痛苦的。但一旦踏出,好事将近。 勇敢的面对世界! 39:20 ED-🎵 Winter Morning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剪辑与编辑:Lia莉娅(@Lia莉娅) 理论资料补充与推荐:Lia莉娅(@Lia莉娅)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点心(@汤包点心)、Lia莉娅(@Lia莉娅)
- Vol.16“ 我宁可痛苦也不要麻木”———透过刘小样与张越跨越22年的采访,探讨生命中的“火花”
“我宁可痛苦,也不要麻木。” “我要一直读书,一直痛苦。” “我一直爱着,从痛苦荒芜里生出来的喜悦。” 22是个神奇的数字。刘小样与张越的《半边天》采访到再次《她的房间》对谈跨越了22年,电影《心灵奇旅》里那个逗留在灵魂世界近千年的灵魂也叫22,而这两者的共同点——诗与远方,和生活的意义(“火花”)。 本期节目,我们从刘小样与张越的对话来探讨诗与远方,理想与现实,更重要的是,人生的意义与火花。 年末了,也希望本期内容能给你带来一丝丝火花,祝福你。 (图为刘小样在《她的房间》的截图) 【Timeline 时间线】 0:00 OP🎵:Let Me Go -Mocca 1:05 本期主播:@Lia莉亚、@一根书枝 与 @汤包点心 2:08 重启人生的变体——刘小样与张越跨越22年的两场采访,从22年前向往远方,到现在的找到属于自己的诗。 2:57 22年前《半边天》:“我宁可痛苦,也不要麻木。” 4:00 2002年,刘小样写信给《半边天》节目组,这是她的第一次“出走”。信件的内容为:“在农村,有钱可以盖房,但不可以买书;可以打牌闲聊,但不可以去西安。不可以交际,不可以太个性,不可以太好,不可以太坏。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打破它就会感到无助、绝望、孤独,好像好多眼睛盯着你。不需要别人阻止,你会自觉自愿地遵守这些规矩。” 5:40 横跨22年的对谈,人事物的变化——“诗不一定要在远方,也可以在自己的心里。” 7:13 刘小样在不断的更新自己:“我要一直痛苦。”“我一直爱着,从痛苦荒芜里生出来的喜悦。”这是她对于生活的呐喊与觉醒,而在这其中,【重启生活】并不一定是天翻地覆的新开始。 8:24 女性主义元年,女性议题热度越来越高,“出走的女性”作为挣脱模版的代表屡见不鲜,而刘小样也曾是其中一员。 9:05 刘小样的转变:反复出走,反复归家。 10:02 “我以自己庄稼种得好而自豪。”“诗和远方里应该有花呀。”“诗不一定在远方,而是在我的心里。” 12:28 有关注过自己生活里的“花”吗? 点心:转瞬既逝地有过,很快就会忘记 书枝:我想关注,但我停不下来。 16:57 探讨重启人生这一话题本质上就是在探寻人生的意义。 18:10 理想与面包的冲突感。 现在语境下,谈“理想”有时会被看作幼稚的行为,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包”的比重越来越大。 19:19 “理想”也是生活下去的意义——电影《心灵奇旅》的火花(spark) 20:45 《心灵奇旅》的故事简介,主角介绍:非常想活下去的理想至上者钢琴家、非常不想活的人生无意义者22 23:17 谈起理想与现实,月入三千与月入三万的区别在哪里? 26:33 认为有些事情达到3万才能做时,本质上跟钢琴家的思维方式没有区别。 28:55 通过《心灵奇旅》来探讨人生三大境界论: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钢琴家与22在哪一个境界?刘小样又在哪个境界? 33:06 老鱼和小鱼的故事:“一条小鱼问老鱼海洋在哪里,老鱼说我们现在就在海洋中,小鱼却说这里只有水,我想要的是海洋。” 33:54 诗和梦想真的在远方吗? 35:09 痛苦在现在的语境下,带有“矫情”的形式——觉醒后的精神痛苦。 38:30 我们有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吗? (Lia麦单声道致歉...) 45:20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 46:33 自己人生要对自己负责! 47:34 ED🎵:Bon voyage - YooA 【资料补充】 📺影音资料 《半边天》-我叫刘小样 《她的房间》 《心灵奇旅》 🖊️论文 从“启程”到“归途”:《心灵奇旅》的生命母题聚焦 ——王立霞 存在主义视角探析《心灵奇旅》中的本我觉醒 —— 杨雨桐 《心灵奇旅》中存在论的美学表达 ——朱格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剪辑与编辑:Lia莉亚(@Cece和Lia莉亚) 理论资料补充与推荐:Lia莉亚(@Cece和Lia莉亚)、书枝(@一根书枝)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点心(@汤包点心)、Lia莉亚(@Cece和Lia莉亚) 封面图:丹麦画家 Peter Vilhelm Ilsted 油画作品
- Vol.15 告别过去,2025年的我一定要重启人生!——重启人生计划vol01
人生临近2024年末,在走向一年的尾声这样的时刻,我们也和很多人一样想要回看过去走过的路。在这种回看中就不得不提近年来非常火热的“重启人生”话题,诸如重生之我在娱乐圈当大明星/我成为亿万富豪等热梗也在各类媒介平台层出不穷。因此本期内容针对“重启人生”这一议题,我们将从什么是重启人生、为什么要重启人生以及如何重启人生等维度讨论其源来、社会心理成因等问题,也以期在这样的探讨中重新回顾走过的路,走向更灿烂的明天。 【Timeline时间线】 0:00 I drink wine - Adele 【歌词】 How can one become so bounded by choices that somebody else makes? 一个人 怎会被他人的抉择所束缚 How come we've both become a version of a person we don't even like? 我们怎么都 变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模样 We're in love with the world but the world just wants to bring us down 我们热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却热衷于将我们击垮 By puttin' ideas in our heads that corrupt our hearts somehow 把理想灌输到我们的脑中,就这样腐蚀我们的心灵 When I was a child every single thing could blow my mind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世间新鲜的一切都每每让我惊奇 Soaking it all up for fun but now I only soak up wine 曾经在乐趣中享受一切,但现在我只想沉浸在葡萄美酒里 They say to play hard, you work hard, find balance in the sacrifice 他们说要尽情去玩,卖力工作,在自我牺牲中寻求微妙平衡 Yet I don't know anybody who's truly satisfied 我至今未遇到过谁对生活百分百满意 You better believe I'm trying (Trying, trying) 你最好相信 我在尝试 To keep climbing (Climbing, climbing) 继续攀登 But the higher we climb feels like we're both none the wiser (Ah, ah, ah, ah) 但是我们越到高处,越发感觉我们都并非智者 So I hope I learn to get over myself 所以我只希望我能学会克服自己 Stop trying to be somebody else 不要再努力着成为别人 So we can love each other for free 那样我们就能随心所欲去爱着对方 Everybody wants something, you just want me 每个人都渴求不满,而你只想要我 2:11 【主播介绍】:Lia莉亚,书枝,点心。 2:26 新一轮主题月介绍: 每年年末都逃脱不了的总结、复盘与新的展望。 3:34 主播们的2024年关键词。 书枝:丰富 点心:变化 Lia莉亚:收获 5:10 2025是否为重启人生的机会呢? (重启人生是什么,以及怎么做) 书枝:希望是 点心:每一年都觉得有重启的希望 6:34 每年会做什么事情来重启人生?(仪式感) 点心:月末或年初,写出每一年的课题。如今年的课题是自爱。 书枝:年末做年度复盘,同时写下年度课题(精确到数值)。 Lia莉亚:也会定目标,同时在年初会做整年的预测。 9:01 重启人生与逆袭 10:21 什么是重启人生呢? (每个人不同的理解) 书枝:“重启人生”这一话题,通常指的是个人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如职业转变、生活方式调整、个人成长等)来重新规划或改善自己的生活轨迹。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重启人生”话题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许多人分享自己的“重启人生”经历或计划,如大龄读研、裸辞等,更像一种不按照既定轨道的生活方式。 点心:“重启人生”听上去很科幻、不太现实,突然一下人生就变得不一样了。 12:09 有体会过重启人生的时刻吗? 点心:不到重启,有改变。 书枝:有生活方式的调整。 (重启人生很像一种爽文) Lia莉亚:有,且很多。但都是回看之后的巨变,而得出的总结。 大家是否有重启人生的时刻呢? 17:26 重启人生话题讨论度高,也说明了大众现在更关注自我的内心世界与人生目标。 18:22 重启人生反映了怎样的心理状态呢? 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反传统的意识,旷野人生。 20:42 在大众传媒作品下,绝大多数的重启人生都是走向一个精彩的结局。爽文故事走向,的确有爽点。 爽点1:对于未来有掌控与更好的发展——期待 爽点2:突破困境,挑战自己 爽点3:新的人生 23:23 个人层面下,选择重启是增强心理韧性和改变个人价值观的一种方式。 心理韧性:走出舒适圈也是某种意义下的重启人生。 改变个人价值观:追求新生活时必然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追求。 25:18 从宏观视角下来说,也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 突破原有路径的生活的一部分人,可能会给其他人带来勇气与社会的新生命力。(50岁“大妈”来做脱口秀) 鼓励个体去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 28:11 重启人生,设置人生节点,并且做些仪式感的事情,也是一件好事。 29:07 重启人生可以提倡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你可以过去归零时,可能会带来向往与未来生活的动力。 也是一种容错空间。 31:11 重启人生的消极部分。 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的引导,对于一些未建立起清晰自我认知与价值观的人群可能会被引导做出不可预计的后果。 当社会过度渲染“重启人生”的成功案例时,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这可能会让一些人认为只要通过某种方式就能轻松实现生活的转变,而忽视了转变过程中所需的努力和坚持。 37:43 下决定很简单:做或者不做。但坚持自己的决定,则需要付出。 38:59 当你做了决定,不要后悔,因为决定是你自己做的。人生本就没有标准答案,你怎么知道你做的决定不是好的呢? 39:38 现实层面中,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积极地重启人生?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自我反思与定位。 建立支持系统。 凡发生在我身上的,皆有利于我。 44:13 焦虑是一辈子的事情,无法消除,可以转移与共处。 45:32 主播们怎样开启2025? 点心:自爱与收获,希望2026年总结的时候能够说重启了人生 书枝:希望2025年能够实现更多的自由。 Lia莉亚:用数值来说话,用计划来做的一年。 48:08 【S的指引】隐士牌 51:30 本期总结 52:25 Send my heart with a kiss - Stephen Sanchez 【资料总结】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剪辑与编辑:Lia莉亚(@Cece和Lia莉亚) 理论资料补充与推荐:书枝(@一根书枝)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点心(@汤包点心)
- Vol.14 原来我的MBTI是MALO——吗喽的职业选择方法大放送!
“我没有什么想做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我不满意现在的工作,但是除了这份工作我不知道我还能干什么” “我讨厌现在的工作,我更讨厌在做这份工作的自己” 一份合适的工作会让我们获得安全感、满足感、价值感,或者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究竟怎样的工作才是适合我的呢?本期我们将围绕着兴趣、性格用权威的测试量表来说说什么样的工作才是适合【我】的工作。 【Timeline】 00:00 anxiety - JVKE 1:36 本期主播:莉亚(@Cece和Lia莉亚)、书枝(@一根书枝)、点心(@汤包点心) 1:55 感谢听友们的支持,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2:26 本期介绍 3:21 你觉得自己适合/满意现在这份工作吗? 5:50 大家是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工作的? 10:43 【一、职业与兴趣】 可能部分听友们会想,我找不到我的兴趣,我也不知道我对什么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测试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12:04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12:45 将霍兰德代码(Holland Codes,即RIASEC)的6种个体类型比喻成岛屿,通过选择岛屿,洞察自己真正的个体类型。 * A岛——“美丽浪漫岛” 这个岛上到处是美术馆、音乐厅,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岛民们保留着传统的舞蹈、音乐与绘画。许多文艺界人士都喜欢来到这里开沙龙派对寻求灵感。 * C岛——“现代井然岛” 处处耸立着的现代建筑,标志着这是一个进步的、都市形态的岛屿,岛上的户政管理、地政管理及金融管理都十分完善。岛民们个性冷静保守,处事有条不紊,善于组织规划。 * E岛——“显赫富庶岛” 该岛经济高度发展,处处高级饭店、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岛民性格热情豪爽,善于企业经营和贸易活动。岛上往来者多是企业家、经理人、政治家、律师等等。这些商界名流与上等阶层人士在岛上享受着高品质生活。 * I岛——“深思冥想岛” 这个岛平畴绿野,人少僻静,适合夜观星象。岛上有很多天文馆、科技博物馆、科学图书馆。岛民们最喜欢猫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天天钻研学问,沉思冥想,探究真知。哲学家、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在这里约会,讨论学术,交流思想。 * R岛——“自然原始岛” 这是个自然生态优良的绿色之岛。岛上不仅保留有热带雨林等原始生态系统,而且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岛民以手工制造见长,他们自己种植花果,栽培蔬菜,修缮房屋,打造器物,制作工具。 * S岛——“温暖友善岛” 这个岛的岛民们都性情温和,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十分友善。大家互助合作,重视教育后代。每个社区都能自成一个密切互动的服务网络,处处充满着人文关怀气息 你总共有15秒钟时间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你必须在6个岛之中的一个岛上生活一辈子,成为这里岛民的一员,你第一会选择哪一个岛? 2.你第二会选择哪一个岛? 3.你第三会选择哪一个岛? 4.你打死都不愿意选择哪一个岛? 选好之后,依次记下4个问题的答案。 测试分析: ACEIRS这6个岛事实上分别代表了6种职业类型,它们的描述以及矛盾关系如下: A岛—艺术型(Artistic) vs C岛—常规型(Conventional) E岛—企业型(Enterprising) vs I岛—研究型(Investigative) R岛—实用型(Realistic) vs S岛—社会型(Social) 问题1的答案体现了你最显著的职业性格特征、最喜欢的活动类型以及最喜欢(很可能是最适合)的大致职业范围。 反之,问题4的答案则是你最不喜欢的活动等等。 具体内容如下: 19:30 霍兰德代码即为你的职业兴趣点,请跟我们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结果!霍兰德得出的是比较有指引性的结果,并且有可能会跟你所了解的自己截然相反。 23:58 了解自己兴趣有时不一定要与职业的选择挂钩,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开启副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4:47 【二、职业与性格】你了解你的性格吗? 书枝:执着、爱计划 点心:共情能力很强、喜欢秩序感 27:47 MBTI职业性格测试。 30:40 注:ENFJ是主人公人格(带有领导能力) 31:00 E与I:内外倾向是区分个体的最基本的维度。以自身为界,可以将世界分为自身以外的世界和自我的世界两个部分,也可称为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外倾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外在的人,外在的物,外在的环境等,而内倾的人则相反,较为关注自我的内部状况,如内心情感、思想。 32:30 S与N:每个人都在不断接受着信息,但不同类型的个体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这便有了感觉型与直觉型之别。首先,面对同样的情景,两者的注意中心不同,依赖的信息通道也不同。感觉型的人关注的是事实本身,注重细节,而直觉型的人注重的是基于事实的含义、关系和结论;感觉型的人信赖五官听到、看到、闻到、感觉到、尝到的实实在在、有形有据的事实和信息,而直觉型的人注重“第六感觉”,注重“弦外之音”。其次,感觉型的人对待任务,习惯于按照规则、手册办事,比如照着手册使用家电;而直觉型的人,习惯尝试,他不习惯仔细地看完一大本说明书再动手。 33:55 T与F:这是决策方式纬度的两个方向,仅看这个维度的名称,也许会觉得思维型的人是理性的,而情感性的人是非理性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两类人都有理性思考的成分,但做决定或下结论的主要依据不一样。情感型的人常从自我的价值观念出发,变通地贯彻规章制,做出一些自己认定是对的决策,比较关注决策可能给他人带来的情绪体验,人情味较浓。思维型的人则比较注重依据客观事实的分析,一以贯之、一视同仁地贯彻规章制度,不太习惯根据人情因素变通,哪怕做出的决定并不令人舒服。 34:52 J与P:这是生活方式纬度的两个方向。判断型的人目的性较强,一板一眼,他们喜欢有计划、有条理的世界,更愿意以比较有序的方式生活。知觉型的人好奇性、适宜性强,他们会不断关注新的信息,喜欢变化,也会考虑许多可能的变化因素,更愿意以比较灵活、随意、开放的方式生活。在做决策时,判断型的人较为果断,而知觉型的人总希望获得更多信息后再决断。 36:05 通过MBTI了解到了自己的另一面。 38:14 不要模版化MBTI,过度标签化自己。 38:40 MBTI可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接受这份改变。 39:41 【三、结合兴趣与性格后,了解自己】5W法 这是一种归零思考的模式:先取出5张白纸、1支铅笔、1块橡皮。在每张白纸的最上边分别写上5个问题。然后静下心来排除干扰,按照顺序,独立地仔细思考每一个问题。 * Who are you?(我是谁?)回答的要点是面对自己,真实地写出每一个想到的答案,写完了再想想有没有遗漏,认为确实没有了,再按重要性进行排序。 * What will I do?(我想做什么?)可将思绪回溯到孩童时代,从人生初次萌生第一个想做什么的念头开始,然后随年龄的增长,回忆自己真心向往、想干的事,并一一地记录下来,写完后再想想有无遗漏,确实没有了,就认真地进行排序。 * What can I do?(我能做什么?)把自己确实已证明的能力和自认为还可以开发出来的潜能都一一列出来,认为没有遗漏了,就认真地进行排序。 * 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做什么?)回答时要稍做环境分析,包括本单位、本市、本省(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环境,自小向大进行分析。只要认为自己有可能情助的环境,都应在考虑范畴之内。在这些环境中,认真想想自己可能获得什么支持和允许,想清楚后一一写下来,再以重要性排序。 * 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我的职业和生活规划是什么?)回答时请先把前四张纸和第五张纸一字排开,认真比较第一至第四张纸上的答案,将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答案用一条横线连起来,你会得到几条连线,而不与其他连线相交的,又处于最上面的线,就是你最应该去做的事情。 40:25 【四、职业与成功】 41:03 职业成功是什么? 43:21 职业成功的分类 1️⃣财富标准。认为通过工作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发财致富就是现代人的成功标志。 2️⃣晋升标准。认为职业成功就是晋升到组织等级体系高层或者在专业上达到更高等级。 3️⃣安全标准。渴望长时间的稳定工作,以获得职业上的安全。 4️⃣自主标准。强调职业成功就是在工作中自主自由,对职业和工作有最大限度的控制权。 5️⃣创新标准。标新立异,做出别人没有做出的事情。 6️⃣平衡标准。在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发展三者之间保持有意义的平衡。 7️⃣贡献标准。对社会、组织、家庭做出贡献。 行为。 8️⃣影响力标准。在组织中、行业内、社会上有足够的影响力,能够改变他人的心理和 9️⃣健康标准。在繁重工作的压力下依然保持身心健康。 51:20 职业只是实现自我千千万万条道路重的一条。 52:00 【S的指引】 过去:圣杯2 逆位 ——分离、后悔、拒绝、不和谐 现在:宝剑骑士 逆位 ——太着急、注意力失衡、冲动鲁莽、并没有关注到自身需要休整 未来:宝剑皇后 正位 —— 独立、平衡、清晰的界限感、建立自己的一套标准 57:18 【职场月的收官】 点心:先去做,不要后悔 书枝: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过度纠结。对于未来,期望保持积极面对。以及健康很重要! Lia莉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播客的重要性,只要听友们有一点点收获,都是有意义的 59:50 ED: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 Anson Seabra
- Vol.13 马栏山秘辛大公开!——拨开迷雾,她如何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拨开迷雾,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成长路径。本期内容聚焦于职场、工作、和自我的选择,希望拨开成长过程中的层层迷雾,找到自我的主体性,对一切祛魅。 迷魅——祛魅——复魅,过度的理性化会走向一个虚无的世界,并让我们重新回归灵魂作为 “为了⾃己而出离⾃己的思想运动”。 为理想迷魅,对他人祛魅,于自己复魅。 【本期嘉宾介绍】《乘风破浪的姐姐》《披巾斩棘的哥哥》《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变形记》《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等节目的现场导演,《女儿们的恋爱》、《妻子的浪漫女性》《婆婆和妈妈》等综艺节目的宣传导演——@pan达。 【本期常驻嘉宾】 塔罗易经心理艺术疗愈皆有涉猎的主持人——@Lia莉亚 爱读书、爱听书、爱写书的书枝——@一根书枝 【Timeline时间线】 0:00 OP:小孩儿 - THE BOOTLEGS靴腿乐队 1:40 本期主播:Lia莉亚(@Lia莉亚)、书枝(@一根书枝) 1:55 本期内容:拨开迷雾,找到自己的节奏和成长路径。本期内容聚焦于职场、工作、和自我的选择,希望拨开成长过程中的层层迷雾,找到自我的主体性,对一切祛魅。 2:20 嘉宾介绍:《乘风破浪的姐姐》《披巾斩棘的哥哥》《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变形记》《湖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等节目的现场导演,《女儿们的恋爱》、《妻子的浪漫旅行》《婆婆和妈妈》等综艺节目的宣传导演——pan达(@pan达)。 3:15 马栏山的日常生活:与各种明星打交道。明星与普通人的不同——明星只是工作伙伴。 4:50 是否带着理想目标来进入到节目制作的行业呢? pan达:是带着喜爱进入到这个行业。最初大一专业为理科(自动化),而自己在考虑转专业的时候考虑到了自己的喜好与性格(E人)。转过去后发现自己的真正擅长领域,有了工作能动性。 8:16 为什么会在最开始选择自己不擅长的理科? 刻板印象:理科更好就业,理科生一定比文科生强。觉得选理科是中心,而文科更边缘。 即使pan达理科非常差,也选择了理科,高考就是全班最后一名。 而Lia莉亚和书枝,由于理科非常差,就选择了文科。 12:08 由于理科很差,大家理科成绩最低分? 14:56 转完专业后,pan达是否找到了人生理想所在? 很幸运的,在“错误”的选择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所在。 15:30 在媒体制作工作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pan达: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爱工作过! Lia莉亚:觉得节目组成败在自己一举,哪怕是个微不足道的工作。 书枝:充满激情与热爱。 19:13 节目制作的流程介绍——以超级女声为例。 前期会给选手分类,搞笑类、颜值类、实力派等等。❓❓搞笑类❓❓ 第一次在工作上感受到当导演的“缺德”,还接到过选手的电话来骂自己。 🌟感受到了职业道德与普通民众价值观的冲突与悖论。🌟 后期的机房几乎24小时不关灯,后期组要等着中期的拍摄素材。“素材飞来了!” 第一部就要去对素材转码并分类,把冲突提取出来,并展示在预告或者先导片中。 节目效果为第一位。 26:22 节目组最想要的节目效果是怎样的?——收视率 26:45 剪辑与拍摄中,是否对于嘉宾有偏好与引导呢?有剧本吗? 没有角色拍摄剧本,但是有拍摄脚本与大纲(拍摄内容)。 29:33 如果没有故事剧本,那么怎么样确保能够有节目效果呢? 节目制作没有剧本,但不排除某些艺人是表演型人格。 在前期选角时,也会把演员性格考虑进去。 32:20 选角会去做人物小传。 先在全网把对方能找到的信息了解艺人,之后会进行面聊。 ❗️❗️❗️艺人大爆料❕❕❕ 41:10 对明星祛魅。 42:00 为什么会离开这一份“理想的”职业? 录制《变形记》时,发生了很多让自己思考的事情。 作为导演的职业观与观众道德的悖论进一步冲突升级。 如“不那么坏”的叛逆小孩应该怎么界定?还要找高颜值的城市小孩。 有一些真的很想要自己的小孩变得更好的家长找到节目组,但由于故事性不足、颜值不足而被pass掉了。家长最后忍无可忍,打电话来质问:“是不是要给你几万块钱才能让小孩节目?” 同时,在工作中遇到了瓶颈。 47:50 第一个重要的决定,理转文;第二个重要的决定,沉淀自己。而每一个决定都是在寻找自己主体性的过程,而每一个决定都是自己亲身经历后再做出的决定。 50:10 对于工作祛魅。 50:30 祛魅的定义。 通俗来讲,”祛魅”是指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引申之今日文化,也可以指主体在文化态度上对于崇高、典范、儒雅、元话语的能指疑虑或表征确认。 祛魅,汉语词语,意为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祛魅”(Disenchantment)一词源于**马克斯·韦伯所说的“世界的祛魅”**(In the modern age we are witnessing the 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 with the rise of science and the declining influence of religion.),汉语也可译作“去魅”、“去魔”、“解魅”、“解咒”,是指对世界的一体化宗教性解释的解体,它发生在西方国家从宗教神权社会向世俗社会的现代型转型中。 迷魅时代——祛魅时代——复魅时代 (魔法)——(理性)——(敬畏) 在所有的行为背后,都是需要勇气的! 55:09 祛魅的底层逻辑是看到你自己。不一定是站在对立面,在向往的过程中可以看见自己的需求,并以自己的需求为导向来做思考与选择。 拨开迷雾,看到的不一定是对岸的风景,看到的是真正的自己。 56:14 【S的指引】权杖皇后。 59:18 pan达对于【魅】的总结。 不管做什么,只要有想法,就勇敢的往前冲!结果是好是坏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来判定的。 哪怕有魅,也不要否认!——真正的主体化。 1:00:30 我不再幻想——陈婧霏 【💾资料推荐】 🎬影视资料 《爱、死亡、机器人》- Good Hunting 《好东西》 综艺 《乘风破浪的姐姐》 📚书籍推荐 炎冰《祛魅与返魅:科学现代性的历史建构及后现代转向》 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 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 : 学术与政治》——《学术作为一种志业》;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论文 姜宇辉:《这个时代何以再度唤醒灵魂——重思迷魅、祛魅与再魅的理论谱系》 【播客节目信息】 出品方:《万物皆可聊》(@万物皆可聊) 播客内容剪辑与编辑:Lia莉亚(@Lia莉亚) 理论资料补充与推荐:书枝(@一根书枝) 社交媒体平台宣发与运营:点心(@汤包点心)